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自动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1181发布日期:2019-10-29 20:4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控自动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料装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控自动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工厂提取罐投料方式多为人工投料,劳动强度大,易产生粉尘,有些工厂在提取操作面上增加一层投料层则相应增加了建筑造价,实现产品投料自动化、连续化是企业发展趋势,由于产品的种类、性质、前处理方式及布置不同,所以产品的输送装置也有较大差别,而且也有很多产品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没法很好的将产品投放到相应的生产线上,对温度的把控也比较困难,容易导致产品过期,因此需要一种温控自动投料装置来进行温控自动投料,但是现有技术无法对上料高度进行调节,导致无法对根据要进行投料的设备高度进行匹配,并且不便对投料设备的开口进行控制,导致投料控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温控自动投料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上料高度进行调节,导致无法对根据要进行投料的设备高度进行匹配的问题,达到了根据要进行投料的设备高度进行调节的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技术不便对投料设备的开口进行控制,导致投料控制不便的问题,达到了方便对存料箱出料口的开合进行控制,方便对投料进行控制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温控自动投料装置:包括机壳、加料槽、第一电机、搅拌桨、控制箱、开关按键、第二电机、支板、第三电机、辊轴、传输带、上料板、电源插座、存料箱、加热管、导向板、出料口、温度传感器、电路板、单片机、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第五端口、第六端口、万向轮、高度调节装置和投料控制装置,所述机壳顶端左侧与加料槽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加料槽前端面中部与第一电机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后端通过转动轴贯穿加料槽前端与搅拌桨后端圆心处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机壳前端面中部与控制箱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控制箱前端面与开关按键进行嵌入配合,所述机壳右侧底端与高度调节装置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左侧底端与第二电机进行螺栓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装置顶端与支板底端前后两侧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板左侧与机壳顶端左侧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机壳前端面中部距离左侧边缘三十厘米处与第三电机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后端输出轴与辊轴前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辊轴设置有两个,分别通过轴承与支板内侧前后两端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外侧与传输带进行套接,所述传输带外侧与上料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机壳前端面左侧底端与电源插座进行嵌入,并且电源插座左右两侧通过螺栓与机壳进行锁紧固定,所述机壳底端边角处设置有螺纹孔,并且通过螺栓与万向轮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加热管呈管状,并且左右两端通过支板与存料箱内侧顶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存料箱内侧中部与导向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存料箱内侧底端与投料控制装置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存料箱底端中部与出料口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存料箱内侧底端右侧与温度传感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控制箱内侧设置有电路板,并且电路板边角处通过螺栓与控制箱进行锁紧固定,所述电路板前端面中部与单片机进行嵌入配合,所述电路板底端从左至右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第四端口、第五端口、第六端口,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由传动箱、转动轴、第一皮带轮、皮带、第二皮带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外管、丝杆和推杆组成,所述第二电机右侧与传动箱进行螺栓连接,并且第二电机右端输出轴贯穿联轴器与转动轴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转动轴外侧距离左端边缘三厘米处与第一皮带轮内侧圆心处进行插接,所述第一皮带轮外侧通过皮带与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外侧中部与第一锥齿轮圆心处进行插接,并且通过螺栓与第一锥齿轮进行锁紧固定,所述第一锥齿轮前端面顶部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顶端通过转动轴贯穿传动箱联轴器与丝杆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丝杆外侧顶端与推杆内侧进行螺纹连接,并且推杆外侧底端与外管进行套接,所述外管底端与传动箱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传动箱左端与机壳右侧底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投料控制装置由外壳、第四电机、第二丝杆、滑块、光杆、支杆、挡板和滑轨组成,所述外壳左侧与第四电机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四电机右侧输出轴通过穿插联轴器与第二丝杆左端圆心处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丝杆外侧与滑块内中部进行螺纹连接,所述滑块内部前后两端均与光杆进行插接,并且光杆左右两侧均与外壳内侧前后两端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支杆呈L形状,并且设置有两根,左端与滑块前后两侧中部进行焊接,右端与挡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挡板前后两侧均与滑轨进行螺栓连接,并且通过滑轨与存料箱内侧底端中部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外壳底端与存料箱内部底端左侧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开关按键和电源插座分别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第一端口与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第二端口与第二电机电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第三端口与第三电机电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第四端口与第四电机电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第五端口与加热管电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第六端口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板均设置有二十个以上,分别设置于传输带外侧,并且每个上料板之间间隔为二十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均设置有两个,对立呈倒梯形设置,并且由外至内向下呈六十度角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外管、丝杆和推杆均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和推杆横截面均呈方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和出料口均呈方形状,并且挡板面积大于出料口内部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均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与挡板前后两端,并且滑轨底端与存料箱内侧底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WRM-101系列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的型号均为YL系列电机。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上料高度进行调节,导致无法对根据要进行投料的设备高度进行匹配的问题,通过设置了高度调节装置,通过第二电机产生动力通过齿轮组成带动丝杆进行转动,并且在传动箱内设置了皮带轮,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进而同时带动两个齿轮组进行转动,丝杆转动通过螺纹带动推杆进行推进,对支板右端的高度进行调节,使支板内的传输带通过左端辊轴进行角度转动,达到了根据要进行投料的设备高度进行调节的有益效果。

2)、为解决现有技术不便对投料设备的开口进行控制,导致投料控制不便的问题,并且设置了投料控制装置,通过挡板将出料口进行遮挡,并且控制第四电机产生动力通过转动轴带动第二丝杆进行转动,第二丝杆转动通过螺纹带动滑块进行移动,滑块通过支杆带动挡板进行移动,挡板通过前后两端的滑轨进行滑动,进而对出料口的开合进行控制,达到了方便对存料箱出料口的开合进行控制,方便对投料进行控制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输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料槽内部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存料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箱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调节装置结构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投料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中:机壳-1、加料槽-2、第一电机-3、搅拌桨-4、控制箱-5、开关按键-6、第二电机-7、高度调节装置-8、支板-9、第三电机-10、辊轴-11、传输带-12、上料板-13、电源插座-14、存料箱-15、加热管-16、导向板-17、投料控制装置-18、出料口-19、温度传感器-20、电路板-21、单片机-22、第一端口-23、第二端口-24、第三端口-25、第四端口-26、第五端口-27、第六端口-28、万向轮-29、传动箱-801、转动轴-802、第一皮带轮-803、皮带-804、第二皮带轮-805、第一锥齿轮-806、第二锥齿轮-807、外管-808、丝杆-809、推杆-810、外壳-181、第四电机-182、第二丝杆-183、滑块-184、光杆-185、支杆-186、挡板-187、滑轨-188。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高度调节装置8、投料控制装置18、传动箱801、转动轴802、第一皮带轮803、皮带804、第二皮带轮805、第一锥齿轮806、第二锥齿轮807、外管808、丝杆809、推杆810、外壳181、第四电机182、第二丝杆183、滑块184、光杆185、支杆186、挡板187和滑轨188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机壳1、加料槽2、第一电机3、搅拌桨4、控制箱5、开关按键6、第二电机7、高度调节装置8、支板9、第三电机10、辊轴11、传输带12、上料板13、电源插座14、存料箱15、加热管16、导向板17、投料控制装置18、出料口19、温度传感器20、电路板21、单片机22、第一端口23、第二端口24、第三端口25、第四端口26、第五端口27、第六端口28和万向轮29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与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控自动投料装置:包括机壳1、加料槽2、第一电机3、搅拌桨4、控制箱5、开关按键6、第二电机7、支板9、第三电机10、辊轴11、传输带12、上料板13、电源插座14、存料箱15、加热管16、导向板17、出料口19、温度传感器20、电路板21、单片机22、第一端口23、第二端口24、第三端口25、第四端口26、第五端口27、第六端口28、万向轮29、高度调节装置8和投料控制装置18,机壳1顶端左侧与加料槽2进行螺栓连接,加料槽2前端面中部与第一电机3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机3后端通过转动轴贯穿加料槽2前端与搅拌桨4后端圆心处进行螺栓连接,机壳1前端面中部与控制箱5进行螺栓连接,控制箱5前端面与开关按键6进行嵌入配合,机壳1右侧底端与高度调节装置8进行螺栓连接,高度调节装置8左侧底端与第二电机7进行螺栓连接,高度调节装置8顶端与支板9底端前后两侧进行螺栓连接,支板9左侧与机壳1顶端左侧进行螺栓连接,机壳1前端面中部距离左侧边缘三十厘米处与第三电机10进行螺栓连接,第三电机10后端输出轴与辊轴11前端进行螺栓连接,辊轴11设置有两个,分别通过轴承与支板9内侧前后两端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外侧与传输带12进行套接,传输带12外侧与上料板13进行螺栓连接,机壳1前端面左侧底端与电源插座14进行嵌入,并且电源插座14左右两侧通过螺栓与机壳1进行锁紧固定,机壳1底端边角处设置有螺纹孔,并且通过螺栓与万向轮29进行螺栓连接,加热管16呈管状,并且左右两端通过支板与存料箱15内侧顶端进行螺栓连接,存料箱15内侧中部与导向板17进行螺栓连接,存料箱15内侧底端与投料控制装置18进行螺栓连接,存料箱15底端中部与出料口19进行螺栓连接,存料箱15内侧底端右侧与温度传感器20进行螺栓连接,控制箱5内侧设置有电路板21,并且电路板21边角处通过螺栓与控制箱5进行锁紧固定,电路板21前端面中部与单片机22进行嵌入配合,电路板21底端从左至右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口23、第二端口24、第三端口25、第四端口26、第五端口27、第六端口28,高度调节装置8由传动箱801、转动轴802、第一皮带轮803、皮带804、第二皮带轮805、第一锥齿轮806、第二锥齿轮807、外管808、丝杆809和推杆810组成,第二电机7右侧与传动箱801进行螺栓连接,并且第二电机7右端输出轴贯穿联轴器与转动轴802进行螺栓连接,转动轴802外侧距离左端边缘三厘米处与第一皮带轮803内侧圆心处进行插接,第一皮带轮803外侧通过皮带804与第二皮带轮805进行转动连接,转动轴802外侧中部与第一锥齿轮806圆心处进行插接,并且通过螺栓与第一锥齿轮806进行锁紧固定,第一锥齿轮806前端面顶部与第二锥齿轮807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807顶端通过转动轴贯穿传动箱801联轴器与丝杆809进行螺栓连接,丝杆809外侧顶端与推杆810内侧进行螺纹连接,并且推杆810外侧底端与外管808进行套接,外管808底端与传动箱801进行螺栓连接,传动箱801左端与机壳1右侧底端进行螺栓连接,投料控制装置18由外壳181、第四电机182、第二丝杆183、滑块184、光杆185、支杆186、挡板187和滑轨188组成,外壳181左侧与第四电机182进行螺栓连接,第四电机182右侧输出轴通过穿插联轴器与第二丝杆183左端圆心处进行螺栓连接,第二丝杆183外侧与滑块184内中部进行螺纹连接,滑块184内部前后两端均与光杆185进行插接,并且光杆185左右两侧均与外壳181内侧前后两端进行螺栓连接,支杆186呈L形状,并且设置有两根,左端与滑块184前后两侧中部进行焊接,右端与挡板187进行螺栓连接,挡板187前后两侧均与滑轨188进行螺栓连接,并且通过滑轨188与存料箱15内侧底端中部进行滑动连接,外壳181底端与存料箱15内部底端左侧进行螺栓连接,开关按键6和电源插座14分别与单片机22电连接,单片机22通过第一端口23与第一电机3电连接,单片机22通过第二端口24与第二电机7电连接,单片机22通过第三端口25与第三电机10电连接,单片机22通过第四端口26与第四电机182电连接,单片机22通过第五端口27与加热管16电连接,单片机22通过第六端口28与温度传感器20电连接。

其中,所述上料板13均设置有二十个以上,分别设置于传输带12外侧,并且每个上料板13之间间隔为二十厘米,有利于带动物料进行上料。

其中,所述导向板17均设置有两个,对立呈倒梯形设置,并且由外至内向下呈六十度角设置,有利于对物料进行导向出料口19处,方便进行出料。

其中,所述第一锥齿轮806、第二锥齿轮807、外管808、丝杆809和推杆810均设置有两个,有利于对两个支板9进行同时支撑,并且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外管808和推杆810横截面均呈方形状,有利于防止推杆810跟随丝杆809进行转动。

其中,所述挡板187和出料口19均呈方形状,并且挡板187面积大于出料口19内部面积,有利于推杆挡板187将出料口19进行完全盖住。

其中,所述滑轨188均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与挡板187前后两端,并且滑轨188底端与存料箱15内侧底端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有利于挡板187进行滑动。

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20的型号为WRM-101系列温度传感器,传感精准,并且传感速度快。

其中,所述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7、第三电机10和第四电机182的型号均为YL系列电机,转动力度大,并且噪音小。

本专利所述的温度传感器20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所述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7、第三电机10和第四电机182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

工作原理:在使用前,首先将设备提供万向轮29移动至要进行投料的设备上,然后将电源插座14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提供开关按键6发送控制指令,通过单片机22进行数据计算,并且分别通过第一端口23、第二端口24、第三端口25、第四端口26、第五端口27、第六端口28对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7、第三电机10、第四电机加热管16和温度传感器20进行控制,进而启动机器,控制第二电机7产生动力通过输出轴贯穿传动箱801带动转动轴802圆心处进行顺时针转动,转动轴802转动同时带动第一皮带轮803和第一锥齿轮806进行转动,并且第一皮带轮803通过皮带804带动第二皮带轮805进行转动,第一皮带轮803和第二皮带轮805转动同时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806圆心处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806带动第二锥齿轮807进行转动,第二锥齿轮807带动丝杆809底端圆心处进行转动,丝杆809转动通过螺纹带动推杆810进行推进,对支板9右端的高度进行调节,使支板9内的传输带12通过左端辊轴11进行角度转动,根据要进行投料的设备高度进行调节,在使用时,将要件投料的原料放入加料槽2内,控制第一电机3产生动力通过转动轴带动搅拌桨4后端圆心处进行转动,通过搅拌桨4转动对投料原料进行搅拌,搅拌完毕后掉落至传输带12上,控制第三电机10产生动力通过输出轴贯穿机壳1前端带动辊轴11进行顺时针转动,通过辊轴11转动带动传输带12进行顺时针转动,进而使传输带12上的上料板13带动搅拌后的原料进行传输至存料箱15内,控制加热管16产生温度对存料箱15内的原料进行加热,控制温度传感器20对原料的温度进行检测,将数据传输至单片机22,通过单片机22对数据进行计算,并且在温度达到设定的额定值时,控制第四电机182产生动力,通过转动轴带动第二丝杆183左端圆心处进行顺时针转动,第二丝杆183转动通过螺纹带动滑块184进行移动,并且滑块184左右两端通过光杆185进行限位,防止滑块184前两端上下偏移,滑块184通过支杆186带动挡板187向右进行移动,挡板187通过前后两端的滑轨188进行滑动,将出料口19进行打开,进而对出料口19的开合进行控制,是原料通过导向板17的倾斜角度倒入出料口19处进行投料,完成对原料的投放。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