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平衡钢丝绳张力的多绳摩擦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5765发布日期:2019-07-24 10:11阅读:6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平衡钢丝绳张力的多绳摩擦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绳摩擦提升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平衡钢丝绳张力的多绳摩擦提升机装置,属于矿山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是指一种用作提升矿物、升降人员和物料的矿山机械设备。适用于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化工等矿山的竖井、斜井的提升系统,由减速器、主导轮装置、发动机等部分构成。多绳摩擦提升相对于单绳缠绕式提升有着众多的有点,但是多绳摩擦提升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钢丝绳张力不平衡问题,长时间的钢丝绳张力不平衡会导致断绳等一系列的危害。目前,对于钢丝绳的张力不平衡问题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解决,普遍使用的是液压自动平衡装置,监测钢丝绳的张力。但是这种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旦液压自动平衡装置的活塞缸达到极限位置,就失去了自动平衡的作用,而张力监测也因为深井环境恶劣,对信号的无线传输有着较高的要求,存在信号受到干扰、供电电源、拆卸安装等不方便等问题。摩擦提升的工作原理是:当电动机带动主导轮转动的时候,借助于主导轮上的衬垫和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传动钢丝绳,完成提升和下放重物的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有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平衡钢丝绳张力的多绳摩擦提升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平衡钢丝绳张力的多绳摩擦提升机装置。所述提升机包括钢丝绳、电机、主导轮、摩擦衬垫、支撑座、支撑轴、底座。所述的钢丝绳搭在摩擦衬垫上,所述的摩擦衬垫安装在主导轮上,所述的电机安装在摩擦轮内部,所述的主导轮安装在轴上,所述的轴安装支撑座上,所述的支撑座安装在主导轮底座上。

进一步的,由四个独立的仅有一个绳槽的摩擦轮组成。

进一步的,每个独立的摩擦轮都有一个电机。

进一步的,四个电机通过程序控制。

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不用安装液压载荷连通装置,降低了潜在的危险;

(2)可以长期自动调整钢丝绳的张力;

(3)不必安装监控系统,降低了成本;

(4)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工作原理:工作的时候,四个独立的摩擦轮,每个摩擦轮上都有一根钢丝绳,通过摩擦衬垫和钢丝绳的摩擦力带动钢丝绳提升重物。每个摩擦轮的动力都是由四个电机各自驱动,四个电机同时提供动力。一般来说,提升容器的质量非常大,比被提升的设备和煤要大很多。所以,当没有负载,仅仅提升容器的时候,每个电机需要提供的动力是M。那么,当某个电机率先达到M的时候就停止增加动力,保持M不变。等待其他的电机提供的动力达到M,当所有的电机都达到M的时候,四个电机再同时增大动力,直到可以提升的状态。前面要求所有电机的动力都达到M的再继续一起增加动力原因是为了达到预先平衡预紧的作用,让所有的钢丝绳的张力处于相等的状态,这样就可以让钢丝绳的张力达到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自动平衡钢丝绳张力多绳摩擦提升机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自动平衡钢丝绳张力多绳摩擦提升机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平衡钢丝绳张力的多绳摩擦提升机,包括1-摩擦轮,2-轴,3-摩擦衬垫,4-支撑座,5-底板,6-钢丝绳。一共四个摩擦轮,每个1-摩擦轮各有一个绳槽,电机安装在摩擦轮的内部,将3-摩擦衬垫安装在绳槽中,6-钢丝绳搭在3-摩擦衬垫上面,通过其和6-钢丝绳的摩擦力提升重物,在2-轴上的中间开出一个洞,将电机的线路牵引出来,利用单片机控制电机的输出。电机的输出流程如下:首先假设每个电机需要提供M的转矩才能够恰好将空提升容器提升起来,那么控制电机提供动力,当某个电机的动力达到M的时候,保持M不变,直到所有的电机的动力都已经达到M的时候,此时钢丝绳的张力已经达到一致,但是还是不足以提升起盛有重物、设备、煤等的提升容器,所以需要控制电机继续增加动力,直到达到动力要求完成提升功能,这样钢丝绳就保持了钢丝绳张力平衡。

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从根源上解决了钢丝绳张力不平衡的问题。传统的多绳摩擦提升平衡主要是靠载荷液压连通装置、传感器、无线网络建立钢丝绳张力监控系统。存在着液压装置漏油、深井信号受到干扰、无线传输的距离要求高、供电电源的安装不方便等一系列问题。而自动平衡钢丝绳张力的多绳摩擦提升机自动调整钢丝绳的张力,所以不再需要监控系统,解决了之前的一系列的问题,经济成本低。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