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码垛机的收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5507发布日期:2019-10-13 01:52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用于码垛机的收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生产设备-制砖机械-码垛机-砖板回收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码垛机的收板装置。



背景技术:

码垛机在生产过程中,要经历拆垛-砖板分离-砖体码垛/砖板回收等步骤,其核心在于将砖板、砖料一起码放砖垛分成砖板码放的板垛与砖料单独码放的砖垛。在砖板回收过程中,现有收板装置是由收板和托板输送两个单元组成,安装调试特别费时费力,设备整体结构显得散乱。同时收板装置的收板托架滚轮轨道为方管,耐用性差,后期维修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码垛机的收板装置。具体设计方案为:

一种用于码垛机的收板装置,包括基架、支架,所述基架、支架均为通过金属型材焊接形成的矩形框状结构,所述基架的上侧铺设有基板,所述支架搭载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支架上还设有与其垂直的金属梁型材滑动连接的收板托架,所述基板上还搭载有输送链轮组、突块,所述输送链轮组包括第一输送链轮组、第二输送链轮组、突块,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第二输送链轮组通过同一电机驱动,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第二输送链轮组之间通过同一传动链条传动连接,所述收板托架通过油缸驱动,所述油缸与所述收板托架之间通过升降链条实现传动,所述收板托架、第一输送链轮组、第二输送链轮组、突块上均搭载有砖板。

所述输送链轮组包括主动链轮、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之间通过输送链条连接,所述输送链条、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均位于所述输送链轮组的壳体中,所述主动链轮的轮轴与所述壳体轴承连接,所述从动链轮的轮轴通过螺栓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链轮与其轮轴键连接,所述从动链轮套于其轮轴上,所述壳体的外侧还固定有张紧螺栓,所述张紧螺栓从右向左抵住螺母,所述张紧螺栓与所述壳体上的螺扣螺纹连接,所述壳体上用于贯穿所述从动链轮轮轴的通孔为长轴沿左右分布的长圆形通孔。

所述收板托架沿前后方向的垂直截面呈“L”形结构,所述收板托架的“L”形结构的垂直边通过导轮与所述支架的后侧垂直金属型材滑动连接,所述导轮嵌入所述金属型材中,所述金属型材上设有与所述导轮契合滑动连接的导槽,所述砖板搭载于所述收板托架的“L”形结构的水平边上,所述收板托架的“L”形结构的水平边低于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的高度。

所述收板托架沿水平方向的截面成功“n”形形结构,所述“n”形结构的内侧安装有呈左右分布的两个轮辊,所述轮辊的轴向方向垂直分布,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位于所述收板托架的“n”形结构之间,所述。

所述油缸的缸轴向上伸出,所述油缸的缸轴末端安装有与所述升降链条啮合的链轮,所述升降链条的一端与所述收板托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链条的数量为两条,所述油缸位于两个呈左右分布的升降链条之间,所述链轮的轮轴与所述油缸的缸轴末端安装的轴座轴承连接。

所述突块上安装有两组互相平行滑轮组,每个所述滑轮组上安装有多个滑轮,多个所述滑轮套于同一滑轮轴上,所述滑轮轴的轴向方向沿前后分布。

所述传动链条呈环状结构,所述传动链条的内环分别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轮、第一传动链轮、第二传动链轮啮合连接。

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沿前后方向平行分布,每个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均位于一个独立的壳体中,多个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的主动链轮、所述第一传动链轮与同一轮轴键连接。

所述第二输送链轮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输送链轮组沿前后方向平行分布,每个所述第二输送链轮组均位于一个独立的壳体中,多个所述第二输送链轮组的主动链轮、所述第二传动链轮与同一轮轴键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用于码垛机的收板装置,其有益效果是:

将收板和托板输送设计制作成一个整体,收板托架在接到足够托板后直接将托板放置在输送上,将托板运出,收板托架继续收集托板进行循环工作,将原有用于轨道的方管改成用C型钢材料和专用滚轮配合使用,增加设备的耐磨性。采用同一电机驱动多组链轮组实现驱动,完成收板托架输出与输送机械输入的衔接,操作简单,使用和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码垛机的收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码垛机的收板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链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链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收板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收板托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架;2、支架;3、基板;4、收板托架;5、第一输送链轮组;6、第二输送链轮组;7、突块;8、电机;9、传动链条;10、油缸;11、升降链条;12、导轮;13、砖板;14、轮辊;15、链轮;16、轴座;17、主动链轮;18、从动链轮;19、输送链轮;20、壳体;21、张紧螺栓;22、第一传动链轮;23、第二传动链轮;24、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一种用于码垛机的收板装置,包括基架1、支架2,所述基架1、支架2均为通过金属型材焊接形成的矩形框状结构,所述基架1的上侧铺设有基板3,所述支架2搭载于所述基板3上,所述支架2上还设有与其垂直的金属梁型材滑动连接的收板托架4,所述基板3上还搭载有输送链轮组、突块7,所述输送链轮组包括第一输送链轮组5、第二输送链轮组6、突块7,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5、第二输送链轮组6通过同一电机8驱动,所述电机8与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5、第二输送链轮组6之间通过同一传动链条9传动连接,所述收板托架4通过油缸 10驱动,所述油缸10与所述收板托架4之间通过升降链条11实现传动,所述收板托架4、第一输送链轮组5、第二输送链轮组6、突块7 上均搭载有砖板13。

所述输送链轮组包括主动链轮17、从动链轮18,所述主动链轮17、从动链轮18之间通过输送链条19连接,所述输送链条19、主动链轮 17、从动链轮18均位于所述输送链轮组的壳体20中,所述主动链轮 17的轮轴与所述壳体20轴承连接,所述从动链轮18的轮轴通过螺栓与所述壳体20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链轮17与其轮轴键连接,所述从动链轮18套于其轮轴上,所述壳体20的外侧还固定有张紧螺栓21,所述张紧螺栓21从右向左抵住螺母,所述张紧螺栓21与所述壳体20 上的螺扣螺纹连接,所述壳体20上用于贯穿所述从动链轮18轮轴的通孔为长轴沿左右分布的长圆形通孔。

所述收板托架4沿前后方向的垂直截面呈“L”形结构,所述收板托架4的“L”形结构的垂直边通过导轮12与所述支架2的后侧垂直金属型材滑动连接,所述导轮12嵌入所述金属型材中,所述金属型材上设有与所述导轮12契合滑动连接的导槽,所述砖板13搭载于所述收板托架4的“L”形结构的水平边上,所述收板托架4的“L”形结构的水平边低于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5的高度。

所述收板托架4沿水平方向的截面成功“n”形形结构,所述“n”形结构的内侧安装有呈左右分布的两个轮辊14,所述轮辊14的轴向方向垂直分布,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5位于所述收板托架4的“n”形结构之间,所述。

所述油缸10的缸轴向上伸出,所述油缸10的缸轴末端安装有与所述升降链条11啮合的链轮15,所述升降链条11的一端与所述收板托架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架2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链条11的数量为两条,所述油缸10位于两个呈左右分布的升降链条11之间,所述链轮15的轮轴与所述油缸10的缸轴末端安装的轴座16轴承连接。

所述突块7上安装有两组互相平行滑轮组,每个所述滑轮组上安装有多个滑轮24,多个所述滑轮24套于同一滑轮轴上,所述滑轮轴的轴向方向沿前后分布。

所述传动链条9呈环状结构,所述传动链条9的内环分别与所述电机8的输出轮、第一传动链轮22、第二传动链轮23啮合连接。

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5 沿前后方向平行分布,每个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5均位于一个独立的壳体20中,多个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5的主动链轮17、所述第一传动链轮22与同一轮轴键连接。

所述第二输送链轮组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输送链轮组6 沿前后方向平行分布,每个所述第二输送链轮组6均位于一个独立的壳体20中,多个所述第二输送链轮组6的主动链轮17、所述第二传动链轮23与同一轮轴键连接。

安装时,先将本装置与码垛机中上游的砖板分离装置连接,砖板分离装置的砖板输出口位于所述支架2的正上方,砖板会逐步落入到收板托架4上。

开始时,所述收板托架4先伸出所述油缸10的缸轴,所述链轮15 起到动滑轮的作用,使所述收板托架4升高到最高位置,减小砖板的坠落距离,防止危险发生,

然后随着收板托架4上搭载砖板13数量的增加,逐步使所述油缸10的缸轴复位。

当砖板13码垛完成后,完全放下所述收板托架4,砖板13会搭载于第一输送链轮组5的上端,

启动所述电机8,通过传动链条9传动使所述第一输送链轮组5、第二输送链轮组6同时工作,砖板13会从左向右输送到滑轮24上,

所述滑轮24被所述突块7垫起,下方空间可以用于叉车的车叉插入并取走成垛的砖板13,完成一次完整的收板作业流程。

上述过程中,采用油缸作为收板托架4升降的驱动,稳定性高,所述收板托架4的“L”形结构的水旁边的前侧可以稍微向上倾斜,使钻版13稍微向后倾斜,使其可以码放整齐,然后在输送过程中,所述轮辊14则可以保证输送顺畅,避免其与所述收板托架4的“L”形结果垂直边摩擦损伤。

采用第一输送链轮组5、第二输送链轮组6两组输送机械,二者之间的空隙为收板托架4的下方提供了空间,同时采用同一电机驱动,同步性好,操作简单。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