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3184发布日期:2019-07-06 12:1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



背景技术:

开顶式集装箱(opentopcontainer)也称敞顶集装箱或开顶柜,是集装箱的一种。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的开顶式集装箱的箱体10的顶部没有设置刚性顶板。这样,开顶式集装箱的箱体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11。开顶式集装箱可通过起重机从箱顶上面装卸货物,适合于装载体积高大的大型物和需吊装的重物,如玻璃板、卷钢等。

现今,一些开顶式集装箱设置有可折式的顶梁,以及通过顶梁支撑的顶篷。顶篷由帆布、塑料布或涂塑布制成。在转运待运输的物品时,可以将顶篷覆盖顶部的第一开口11。一些开顶式集装箱设置有用于覆盖开顶式集装箱的第一开口11的防水布,在转运待运输的物品时,可以将防水布覆盖顶部的第一开口11。还有一些开顶式集装箱设置有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一开口11的可拆卸的顶盖13,如图1至图3所示。在转运待运输的物品时,可以将硬顶盖关闭第一开口11。设置有可拆卸的硬顶盖的开顶式集装箱的水密性要求和用于运输干货的集装箱一样。

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更方便装卸待运输的物品,现有开顶式集装箱中除了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11,还在箱体10的一端(图1和图2的左端)设置有第二开口12和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二开口12的箱门(未示出)。为了保证开顶式集装箱的强度,开顶式集装箱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开口11的顶端的顶端梁14。如图1所示,顶端梁14的两端分别和箱体10的箱门所在一端的一个顶角件固定连接(焊接连接)。由于顶端梁14的限制,在向开顶式集装箱的内部空间内装卸待运输的物品时,需要通过起重机将待运输的物品吊到开顶式集装箱的上方,才能装卸待运输的物品,工作效率低。并且待运输的物品高度大,装卸待运输的物品的操作风险高。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如图2和图3所示,现有的开顶式集装箱将顶端梁14设置成可拆卸的。这样,在装卸待运输的物品时,拆除顶端梁14,此时无需将待运输的物品吊至开顶式集装箱的上方,即可通过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装卸待运输的物品,提高了装卸效率,操作风险低。不过顶端梁14设置成可拆卸的开顶式集装箱,在装卸待运输的物品时,需要装卸顶端梁14,工作效率仍然低。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包括: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设置在箱体的顶面;第二开口,第二开口设置在箱体的端面和侧面中的至少一面,第二开口的顶端和第一开口连通;顶盖,顶盖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一开口,顶盖的与第二开口对应的部分设置有连接构件,连接构件可拆卸地连接至箱体的顶部。

根据本发明的集装箱,由于没有设置在箱体的第二开口的顶部的顶端梁的阻挡,因此在装卸待运输的物品时,无需将待运输的物品吊装至集装箱的上方,即可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将待运输的物品吊装入箱体的内部空间内,或将物品从箱体的内部空间内吊至箱体的外部,提高了装卸物品的效率,并降低了操作风险。

可选地,连接构件构造为加强梁,加强梁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至箱体的顶部。

可选地,集装箱包括角柱和位于角柱顶端的顶角件,连接构件通过销钉、螺钉、绳索或夹具可拆卸地连接至箱体的顶角件或顶角件附近的加强结构。

可选地,顶盖可枢转地、可滑动地或可拆卸地连接至箱体的第一开口处,以开启或关闭第一开口。

可选地,集装箱还包括箱门,箱门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二开口。

可选地,箱门可枢转地、可滑动地或可拆卸地连接至箱体的第二开口处,以开启或关闭第二开口。

可选地,第二开口设置在箱体的端面,连接构件位于顶盖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并沿顶盖的宽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第二开口设置在箱体的侧面,连接构件位于顶盖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并沿顶盖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相邻的端面和侧面均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口。

可选地,相对的端面和侧面均分别设置有第二开口。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发明。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发明。

图1为一种现有的开顶式集装箱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现有的开顶式集装箱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开顶式集装箱分解示意图,其中加强梁的一端离开顶角件;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分解示意图;以及

图5为图4的集装箱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00:箱体11/110:第一开口

12/120:第二开口13/130:顶盖

14:顶端梁140:加强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包括箱体100、顶盖130与箱门(未示出)。箱体100为大致长方体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箱体100包括底架、设置在底架上的地板、设置在底架的每个角部上的四个角柱、设置在每个角柱的顶端的顶角件、位于箱体100侧部的两个间隔设置的侧壁与位于箱体100的第一端(图4的右端)的端壁。箱体100的第二端(图4的左端)的顶部不设置有顶端梁。这样,底架、两个侧壁与端壁限定箱体100的用于放置待运输的物品的内部空间。底架的第二端(图4的左端),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两个角柱限定第二开口120。两个侧壁的顶端和端壁的顶端限定位于箱体100的顶端的第一开口110。第二开口120的顶端和第一开口110的第二端(图4的左端)连通。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箱体100的侧面或端面上的至少两个上设置第二开口120。例如在箱体100的相对的两个端面均设置有第二开口120,此时箱体100的两端的顶部均不设置有顶端梁;或在箱体100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开口120,此时箱体100的两侧的顶部均不设置有顶侧梁。或在箱体100的相邻的端面和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开口120,此时,设置有第二开口120的端面的顶端不设置有顶端梁,以及设置有第二开口120的侧面顶端不设置有顶侧梁。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没有设置在箱体100的第二端的顶部的顶端梁的阻挡,因此在装卸待运输的物品时,无需将待运输的物品吊装至集装箱的上方,即可通过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将待运输的物品吊装入箱体100的内部空间内,或将待运输的物品从箱体100的内部空间内吊至箱体100的外部,提高了装卸物品的效率;并降低了操作风险。

箱门和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两个角柱连接,以开启或关闭第二开口120。这样,通过箱门关闭第二开口120,增加集装箱的密封性。

优选地,箱门可以和一个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角柱枢转连接,以开启或关闭第二开口120。由此方便开启或关闭第二开口120。在其它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箱门相对于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角柱可沿集装箱的高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角柱上,以开启或关闭第二开口120。或者箱门可拆卸地连接至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角柱,以开启或关闭第二开口120。

顶盖130为大致长方形结构。顶盖130和箱体100的顶端连接,以开启或关闭第一开口110。这样,通过顶盖130关闭第一开口110,增加集装箱的密封性。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端门关闭第二开口120,以及通过顶盖130关闭第一开口110。即可使箱体的内部空间和外界隔离,避免放置在箱体的内部空间内的物品受外界的影响而损坏。

优选地,顶盖130可以和一个侧壁的顶端枢转连接,以开启或关闭第一开口110。由此方便开启或关闭第一开口110。在其它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顶盖130相对于侧壁可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侧壁的顶端,以开启或关闭第一开口110。或者箱门可拆卸地连接至侧壁的顶端与端壁的顶端,以开启或关闭第一开口110。

顶盖130的第二端(图4的左端)设置有连接构件。连接构件可以是加强梁140。例如,加强梁140可以为管状构件。其可通过诸如焊接的方式连接至顶盖130的顶板。在连接至箱体100后,加强梁140的顶表面不超出顶角件的顶表面。

当顶盖130关闭第一开口110时,加强梁140的两端分别和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一个角柱上的顶角件可拆卸地连接。容易理解的是,例如将顶盖130搭在箱体100上时,可以使用下文描述的结构将加强梁140与顶角件连接,由此可增加运输过程中集装箱顶部的强度。而当需要开启第一开口110时,可以将加强梁140从顶角件上分离,从而便于移除顶盖。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顶角件的附近设置有用于加强顶角件强度的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可以为设置在侧壁的靠近顶角件处的加强板或侧壁加强梁,也可以为设置在顶侧梁的靠近顶角件处的加强板或侧梁加强梁,还可以为设置在角柱的靠近顶角件处的加强板或角柱加强梁。加强梁140的两端分别和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一个角柱上的顶角件可拆卸地连接。加强梁140的两端分别和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一个角柱上的顶角件附近的加强结构可拆卸地连接。

优选地,当顶盖130关闭第一开口110时,加强梁140可以通过销钉和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角柱上的顶角件连接。由此,装卸加强梁140的操作简单。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加强梁140也可以通过螺钉和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角柱上的顶角件连接。或通过绳索将加强梁140捆绑在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角柱上的顶角件上,此时可以通过棘轮结构将捆绑加强梁140和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角柱上的顶角件的绳索拉紧,或者通过用于张紧绳索的张紧器使捆绑加强梁140和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角柱上的顶角件的绳索张紧。或通过夹具将加强梁140夹紧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角柱上的顶角件上。

本实施方式中,当顶盖130关闭第一开口110时,使加强梁140的两端分别和位于箱体100的第二端的一个角柱上的顶角件连接。这样加强梁140可以加强箱体100在第二开口120的顶端处的强度,避免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变形。

本实施方式中,将物品装入箱体100的内部空间内的过程包括:将顶盖130从集装箱的顶部吊起,以打开第一开口110;打开箱门,以开启第二开口,此时第二开口120的顶端和第一开口110连通;通过第二开口120和第一开口110将待运输的物品吊装入箱体100的内部空间;关闭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从箱体100的内部空间移出物品的过程和将物品装入箱体100的内部空间的过程相反。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