润滑油和废油一体化收集存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61983发布日期:2019-10-28 22:4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润滑油和废油一体化收集存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油和废油一体化收集存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重型设备维修车间润滑油储存和废油收集比较粗放,新的润滑油和废油一般是分开存放,没有统一集中储存和管理;有的统一集中储存管理但很少有规划统一收集滴油、漏油的设施。新的润滑油在使用提取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滴漏,废油在收集过程中也常存在滴漏的情况,这些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地面污染。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润滑油和废油一体化收集存储机构,旨在改善现有润滑油和废油粗放式存放存在的弊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润滑油和废油一体化收集存储机构,包括第一存放区和第二存放区;所述第一存放区和所述第二存放区底部均设有防渗面层;所述第一存放区和所述第二存放区内均设有支撑面层,所述支撑面层架空设置在所述防渗面层上方;所述支撑面层上设有渗油通道。优选地,所述支撑面层为钢板制成;所述渗油通道为设在所述钢板上的贯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存放区和所述第二存放区的支撑面层下方空间相互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存放区和/或所述第二存放区外部设有收集池;所述收集池用于收集所述第一存放区和/或所述第二存放区底部的废油。优选地,所述第二存放区一侧的所述防渗面层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存放区一侧的所述防渗面层的高度;所述第一存放区底部的废油通过所述第二存放区流入所述收集池;所述收集池用于收集所述第二存放区底部的废油。优选地,所述第二存放区一侧的所述防渗面层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存放区一侧的所述防渗面层的高度;所述第二存放区底部的废油通过所述第一存放区流入所述收集池;所述收集池用于收集所述第一存放区底部的废油。优选地,所述第一存放区和所述第二存放区的防渗面层相接触部位的高度低于两者相互远离部位的高度;所述收集池用于收集所述第一存放区和所述第二存放区相接触部位的废油。优选地,所述收集池上设有提取泵;所述提取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存放区和/或所述第二存放区底部的废油泵入所述收集池。优选地,所述第一存放区或第二存放区上端边缘设有围蔽栏。优选地,所述第一存放区或第二存放区上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渗油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润滑油和废油分区存放,实现润滑油和废油集中管理;通过设置在底部的防渗面层,能够避免滴油渗透造成污染;通过设置在防渗面层上方的架空支撑面层,能够起到支撑油桶的效果,当滴油时,能够使滴油在防渗面层与支撑面层之间的空间内集中,方便回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存放区和第二存放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存放区和第二存放区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第一存放区2防渗面层3支撑面层4收集池5进油孔6提取泵7第二存放区8渗油通道9围蔽栏10盖板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润滑油和废油一体化收集存储机构,用于分区存放润滑油和废油,其结构括第一存放区1和第二存放区7,其中,第一存放区1用于放置润滑油桶,第二存放区用于放置废油桶,也可以将第一存放区1用于放置废油桶,第二存放区7用于放置润滑油油桶,所述第一存放区1和所述第二存放区7底部均设有防渗面层2,该防渗面层2用于实现第一存放区1和第二存放区7底部防漏,防止滴油泄露到第一存放区1或第二存放区7外部。所述第一存放区1和所述第二存放区7内均设有支撑面层3,用于支撑润滑油桶或废油桶,所述支撑面层3架空设置在所述防渗面层2上方,使支撑面层3下方与防渗面层2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可以用于暂时存放滴油,所述支撑面层3上设有渗油通道8。以第一存放区1作为润滑油桶存放区、第二存放区7作为废油存放区为例,在将润滑油桶或废油桶分别放置到第一存放区1和第二存放区7之后,润滑油桶或废油桶在支撑面层3的作用下,相对悬空在支撑面层3上方,当操作过程中出现滴油时,油滴通过支撑面层3上的渗油通道8流入支撑面层3和防渗面层2之间的空腔内,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将该空腔内累积的废油全部集中收集。由于设置有防渗面层2,能够避免滴漏造成的地面污染,同时可以实现废油回收;由于废油进入防渗面层2与支撑面层3之间的空间内,可以使废油在该空间内集中存放,定期进行清理回收,方便维护和集中管理。本实用新型中,防渗面层2可以采用防渗膜,也可以采用PVC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使其在第一存放区1和第二存放区底部形成隔离层,防止滴油渗到第一存放区1和第二存放区7外部。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支撑面层3起到支撑油桶的效果,可以采用钢板结构制成,在钢板结构表面设置多孔结构作为渗油通道8;也可以采用网格状的钢筋结构,网格间的空隙形成渗油通道8;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如均布在防渗面层2上方的柱状结构等。在安装时,可以将支撑面层3边缘固定在第一存放区1和第二存放区7内壁上,也可以采用在防渗面层2上设置支柱等结构将支撑面层3架空。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所述第一存放区1和所述第二存放区7的支撑面层3下方空间相互连通。可以使第一存放区1和第二存放区7接触面底部为中空,也可以在第一存放区1和第二存放区7之间设置管道结构,使第一存放区1和第二存放区7底部的废油能够相对流动。在进行废油收集时,可以仅将油泵等设备连通第一存放区1或第二存放区7底部,从一侧进行废油收集。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所述第一存放区1和/或所述第二存放区7外部设有收集池4,该收集池4可以设置在第一存放区1一侧,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存放区7一侧,或者设置在第一存放区1和第二存放区7相接触部位下方,此时使收集池4呈下沉式结构。所述收集池4用于收集所述第一存放区1和/或所述第二存放区7底部的废油。在使用时,当收集池4为下沉式结构时,可以采用管道连通第一存放区1和/或第二存放区7底部,将废油引入收集池4内;当收集池4不是下沉式设计时,可以采用油泵将底部废油泵入收集池4。为了使废油集中输出,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所述第二存放区7一侧的所述防渗面层2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存放区1一侧的所述防渗面层2的高度;由第一存放区1一侧向第二存放区7一侧,防渗面层2的高度逐渐降低,此时采用管道连接第二存放区7底部,同时在收集池4上设置进油孔5,所述第一存放区1底部的废油通过所述第二存放区7流入所述收集池4;所述收集池4用于收集所述第二存放区7底部的废油。在设计时,也可以使所述第二存放区7一侧的所述防渗面层2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存放区1一侧的所述防渗面层2的高度,此时废油可以通过第二存放区7一侧向第一存放区1一侧流动,在收集池4上设置进油孔5,所述第二存放区7底部的废油向所述第一存放区1方向流动,通过管道连通第一存放区1底部空腔和收集池4上的进油孔5,使所述收集池4用于收集所述第一存放区1底部的废油。也可以使所述第一存放区1和所述第二存放区7的防渗面层2相接触部位的高度低于两者相互远离部位的高度;此时第一存放区1和第二存放区7的防渗面层2呈倾斜结构,防渗面层2相接触部位的最低,将管道端部设置在该最低部位,在收集池4上设置进油孔5,当出现废油累积时,使废油流入收集池4内。在采用管道连接收集池4和防渗面层2上方空间时,使收集池4的高度低于管道输入端的高度即可,当收集池4放在地面上时,可以采用油泵,可选地,所述收集池4上设有提取泵6;所述提取泵6用于将所述第一存放区1和/或所述第二存放区7底部的废油泵入所述收集池4。此时,可以采用提取泵6将第一存放区1和第二存放区7底部的废油泵入收集池4,当第一存放区1和第二存放区7底部的防渗面层2为倾斜表面时,使提取泵6输入端连通防渗面层2最低一端即可。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所述第二存放区7或第一存放区1上端边缘设有围蔽栏9。使围蔽栏9设在第二存放区7或第一存放区1上端边缘上,可以呈内扣结构,起到防止漏油的作用。该围蔽栏9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能够起到阻止废油从第一存放区1或第二存放区7溢出。在使用时,在第一存放区1或第二存放区7中任意一个作为废油存放区时,在废油存放区上端边缘设置围蔽栏9,在倾倒废油时,可以直接将废油倒入废油存放区,通过设置围蔽栏9,避免废油溅到废油存放区外部,防止漏油。本实用新型可选地,所述第一存放区1或第二存放区7上端设有盖板10,盖板10用于封闭第一存放区1或第二存放区7,其中,当第一存放区1作为润滑油放置区,第二存放区7作为废油存放区时,盖板10则设置在第二存放区7上。在将盖板10放置在废油存放区上之后,在所述盖板10上设有渗油孔11,在需要排放废油时,可以直接将废油倾倒在盖板10上,废油通过渗油孔11流入废油存放区内;可以使该渗油孔11所在部位呈内凹形式,也可以在盖板10表面设置导槽,使盖板10上的废油能够沿着导槽流动到渗油孔11部位。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