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引导传送器链条的链条的改进的模块化结构的弯曲磁性引导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6728发布日期:2020-03-24 21:39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用于引导传送器链条的链条的改进的模块化结构的弯曲磁性引导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改进的模块化结构的、用于引导传送器链条的链条的弯曲磁性引导件。



背景技术:

术语“链条”具体是指所谓的“台式链条”,甚至更具体地是用于包括多个链节的类型的弯曲路径的“台式链条”,所述链节通过铰接方式而彼此铰接,每一个链节都具有与相邻链节铰接的铰接部分和大致板状部分,该板状部分横向于链条的传输方向延伸,并限定了用于待传输产品的支撑表面。

这些链条自身闭合成环,并缠绕在驱动轮和惰轮上,以形成传送器,用于传输搁置在链条本身的上部分支或向前分支上的产品。

众所周知,这些链条沿着引导件安装,所述引导件包括:

-向前引导件,沿着该向前引导件形成有至少一个向前通道,形成链条的向前分支的链节的铰接部分在向前通道中延伸,并且向前通道由相应的一对向前轨道界定,每个向前轨道限定相应的滑动表面,链节的板形部分的形成链条的向前分支的部分沿该滑动表面滑动,以及

-返回引导件,沿着该返回引导件形成有至少一个返回通道,形成链条的返回分支的链节的铰接部分在返回通道中延伸,并且返回通道由相应的一对返回轨道界定,每个返回轨道限定相应的滑动表面,链节的板形部分的形成链条的返回分支的部分沿该滑动表面滑动。

链条的链节通过其铰接部分与在铰接部分中延伸的向前和返回通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克服径向和周向力而保持被引导。

链条的链节通过克服具有垂直于由向前、返回轨道限定的滑动表面的分量的分离力、或者通过磁性相互作用装置、或者通过用作障碍的机械装置,而保持被引导。

存在已知的弯曲磁性引导件,例如在名称为reginasudspa的ep0903307b1中所述的类型,其包括以单件形式制成的u形上部本体,并且形成了至少一个用于引导链条的向前分支的向前通道。在这种类型的引导件中,u形的上部本体安装在下部基部上,该下部基部形成传送器的固定结构,并形成至少一个用于引导链条的返回分支的返回通道。

多个磁性本体插入形成在下部基部本体中的座部中,以将链条沿着向前通道保持就位,该链条全部或部分地由铁磁材料制成。

另一方面,链条的返回分支通过机械装置保持引导,该机械装置由沿着返回轨道的外侧连续延伸的凹槽形成,并且每个机械装置形成相应的通道,链条链节的板形部分的形成返回分支的端部(翼)在该通道中滑动。

根据该现有技术,u形的上部本体与下部基部通过公母型的形状联接而没有底切,该联接适于承受径向力和圆周力。此外,根据该现有技术,通过多个螺钉将u形上部本体固定到下部基部,这些螺钉适于在通常的使用条件下防止u形上部本体沿垂直于链条的滑动平面的方向从下部基部脱离。

众所周知,u形上部本体容易磨损,必须定期更换。

为此,根据现有技术,有必要拆卸整个引导件并用工具介入以单个地拧松将u形上部本体固定到下部基部本体的所有螺钉;必须进行反向的拧紧和安装操作,才能将新的u形上部本体安装在下部基部本体上并将引导件重新定位在其座部中。如果必须对容纳在下部基部本体中的磁体进行维护或更换干预,则这些相同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变得必要。

这些操作特别漫长且费力,并且需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停止传送器链条。

还已知一种弯曲磁性引导件,其包括以单件制成的上部基部本体,并且在其上安装有至少一对轨道。每个轨道都作为一体的本体制成,并且与形成所述一对轨道中另一个轨道的本体彼此分开并不同。每对中的两个轨道彼此平行且间隔开地安装在上部基部本体上,以限定在它们之间延伸的中心通道,链条的向前分支的链节的铰接部分在该中心通道中延伸。每对轨道的上表面限定相应的滑动表面,链条的链节的板形部分的部分(翼)在该滑动表面上滑动。

根据现有技术,上部基部本体包括容纳磁体的座部,磁体布置成将链条保持就位,链条全部或部分地由铁磁材料制成;换句话说,沿着向前分支,链条被磁体产生的磁场吸引到上部基部本体,以保持与由轨道限定的滑动表面滑动接触。从上部基部本体的下表面可接近容纳磁体的座部,在使用中,上部基部本体的下表面通常与下部基部本体的上表面叠置并联接,下部基部本体限定了用于链条的返回分支的返回引导件。

根据该现有技术,每对的两个轨道中的每一个均通过公母型的形状联接而与基部本体联接。

在一些已知的解决方案中,每对的两个轨道中的每一个均通过公母型的制成为“键”联接件的形状联接固定在基部本体上,该联接件沿基部本体的整个纵向发展连续地延伸,并且成形为不仅可承受径向和圆周力,还具有底切,该底切构造成在垂直于由轨道本身限定的滑动表面的方向上阻止轨道从基部本体上脱离。

例如从名称为rexnordflattopeuropesrl的wo2010/146098中已知这种类型的解决方案,其中,键联接件优选地是燕尾型的并且沿着弯曲引导件的整个纵向发展连续地延伸。

在这些已知的解决方案中,如果由于磨损而需要更换轨道,则必须从传送器上拆卸整个弯曲引导件,然后继续拆卸磨损的轨道并通过使其相对于基部本体纵向滑动来安装新的轨道。

还有一些公知的解决方案,其中每对的两个轨道中的每一个都与上部基部本体以公母型的形状联接件进行联接,该联接件被制成为齿槽联接件,而没有底切;因此,所述联接件适于承受径向力和圆周力。此外,根据该现有技术,每个轨道通过多个螺钉固定至上部基部本体,所述螺钉适于防止两个轨道在垂直于由轨道限定的滑动表面的方向上从上部基部本体脱离。可以从上部基部本体的下表面,也就是从上部基部本体的与安装有轨道的表面相对的表面接近螺钉。

例如在名称为movexs.p.a的ep2907774中描述了根据该现有技术的指南。

同样在这些已知的解决方案中,如果由于磨损而需要更换轨道,则有必要从传送器上拆卸整个弯曲引导件,以便能够接近螺钉并单独地移除螺钉,然后才能拆卸轨道。

这些操作特别漫长且费力,并且需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停止传送器链条。

例如在名称为systemplastspa的ep3127839a1中描述的解决方案也是已知的,其中轨道与上部基部本体一体形成以形成单个本体。轨道在上部基部本体的整个长度上连续延伸,并且其磨损表面涂有涂层轮廓,涂层轮廓通过所谓的“卡扣配合”联接而磨损表面联接。

此外,如上所述,在所有这些已知的解决方案中,旨在保持链条至少沿向前通道被引导的磁性本体直接容纳在形成于上部基部本体中的座部中,该座部继而与限定了链条返回分支的引导件的下部基部本体联接。在需要进行维护干预或更换某些磁性本体的情况下,有必要拆卸整个引导件并进入装有要维护或更换的磁性本体的座部,然后重新安装引导件,这是繁琐的操作,需要较长的传送器停止时间。

最后,wo00/00415a1描述了一种弯曲磁性引导件,该弯曲磁性引导件包括:一对柔性轨道,该一对柔性轨道间隔开以形成用于链节的传输表面的滑动路径;布置在该滑动路径下方的永磁性本体;用于引导链条的返回分支的柔性引导轨道;以及多个支撑元件,这些支撑元件支撑轨道并沿传输方向间隔开地布置。根据在wo00/00415a1中描述的,磁体被容纳在形成为连续带中的腔室中,所述连续带优选为柔性的,在支撑元件之间延伸并且自身被支撑在支撑元件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弯曲磁性引导件来避免现有技术的缺点,该弯曲磁性引导件用于引导传送器链条的链条,具有可供选择的模块化结构。

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模块化结构的、用于引导传送器链条的链条的弯曲磁性引导件,该弯曲磁性引导件使得相关部件和相关磨损零件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变得特别快速和容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模块化结构的、用于引导传送器链条的链条的弯曲磁性引导件,该弯曲磁性引导件具有减小的体积,尤其是高度减小。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引导传送器链条的链条的弯曲磁性引导件,该弯曲磁性引导件能够相对于已知的解决方案,使用减少数量的部件以稳定和安全的方式沿着向前引导件和返回引导件磁性地保持分别形成向前分支和返回分支的链条链节,还具有低成本和减小的体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模块化结构的、用于引导传送器链条的链条的弯曲磁性引导件,该弯曲磁性引导件特别简单且功能性好,并且由于使用低成本材料来制造构成该引导件的大部分元件的可能性而具有低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模块化结构的、用于引导传送器链条的链条的弯曲磁性引导件,该弯曲磁性引导件允许用较少数量的部件制造具有不同曲率半径和/或长度的弯曲引导件。

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通过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改进的模块化结构的、用于引导传送器链条的链条的弯曲磁性引导件来实现。

其它特征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示出。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本发明的具有改进的模块化结构的、用于引导传送器链条的链条的弯曲磁性引导件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更加清楚,所述描述是示例性的而非出于限制的目的,其中:

图1和图2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弯曲磁性引导件的第一可能实施例的俯视和仰视轴测视图;

图3是根据图1和2的引导件的一部分的局部分解图;

图4是根据图1至3的引导件的盒形本体之一的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引导件的板形本体的一部分的仰视轴测视图;

图6是示意性剖视图,示出了第一引导轮廓与盒形本体的相应第一约束突起的部分之间的联接;

图7是从图1的上方看的透明平面图;

图8和9分别是沿图7的viii-viii和ix-ix平面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可能实施例的弯曲磁性引导件的一部分的轴测视图;

图11是图10的分解图;

图12是图10的俯视平面图;

图13和14分别是沿图12的xiii-xiii和xiv-xiv平面的剖视图;

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两个可能实施例的第一引导轮廓和第二引导轮廓的截面;

图16和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弯曲磁性引导件的具有多个彼此相邻的引导通道的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弯曲磁性引导件的另一可能实施例的一部分的轴测视图;

图19是图18的弯曲磁性引导件的局部分解图;

图20是图18的弯曲引导件的一部分的从上方看的透明平面图;

图21和22分别是沿图20的xxi-xxi和xxii-xxii平面的剖视图;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弯曲引导件的盒形本体的替代实施例的轴测视图和分解图;

图24和25是根据本发明的弯曲磁性引导件的其它可能实施例的轴测视图和部分分解图,其通过引导轮廓的端部部分的支撑元件的构造而彼此不同;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弯曲磁性引导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的顶部前侧视图,其示出了引导轮廓的端部部分的支撑元件的其它可能的替代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示出了用于传送器链条100的弯曲磁性引导件10。

应当指出,在下面的描述中,形容词“下”和“上”涉及在通常使用条件下相对于大致水平的支撑平面考虑的引导件10。形容词“纵向”和“横向”分别指的是引导件10沿引导路径和横向于引导路径的发展。

在本说明书中,相同或相应的元件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传送器链条100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类型,并且不构成本发明的目的。

在一些附图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传送器链条100。

链条100至少部分地由可磁化材料制成,并且包括多个链节101,这些链节通过相应的销104在相应的铰接部分102处铰接在一起,并且每个链节都配备有限定传输表面的板形部分103,待传送的产品放置在该传输表面上。

链条100的链节101可以至少部分地由可磁化材料或由其中分散有由可磁化材料制成的颗粒的填充物的塑料材料制成。

可替代地,链节101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使链节101彼此铰接的销由可磁化材料制成。

具体地,术语“可磁化材料”是指铁磁材料。

链条100成环地缠绕在驱动轮和返回轮(由于它们是已知类型,因此未在图中示出)上,并且限定了向前分支100a和返回分支100b。向前分支100a是链条100的上部分支,其在传送产品中起作用。返回分支100b是链条100的下部分支。

具体地,引导件10成拱形以限定沿曲线传输方向a-a发展的限定半径的曲线。

引导件10包括:

-至少一对第一引导轮廓15,它们间隔开布置并沿与传输方向a-a同心的相应的发展方向b-b、c-c连续地发展,

-支撑结构,其支撑所述至少一对第一引导轮廓15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盒形本体13,所述盒形本体13沿着曲线传输方向a-a一个接一个地相继布置并且间隔开,并且每个盒形本体中容纳至少一个磁性本体14,其中

-第一引导轮廓15以可移除的方式与盒形本体13的形成成对的第一约束突起16的部分联接;第一引导轮廓15在侧向上界定用于引导链条的向前分支100a的向前通道。

更详细地,每个盒形本体13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13a和下表面13b,其中上表面13a设置有一对第一约束突起16,所述第一约束突起间隔开并且面对成其中心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发展方向b-b、c-c之间的距离。所述多个盒形本体13的第一约束突起16(所述盒形本体13一个接一个地相继布置并且彼此间隔开)限定了彼此间隔开且大致平行地沿着相应的发展方向b-b、c-c延伸的两排第一约束突起16。每排第一约束突起16包括多个第一约束突起16,所述多个第一约束突起一个接一个地对齐并且以非零距离彼此间隔开。

每个第一引导轮廓15与沿着两排之一对齐的第一约束突起16联接。

因此,引导件10限定了用于引导链条的向前分支100a的至少一个向前引导件。向前引导件包括向前通道,链节101的铰接部分102在使用中被接纳在该向前通道中,并且该向前通道在侧向上由第一引导轮廓15界定。每个第一引导轮廓15限定滑动表面,以用于链节101的板形部分103的至少一部分在该滑动表面上滑动。

磁性本体14与链节101或链节的销104相互作用,以吸引链节,使其板形部分103的一部分抵靠由第一引导轮廓15限定的相应滑动表面。

在图18至26所示的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盒形本体13仅包括从其上表面13a突出的第一约束突起16,第一引导轮廓15联接在该第一约束突起上。每个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基本上是平坦的。如在下文中所描述的以及从附图18至26中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盒形本体13基本上是c形或u形的。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盒形本体13在其内部封闭至少一个磁性本体14,该磁性本体适于沿着向前分支100a与链条的链节101或销104相互作用。此外,在这种情况下,返回分支100b的引导件(未在图19至图26中示出)根据已知解决方案之一并且例如如ep0903307b1中所示可以是机械类型的,或者可以是磁性类型的,例如,其具有的构造与通过将多个盒形本体13(c或u形,并在其内部封闭至少一个相应的磁性本体14)沿曲线传输方向a-a一个接一个地相继地并间隔开地布置并且相应的引导轮廓可以与第一约束突起联接而获得的向前引导件的构造成镜像,向下倒置。

在引导件10的其它可能的替代实施例中,每个盒形本体13还可以包括:

-在其下方突出的一对引导突起17(如图1至9所示),或者

-一对第二约束突起18,相应的第二引导轮廓19可移除地联接到所述一对第二约束突起(如图10至图14所示)。

如下文中所描述的,并且如在附图1至图14中可以看到的,在这样的进一步可能的替代实施例中,每个盒形本体13基本上是h形的,并且与第一引导轮廓15和第二引导轮廓19(如果存在的话)一起限定了用于引导链条的向前分支100a的向前引导件和用于引导链条的返回分支100b的返回引导件。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盒形本体13在其内部封闭至少一个磁性本体14,该磁性本体适于沿着向前分支100a和返回分支100b与链节101或链条的销104相互作用,即链条100通过由封闭在各盒形本体13内的磁性本体14施加的磁力吸引而沿着向前引导件和返回引导件被保持。

在第一种情况下(图1至图9),成对的引导突起17与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的在引导突起之间延伸的部分一起,限定了用于引导链条100的返回分支100b的返回通道。

在第二种情况下(图10至图14),第二引导轮廓19与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的在第二引导轮廓之间延伸的部分一起,限定了用于引导链条100的返回分支100b的返回通道。

在优选实施例中,支撑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板形本体11,多个槽12穿过板形本体的厚度,所述多个槽在相应的发展方向b-b、c-c上沿着与曲线传输方向a-a同心的相互间隔开的两排一个接一个地且彼此间隔开地分布。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c形、u形还是h形的盒形本体13在底部处以可移除的方式通过相应的第一约束突起16联接并固定到板形本体11,第一约束突起被插入并穿过板形本体11的槽12,以使其高度的至少一部分突出超过板形本体11本身的上表面。

第一引导轮廓15以可移除的方式与第一约束突起16的从板形本体11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联接。

第一引导轮廓15和板形本体11的上表面的在第一引导轮廓之间延伸的部分限定了用于引导链条100的向前分支的向前通道。

更详细地并且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板形本体11具有:

-沿传输方向a-a延伸的长度的发展,

-横向于传输方向a-a延伸的宽度的发展,以及

-沿与链条100所限定的传输平面垂直的方向的厚度或高度。

板形本体11沿着其长度发展根据沿着传输方向a-a发展的弯曲弧线而成形。

板形本体11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11a和下表面11b,并且由在其下表面11b和上表面11a之间延伸的多个通槽12穿过。

槽12沿着两排彼此以非零距离间隔开地布置,这两排沿着与传输方向a-a大致同心的相应的发展方向b-b、c-c间隔开地延伸。

两排中的一排的每个槽12面对另一排的相应的槽12,从而相对于板形本体11的纵向中间平面限定成对的面对的槽。

板形本体11由通过机械加工或通过聚合物材料的注射成型而整体获得的单个本体构成。

板形本体11的上表面11a的在两排槽12之间延伸的部分是平坦的且连续的,即其没有开口、凹面或凸面。

此外,对于每对相互面对的槽12,板形本体11包括相应的中空座部20,相应的盒形本体13的至少盒形部分,即相应的盒形本体13的由其上表面和下表面界定的部分,插入在该中空座部中,第一约束突起16和引导突起17或第二约束突起18(如果存在的话)相应地从上表面和下表面突出。

每个中空座部20在板形本体11的下表面11b处开口,以便限定用于将相应的盒形本体13插入其中的间隙。

每个中空座部20的底部在其中心部分处是封闭的,该中空座部在侧向上由相应的一对彼此面对的槽中的槽12界定。

从附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中空座部20的深度都可以完全接纳插入其中的相应盒形本体13的盒形部分,从而使盒形本体的下表面基本上与板形本体11的下表面11b齐平,或者相对于其向后凹入。

在盒形本体13整体上为c或u形的情况下(图18至图26),其整个下表面13b与板形本体11的下表面11b基本齐平,或者相对于其向后凹入。

在盒形本体13整体上为h形的情况下(图1至图17),其在引导突起17之间或第二约束突起18之间延伸的下表面13b与板形本体11的下表面11b基本齐平,或者相对于其向后凹入。

中空座部20的底部的面向其内部的表面限定了用于相应的盒形本体13的上表面13a的支撑或抵接表面11c。

每个盒形本体13可移除地固定到板形本体11。例如,每个盒形本体13通过诸如螺钉21之类的螺纹构件可移除地固定到板形本体11,螺钉穿过形成在相应盒形本体13中的通孔22并接合在形成于板形本体11中的相应的螺纹孔23中,特别是在板形本体11的限定了相应的中空座部20的封闭底部的部分中的相应的螺纹孔23中。但是,这并不排除每个盒形本体13相对于板形本体11的固定构件例如可以是互锁的或其它类型的替代实施例。

每个盒形本体13大致为c、u或h形的,并且在其内部容纳至少一个磁性本体14。

每个盒形本体13包括盒形部分,该盒形部分具有彼此相对的上表面13a和下表面13b。

上表面13a设置有一对第一约束突起16,所述第一约束突起间隔开并且面对,使其中心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两排槽12或两个第一引导轮廓15的发展方向b-b和c-c之间的距离。

第一约束突起16从相应的盒形本体13的上表面13a突出,并且可以插入到板形本体11的成对槽中的一对槽中的槽12中。

从平面图上俯视,第一约束突起16具有与槽12的形状基本匹配的形状。

第一约束突起16具有高度尺寸的发展,使得当相应的盒形本体13与板形本体11联接,以便将相应的盒形部分插入相应的中空座部20中而使其上表面13a抵靠支撑表面11c时,它们插入在成对的所述槽中的一对槽的槽12中,并且其高度的至少一部分伸出超过板形本体11的上表面11a。

根据图18至图26所示的可能的实施例,每个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基本上是平坦的,即没有突起,特别是没有引导突起17或第二约束突起18。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盒形本体13基本上是c形或u形的。

根据图1至图9所示的另一可能的实施例,每个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相反地设置有相应的一对引导突起17,它们彼此间隔开并彼此面对,并且彼此基本平行,使其中心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两排槽12或两个第一引导轮廓15的发展方向b-b和c-c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盒形本体13为大致h形的。引导突起17从相应的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突出并且成形为类似棱柱形或平行六面体形的固体。引导突起17限定了沿相应的发展方向b-b、c-c延伸的两排引导突起17;每一排包括彼此对齐且间隔开非零距离的相继排列的引导突起17。如在下文中将变得更加清楚的,这些引导突起17帮助界定返回通道以引导链条100的返回分支100b,返回通道的侧向边缘沿传输方向a-a明显是不连续的。

根据另一可能的实施例,如图10至14所示,每个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设置有相应的一对第二约束突起18,相应的第二引导轮廓19联接在所述一对第二约束突起上。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盒形本体13是大致h形的。第二约束突起18从相应的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突出并且成形为类似棱柱形或大致平行六面体形的固体。第二约束突起18限定了沿着相应的发展方向b-b、c-c延伸的两排第二约束突起18;每一排包括彼此对齐且间隔开非零距离的相继排列的第二约束突起18。

应当注意的是,第一约束突起16和第二约束突起18(如果存在的话)均具有沿传输方向a-a延伸的相对的侧部,所述相对的侧部不是完全直线的,而是以大曲率半径成拱形的,以促进它们分别与第一引导轮廓15和第二引导轮廓19联接,并且使后者适应于引导件10的曲率。

此外,为此,第一约束突起16和可能的第二约束突起18的末端端部也被适当地倒圆,以便限定分别用于引导和/或弯曲第一引导轮廓15和第二引导轮廓19的辅助轮廓。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第一约束突起16、可能的引导突起17和可能的第二约束突起18在与分别连接到相应的盒形本体13的上表面13a和下表面13b的相对的相应端部处终止,具有平坦的水平表面,没有分别用160、170和180表示的凹部、凸部或不连续部。这样的平坦表面在第一约束突起16和可能的第二约束突起18的情况下确实限定了链节101的板形部分在其上滑动的第一引导轮廓15和第二引导轮廓19的抵接部分,并且在可能的引导突起17的情况下限定了链节101的板形部分103在其上滑动的(不连续)滑动表面。这不排除第一约束突起16、可能的引导突起17和可能的第二约束突起18可以具有重量减轻部段的可能性,该重量减轻部段在与分别连接到相应盒形本体13的上表面13a和下表面13b的那一端相对的端部处开口,在任何情况下均具有平坦的水平表面,没有凹部、凸部或不连续部。因此,例如,如图18至26所示,第一约束突起16可具有重量减轻部段161,该重量减轻部段在与连接至上表面13a的一端相对的相应端处开口,在该端部处它们形成由表面160围绕的槽。

还可以在每个盒形本体13的内部设置为凹部形式的进一步的重量减轻部段。当然,也可以在图1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这种重量减轻部段。

有利地,每个盒形本体13包括联接在一起并且可移除地固定的一对半壳:第一半壳130和第二半壳131,第一半壳限定了相应盒形本体13的上表面13a,第二半壳限定了相应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

第一半壳130包括中心部分,该中心部分用作相应的两个第一约束突起16之间的桥接部,并且限定了相应的盒形本体13的盒形部分的接纳磁性本体14的部段。

在盒形本体13整体上为c或u形的情况下(图18至26),第二半壳131可以成形为板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半壳131实际上由板构成,该板的限定了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的表面基本上是平坦的、平面的,并且没有突起。

另一方面,在盒形本体13为h形的情况下(图1至图17),第二半壳131包括中心部分,该中心部分用作相应的两个引导突起17之间或者相应的两个第二约束突起18之间的桥接部,并限定了相应的盒形本体13的盒形部分的接纳磁性本体14的部段。

第一半壳130为c形或u形的,而第二半壳131可为板形或c形或u形的。因此,每个盒形本体13总体上为c形或u形的,或者可选地为h形的。被界定在其上表面13a和下表面13b之间的每个盒形本体的盒形部分的形状和尺寸基本上与板形本体11的相应中空座部20的形状和尺寸匹配。显然,每个盒形本体13在其内部限定了磁性本体14的容纳座部,所述座部形成在其盒形部分中。

同样清楚的是,每个盒形本体13(整体上为c、u或h形的)或至少其盒形部分是闭合的,实际上形成了包含至少一个磁性本体14的盒。

第一半壳130和第二半壳131例如通过包括至少一个螺钉24的螺纹构件可移除地固定在一起。然而,这并不排除第一半壳130和第二半壳131相对于彼此的固定构件的替代的实施例,其例如可以是互锁类型的。

应当指出的是,在盒形本体13的底部处设置有第二约束突起18(相应的第二引导轮廓19联接在第二约束突起上)的情况下,它们特别是第一半壳130和第二半壳131可以由还具有较差的耐磨性的聚合材料制成,例如聚酰胺,因此,它们可以通过模制获得,而具有明显成本优势。

另一方面,在盒形本体13的底部处设置有引导突起17的情况下,第二半壳131必须由具有高耐磨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通过机械加工获得的高密度聚乙烯或其它可模塑的高科技聚合体。

另一方面,在盒形本体13为c或u形的情况下,第二半壳131成形为板状,在优选实施例中,其由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由铁磁材料制成,以与磁性本体配合14。

每个盒形本体13在其内部容纳至少一个磁性本体14。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盒形本体13在其内部容纳一对磁性本体14。

磁性本体14的尺寸和布置使得其产生的磁场至少沿着引导件10的向前通道并且有利地且优选地还沿着引导件10的返回通道与链条100或其链节104相互作用,以避免其沿具有垂直于由链条限定的滑动平面的非零分量的方向分离。

在盒形本体13为c形的情况下(图18至图26),在每个盒形本体的内部容纳有一对磁性本体14,其置于第二半壳131上,第二半壳131包括金属间隙板。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磁性本体14可以具有等于或小于8mm的高度。

另一方面,在盒形本体13为h形的情况下(图1至图17),每个盒形本体13在其内部封闭一对或两对磁性本体14,用于与向前分支和返回分支两者的链节101相互作用。在这种情况下(h形盒形本体),有利地,每对磁性本体14仅包括两个磁性本体,每个磁性本体的与链条限定的滑动平面垂直地测量的高度h在8mm至25mm之间,并且优选地等于16mm。每个磁性本体14优选地由具有单个北极和单个南极的铁磁材料制成的单个本体构成。每一对磁性本体14布置成使得一个磁性本体的南极朝向引导件10的向前通道的底部取向,另一个磁性本体的北极朝向引导件10的向前通道的底部取向,而无需插入它们之间的任何铁磁连接板。

这并不排除每个磁性本体14由多个铁磁元件组成的可能性,这些铁磁元件彼此叠置地取向,使得一个铁磁元件的北极面对另一个铁磁元件的南极。例如,每个磁性本体14可以由两个铁磁元件并置组成,每个铁磁元件的高度等于8mm。

从附图中可以看出,磁性本体14的尺寸和布置使得它们在引导件10的向前通道和/或返回通道的底部下方的第一部分中延伸,并且优选在第一约束突起16以及第二约束突起18或引导突起17(如果存在的话)的下方的第二部分中延伸。

每个第一引导轮廓15由沿传输方向a-a连续延伸的单个本体组成。

每个第一引导轮廓15具有l、u或c形的横截面,并包括第一连续带15a和第二连续带15b,该第一连续带侧向界定引导件10的向前通道,并且链节的铰接部分沿着该第一连续带滑动,特别是在曲线的内侧处滑动,第二连续带与第一带15a成大约90°连接,并限定了滑动表面,链条链节的板形部分103的至少一部分在该滑动表面上滑动。第二带15b旨在抵靠在第一约束突起16的端部表面160上。

每个第一引导轮廓15联接并可移除地固定到第一约束突起16,所述第一约束突起16沿着它们插入的两排槽之一彼此间隔开地对齐。

换句话说,插入到板形本体11的两排槽中的一排槽12中的第一约束突起16通过相应的第一引导轮廓15约束在其上而(在板形本体11的纵向发展方向上)限定了不连续本体。

每个第一引导轮廓15可以通过形状联接、互锁联接、卡扣联接、干涉联接、摩擦联接、障碍联接或通过与由相同磁性本体14产生的磁场的磁性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联接,而与相应的第一约束突起16联接,在后一种情况下,相同的第一引导轮廓15必须至少部分地由对磁场具有反应性的材料制成。

具体地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每个第一引导轮廓15与相应的第一约束突起16通过互锁联接而联接,该互锁联接利用了第一引导轮廓15本身的相对弹性。这样的联接包括齿25,该齿形成为沿着第一引导轮廓15的相应的第一带15a的自由边缘突出,并且插入到相应的凹槽26中,该凹槽作为底切而形成在第一约束突起16的内侧表面(即第一约束突起16的面向向前通道的表面)的基部处。

每个第一引导轮廓15还包括翼片27,该翼片形成为从第二带15b的与连接到第一带15a的边缘相对的边缘突出,并且在外部围绕相应的第一约束突起16。

然而,这并不排除替代实施例,因此例如,翼片27也可以成形为插入形成在第一约束突起16的外侧表面处的对应凹槽中。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引导轮廓15相对于竖直纵向平面p具有对称的横截面,如图15中用虚线所示以及如图18至26中所示。第一引导轮廓15的这种构造可以避免不对称轮廓典型的偏斜或双轴挠曲现象,该现象由于将变形引导到链条的加工面之外而使轮廓在弯曲中的安装更加复杂。

应当注意,优选地,每个第一引导轮廓15的第一带15a的高度使得全部覆盖第一约束突起16的从板形本体11的上表面11a突出的部分,第一带以其自由边缘抵靠在该部分上。

在引导件10还包括与第二约束突起18联接的第二引导轮廓19的情况下(图10-14),第二引导轮廓19和第二约束突起18的构造和联接有利地与第一引导轮廓15和相应的第一约束突起16的构造和联接相似。

参考图10至14,每个第二引导轮廓19包括沿传输方向a-a连续延伸的单个本体。

每个第二引导轮廓19具有l、u或c形的横截面,并包括第一连续带19a和第二连续带19b,该第一连续带侧向界定引导件10的返回通道,并且链节的铰接部分沿着该第一连续带滑动,特别是在曲线的内侧处滑动,第二连续带与第一带19a成大约90°连接,并限定了滑动表面,链条链节的板形部分103的至少一部分在该滑动表面上滑动。第二带19b旨在抵靠在第二约束突起18的端部表面180上。

每个第二引导轮廓19联接并可移除地固定到第二约束突起18,第二约束突起18沿着两排槽之一,即沿着相应的发展方向b-b、c-c彼此间隔开地对齐。

换句话说,沿着每个发展方向b-b、c-c彼此间隔开地对齐的第二约束突起18限定了不连续本体(在板形本体11的纵向发展方向上),以用于在该不连续本体上约束相应的第二引导轮廓19。

每个第二引导轮廓19可以通过形状联接、互锁联接、卡扣联接、干涉联接、摩擦联接、障碍联接或通过与由相同磁性本体14产生的磁场的磁性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联接,而与相应的第二约束突起18联接,在后一种情况下,相同的第二引导轮廓19必须至少部分地由对磁场具有反应性的材料制成。

具体地,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每个第二引导轮廓19通过互锁联接与相应的第二约束突起18联接。这样的联接包括齿28,该齿形成为沿着第二引导轮廓19的相应的第一带19a的自由边缘突出,并且插入到相应的凹槽29中,该凹槽作为底切而形成在第二约束突起18的内侧表面(即第二约束突起18的面向返回通道的表面)的基部处。

每个第二引导轮廓19还包括翼片30,该翼片形成为从第二带19b的与连接到第一带19a的边缘相对的边缘突出,并且在外部围绕相应的第二约束突起18。

然而,这并不排除替代实施例,因此例如,翼片30也可以成形为插入形成在第二约束突起18的外侧表面处的对应凹槽中。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引导轮廓19相对于竖直纵向平面p具有对称的横截面,如图15中用虚线所示。

应当注意,优选地,每个第二引导轮廓19的第一带19a的高度使得全部覆盖第二约束突起18的从相应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伸出的部分,该第一带以其自由边缘抵靠在该部分上。

第一引导轮廓15和第二引导轮廓19(如果存在的话)都通过推力和/或力相应地安装在第一约束突起16和第二约束突起18上。

具体地,第一引导轮廓15从向前通道的上方和内侧安装在相应的第一约束突起16上,而无需拆卸整个引导件10,尤其是相应的板形本体11。

为此,第一约束突起16可具有纵向斜面162,该纵向斜面适于促进第一引导轮廓15与其的联接。

根据本发明的引导件10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引导轮廓15的至少一对支撑元件36,所述至少一对支撑元件布置在两排第一约束突起16的两个相对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处,其中所述至少一对支撑元件中的支撑元件36彼此面对,使得其中心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发展方向b-b和c-c之间的距离,并且支撑元件沿着相应的发展方向b-b、c-c的一部分或沿着与该发展方向相切的直线部分布置,其中所述支撑元件36中的每个支撑元件与相应的第一引导轮廓15的端部部分联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引导轮廓15的至少一对支撑元件36布置在两排第一约束突起16的两个相对端部的每一个端部处。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引导轮廓15的两对或更多对支撑元件36被布置在两排第一约束突起16的两个相对端部中的一个或两个端部处,成对的所述支撑元件36沿着相应的所述部分一个接一个地相继布置并彼此间隔开。

所述支撑元件36确实沿着其进入/离开引导件10的端部部分支撑相应的第一引导轮廓15,该部分是曲线的或直线的。

一对支撑元件中的距第一约束突起16最远的支撑元件36与引导件10的端部边缘的距离d在0mm至20mm之间。

支撑元件36通常是蘑菇形的,具有用于固定至支撑结构的杆360和用于与相应的第一引导轮廓15联接的头部361。

参考附图,其中支撑结构包括板形本体11,杆360插入形成在其中的相应的座部37中,使得头部361从板形本体11的上表面突出。

如图18至26所示,杆360与座部37之间的联接形式以及头部361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形式。

因此,例如杆360和相应的座部37之间的联接可以通过力配合、互锁、燕尾、t形联接或类似方式进行。杆360可以例如是圆柱形、棱柱形、燕尾形、t形或其它形状,座部37具有与其匹配的形状,能够相应地由孔、槽、棱柱形、燕尾形、t形凹槽或其它形式构成。

头部361可以是盘形的、棱柱形的,或者甚至复制第一约束突起16的形状。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引导件10在其相对端部处在直线引导部分31、32中延伸,在该直线引导部分之外具有用于伴随链条的返回分支进入和离开返回通道的垫33、34。

所述直线引导部分31、32可以与板形本体11一体地形成,或者由固定到板形本体11的单独的元件组成,所述元件固定地连接到板形本体11。

在这种情况下,支撑元件36沿着这种直线引导部分31、32分布,以支撑相应的第一引导轮廓15的端部部分。

使用11d来表示引导件10的在其直线引导部分31、32中的每个处的端部边缘,一对支撑元件中的距第一约束突起16最远的支撑元件36与端部边缘11d的距离d在0mm至20mm之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所述支撑元件36也可以在盒形本体13为h形的实施例中采用,例如在图1至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同样清楚的是,如果存在的话,也可以设置这种支撑元件36以支撑第二引导轮廓19的端部部分。

图1至9示出了第一实施例,其中盒形本体13是h形的,并且其中第一引导轮廓15和板形本体11的上表面11a的在第一引导轮廓之间延伸的部分限定了用于引导链条100的向前分支的向前引导件。向前引导件包括向前通道,在该向前通道中容纳链节101的铰接部分102,并且该向前通道在侧向上由一对第一引导轮廓15界定,并且在底部上由板形本体11的上表面11a的在第一引导轮廓之间或者确切地说在相应的第一带15a之间延伸的部分界定。

每个第一引导轮廓15,或者更确切地说,其第二带15b,限定滑动表面,以用于链节101的板形部分103的至少一部分在该滑动表面上滑动。

磁性本体14与链节101或链节的销104相互作用,以吸引链节101,使其板形部分103的一部分抵靠由第一引导轮廓15限定的相应滑动表面。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盒形本体13的成对的引导突起17和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的在每对引导突起17之间延伸的部分限定了用于引导链条100的返回分支的返回引导件。

返回引导件包括至少一个返回通道,链节的铰接部分102被接纳在该返回通道中,并且该返回通道在侧向上由引导突起17或者更确切地说通过它们相互面对的内侧表面界定,并且在底部上由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的在每对引导突起17之间延伸的部分界定。

沿着两排槽中的每一排或者更确切地说沿着相应的发展方向b-b、c-c对齐的引导突起17限定了相应的不连续滑动表面170,以用于链节101的板形部分103的至少一部分在该不连续滑动表面上滑动。

相同的磁性本体14与链节101或其销104相互作用,以吸引链节101,使其板形部分103的一部分抵靠由沿两排槽或确切地说沿着发展方向b-b、c-c对齐的引导突起17限定的相应不连续滑动表面170。

磁性本体14因此沿着向前通道和沿着返回通道保持链条。

引导件10在其相对端部处在直线引导部分31、32中延伸,在该直线引导部分之外具有用于伴随链条的返回分支进入和离开返回通道的垫33、34。

图10至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与根据图1至图9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返回通道的结构。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引导链条的返回分支的返回通道由第二引导轮廓19和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的在它们之间延伸的部分界定。第二引导轮廓19,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其第二带19b,每个都限定了相应的连续滑动表面,以用于链节101的板形部分103的至少一部分在其上滑动,由于磁性本体14与链节101或其销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所述至少一部分被保持在该连续滑动表面上。

另一方面,图18至26示出了一个实施例,其中盒形本体13是c或u形的,并且其中第一引导轮廓15和板形本体11的上表面11a的在第一引导轮廓之间延伸的部分限定了用于引导链条100的向前分支的向前引导件。向前引导件包括向前通道,在该向前通道中容纳链节101的铰接部分102,并且该向前通道在侧向上由一对第一引导轮廓15界定,并且在底部上由板形本体11的上表面11a的在第一引导轮廓之间或者确切地说在相应的第一带15a之间延伸的部分界定。

每个第一引导轮廓15,或者更确切地说,其第二带15b,确定了滑动表面,以用于链节101的板形部分103的至少一部分在该滑动表面上滑动。

磁性本体14与链节101或链节的销104相互作用,以吸引链节101,使其板形部分103的一部分抵靠由第一引导轮廓15限定的相应滑动表面。有利地,第二半壳131由与磁性本体14配合的金属间隙板组成。

盒形本体13的下表面13b基本上是平坦的,没有突起或凸起。如上所述,返回分支100b的引导件(未在图18至26中示出)可以是根据已知解决方案之一的机械类型。

如上所述,在引导件10的出口端部处还具有第一引导轮廓15的支撑元件36。

应当指出,参考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之一描述的组件也可以在其它实施例中单独采用,只要它们与这些实施例兼容。

例如,这涉及板形本体11,第一引导轮廓15和第一约束突起16的构造,或者支撑元件36,例如可以在根据本发明的引导件的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采用的部件,特别是在盒形本体13为c或u形的情况下以及在盒形本体13为h形的情况下。

根据附图和上面给出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立即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弯曲磁性引导件的安装和操作。

简而言之,将每个磁性本体14或其一对插入并封闭在盒形本体13中。

参考所示的实施例,通过将相应的第一约束突起16插入成对的槽12中,多个盒形本体13与板形本体11联接。然后将每个盒形本体13固定到板形本体11。

如果设置的话,一对或多对支撑元件36沿着板形本体11的端部部分联接。

第一引导轮廓15安装在第一约束突起16上或第一约束突起的突出超过板形本体11的上表面11a之外的部分上。

如果存在的话,第一引导轮廓15的端部部分也与支撑元件36联接。

如果提供的话,第二引导轮廓19安装在相应的第二约束突起18上。

当然可以通过像图示和描述的那样布置并排引导件10来提供多通道引导件。在图16和17中示出了多通道引导件的一些可能的示例,其中,例如在相同的板形本体11中,设置有两对成排的槽,两个相应系列的盒形本体13与这两对成排的槽联接,在盒形本体的第一约束突起16上联接有相应的第一引导轮廓15。与两个相邻排(在两个相邻通道之间延伸)的第一约束突起16联接的第一引导轮廓15可以由不同的本体(图16)或单个本体15'(图17)组成。应该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引导轮廓15、15′与第一约束突起16的联接也可以不同地构造。

应该注意的是,为了提供具有不同的长度和/或曲率半径的弯曲的引导件,足以制造一个或多个不同的适当成形的板形本体11并提供必要长度的第一引导轮廓15和可能的第二引导轮廓19。

另一方面,具有相关磁性本体14的c形、u形或h形的盒形本体13保持不变并且可重复使用以制成不同的弯曲引导件。

所述盒形本体13用作插入其中的磁性本体14的保护壳,从而保护了它们免受污物的侵害。

所述盒形本体13也易于安装和拆卸。

在实践中,已经发现根据本发明的弯曲磁性引导件如何实现预期目的。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弯曲磁性引导件的模块化结构特别简单和紧凑,有利于并加快其安装或拆卸操作,甚至仅其磨损部件的安装和拆卸操作,例如第一引导轮廓15和/或第二引导轮廓19。

根据本发明的弯曲磁性引导件的模块化结构是特别通用的,并且使得可以提供具有少量元件的不同长度和/或曲率半径的弯曲引导件。

根据本发明的弯曲磁性引导件具有较小的整体体积,特别是在高度上。

在盒形本体为h形且其中封闭的磁性本体用于沿向前和返回引导件保持链条的情况下,使用如上所述的成对磁体(其中每个磁体包括仅两个磁性本体,每个磁性本体的高度h在8mm到25mm之间,并且在不使用任何铁磁连接板的情况下间隔开并分开)具有不同的优点:

-相对于已知解决方案,这有可能减少引导件的部件,并因此降低相关的生产和安装成本,这些已知解决方案需要使用两对磁性本体,其中每对磁性本体通过铁磁板连接在一起以形成u形磁体;

-由于仅需将磁性本体单个地布置在相应的盒形本体内,所以可以简化成对的磁性本体的安装操作;

-可以减小板形本体11的高度尺寸,因此降低与制造所需的材料严格相关的制造成本。

在每个磁性本体被整体制成单个本体的情况下,这些优点特别显著。

在任何情况下,磁性本体都将产生强度和分布的磁场,以确保沿向前引导件和/或沿返回引导件有效地保持链条。

如此构思的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改进的模块化结构的用于引导传送器链条的链条的弯曲磁性引导件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型,所有这些变型和变型都被本发明覆盖,此外,所有细节都可以由技术上等效的元素代替。实际上,根据技术要求,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形状和尺寸可以是任意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