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安全性的罐笼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38756发布日期:2019-06-18 22:5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安全性的罐笼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矿用升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安全性的罐笼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罐笼是矿井里的升降机,用于运送人员,矿石,材料等,一般可以载重几吨,用途与电梯类似。一般的罐笼自锁装置,体积较大、防坠性能较差,并为罐笼增加了一定的重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罐笼自锁装置如果有监测及预警功能可以将安全隐患提前预报,提醒检查并更换提升部件,能够极大地减少罐笼安全事故的发生。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201801264u公开了一种自锁安全罐笼,利用压敏装置感应罐笼顶部钢丝绳压力,压敏装置通过导线与自锁器连接,当提升钢丝绳断裂或者电机突然断电的情况下,钢丝绳压力减少,罐笼顶部钢丝绳的压敏装置发出指令,打开自锁器,防止罐笼下滑。这种装置仅仅通过感应钢丝绳压力进行罐笼制动,制动效果不明显,安全系数相对较低,同时罐笼运行过程中不能够提供监测和预警,不足以从根本上提高罐笼运行的安全程度,解决罐笼防坠、防滑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安全性的罐笼保护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安全性的罐笼保护系统,包括有罐笼罐体,所述罐笼罐体的顶部连接有提升钢丝绳,所述罐笼罐体还与钢丝绳罐道连接配合,所述罐笼罐体上设置有控制器、激光扫描直径检测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罐体自锁装置,所述激光扫描直径检测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罐体自锁装置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激光扫描直径检测传感器设置在罐笼罐体的顶部,所述激光扫描直径检测传感器可检测提升钢丝绳的直径;

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罐笼罐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罐笼罐体是否处于设定的安全停罐区域;

所述罐体自锁装置位于罐笼罐体的顶部,所述罐体自锁装置包括有制动舵机、制动连杆、铰接块和自锁盒,所述制动舵机和自锁盒均与罐笼罐体的顶部连接固定,所述制动舵机的输出端连接制动连杆,所述制动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铰接块,所述铰接块位于自锁盒的下方,所述钢丝绳罐道垂直贯穿自锁盒和铰接块,所述铰接块的两端分别对称铰接有制动楔子,所述制动楔子分别位于钢丝绳罐道的两侧,所述自锁盒内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制动楔子沿导向槽伸入至自锁盒内部,所述制动楔子的顶部与自锁盒内顶部通过弹簧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有提升电机、井架和天轮,所述提升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提升电机的输出端与提升钢丝绳连接,所述天轮固定安装在井架的顶部,所述提升钢丝绳与天轮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提升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电磁抱闸,所述电磁抱闸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制动楔子的材料为硬质橡胶。

优选的,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型号为kds209。

优选的,所述罐笼罐体上还设置有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速度传感器的型号为ahc7-sd。

优选的,所述罐笼罐体上还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型号为hqa-t160sn。

优选的,还包括有警报装置,所述警报装置分别设置在罐笼罐体上和控制台,所述警报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罐笼罐体运行异常时,给罐笼罐体和控制台发送警报信号。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高安全性的罐笼保护系统,罐体自锁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当罐笼发生坠落情况时,制动楔子被快速推入自锁盒内,制动楔子与钢丝绳罐道接触并对罐笼进行减速制动,并且随着制动的进行,制动楔子进入自锁盒内越深,制动楔子与钢丝绳罐道间的挤压力和挤压面积越大,产生的制动力也越大,从而实现安全自锁,制动效果好。

(2)本发明的一种高安全性的罐笼保护系统,激光扫描直径检测传感器可检测提升钢丝绳的直径变化,用来预防断绳(坠井)的发生;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罐笼罐体是否处于设定的安全停罐区域,防止过卷过放的情况产生;速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罐笼罐体升降运行的速度,加速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罐笼罐体升降运行的加速度,用来监测滑绳(电机失效)和断绳(坠井)的发生;从而可对罐笼罐体的升降运行状态进行全面而安全的监测,如果发现异常状况则通过警报装置发出警报信号,能够极大地减少罐笼安全事故的发生。

(3)本发明的一种高安全性的罐笼保护系统,通过罐笼罐体自锁、电机自锁以及电磁抱闸三位一体来进行制动,制动效果好,提高了罐笼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罐体自锁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中罐体自锁装置结构示意图二(显示自锁盒内部结构)。

图中:1-罐笼罐体,2-钢丝绳罐道,3-罐体自锁装置,31-制动连杆,32-铰接块,33-自锁盒,331-导向槽,34-制动楔子,35-弹簧,4-井架,5-天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5所示,一种高安全性的罐笼保护系统,包括有罐笼罐体1,所述罐笼罐体1的顶部连接有提升钢丝绳,所述罐笼罐体1还与钢丝绳罐道2连接配合,所述罐笼罐体1上设置有控制器、激光扫描直径检测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罐体自锁装置3,所述激光扫描直径检测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罐体自锁装置3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激光扫描直径检测传感器设置在罐笼罐体1的顶部,所述激光扫描直径检测传感器可检测提升钢丝绳的直径;当提升钢丝绳的直径变小时,则通过警报装置进行预警;

所述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罐笼罐体1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罐笼罐体1是否处于设定的安全停罐区域;当罐笼罐体1处于设定的非安全停罐区域时,因罐笼罐体1的端部与井内设施距离较小,红外传感器触发,制动措施启动,从而有效防止罐笼出现过放与过卷的情况;

所述罐体自锁装置3位于罐笼罐体1的顶部,所述罐体自锁装置3包括有制动舵机、制动连杆31、铰接块32和自锁盒33,所述制动舵机和自锁盒33均与罐笼罐体1的顶部连接固定,所述制动舵机的输出端连接制动连杆31,所述制动连杆31的端部固定连接铰接块32,所述铰接块32位于自锁盒33的下方,所述钢丝绳罐道2垂直贯穿自锁盒33和铰接块32,所述铰接块32的两端分别对称铰接有制动楔子34,所述制动楔子34分别位于钢丝绳罐道2的两侧,所述自锁盒33内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槽331,所述制动楔子34沿导向槽331伸入至自锁盒33内部,所述制动楔子34的顶部与自锁盒33内顶部通过弹簧35连接。

还包括有提升电机、井架4和天轮5,所述提升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提升电机的输出端与提升钢丝绳连接,所述天轮5固定安装在井架4的顶部,所述提升钢丝绳与天轮5滑动配合。

所述提升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电磁抱闸,所述电磁抱闸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电磁抱闸可对提升电机的输出轴进行制动。

所述制动楔子34的材料为硬质橡胶,耐磨、抗摩擦热

所述红外传感器的型号为kds209。

所述罐笼罐体1上还设置有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速度传感器可对罐笼罐体1运行的速度进行监测。

所述速度传感器的型号为ahc7-sd。

所述罐笼罐体1上还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所述加速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可对罐笼罐体1运行的加速度进行监测。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的型号为hqa-t160sn。

还包括有警报装置,所述警报装置分别设置在罐笼罐体1上和控制台,所述警报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罐笼罐体1运行异常时,给罐笼罐体1和控制台发送警报信号。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罐笼罐体1正常运行时,弹簧35处于拉伸(非自锁)状态,制动楔子34不与钢丝绳罐道2接触。当罐笼罐体1升降运行出现异常状况时,如罐笼罐体1发生坠落,通过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罐笼罐体1的速度或加速度超过安全值,然后控制器给罐体自锁装置3的制动舵机发送信号,制动舵机带动制动连杆31上抬,从而铰接块32上的制动楔子34被不断推入自锁盒33内,制动楔子34的顶部与自锁盒33内顶部连接的拉伸状态弹簧35也不断被压缩,制动楔子34与钢丝绳罐道2接触并对罐笼进行减速制动,并且随着制动的进行,制动楔子34进入自锁盒33内越深,制动楔子34与钢丝绳罐道2间的挤压力和挤压面积越大,产生的制动力也越大,从而实现安全自锁。此外,可同时配合电机自锁和电磁抱闸,三位一体来进行制动。当制动解除后,可通过制动舵机和弹簧使制动楔子34复位。

本发明的一种高安全性的罐笼保护系统,罐体自锁装置3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当罐笼发生坠落情况时,制动楔子34被快速推入自锁盒33内,制动楔子34与钢丝绳罐道2接触并对罐笼进行减速制动,并且随着制动的进行,制动楔子34进入自锁盒33内越深,制动楔子34与钢丝绳罐道2间的挤压力和挤压面积越大,产生的制动力也越大,从而实现安全自锁,制动效果好。

本发明的一种高安全性的罐笼保护系统,激光扫描直径检测传感器可检测提升钢丝绳的直径变化,用来预防断绳(坠井)的发生;红外传感器可检测罐笼罐体1是否处于设定的安全停罐区域,防止过卷过放的情况产生;速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罐笼罐体1升降运行的速度,加速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罐笼罐体1升降运行的加速度,用来监测滑绳(电机失效)和断绳(坠井)的发生;从而可对罐笼罐体1的升降运行状态进行全面而安全的监测,如果发现异常状况则通过警报装置发出警报信号,能够极大地减少罐笼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一种高安全性的罐笼保护系统,通过罐笼罐体1自锁、电机自锁以及电磁抱闸三位一体来进行制动,制动效果好,提高了罐笼安全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涵盖在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