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排水管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9797发布日期:2019-09-13 22:5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央排水管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浮顶罐配套的排水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央排水管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外油田、石油加工、石油储运、原油储备油库等行业里,外浮顶罐因其容积大和具有阻止油品挥发损耗的功能而被大量采用。这些储罐的特点是,罐顶是漂浮在罐中油品的液面上的浮动顶盖,罐顶可随着液位的高低而上下浮动。因此这种储油罐相对于带有固定的拱顶罐而言,通常被称外浮顶罐。

由于外浮顶罐的罐顶浮在油品的液面上,与油的液面紧密接触,油品的液面与浮顶的内表面之间,不存在气相空间,因此,油品在这种罐中存储时,不会产生挥发损耗。因此这种罐在上述行业里被广泛采用,而这些行业里的储罐都是露天的,下雨或冰雪融化时会有大量的水聚集在罐顶上,当这些水聚集的重量超过浮顶在油品中所受最大浮力时,浮顶就会在超重的情况下,沉没在油品中,产生严重的生产和安全事故。因此必须采取排水措施,及时排除罐顶的积水,避免浮顶超重沉没。中央排水管是罐顶排水过程中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装备,几十年来,在国内外行业内被普遍采用。由于浮顶是随着罐内液位的高低上下浮动的,因此中央排水管也必须具有上下浮顶的功能,它的顶端与浮顶的集水坑连接,另一端与在罐底部的罐壁连接。它一般采用柔性的软管或采用带有回转接头的刚性管道组成。

现有的柔性软管在恶劣的环境下,它的材质容易老化,反复弯曲易开裂。开裂的软管一方面导致油品排出到油罐外,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积水也会通过软管的开裂处流进油罐内,使得油品质量下降。并且当浮顶较低时软管容易折叠,积水无法排出,积水在浮顶不断积累使得浮顶的重量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浮顶沉没在油品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中央排水管的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增强软管的防油效果,避免油品泄露以及积水流进油罐内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中央排水管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软管和位于第一软管内的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两端均固设有法兰一,所述第二软管与第一软管之间形成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内设置有环形的气囊,所述气囊分别抵压在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上。

在上述的一种中央排水管的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一软管由内到外依次包括耐油层、金属丝网层一和外护套,所述第二软管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防水层、金属丝网层二和内护套。

在上述的一种中央排水管的连接装置中,所述气囊内具有若干个相互隔开的环形气腔。

在上述的一种中央排水管的连接装置中,两个所述法兰一的相对侧面上均开设有环形槽,两个所述环形槽与气囊的两端一一对应,所述气囊的两端分别嵌于相对应的环形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中央排水管的连接装置中,两个所述法兰一上通过法兰三分别连接有圆管,两个所述圆管的另外一端上均固设有法兰二,两个所述圆管上分别固设有固定环,两个所述固定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根连接杆,两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连两个固定环的相对侧面上,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另外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

在上述的一种中央排水管的连接装置中,所述连接组件有两组,两组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软管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和环形腔的结构设置使得本装置的防漏效果提高。当浮顶下降或上升时,位于本装置上侧的刚性管道和位于本装置下侧的刚性管道产生相对运动,使得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同时弯曲或者拉伸。当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弯曲时,环形腔内的气囊受到挤压,此时气囊内的气体由压力较高区转移到压力较低区,使得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各个部位受到的应力大小接近相等。同时,在这过程中气囊始终抵压在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上。当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受到拉伸时,气囊始终抵压在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上。因此在第一软管或者第二软管出现开裂的情况下,油品不会泄漏或者积水不会流进油罐内。并且由于气囊的存在,第一软管或第二软管不会折叠,从而避免积水堵塞的现象发生。

2、耐油层和外护套的设置增强第一软管的防油效果。金属丝网层一和金属丝网层二的设置分别提高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稳定性,减少刚性管道在油罐内的飘动。防水层的设置,防止积水流进油品中。内护套的设置增强第二软管的防油效果。

3、当位于本装置上侧的刚性管道和位于本装置下侧的刚性管道产生相对运动使得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弯曲时,连接杆绕着铰接轴转动;当位于本装置上侧的刚性管道和位于本装置下侧的刚性管道发生扭转时,产生的扭转力传递到连接杆上,从而防止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发生扭转,避免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因扭转而形成的开裂。两组连接组件的设置有效提高本装置的抗扭转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圆管固定在法兰一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软管;11、耐油层;12、金属丝网层一;13、外护套;2、第二软管;21、防水层;22、金属丝网层二;23、内护套;3、环形腔;4、法兰一;41、环形槽;5、气囊;51、环形气腔;6、圆管;7、固定环;71、连接杆;72、铰接轴;73、法兰三;8、法兰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参照图1-2所示,一种中央排水管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软管1和位于第一软管1内的第二软管2,所述第一软管1的两端均固设有法兰一4,所述第二软管2与第一软管1之间形成有环形腔3,所述环形腔3内设置有环形的气囊5,所述气囊5分别抵压在第一软管1和第二软管2上。

一种中央排水管由若干个刚性管道和若干个本装置构成。两个所述法兰一4分别与两个刚性管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软管 1、第二软管2和环形腔3的结构设置使得本装置的防漏效果提高。当浮顶下降或上升时,位于本装置上侧的刚性管道和位于本装置下侧的刚性管道产生相对运动,使得第一软管1和第二软管2同时弯曲或者拉伸。当所述第一软管1和第二软管2弯曲时,所述环形腔3内的气囊5受到挤压,此时气囊5内的气体由压力较高区转移到压力较低区,使得第一软管1和第二软管2各个部位受到的应力大小接近相等。同时,在这过程中气囊5始终抵压在第一软管1和第二软管2上。当所述第一软管1和第二软管2受到拉伸时,所述气囊5始终抵压在第一软管1和第二软管2上。因此在第一软管1或者第二软管2出现开裂的情况下,油品不会泄漏或者积水不会流进油罐内。并且由于气囊5的存在,第一软管1或第二软管2不会折叠,从而避免积水堵塞的现象发生。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软管1由内到外依次包括耐油层11、金属丝网层一12和外护套13,所述第二软管2由内到外依次包括防水层21、金属丝网层二22和内护套23。

所述耐油层11和外护套13的设置增强第一软管1的防油效果。所述金属丝网层一12和金属丝网层二22的设置分别提高第一软管1和第二软管2的稳定性,减少刚性管道在油罐内的飘动。所述防水层21的设置,防止积水流进油品中。所述内护套23的设置增强第二软管2的防油效果。

优选的,所述耐油层11、外护套13和内护套23的材料均为耐油橡胶,所述金属丝网层一12和金属丝网层二22的材料均为铝丝网,所述防水层21的材料为聚乙烯。

具体来说,所述气囊5内具有若干个相互隔开的环形气腔51,所述环形气腔51均相互独立。

所述环形气腔51的设置,提高气囊5工作的可靠性。优选的,所述气囊5的囊体的材料为耐油橡胶,气体为氮气,氮气的压力在1mpa~2mpa之间。

具体来说,两个所述法兰一4的相对侧面上均开设有环形槽 41,两个所述环形槽41与气囊5的两端一一对应,所述气囊5 的两端分别嵌于相对应的环形槽41内。

所述环形槽41的设计简化气囊5与法兰一4的安装结构,便于气囊5的拆装。

具体来说,两个所述法兰一4上通过法兰三73分别连接有圆管6,两个所述圆管6的另外一端上均固设有法兰二8,两个所述圆管6上分别固设有固定环7,两个所述固定环7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根连接杆71,两根所述连接杆71的一端分别固定在连两个固定环7的相对侧面上,两根所述连接杆71的另外一端通过铰接轴72铰接。

当位于本装置上侧的刚性管道和位于本装置下侧的刚性管道产生相对运动使得第一软管1和第二软管2弯曲时,所述连接杆 71绕着铰接轴72转动;当位于本装置上侧的刚性管道和位于本装置下侧的刚性管道发生扭转时,产生的扭转力传递到连接杆71 上,从而防止第一软管1和第二软管2发生扭转,避免第一软管 1和第二软管2因扭转而形成的开裂。

具体来说,所述连接组件有两组,两组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软管1的两侧。

两组所述连接组件的设置有效提高本装置的抗扭转能力,避免第一软管1和第二软管2因扭转而形成的开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