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铁芯绕线机用往复自动上料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1187发布日期:2019-10-29 20:4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定子铁芯绕线机用往复自动上料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定子铁芯绕线机用往复自动上料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用工人成本提高,设备以自动化改进来替代人工操作,例如在马达定子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定子铁芯进行绕线,而在绕线前需要进行定位安装待绕线的定子铁芯,若每次装夹数量为一件,则需等待其一件完整周期的绕线时间,待下一装夹的间隔时间过长,生产效率低下,整体效果不佳。据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定子铁芯绕线机用往复自动上料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定子铁芯绕线机用往复自动上料平台,该上料平台可实现左右不间断循环上料,装夹效率高,且整体结构紧凑,输送平稳,使用灵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定子铁芯绕线机用往复自动上料平台,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上料机构以及右上料机构;

左上料机构,包括左平台板,左平台板上设有左滑轨,左滑轨上滑动连接有左滑块,左滑块上设有沿所述左滑轨长度方向滑动的左滑座,左滑座上设有一列与所述左滑轨长度方向垂直的左装夹工位,左装夹工位包括若干左装夹座,左装夹座包括固接于左滑座的左夹具以及左定位柱,所述左平台板上设有控制左滑座在左滑轨上滑动的左无杆气缸;

右上料机构,包括右平台板,右平台板上设有右滑轨,右滑轨上滑动连接有右滑块,右滑块上设有沿所述右滑轨长度方向滑动的右滑座,右滑座上设有一列与所述右滑轨长度方向垂直的右装夹工位,右装夹工位包括若干右装夹座,右装夹座包括固接于右滑座的右夹具以及右定位柱,所述右平台板上设有控制右滑座在右滑轨上滑动的右无杆气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滑轨设于左无杆气缸两侧,且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右滑轨设于右无杆气缸两侧,且相互平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左右上料机构错位行进,实现滑座不间断交替上料;

2.通过每个滑座上设置多个装夹工位,实现一次性多工件安装,装夹效率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3.通过夹具以及定位柱的配合设置,便于工件装夹,且装夹牢靠稳定;

4.通过无杆气缸的设置,节省安装空间,使得上料平台结构紧凑,输送平稳,整体功能完善,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左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体现右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定子铁芯绕线机用往复自动上料平台,包括:平行设置的左上料机构100以及右上料机构200;

左上料机构100,包括左平台板10,左平台板10上设有左滑轨11,左滑轨11上滑动连接有左滑块12,左滑块12上设有沿所述左滑轨11长度方向滑动的左滑座13,左滑座13上设有一列与所述左滑轨11长度方向垂直的左装夹工位14,左装夹工位14包括若干左装夹座15,左装夹座15包括固接于左滑座13的左夹具151以及左定位柱152,所述左平台板10上设有控制左滑座13在左滑轨11上滑动的左无杆气缸16;

右上料机构200,包括右平台板20,右平台板20上设有右滑轨21,右滑轨21上滑动连接有右滑块22,右滑块22上设有沿所述右滑轨21长度方向滑动的右滑座23,右滑座23上设有一列与所述右滑轨21长度方向垂直的右装夹工位24,右装夹工位24包括若干右装夹座25,右装夹座25包括固接于右滑座23的右夹具251以及右定位柱252,所述右平台板20上设有控制右滑座23在右滑轨21上滑动的右无杆气缸26。

在本实施方案中,左无杆气缸16控制左滑座13在左滑轨11上往复滑动,右无杆气缸26控制右滑座23在右滑轨21上往复滑动,且左滑座13与右滑座23处于错位状态,当左滑座13处于左滑轨11头部端时,右滑座23处于右滑轨21的尾部端,交替装夹,节省定子铁芯绕线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提供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左滑轨11设于左无杆气缸16两侧,且相互平行,使得左无杆气缸16控制左滑座13在左滑轨11上滑动的更加平稳,运行更稳定,往复运动流畅。

进一步的,所述右滑轨21设于右无杆气缸16两侧,且相互平行,使得右无杆气缸26控制右滑座23在右滑轨21上滑动的更加平稳,运行更稳定,往复运动流畅。

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右上料机构错位行进,实现滑座不间断交替上料;通过每个滑座上设置多个装夹工位,实现一次性多工件安装,装夹效率高,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夹具以及定位柱的配合设置,便于工件装夹,且装夹牢靠稳定;通过无杆气缸的设置,节省安装空间,使得上料平台结构紧凑,输送平稳,整体功能完善,实用性强。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