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爆珠吸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9117发布日期:2019-11-25 22:1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爆珠吸附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加工行业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爆珠吸附机构。



背景技术:

爆珠,是指可以挤破的珠子,挤破时具有爆开的感觉,目前主要是在卷烟中使用,也就是常说的爆珠烟。

现阶段通常采用转盘吸附爆珠,并将爆珠植入到滤棒中,现有的爆珠吸附机构和方法是在转盘的圆周方向开有向内的凹槽,凹槽开孔内接入负压,通过凹槽吸附外界的爆珠。采用该种方法吸附爆珠有一定的局限性,转盘速度较高的时候,转盘圆弧处的爆珠因相对速度太快,无法进入凹槽,造成飞珠的现象,并且容易与凹槽的边缘尖角产生硬性碰撞,造成爆珠破损。因此,采用此种方法吸附爆珠,转盘的速度只能维持在低速状态,不能提高,爆珠烟的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提供一种爆珠吸附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爆珠吸附机构,包括料仓、转盘、驱动组件、凸轮盘和滑块,其中:

所述转盘转动设置在所述料仓中,所述转盘和所述料仓之间形成上珠工位和卸珠工位,所述转盘的前端面形成沿周向排列并沿径向延伸的滑槽和沿所述滑槽运动的滑块,所述转盘的外周设有轮齿,每个所述滑槽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一对所述轮齿,所述轮齿的顶端形成可吸附一个爆珠的阶面,所述转盘的内部形成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阶面,另一端与负压机构连接;

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转盘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转盘绕自身轴心并从上珠工位向卸珠工位方向旋转;

所述凸轮盘固定在所述转盘的前端面,所述凸轮盘形成环形的凸轮盘槽;

所述滑块同时沿所述滑槽做径向运动以及沿所述凸轮盘槽做周向运动,所述滑块的顶端形成与所述轮齿在同一平面的唇部,所述轮齿相对所述唇部做贯穿往复运动;

所述凸轮盘槽的半径在靠近上珠工位的第一工位使所述唇部不突出于所述阶面所在同心圆,所述凸轮盘槽的半径在靠近卸珠工位的第二工位使所述唇部位于所述轮齿的径向顶端所在的同心圆,所述凸轮盘槽的半径沿逆时针方向从所述第一工位至所述第二工位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从上珠工位上珠,滑块不突出于阶面所在同心圆,从而使相邻轮齿之间形成一段弧形面(即唇部表面),多个爆珠进而排列在该弧形面上;转盘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当滚珠随转盘转动到卸珠工位时,由于凸轮盘对应第二工位的半径使滑块的唇部位于轮齿外缘所在的同心圆,使之前的弧形面经历逐渐与轮齿平行再突出于轮齿,从而使爆珠逐渐滚落,仅剩下被吸附在阶面上的爆珠,从实现转盘高速运动时候爆珠被稳定吸附。

附图说明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涉及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以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清楚、完整的说明,下面的附图仅仅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进行其他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显然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附图。

图1为爆珠吸附机构的主视图;

图2a为图1所示的爆珠吸附机构的爆炸主视图(省略料仓);

图2b为爆珠吸附机构的爆炸后视图(省略部分驱动机构);

图3为转盘的主视图;

图4为第二限位板的立体图;

图5为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滑块与转盘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6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爆珠吸附机构,包括料仓1、转盘2、驱动组件3和凸轮盘4,其中:

料仓1的内部形成存储爆珠的腔体10,腔体10的底部左侧形成第一限位板101,腔体10的中部右侧形成第二限位板102;

转盘2设置在腔体10中,转盘2的下端右侧与第一限位板101之间形成上珠工位2a,转盘2的上端左侧与第二限位板102之间形成卸珠工位2b,转盘2的前端面沿周向设有多个沿径向延伸的滑槽21,滑槽21上设有可滑动的滑块51,转盘2的外周设有轮齿22,每个滑槽2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一对轮齿22,轮齿22的径向顶端形成可吸附一个爆珠的阶面22a,转盘2的内部形成通气通道,通气通道的一端连接阶面22a,另一端与负压机构连接;

驱动组件3驱动转盘2绕自身轴心旋转,并以从上珠工位2a向卸珠工位2b方向旋转;

凸轮盘4固定于转盘2的前端面,凸轮盘4形成环形的凸轮盘槽;

滑块51同时沿滑槽21做径向运动以及沿凸轮盘槽做周向运动,滑块51的顶端形成与轮齿22在同一平面的唇部513,轮齿22相对唇部513做贯穿往复运动;

凸轮盘槽的半径在靠近上珠工位2a的第一工位时使滑块的唇部513不突出于阶面22a所在同心圆,凸轮盘槽的半径在靠近卸珠工位2b的第二工位时使滑块的唇部位于轮齿22外缘所在的同心圆,凸轮盘槽的半径沿逆时针从第一工位至第二工位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的爆珠吸附机构,如图7所示,从第一工位上珠,滑块不突出于阶面22a所在同心圆,从而使相邻轮齿22之间形成一段弧形面(即滑块51的唇部表面),多个爆珠进而排列在该弧形面上;转盘2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如图8,当滚珠随转盘2转动到卸珠工位2b时,由于凸轮盘4对应第二工位的半径使滑块的唇部位于轮齿22外缘所在的同心圆,使之前的弧形面经历逐渐与轮齿平行再逐渐突出于轮齿,从而使爆珠逐渐滚落,仅剩下被吸附在阶面22a上的爆珠,从实现转盘2高速运动时候爆珠被稳定吸附。

需要说明的是,腔体10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开设于腔体10的顶部。

如图4,第二限位板102的底端102a形成与转盘2相切的弧面,进而使铲走的爆珠受到惯性先平滑沿其运动,防止爆珠磕碰损坏。

进一步,第二限位板102的底端102a向内凹陷形成弧形凹槽102b,从而能够形成适应于爆珠的形状,使爆珠脱离时接触面减小,圆滑过渡,进一步减少爆珠的破损。

结合图2b和图9,轮齿22的阶面22a中开设有轮齿气孔22a1,转盘2的后端面开设有多个盘面气孔200,盘面气孔200与轮齿气孔22a1相互连通并形成通气通道,盘面气孔200与负压机构连接从而使轮齿气孔22a1形成吸附力。

当所述盘面气孔接通外界的负压后,阶面22a同时产生负压,从而使爆珠吸附到轮齿气孔22a1上,增大爆珠随转盘2运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轮齿气孔22a1与阶面22a之间形成沿径向凹陷的台面22a2,台面22a2与爆珠之间形成面接触。爆珠吸附在阶面22a更稳定,并且防止轮齿气孔22a1对爆珠造成磕碰。

滑块51的内侧面对应滑设在每一个滑槽21上,滑块51的外侧面安装有滑设在凸轮盘槽中的凸轮随动器53。

进一步,如图2b、图5和图6,滑块51还包括基部511、肩部512,基部511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凸轮随动器53,凸轮随动器53滚动设置在凸轮盘槽中,其旋转轴线与基部511垂直,基部511的后端面(对应滑块51的内侧面)形成凸肋511a,凸肋511a滑设于轮齿22的滑槽21中,基部511的前端面(对应滑块51的外侧面)沿径向的顶端形成肩部512,肩部512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圆弧形的唇部513。

进一步,唇部513形成供轮齿22穿设的径向孔。

当凸轮随动器53沿凸轮盘槽运动时带动有槽滑块51沿径向滑动,当基部511沿滑槽21运动时,轮齿22沿唇部513的两条径向孔伸出/缩进。

进一步,凸肋沿径向设置在基部511宽度方向的几何中心上。

进一步,驱动组件3包括螺钉31、交叉滚子轴承32、盖板33和芯轴34,交叉滚子轴承32的内圈用于连接转盘2,外圈用于连接凸轮盘4,以实现两者的相对转动,芯轴34的一端位于转盘2的后端面一侧,芯轴34的另一端与转盘2的中心连接以驱动转盘2旋转,螺钉31配合盖板33对交叉滚子轴承32进行轴向定位,防止跑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爆珠从料仓1的进料口落入腔体中,驱动组件3带动转盘2绕逆时针转动,随着转盘2逆时针向上运动,由于凸轮盘槽的半径在第一工位时使唇部513不突出于阶面22a所在同心圆,凸轮盘槽的半径在靠近卸珠工位2b时使滑块的唇部位于轮齿22外缘所在的同心圆,凸轮盘槽的半径沿逆时针从第一工位至第二工位逐渐增大,导致在爆珠位于第一工位时,爆珠并排导入唇部513位于相邻轮齿22之间的区域,唇部513随转盘2上旋过程中逐渐突出于两个轮齿2,一部分爆珠沿顺时针滚落,仅剩下在阶面22a中的爆珠保留,同时必有一个爆珠被吸附固定在轮齿气孔22a1上,当转盘2转动至卸珠工位2b后,吸附在轮齿气孔22a1上的爆珠附近的爆珠均会从阶面22a掉落,进而实现单一爆珠输送,同时避免转盘吸附过程中爆珠破损的现象发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