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8260发布日期:2019-11-25 22:0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修剪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绿化带,指的是供绿化的条形地带。可以消除视觉疲劳、净化环境、美化城市、减少交通事故等作用,在城市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尤其高速绿化带即保证公路的交通功能,并加强水土保持、视线诱导、标志、指示、防眩、遮蔽等功能,在晚上高速行驶的时候不会被对面的车辆大灯照到眼睛,从而可以安全行驶。

传统修剪高速绿化带时完全依靠人力进行维护修剪,目前存在一些自动化修剪机对高速绿化带进行自动化修剪。现有技术中的修剪机对绿化带进行修剪,修剪后的枝条直接落在地面上,无法将修剪后的枝条输送出去,被吹到高速公路上的枝条难清理,加大清洁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输送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输送修剪后的枝条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可将修剪后的枝条输送出去,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输送机构,包括修剪架,所述修剪架朝前的一侧设有进料口,修剪架朝后的一侧封闭,修剪架两侧可转动地连接有两个转动盘,两个所述转动盘相对的一侧排布有若干拨片,所述拨片围绕转动盘的转动中心转动,拨片后方的修剪架的下侧开有与进料口连通的落料口。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拨片转动,控制拨片的转动方向,使拨片向前转动,拨片将修剪下来的枝条拨进修剪架内,修剪后的枝条不会直接落到地面上;本实用新型将修剪后的枝条拨进修剪架内,避免枝条落到地面上,减小清洁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成本;可应用于输送修剪后的枝条的工作中。

为了将修剪下来的枝条更加顺利地往下一个工序输送,所述落料口设置有两个,两个落料口分别设置在修剪架的左右两端,所述拨片后方的修剪架上可转动地连接有螺旋轴,所述螺旋轴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往外的方向上分别连接有旋向相反的螺旋叶片一和螺旋叶片二,所述螺旋叶片一向落料口一延伸,螺旋叶片二向落料口二延伸;此设计中,控制螺旋轴的转动方向,使螺旋叶片一和螺旋叶片二将拨进来的枝条往两个落料口所在方向输送,枝条从落料口落下收集起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修剪架的外侧固连有拨动器,所述拨动器可驱动拨片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修剪架的外侧还固连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可驱动螺旋轴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拨动器为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器为电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二。

其中,1螺旋叶片二,2螺旋轴,3螺旋叶片一,4拨动器,5修剪架,6转动盘,7拨片,8进料口,9驱动转轴,10驱动器,11修剪刀,12落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的一种输送机构,包括修剪架5,所述修剪架5朝前的一侧设有进料口8,修剪架5朝后的一侧封闭,修剪架5两侧可转动地连接有驱动转轴9,驱动转轴9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转动盘6,两个转动盘6相对的一侧排布有若干拨片7,所述拨片7围绕转动盘6的转动中心转动,拨片7后方的修剪架5的下侧开有与进料口8连通的落料口12,落料口12设置有两个,两个落料口12分别设置在修剪架5的左右两端;修剪架5的前侧设有朝前设置的修剪刀11,拨片7转动时,至少有一个拨片7在修剪刀11的前方;拨片7后方的修剪架5上可转动地连接有螺旋轴2,螺旋轴2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往外的方向上分别连接有旋向相反的螺旋叶片一3和螺旋叶片二1,所述螺旋叶片一3向落料口12一延伸,螺旋叶片二1向落料口12二延伸;修剪架5的外侧固连有拨动器4和驱动器10,拨动器4与驱动转轴9传动连接;驱动器10与螺旋轴2传动连接,拨动器4和驱动器10优选为电机。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拨动器4和驱动器10开始动作,拨动器4带动驱动转轴9的转动,驱动转轴9带动转动盘6的转动,转动盘6带动拨片7的转动,控制拨动器4动作方向,使拨片7向前转动,拨片7将修剪下来的枝条拨进修剪架5内,进入修剪架5内的枝条经螺旋叶片一3和螺旋叶片二1分别输送至落料口12处,从落料口12落下的枝条进入收集工序;本实用新型将修剪后的枝条拨进修剪架5内,控制螺旋轴2的转动方向,使螺旋叶片一3和螺旋叶片二1将拨进来的枝条往两个落料口12所在方向输送,枝条从落料口12落下收集起来,可在修剪架5的下侧设置两个收集箱,落料口12和收集箱的腔体连通,避免枝条落到地面上,减小清洁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成本;可应用于输送修剪后的枝条的工作中。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拨动器4和驱动器10还可为液压马达等驱动驱动转轴9或螺旋轴2转动的装置,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