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窄容器流改型成宽容器流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6856发布日期:2019-12-14 01:0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用于将窄容器流改型成宽容器流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设备。
背景技术
:这类设备是已知的(de4317069a1),例如也作为容器处理机的运出台,并且用于将例如单道的容器流在容器处理机的出口处、例如在贴标签机的出口处改型成宽容器流(质量流),所述宽容器流的输送宽度相应于容器直径的数倍。这种设备的容器引导部优选通过至少一个倾斜的、在输出机上结束的斜坡或容器引导部实现,由此,容器流改型为大的输送宽度,该输送宽度相应于输出机的输送宽度。在此,尤其也已知的是,形成用于容器的输送平面的运输带通过减速比分别以不同的运输速度或输送速度驱动和/或使用所谓的变速器(wedler),以便实现容器流在宽度上的改善的分布。形成用于容器的运输平面的运输带优选实施为铰链带链(scharnierbandketten)。但已知设备的明显缺点尤其在于:这些设备要求很大的安装或运输长度或者说相对较长的输送段,以便实现窄容器流到宽容器流中的可靠并且无干扰的改型。借助已知的设备经常在彼此相继的两个站点或改型区域之后才实现希望的输送宽度。为此,在已知的设备中尤其在高功率情况下,容器、尤其由塑料或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组成的容器的稳定性和从而相关设备的运行安全性不能被一直保证。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将优选单道的窄容器流改型成宽容器流的设备,所述设备避免上述缺点并且能够在高运行安全性的情况下在具有相对于现有技术明显缩短的长度的输送段或运输段上实现容器流的改型。为了解决该任务相应于权利要求1构造用于容器流改型的设备。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明显优点首先在于,已经能够在具有缩短长度的输送段上实现例如单道的窄容器流到宽容器流中、也就是到具有大输送宽度的容器流中的改型。尤其地,不但由塑料或pet组成的容器、而且由玻璃组成的容器可以同样稳定并且低噪音地运输。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中针对窄容器流到宽容器流中的改型所需的并且包含减速段以及改型段的运输段的长度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中例如仅如已知设备中的一半大并且例如处于1500mm的数量等级中。为了实现这些优点,而根据基于本发明的认知之一需要的是:·改型区域的两个容器引导部或引导栏杆到容器的运输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在权利要求1中说明的两个边界曲线之间的区域内,·此外,改型区域的关于使容器的运输方向在减速段上所经历的变化而在内部设置的容器引导部至少在紧接着改型区域的容器入口的部分区段中在所述容器引导部的引导容器的内侧上围绕垂直于运输平面的至少一个轴线凸形地弯曲,和·改型区域的另一对置的容器引导部在紧接着改型区域的容器入口的部分区段中在所述容器引导部的引导容器的内侧上围绕垂直于运输平面的至少一个轴线凹形地弯曲。如在已知的设备中那样,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中改型区域的容器出口也相对于改型区域的容器入口在轴向方向上移位,所述轴向方向平行于运输平面以及也垂直于形成该运输平面的运输带的运转方向或输送方向地取向。形成改型段的运输带尤其也优选通过减速比以不同的输送速度驱动,更确切地说这样被驱动,使得随着运输带在前述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容器入口具有越来越大的距离,所述运输带的输送速度也减小。形成运输平面的运输带、所述运输带的支承装置和驱动装置以及容器引导部(引导栏杆)设置在基座或机架上。在示例性的、实际的实施方式中,该机架具有约711mm的宽度。这种宽度由形成容器入口以及尤其减速段的在侧面彼此衔接的三个运输带、在容器入口侧面的附加运输带以及优选通过减速比驱动地形成改型段的在侧面彼此衔接的另外四个运输带得出,其中,每个运输带的宽度约为85mm。机架的剩余的、未被运输带占据的宽度例如用于接收支撑框架,尤其也用于容器引导部和侧壁。但当然,运输带的数量和由此设备和该设备的机架的宽度可能与此偏离。在侧面彼此衔接的另外四个运输带的使用不是强制的。也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运输带。所述运输带在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中优选是运输链、尤其是铰链带链或也是所谓的网状链。在本发明的意义中,“输送宽度”理解为下述宽度:容器流能够在平行于运输平面并且垂直于对应的输送方向的定向中占据所述宽度、或基于侧面的容器引导部的走向占据所述宽度,容器借助其底部竖立在该运输平面上。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容器”尤其是分别由金属、玻璃和/或塑料组成的盒和瓶,但也是例如适用于装入液体或粘性的产品的其他包装件。在本发明的意义中,表述“基本上”或“约”意味着与对应的准确值偏离了+/-10%、优选+/-5%和/或以对于功能无关紧要的变化的形式偏离。本发明的扩展方案、优点和应用可能性也由下面对实施例的说明并且由附图得出。在此,所有说明的和/或附图示出的特征在原则上以单独的方式或以任意组合的方式是本发明的主题,而与其在权利要求中的组合或引用关系无关。权利要求的内容也是说明书的组成部分。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附图中示出:图1用于将输入的窄的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单道的容器流改型成输出的宽容器流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简化图和俯视图,具有改型区域的外和内容器引导部的对于这种改型理想的走向;图2具有用于外和内容器引导部的两个边界曲线的类似图1的示图;图3形成容器引导部的型廓的部分长度。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以x和y表明坐标系的彼此垂直取向的轴(x轴、y轴),所述轴的交点形成坐标系的零点np。从y轴开始沿x轴方向的距离在下面以x来表明,并且从x轴开始沿着y轴方向的距离在下面以y来表明。用于将单道容器流改型成多道的宽容器流的设备从其基本功能出发由输入机1、在所述输入机的运输方向a上衔接到输入机1上的改型区域2以及输出机3组成,该输出机相对于输入机1沿y轴方向移位并且在所述输出机处将宽容器流在运输方向b上以相应于容器4的直径的数倍的输送宽度排出。运输方向a和b分别平行于x轴地取向,所述x轴与y轴一起形成水平的或基本上水平的运输平面或运输面,容器4在该运输平面或运输面上借助其底部竖立地从输入机1经由改型区域2运动到输出机3上。改型区域2形成直接衔接到输入机1上的容器入口2.1,在所述容器入口上衔接有减速段2.2,容器4的运输方向在所述减速段上不断变化并且这样地减缓容器4的输送速度,使得至少在正常运行中在减速段2.2上首先可靠地构造单道容器流,容器4在该单道容器流中直接彼此相继或相互接触。然后沿运输方向紧接着减速段2.2的是改型段2.3,在该改型段上逐渐构造宽容器流。输出机3衔接到改型段2.3和改型区域2的容器出口2.4上。运输平面至少在改型区域2中由多个运输带(优选铰链带链)形成,所述运输带在图1中以4.1-4.7标记并且相应于其编号的值在平行于y轴的轴向上在侧面彼此衔接,其中,运输带4.7以其编号的最大值在平行于运输平面并且平行与y轴的轴向上具有相对于容器入口2.1的最大距离并且在为了图1选出的图示中与x轴直接相邻。运输带4.1-4.7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分别形成闭合的环路并且通过驱动装置能连续回转地被驱动以及这样地布置,使得这些环路的上面的水平或基本上水平的长度形成所述运输平面,更确切地说以平行于x轴的运输方向。在图1的图示中具有相对于x轴的最大距离y的上方的运输带1是容器入口2.1的一部分并且例如也是输入机1的一部分。运输带4.1和4.2以及运输带4.3的一部分也形成相对于运输方向a越来越倾斜地走向的减速段2.2的运输平面。运输带4.4-4.7以及运输带4.3的一部分也形成改型段2.3的运输平面,其中,运输带4.4-4.7例如也是输出机3的至少一个部分长度的运输带并从而沿运输方向b延伸超出容器出口2.4。为了使窄容器流改型成多道或宽容器流,运输带4.1-4.3例如以相同的输送速度v被驱动。而运输带4.4-4.7的输送速度v4-v7与输送速度v不同,但也不同于彼此。这意味着,运输带4.4的输送速度v4以减速比或者以系数i4小于输送速度v,并且此外,输送速度v5-v7随着其标记值的增大而分别以一个系数减小,即运输带4.5的输送速度v5以系数i5小于输送速度v4,运输带4.6的输送速度v6以系数i6小于输送速度v5并且运输带4.7的输送速度v7以系数i7小于输送速度v6,更确切地说,优选相应于下面的表格:运输带输送速度系数或减速比4.4v4=v*i4i4=0.7-0.94.5v5=v4*i5i5=0.7-0,94.6v6=v5*i6i6=0.8-0.954.7v7=v6*i6i6=0.6-0.8不同的输送速度v和v4-v7例如在使用共同的驱动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在驱动系中的相应的减速比来实现。输入机1具有在侧面的两个容器引导部5和6(例如引导栏杆),所述容器引导部在侧面限界输入机1或确定所述输入机的通道宽度并且容器引导部5从所述容器引导部过渡到改型区域2的与运输方向变化有关的内容器引导部7中并且容器引导部6过渡到改型区域2的外容器引导部8中。容器引导部7和8的彼此面向的内侧用于引导容器4并且在侧面限界改型区域2的运输段。在内容器引导部7上衔接有输出机3的容器引导部9,该容器引导部在为图1选出的图示中在x轴上延伸,即具有相对于x轴的等于零的距离y。在外容器引导部8上衔接有输出机3的容器引导部10,该容器引导部平行于x轴延伸并且具有相对于x轴的下述距离y,该距离等于已改型的容器流和输出机3的输送宽度。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容器引导部5、6、9、10分别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x轴地延伸。容器引导部5、6、7、8、9和/或10例如是引导栏杆。此外,如图1所示出的那样,容器引导部7和8通常看起来分别相对于x轴倾斜地走向,更确切地说,例如这样走向,使得在容器引导部7在容器入口2.1处的起点和容器引导部7在容器出口2.4处的终点之间的假想的连接线l1与x轴围成约25°-30°的角度α,优选与x轴围成30°或基本上为30°的角度,并且使得在容器引导部8在容器入口2.1处的起点和容器引导部8在容器出口2.4处的终点之间的连接线l2与x轴围成13°-15°、优选为15°或基本上为15°的角度β。但实际上,两个容器引导部7和8并不是直线地实施,而是弯曲地和/或弧形地实施,更确切地说,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以下述方式实施:容器引导部7在其背离连接线l1的、引导容器4的内侧上凸形地弯曲并且容器引导部8在其引导容器4的内侧上s形地弯曲,更确切地说分别围绕垂直于运输平面的轴线弯曲。详细地,容器引导部7的内侧随着关于y轴的距离x的增大首先具有相对于连接线l1增大的距离,然后又靠近连接线l1并且在容器出口2.4处与连接线l1相遇。容器引导部8的内侧从容器入口2.1出发,首先在一个部分长度上凹形地弯曲,并且在此随着关于y轴的距离x的增大首先具有相对于连接线l2增大的距离,然后又靠近连接线l2。在随后的部分长度上,容器引导部8的内侧凸形地弯曲,并且在此随着关于y轴的距离x的增大首先具有相对于连接线l2增大的距离,然后又靠近连接线l2并且与该连接线在容器出口2.4处相遇。在两个部分长度之间的过渡处,容器引导部8的内侧与连接线l2相交。用于容器的输送段的宽度通过两个容器引导部7和8的走向从相应于单道容器流的宽度扩大到宽容器流的宽度,例如在假设的容器直径为例如80mm的情况下从90mm连续扩大到330-400mm的输送宽度,其中,减速段2.2在与改型段的过渡处已经具有约135mm的输送宽度。由于容器引导部7和8的走向,可以在与运输带4.1-4.7的不同输送速度的共同作用下首先将单道的窄容器流无问题地并且尤其无干扰地改型成宽容器流,所述宽容器流的输送宽度相应于容器4的直径的数倍,也就是说,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相应于容器4直径的四倍或基本上是4倍。图1示出容器引导部7和8的用于改型的理想走向。对于容器引导部7的走向,即对于容器引导部7到运输平面上的投影的走向适用的是:y=1*10-7x3-8*10-4x2+0.1975x+k1对于容器引导部8的走向,即对于容器引导部8到运输平面上的投影的走向适用的是:y=3*10-10x4+1*10-8x3-9*10-4x2+0.2633x+k2在此,x是关于y轴或关于包含该轴并且垂直于运输平面取向的y参考平面的距离,而y是关于x轴或关于包含该轴并且垂直于运输平面取向的x参考平面的距离。k1和k2是以下常数,它们还考虑容器4的直径d并且对于所述常数适用的是:k2=k1+a1*d,其中,a1是在1.03和1.5之间的系数,使得例如k1=587.68并且k2=675.42。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容器引导部7和8的端点具有以下坐标或距离x和y:在容器入口2.1处的容器引导部7x约为90单位,y=600单位在容器出口2.4处的容器引导部7x约为1140单位,y=0单位在容器入口2.1处的容器引导部8x约为90单位,y=700单位在容器出口2.4处的容器引导部8x约为1140单位,y约为380单位其中,一个单位例如在0.8mm至1.0mm的范围内。不同于图1的图示,容器引导部7也可以实施为,使得所述容器引导部通过短的、在内侧凹形弯曲的区段7‘过渡到容器引导部9中。图1示出容器引导部7和8在改型区域2内的理想走向。容器引导部7和8的实际走向可能例如与此偏离了+/-5%。但对于设备的无干扰运而言在任何情况都需要的是,容器引导部7和8的走向或所述容器引导部到运输平面上的投影位于允许区域12内部,所述允许区域通过在图2中以7.1和8.1标记的两个边界曲线限定或限界。对于边界曲线7.1的走向、即对于边界曲线7.1到运输平面上的投影的走向适用的是:y=-7*10-4x2-0·1582x+k3对于边界曲线8.1的走向、即对于边界曲线8.1到运输平面上的投影的走向适用的是:y=1*10-6x3-15*10-4x2+0.3439x+k4在此,x也是关于y轴或包含该轴并且垂直于运输平面取向的y参考平面的距离,而y是关于x轴或包含该轴并且垂直于运输平面取向的x参考平面的距离,并且k1和k2是常数。对于k3适用的是:k3=a2*k1,其中,a2是在1.02和1.04之间的系数,所述系数优选是1.033。对于k4适用的是:k4=a3*k1,其中,a3是在1.18和1.2之间的系数,所述系数优选是1.177。例如适用的是:k3/k4=0.88或k3=607且k4=692位于两个边界曲线7.1和8.1之间的区域12是下述允许区域,在所述允许区域中,相应于本发明基于的认知,容器引导部7和8或者说所述容器引导部到运输平面上的投影必须在容器入口2.1和容器出口2.4之间延伸,以便实现容器流的无干扰的改型。已示出,仅在遵循前述的这种边界曲线7.1和8.1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单道容器流无干扰地改型成多道容器流、尤其也改型成一个多道容器流,所述多道容器流的输送宽度相应于单道容器流的输送宽度或通道宽度的至少四倍。但在此也需要的是:·改型区域2的关于容器4的运输方向在减速段2.2上所经历的变化而设置的内置的容器引导部7至少在跟随容器入口2.1的部分区段中在所述容器引导部的引导容器的内侧上围绕垂直于运输平面的至少一个轴线凸形地弯曲,并且·改型区域2的另一对置的容器引导部8在紧接着容器入口的部分区段中在所述容器引导部的引导容器4的内侧上围绕垂直于运输平面的至少一个轴线凹形地弯曲。在实践中,至少改型区域2的容器引导部7和8例如由此实现:沿着相应的容器引导部的走向设置多个固定点或固定元件11,在所述固定点或固定元件上要么固定有从容器入口2.1延伸至容器出口2.4处的连续的引导元件,要么固定有多个单个的引导元件,这些引导元件中的每个引导元件在彼此相继的两个固定元件11之间延伸并且保持在这些固定元件上,使得得出多边形的走向。优选地,容器引导部7和8分别通过引导型廓13、优选塑料引导型廓(图3)实现,所述引导型廓分别从容器入口2.1延伸到容器出口2.4处,在引导容器4的内侧14上平滑地实施并且在外侧上具有多个槽状的切口15,所述切口能够实现对应的容器引导部7和8的弯曲。本发明在上面已经说明了一个实施例。当然,在不偏离基于本发明的发明构思的情况下,改变以及变型是可行的。前面已经在对图1的说明中由此出发:改型区域2的容器出口2.4相对于该改型区域的容器入口2.1关于运输方向a在侧面向右移位。当然,所述设备的下述构造也是可行的,所述构造关于平行于x轴并且垂直于运输平面取向的平面与图1的图示镜像对称地实施。附图标记列表1输入机2改型区域2.1容器入口2.2减速段2.3改型段2.4容器出口3输出机4容器5、6容器引导部7、8容器引导部7‘区段7.1、8.1边界曲线9、10器引导部11固定点12区域13引导型廓14内侧15切口a、b运输方向或输送方向x坐标轴或x轴y坐标轴或y轴x、y距离pn零点α、β角度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