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56795发布日期:2020-04-10 23:24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支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支腿装置。更详细地,本发明例如涉及在装载型卡车起重机中能够使纵向支腿向上方收纳的支腿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1所示,装载型卡车起重机100在通用卡车110的驾驶室111与货架112之间的车架113上搭载有小型起重机120。小型起重机120设置在基座121上,该基座121固定在车架113上。在这样的基座121上安装有支腿装置122。

一般来说,支腿装置122由如下部件构成:横向支腿123,其被横向固定在基座121上;以及纵向支腿124,其被纵向固定于横向支腿123的末端。纵向支腿124在下端具有浮子。这样的支腿装置122在作业开始时(以下,也有时称作“支腿装置的使用状态”),使横向支腿123伸出,并且使纵向支腿124伸长,由此,使上述浮子接地。由此,可确保装载型卡车起重机100的稳定。此外,支腿装置122在作业结束时(以下,也有时称作“支腿装置的收纳状态”),使纵向支腿124收缩,并且拉入横向支腿123,从而使支腿装置122收纳。为了确保行驶中的安全,这样的收纳状态下的支腿装置的横宽尺寸无法超过车架的宽度尺寸。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支腿装置的构造:能够防止收纳状态下卡车的配件等或燃料箱与纵向支腿的干扰。在采用这样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构造的情况下,设置于纵向支腿的基端部(使用状态下的上端部)的凸台被轴承支承成能够旋转,该轴承设置于横向支腿的侧端(车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端部)。这样的纵向支腿通过以上述凸台为中心转动,使末端部(使用状态下的下端部)在朝向上方的状态下收纳。

但是,在采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在收纳状态下将纵向支腿的外端面收纳至车架最大宽度之内这一限制,横向支腿在车宽度方向上的外端位置需要以纵向支腿在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位于车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因此,横向支腿在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会缩短,无法在使用状态下增大支腿的伸出幅度。其结果,关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起重机的作业稳定性的提高存在限制。

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支腿装置,该支腿装置具有:伸缩式的横向支腿;以及纵向支腿,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横向支腿的横梁内箱的末端部的侧面(卡车车身在前后方向的前表面或后表面的侧壁)上。

专利文献3公开了支腿装置,该支腿装置具有:纵向支腿;以及致动器,其用于使该纵向支腿转动。该致动器为千斤顶油缸,并内置于纵向支腿中。即,这样的致动器具有设置在纵向支腿的下端与横向支腿的末端之间的自由伸缩杆。该自由伸缩杆将纵向支腿的收缩动作转换为纵向支腿的转动动作。而且,在收纳状态下,纵向支腿以末端朝上的状态被保持。

在上述专利文献2、3所公开的支腿装置的情况下,在使用状态下,纵向支腿通过连接销被固定在横向支腿上。另一方面,在纵向支腿的收纳动作中,需要拔出连接销。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当忘记拔出该连接销时,会损伤销、纵向支腿的驱动机构。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47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714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6-50546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在使纵向支腿朝向上方收纳的方式的支腿装置中,能够减少在收纳动作时驱动机构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支腿装置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支腿装置,其搭载于车辆,能够采用使用状态和收纳状态,其中,该支腿装置具有:横向支腿,其沿车辆的车宽度方向延伸;纵向支腿,其能够伸缩,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横向支腿的末端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件,其将纵向支腿的第一部分与横向支腿始终连接,并成为纵向支腿的转动中心;第二连接部件,其采用将纵向支腿的第二部分与横向支腿连接的第一状态和解除第二部分与横向支腿的连接的第二状态;转换机构,其将纵向支腿的收缩转换为纵向支腿的向上的转动;以及安全装置,其在第一状态下,禁止转换机构动作,在第二状态下,许可转换机构动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减少在收纳动作时驱动机构发生损伤的可能性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安全装置a的立体图。

图2a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安全装置a的锁定状态的主视图。

图2b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安全装置a的锁定状态的剖视图。

图3a是用于说明展开锁销51和切换机构的主视图。

图3b是用于说明展开锁销51和切换机构的侧视图。

图4是展开锁销51和切换机构的立体图。

图5a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安全装置a的解锁状态的主视图。

图5b是用于说明展开锁销51和切换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应用本发明的支腿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图1的支腿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纵向支腿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示出纵向支腿的转动动作(收纳初始)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纵向支腿的转动动作(收纳末期)的侧视图。

图11是装载型卡车起重机的概略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支腿装置。

(支腿装置1的基本构造)

图6和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支腿装置1被装载于装载型卡车起重机。小型起重机具有基座121(参照图11)。基座121被固定在卡车的车架113(参照图11)上。

而且,在基座121上固定有左右一对支腿装置1(也称作前侧支腿和后侧支腿。)。支腿装置1构成为左右对称(换言之,沿车宽度方向对称)。另外,在以下的支腿装置1和构成支腿装置1的各部件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在“车宽度方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这样的情况下,表示将支腿装置1组装到车辆(例如,图11的通用卡车110)的状态下的车辆的各方向。在图6和图7所示的正交坐标系(x,y,z)中,前后方向对应于x方向,车宽度方向对应于y方向,上下方向对应于z方向。在图6和图7中,x方向+侧为前方。

左右一对支腿装置1分别具有:一对横向支腿10,它们配置成沿车架的横向(也称作左右方向或车宽度方向)延伸;以及一对纵向支腿20,它们分别与各横向支腿10的末端部(车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端部)连接。另外,纵向支腿20以末端部朝向上方收纳的状态示出。

左右一对支腿装置1彼此为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关于支腿装置1的结构,以一方(具体而言,前侧)的支腿装置1(也称作前侧支腿。)为中心进行说明。适当说明另一方(具体而言,后侧)的支腿装置1(也称作后侧支腿。)。

另外,左右一对支腿装置1彼此配置成在前后方向上相邻。之后对这样的左右一对支腿装置1彼此的配置方式进行叙述。以下,一对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处于伸长状态并且纵向支腿20的末端(具体而言,浮子23)朝向下方的状态(也称作可接地的状态。)被称作支腿装置1的使用状态或展开状态。

另一方面,将一对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处于收缩状态并且纵向支腿20的末端朝向上方的状态(图6和图7所示的状态)称作支腿装置1的收纳状态。

横向支腿10沿车宽度方向伸缩,由此,能够在收缩状态与伸长状态之间转移(即,能够沿车宽度方向伸缩。)。具体而言,横向支腿10具有横梁外箱11和横梁内箱12。横梁外箱11在末端部(车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部)具有开口部。横梁外箱11被固定在车架113(参照图11)上。

横梁内箱12从横梁外箱11的开口部插入到横梁外箱11的内部空间。在该状态下,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换言之,车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部)从横梁外箱11的开口部向车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

这样的横梁内箱12能够通过油压缸(省略图示)或手动,相对于横梁外箱11沿车宽度方向移动。横梁内箱12相对于横梁外箱11沿车宽度方向移动,由此,横向支腿10沿车宽度方向伸缩。

在一方的支腿装置1的情况下,在横向支腿10的收缩状态下,横梁内箱12相对于横梁外箱11向车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图6和图7的左侧,也称作第1方向。)移动,由此达到伸长状态。

另一方面,在采用另一方的支腿装置1(也称作后侧支腿。)的情况下,在横向支腿10的收缩状态下,横梁内箱12相对于横梁外箱11向车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图6和图7的右侧,也称作第2方向。)移动,由此达到伸长状态。

以下,对左右一对支腿装置1的配置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支腿装置1的配置方式增大使用状态下支腿装置1在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从而有助于提高作业时的起重机的稳定性。

如图6所示,左右一对支腿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错开配置。具体而言,在与一方(前侧)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也称作前侧横向支腿。)的后方相邻的位置处沿前后方向相邻地配置有另一方(后侧)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也称作后侧横向支腿。)。

一方(前侧)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和另一方(后侧)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配置成沿车宽度方向对称。此外,一方(前侧)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和另一方(后侧)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配置成沿车宽度方向偏离。

具体而言,一方(前侧)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具体而言,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图6的左端部)向比另一方(后侧)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具体而言,横梁外箱11)的基端面(图6的左端面)靠车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图6的左侧)的位置突出。

另一方(后侧)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具体而言,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图6的右端部)向比一方(前侧)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具体而言,横梁外箱11)的基端面(图6的右端面)靠车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图6的右侧)的位置突出。

换言之,一对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具体而言,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向比彼此相邻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具体而言,横梁外箱11)的基端面靠车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位置突出。但是,在收纳状态下,一对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具体而言,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位于比车辆车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靠车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

将与一方(前侧)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具体而言,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图6的左端部)的后方并且另一方(后侧)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具体而言,横梁外箱11)沿车宽度方向重叠的大致立方体状的空间称作第1纵向支腿配置空间。

此外,将与另一方(后侧)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具体而言,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图6的右端部)的前方并且一方(前侧)的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具体而言,横梁外箱11)沿车宽度方向重叠的大致立方体状的空间称作第2纵向支腿配置空间。

在一对支腿装置1的收纳状态下,在第1纵向支腿配置空间和第2纵向支腿配置空间中分别收纳纵向支腿20的一部分(基端部)。在这样的收纳状态下,一对支腿装置1的纵向支腿20的末端部分别朝向上方立起。

此外,在收纳状态下,一对支腿装置1的纵向支腿20分别不向比横向支腿10(具体而言,横梁内箱12)的末端靠车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位置突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纵向支腿20和横向支腿10在宽度方向上的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在从收纳状态转移到使用状态时,一对支腿装置1的横向支腿10相互向车宽度方向上的相反侧伸长。

纵向支腿20设置成能够与横向支腿10一起沿车宽度方向移动。这样的纵向支腿20能够沿自身的轴向伸缩。具体而言,纵向支腿20具有千斤顶外箱21、千斤顶内箱22和浮子23。千斤顶外箱21对应于第一纵向支腿构件和第二纵向支腿构件中的一方的一例。千斤顶内箱22对应于第一纵向支腿构件和第二纵向支腿构件中的另一方的一例。

千斤顶外箱21在末端(图6和图7的上端)具有开口部。千斤顶内箱22以能够相对于千斤顶外箱21沿轴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千斤顶外箱21的内部空间中。千斤顶内箱22的末端部从千斤顶外箱21的开口部突出。浮子23设置于千斤顶内箱22的末端部。

这样的纵向支腿20的末端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下方立起。另一方面,纵向支腿20的末端在收纳状态下朝向上方立起。

纵向支腿20在千斤顶外箱21与千斤顶内箱22之间(例如,纵向支腿20的内侧)具有千斤顶油缸(未图示)。千斤顶油缸使千斤顶内箱22相对于千斤顶外箱21移动。纵向支腿20根据这样的千斤顶内箱22的移动,沿自身的轴向伸缩。

如图6所示,横向支腿10具有一对第一支架13。此外,纵向支腿20具有一对第二支架24。

横向支腿10和纵向支腿20经由固定在横向支腿10上的一对第一支架13和固定在纵向支腿20上的一对第二支架24连接。一对第一支架13为一体地形成的板状部件,并固定于横向支腿10中的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

横向支腿10和纵向支腿20经由固定在横向支腿10上的一对第一支架13和固定在纵向支腿20上的一对第二支架24连接。一对第一支架13为一体地形成的板状部件,并固定于横向支腿10中的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

一对第一支架13在前后方向上隔开。一对第一支架13分别具有销插入孔14。一对第二支架24分别以在前后方向上隔开的方式设置于在纵向支腿20中的千斤顶外箱21的末端部。一对第二支架24分别具有销插入孔。销插入孔中插入有连接销50。

连接销50也可以具有展开锁销51和支点销52等。展开锁销51和支点销52分别具有与车宽度方向平行的中心轴。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展开锁销51和支点销52设置成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相邻。在使用状态下,展开锁销51和支点销52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等(或大致相等)。在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连接销50由展开锁销51和支点销52构成,但是,也可以加入其他销。

支点销52始终插入到一方(例如,后侧)的第一支架13的销插入孔14和一方(例如,后侧)的第二支架24中。在收纳动作中,支点销52成为纵向支腿20的转动支点。

换言之,支点销52始终将横向支腿10的第一部分(具体而言,一方的第一支架13)和纵向支腿20的第一部分(具体而言,一方的第二支架24)连接。这样的支点销52对应于第一连接部件的一例。

展开锁销51在使用状态下,贯穿插入到另一方(例如,前侧)的第一支架13的销插入孔14和另一方(例如,前侧)的第二支架24的销插入孔中。这样的展开锁销51在使用状态下,将横向支腿10的第二部分(具体而言,另一方的第一支架13)和纵向支腿20的第二部分(具体而言,另一方的第二支架24)连接。

另一方面,展开锁销51在收纳动作和收纳状态下,从另一方的第一支架13的销插入孔14拔出。换言之,展开锁销51在收纳动作和收纳状态下,解除横向支腿10的第二部分(具体而言,另一方的第一支架13)与纵向支腿20的第二部分(具体而言,一方的第二支架24)的连接。这样的展开锁销51对应于第二连接部件的一例。第二连接部件也可以不是如销那样的构造。第二连接部件也可以是在使用状态下将横向支腿10的第二部分与纵向支腿20的第二部分连接并且在收纳动作和收纳状态下解除横向支腿10的第二部分与纵向支腿20的第二部分的连接的各种构造。

在纵向支腿20的收纳状态下,如图6所示,纵向支腿20在将1条支点销52插入到一方的第一支架13和一方的第二支架24中的状态下向上保持。在纵向支腿20的使用状态下,如图8所示,一方的第一支架13与一方的第二支架24通过支点销52连接。此外,在使用状态下,另一方的第一支架13和另一方的第二支架24通过展开锁销51连接。在使用状态下,纵向支腿20在向下的状态下,被牢固地固定于横向支腿10。另外,之后再次叙述展开锁销51的详细内容。

在一对支腿装置1中,纵向支腿20分别在从卡车车身的前后方向观察时,与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的周面(例如,前方或后方的侧面)销连接。即,纵向支腿20不安装在横梁内箱12的车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而安装于比横梁内箱12的车宽度方向上的外端面(也称作末端面。)靠车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

(用于收纳动作的驱动机构)

接着,根据图8~图10,说明用于向上收纳支腿装置1中的纵向支腿20的驱动机构。

在本发明中的支腿装置1中,作为上述驱动机构的构成构件,具有连杆机构30,该连杆机构30利用千斤顶内箱22的伸缩动作。

该连杆机构30利用千斤顶内箱22的收缩动作,进行向上(换言之,纵向支腿20的末端朝向上方的状态)收纳纵向支腿20的动作和向下(换言之,纵向支腿20的末端朝向下方的状态)设置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杆机构30设置于纵向支腿20在车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换言之,连杆机构30设置于纵向支腿20在车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与沿车宽度方向与该内侧面对置的部分之间的空间。

具体而言,连杆机构30具有加压棒31(也称作直动部件。)、摆动连杆32(也称作转动部件。)和连接连杆33。连杆机构30的宽度尺寸(换言之,图8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即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致落入纵向支腿20的宽度尺寸内。

加压棒31安装在千斤顶外箱21上。具体而言,在贯穿插入到千斤顶外箱21在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的在长度方向上的2个位置所安装的保持部件34中的状态下,被支承于千斤顶外箱21。即,保持部件34分别设置于千斤顶外箱21的车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加压棒31被保持部件34引导,并能够沿着千斤顶外箱21的长度方向(换言之,千斤顶外箱21的中心轴的方向)移动。

摆动连杆32为大致三角形的板部件,并与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和千斤顶外箱21销连接。具体而言,摆动连杆32具有图8中的上端部32a、下端部32b和支点部32c。上端部32a、下端部32b和支点部32c分别具有使销通过的孔。在上端部32a的孔中贯穿插入有第一销35。在下端部32b的孔中贯穿插入有第二销36。在支点部32c的孔中贯穿插入有第三销37。第一销35、第二销36和第三销37的中心轴与车宽度方向平行。

第一销35也插入到第一支架13的销孔中,该第一支架13形成在横梁内箱12的末端。第一销35为摆动连杆32的旋转支点。即,摆动连杆32能够以与车宽度方向平行地配置的第一销35为中心,在与车宽度方向垂直的(与前后方向平行的)面内转动。

第二销36被引导部件41引导,该引导部件41设置在千斤顶外箱21的车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上。引导部件41具有引导孔42,该引导孔42在纵向支腿20的使用状态下的上下方向(换言之,与纵向支腿20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较长。

第二销36贯穿插入到摆动连杆32中的下端部32b的孔中,并且贯穿插入到引导孔42中。这样的第二销36能够被引导孔42引导,并沿着引导孔42的长度方向移动。之后叙述详细动作,但是,第二销36在引导孔42内移动,由此容许千斤顶外箱21在规定方向上的转动。

第二销36不仅限于销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销上设置有辊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二销36能够在引导孔42内顺利地移动。采用这样的带辊销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第三销37将摆动连杆32的支点部32c与连接连杆33的一端(图8的上端)连接。另一方面,连接连杆33的另一端(图8的下端)与加压棒31的一端(图8的上端)通过第四销38连接。

这样,连接连杆33将摆动连杆32与加压棒31连接。连接连杆33将加压棒31的上下移动(换言之,与纵向支腿20的中心轴平行的移动)传递至摆动连杆32。摆动连杆32基于从连接连杆33传递的力在规定方向上转动。

当摆动连杆32以上述的方式转动时,第二销36在引导部件41的引导孔42内上下(沿着引导孔42的长度方向)滑动,并向规定方向按压引导孔42的内表面。伴随这样的按压,能够向侧方按下引导部件41并将侧方旋转力(旋转扭矩)传递至纵向支腿20。

该情况下,连接第三销37与第四销38的线段与第一销35之间隔开规定距离,因此,产生使摆动连杆32向侧方摆动的力。

在千斤顶内箱22的末端部(图8的下端部)安装有挡板26。挡板26设置于千斤顶内箱22在车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的末端部。这样的挡板26从下方(换言之,纵向支腿20的末端侧)与加压棒31的另一端(图8的下端)接触,并上推加压棒31(换言之,移动至纵向支腿20的基端侧)。挡板26对应于上推部的一例。

即,当利用纵向支腿20所内置的千斤顶油缸使千斤顶内箱22进入千斤顶外箱21内时,挡板26上推加压棒31。另外,在使用状态下,在挡板26与加压棒31之间存在上下方向上的规定的间隙90。因此,挡板26在移动了间隙90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后,与加压棒31接触。

如上所述,当加压棒31被上推时(沿纵向支腿20的轴向进行直线运动时),连接连杆33按下摆动连杆32的支点部32c。然后,摆动连杆32沿图8的顺时针的方向转动。基于该转动的旋转扭矩经由第二销36传递至引导部件41和千斤顶外箱21。其结果,纵向支腿20产生图8的顺时针的转动动作。该动作如图9和图10所示,但之后详细进行叙述。

(安全装置a)

接着,根据图1~图5b,说明用于防止上述的纵向支腿20的收纳动作时的损伤的安全装置a。另外,图1示出使纵向支腿20向上收纳的状态,图2a~图5b示出使纵向支腿20向下的状态。安全装置a也可以主要具有切换机构60、锁定机构70和联动部件80等。

(1.切换机构60)

切换机构60是对根据图6和图8而说明的展开锁销51在连接状态与非连接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机构。再次根据图2a、图2b、图3a和图3b,说明作为该切换机构60的应用前提的展开锁销51及其详细构造。

如图2a~图4所示,纵向支腿20具有千斤顶外箱21和设置于千斤顶外箱21的上端部的左右一对第二支架24等。另外,在图2a和图2b中,第二支架24用实线表示,在图3a、图3b和图4中,第二支架24用双点划线表示。

展开锁销51具有左右一对销构件51a、51b。一对销构件51a、51b插入到引导筒53的内部。而且,引导筒53被固定在另一个(使用状态下的前侧)第二支架24的一对第二支架构件24a、24b之间。一对销构件51a、51b贯穿插入有公共的中心轴54。一对销构件51a、51b彼此沿轴向移动,由此,能够接近和分离。此外,一对销构件51a、51b能够在第二支架24的销插入孔的内侧转动。

此外,在一对销构件51a、51b上形成有键槽55。在键槽55中插入有公共的键56。根据这样的结构,一对销构件51a、51b相互同步地旋转。即,一对销构件51a、51b能够同步地旋转,并接近或远离。该键槽55对应于键连接单元的一例。

一对销构件51a、51b在将纵向支腿20向上转动而收纳时(即,在收纳动作中),相互接近,由此,解除与第一支架13的卡合。

接着,说明对展开锁销51切换连接状态与非连接状态的切换机构60的具体例。

在引导筒53的筒体上形成有凸轮槽57。凸轮槽57存在2条,在从正面观察图3a时形成为“ハ”字形。即,2条凸轮槽形成为上端彼此接近,下端彼此远离。该凸轮槽57对应于凸轮单元的一例。

在展开锁销51的一个销构件51b上安装有用人手握住的大小的操作杆62。此外,在展开锁销51的另一个销构件51a上安装有较短的随动件销63。当操作员手握操作杆62并使其旋转时,操作杆62和随动件销63在2条凸轮槽57内移动。因此,一对销构件51a、51b转动,并在相互接近的方向或远离的方向上移动。该操作杆62对应于销操作单元的一例。

操作杆62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为手动,当手持操作杆62而向2条凸轮槽57的间隔变窄的一方移动时,一对销构件51a,51b彼此接近,从而能够从第一支架13拔出,当向2条凸轮槽57的间隔变宽的一方移动时,能够将一对销构件51a、51b插入到第一支架13中。构成连接销51的一对销构件51a、51b插入到第一支架13中的状态为将纵向支腿20与横梁内箱12结合的连接状态,一对销构件51a、51b从第一支架13拔出的状态为非连接状态。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由作为销操作单元的操作杆62和作为凸轮单元的凸轮槽57构成切换机构,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任意采用除此以外的单元。

例如,也可以替代使用手动的操作杆62,使一对销构件51a、51b以电动的方式旋转。此外,在以电动的方式使销构件51a、51b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凸轮槽57而使用螺纹杆等使它们接近和远离。并且,也可以通过连杆将手动的操作杆62与一对销构件51a、51b连接,当使操作杆62移动时,一对销构件51a、51b接近和远离。

总之,切换机构只要能够对展开锁销51切换连接状态与非连接状态即可,只要发挥该功能,则可以采用任何结构。

(2.锁定机构70)

接着,根据图2a和图2b,说明锁定机构70。

锁定机构70主要具有限制销71、销外壳74和销接触部76。限制销71是将大直径的销头部71a和小直径的弹簧支承轴71b形成在同一轴上的圆棒状部件。此外,在限制销71的外端面安装有拉手72,该拉手72用于通过人手拉动。

销外壳74是收纳限制销71的筒状部件。销外壳74被固定在千斤顶外箱21的外表面上。在销外壳74的内部设置有施力弹簧75。施力弹簧75嵌入到弹簧支承轴71b的外周。施力弹簧75向千斤顶内箱22侧方向按下限制销71的销头部71a始终。该施力弹簧75对应于施力单元的一例。

因此,限制销71的销头部71a的末端部(具体而言,车宽度方向上的内端部)始终被挤出至纵向支腿20内,并与千斤顶内箱22的上端接触。另外,在千斤顶内箱22的上端形成有销接触部76。

如图2b所示,在限制销71的销头部71a与设置在千斤顶内箱22上的销接触部76接触的状态下,约束为在物理上不能将千斤顶内箱22拉入千斤顶外箱21内。将该状态称作锁定状态。

但是,如图5b所示,如果拔出限制销71,则能够拉入千斤顶内箱22。将该状态称作解锁状态。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由限制销71和千斤顶内箱22上端的销接触部76构成锁定机构70,但是,在本发明中,还可以使用除此以外的结构。

例如,也可以替代限制销71,使用约束千斤顶内箱22移动的止动件等,还可以打开或关闭夹装在使千斤顶内箱22伸缩的油压回路上的开闭阀。

锁定机构70优选构成为为能够仅在使展开锁销51处于非连接状态时容许千斤顶内箱22的收缩。锁定机构70只要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则能够采用任何结构。

如图2a、图2b、图5a和图5b所示,约束部件77为长方形的板状部件。约束部件77的下端部能够沿着限制销71的内端插入或拔出。此外,约束部件77的上端部经由后述的联动部件与展开锁销51连接。约束部件77对应于状态保持部件的一例。

在约束部件77的中间部分形成有长孔78。长孔78中插入有引导销79的轴部。引导销79设置于千斤顶外箱21的外表面。长孔78和引导销79是用于限制约束部件77的滑动方向的引导件。

约束部件77具有将限制销71约束为解锁状态的功能和解除该约束而使限制销71处于锁定状态的功能即可。约束部件77不限定于图示的情况。

例如,约束部件77也可以为较短的板材。该情况下,板材的约束部件77和后述的联动部件80也可以通过链轮或控制电缆连接。

并且,限制销71也可以使用螺线管来出入。此外,也可以通过链轮或控制电缆与螺线管、马达等连接,使限制销71出入,从而构成约束部件。

在从第一支架13拔出展开锁销51的情况下,限制销71也可以被自动地从纵向支腿20拔出。换言之,在从第一支架13拔出展开锁销51的情况下,锁定机构70也可以自动地从锁定状态转变为解锁状态。从第一支架13拔出展开锁销51也可以通过传感器等检测装置来检测。

(3.联动部件80)

接着,说明将切换机构的移动传递至锁定机构的联动部件80。

如图4所示,在展开锁销51的中心轴54中,臂片81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该臂片81与约束部件77的上端通过连杆85连接。

因此,当使操作杆62升高和降低时,约束部件77也能够经由连杆85升高和降低。

联动部件80只要能够使锁定机构70与切换机构60的移动联动即可,不限于图示的臂片81和连杆85的组合。

例如,可以采用任意单元来替代连杆,例如用能够传递推拉动作的控制电缆来替代,或者进行电控制而使其联动等。

(安全装置a的作用)

图2a和图2b示出使约束部件77升高而解除限制销71的移动的状态,图5a和图5b示出使约束部件77降低而约束限制销71的移动的状态。

在图5a和图5b所示的状态下,当使操作杆62降低时,如图2a和图2b所示,约束部件77被上拉,限制销71进入千斤顶外箱21内,与千斤顶内箱22的上端卡合,达到锁定状态。

如图5a和图5b所示,当在将限制销71的销头部71a从纵向支腿20拔出的状态下使操作杆62升高时,约束部件77被按下,进入纵向支腿20与限制销71的末端面之间。而且,约束部件77约束为将限制销71保持在解锁位置,达到解锁状态。该情况下,能够进行千斤顶内箱22的收缩。

这样,当利用操作杆62使展开锁销5处于非连接状态时,首次达到可以使千斤顶内箱22收缩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在纵向支腿20的向上收纳时忘记拔出展开锁销51等而引起的损伤事故。

(纵向支腿20的收纳动作)

接着,说明纵向支腿20的收纳动作。

(1)收纳之前的状态

图8示出收纳纵向支腿20之前的状态,同时也示出使用状态(也称作纵向支腿20的使用状态。)。在使用状态下,纵向支腿20位于横向支腿10(具体而言,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的下方。

换言之,在使用状态下,纵向支腿20的上端面(也称作基端面。)沿上下方向与横向支腿10(具体而言,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的下侧面对置。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纵向支腿20能够从自身的轴向承受从横向支腿10进行作用的负荷。因此,可提高纵向支腿20的支承刚性。此外,上述的结构有助于纵向支腿20和支腿装置1的耐久性的提高。

在使用状态下,纵向支腿20的上端通过左右2条连接销50(仅图示展开锁销51),被牢固地固定在横向支腿10的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上。因此,起重机车身通过纵向支腿20的上顶被稳定地支承。

为了从该状态收纳纵向支腿20,拔出图8的展开锁销51,处于纵向支腿20的可绕顺时针转动的准备状态。

(2)限制的解除

对用于使纵向支腿20处于上述的准备状态的操作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操作者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状态下,拉动拉手72。然后,限制销71被从纵向支腿20拔出。接着,操作者使安全装置a的操作杆62升高。当操作杆62升高时,展开锁销51被从第一支架13拔出,并且约束部件77被按下。然后,约束部件77将限制销71保持于解锁位置。在该状态下,能够进行千斤顶内箱22的收缩。另外,限制销71也可以与从第一支架13拔出展开锁销51的动作联动地被自动从纵向支腿20拔出。该情况下,锁定机构70与从第一支架13拔出展开锁销51的动作联动地从锁定状态转变为解锁状态。

(3)纵向支腿的转动动作

接着,使千斤顶内箱22收缩。然后,挡板26与加压棒31的下端接触,向上方上推加压棒31。该动作能够通过纵向支腿20内的千斤顶油缸的收缩动作进行。

如图9所示,当加压棒31经由连接连杆33上推摆动连杆32的支点部32c时,摆动连杆32绕顺时针转动。该转动动作从第二销36传递至引导部件41和千斤顶外箱21,使纵向支腿20绕顺时针转动。

该转动动作从转动至图9所示的中途的状态起持续到图10所示的纵向支腿20转动至向上竖直设立的状态。

在纵向支腿20的收纳状态下,如图6和图7所示,纵向支腿20位于横向支腿10中的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侧方。换言之,位于横梁内箱12的末端部的侧方。

(纵向支腿20的设置动作)

接着,说明从纵向支腿20的收纳状态到使用状态的设置动作。

这基本上能够通过与上述收纳动作相反的动作进行。即,在图6的状态下,当使纵向支腿20内的千斤顶油缸伸长时,经过图9的状态,纵向支腿20绕逆时针转动。然后,当以手动的方式使纵向支腿20处于直立向下的状态(参照图8)时,能够通过连接销50(展开锁销51和支点销52)将纵向支腿20的上端部固定在横梁内箱12上。然后,当使纵向支腿20伸长时,达到能够通过支腿装置1稳定支承起重机车身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切换机构60能够在使展开锁销51处于非连接状态时,将锁定机构70保持为解除状态,因此,能够防止欲在使展开锁销51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向上收纳纵向支腿20的不安全操作。因此,不会损伤构成纵向支腿20的驱动机构的连杆机构30等。

[附注]

本发明可以采用如下所述的方式。

[第一方式]

第一方式的支腿装置由如下部件构成:横向支腿,其具有横向架装在卡车车身上的横梁;以及纵向支腿,其安装在该横向支腿上,能够采用向下伸长的接地状态和向上收缩的收纳状态。纵向支腿具有通过连接销与横梁连接的千斤顶外箱、插入到千斤顶外箱内的千斤顶内箱、使千斤顶内箱伸缩的千斤顶油缸和使千斤顶内箱的收缩动作转换为纵向支腿的向上转动动作的驱动机构。连接销具有:支点销,其在向上收纳时成为转动支点;以及展开锁销,其在向下接地时插入并在转动时拔出。这样的第一方式的支腿装置具有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仅在展开锁销的非连接时容许驱动机构的驱动。

[第二方式]

第二方式的支腿装置在上述的第一方式的支腿装置中,安全装置具有:切换机构,其切换将展开锁销插入到设置在横梁上的支架中的连接状态和将展开锁销从设置在横梁上的支架拔出的非连接状态;锁定机构,其切换约束为不能进行千斤顶内箱的收缩动作的限制状态和容许收缩动作的解除状态;以及联动部件,其在切换机构达到非连接状态时,将锁定机构切换为解除状态。

[第三方式]

第三方式的支腿装置在上述的第二方式的支腿装置中,展开锁销由引导筒和在该引导筒内沿轴向移动的一对销构成,切换机构具有:销操作单元,其使一对销同步地旋转;以及凸轮单元,其将销操作单元的转动动作转换为一对销的接近和远离动作。

[第四方式]

第四方式的支腿装置在上述的第三方式的支腿装置中,锁定机构具有:限制销,其约束为不能进行千斤顶内箱的收缩动作;施力单元,其将限制销在千斤顶内箱的最伸长位置处插入到锁定位置;以及约束部件,其在抵抗施力单元而将限制销拔出到解锁位置时,约束至该解锁位置。

[第五方式]

第五方式的支腿装置在上述的第四方式的支腿装置中,联动部件由连杆构成,该连杆的一端与销操作单元连接,另一端与约束部件连接。

[第六方式]

第六方式的支腿装置在上述的第三方式的支腿装置中,销操作单元具有:键连接单元,其使展开锁销中的一对销同步地旋转;凸轮槽,其形成在引导筒上;以及操作杆,其通过凸轮槽,并且该操作杆的基部与一对销中的任意一个销结合。此外,凸轮单元由随动件销构成,该随动件销通过凸轮槽,并且该随动件销的基部与展开锁销中的一对销的另一销结合。并且,凸轮槽形成为在使操作杆转动时,使操作杆与随动件销相互远离或者相互接近。

根据上述的第一方式的结构,通过具有安全装置,能够仅在使展开锁销处于非连接状态而能够进行纵向起重收纳动作时对驱动机构进行驱动以使纵向支腿收缩,因此,能够防止欲在使展开锁销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向上收纳纵向支腿的不安全操作。因此,能够防止驱动机构、纵向支腿的损伤。

此外,根据上述的第二方式的结构,联动部件在切换机构使展开锁销处于非连接状态时将锁定机构的千斤顶内箱切换为解除状态,因此,能够防止欲在使展开锁销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向上收纳纵向支腿的不安全操作。

此外,根据上述的第三方式的结构,当通过人手使销操作单元转动时,通过凸轮单元使一对销相互接近或者远离,因此,能够容易地切换展开锁销在与支架连接状态和非连接状态。

此外,根据上述的第四方式的结构,能够在通过施力单元将限制销插入到锁定位置时使千斤顶内箱伸长至接地位置,能够在将限制销拔出到解锁位置时使千斤顶内箱朝向收纳位置移动,该解锁位置能够被约束部件约束,因此,不会妨碍千斤顶内箱的收纳动作。

此外,根据上述的第五方式的结构,联动部件将销操作单元的操作传递至约束部件,因此,仅通过对使展开锁销打开和关闭的销操作单元进行操作,就能够对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进行切换。

并且,根据上述的第六方式的结构,当使操作杆转动时,展开锁销中的一对销通过键连接单元同步地旋转,操作杆和随动件销沿着凸轮槽移动,由此,能够使展开锁销中的一对销相互接近和离开,能够对展开锁销切换连接状态与非连接状态。

2017年8月9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153770这一申请中包含的说明书、附图和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被本申请引用。

标号说明

1:支腿装置;10:横向支腿;11:横梁外箱;12:横梁内箱;13:第一支架;14:销插入孔;20:纵向支腿;21:千斤顶外箱;22:千斤顶内箱;23:浮子;24:第二支架;24a、24b:第二支架构件;26:挡板;30:连杆机构;31:加压棒;32:摆动连杆;32a:上端部;32b:下端部;32c:支点部;33:连接连杆;34:保持部件;35:第一销;36:第二销;37:第三销;38:第四销;42:引导孔;50:连接销;51:展开锁销;51a、51b:销构件;52:支点销;53:引导筒;54:中心轴;55:键槽;56:键;57:凸轮槽;60:切换机构;62:操作杆;63:随动件销;71:限制销;71a:销头部;71b:弹簧支承轴;72:拉手;74:销外壳;75:施力弹簧;76:销接触部;77:约束部件;78:长孔;79:引导销;80:联动部件;81:臂片;85:连杆;90:间隙;100:装载型卡车起重机;110:通用卡车;111:驾驶室;112:荷台;113:车架;120:小型起重机;121:基座;122:支腿装置;123:横向支腿;124:纵向支腿;a:安全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