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养殖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4674发布日期:2019-07-17 05:4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黑水虻养殖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黑水虻养殖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黑水虻养殖方式占地面积大,在上料、下料等过程中需要人工搬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占地面积小、能够自动进行循环上料、上架、下架及下料等操作、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的黑水虻养殖循环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黑水虻养殖循环系统,包括养殖盒、第一方向输送线、与第一方向输送线平行设置的第二方向输送线、分别设置于第一方向输送线及第二方向输送线两端的两个转向移动组件、设置于第二方向输送线附近的上料组件、设置于第一方向输送线中的养殖架组件、设置于第二方向输送线中的养殖盒翻转装置,及至少部分地位于养殖盒翻转装置下方的下料转移组件;第一方向输送线包括若干第一方向输送单元,第二方向输送线包括若干第二方向输送单元,第一方向输送单元及第二方向输送单元上均设置有若干输送辊及用于驱动输送辊转动的第一驱动单元,第一方向输送单元的输送辊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方向输送单元的输送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养殖盒可活动地位于第一方向输送单元或第二方向输送单元上;转向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单元及分别设置于移动单元两端的两个转向单元;移动单元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若干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架之间的移动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移动辊转动的第二驱动单元、连接相邻的两个移动辊的同步传动机构;转向单元包括第二支架、转动设置于第二支架上的液压驱动器、活动设置于第二支架上的x形顶升机构、设置于x形顶升机构顶部的托举机构;托举机构包括托架、若干平行间隔设置于托架上的托举块、设置于托架上的第三驱动单元、由第三驱动单元驱动的转动轴及设置于托举块的顶部且与转动轴活动连接的托块;托举块位于移动单元的两个移动辊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架组件包括多层养殖架、设置于多层养殖架的第一端的第一升降单元,及设置于多层养殖架的第二端的第二升降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x形顶升机构包括第一顶升臂、与第一顶升臂相交设置的第二顶升臂、转动连接第一顶升臂及第二顶升臂的中部的转轴;第一顶升臂的底端与第二支架转动连接,第一顶升臂的顶端与液压驱动器的输出端转动连接,且与托举机构的底部抵接;第二顶升臂的底端与第二支架滚动抵接,第二顶升臂的顶端与托举机构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与第一顶升臂的顶端抵接且与第二顶升臂的顶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托举块的顶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托块位于托举块的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与转动轴的一端连接,转动轴为蜗杆,托块的底部设置有与蜗杆啮合的齿槽。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设有第三齿轮,转动轴位于托举块中的部分设置有第四齿轮,托块的底部设置有齿槽,托块的齿槽与转动轴的第四齿轮啮合,第三驱动单元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与第三齿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盒包括养殖框及位于养殖框内的盒体,养殖框的一侧具有第四开口,养殖盒的盒体的朝向第四开口对应开设有有一第五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盒翻转装置包括过渡支架、转动设置于过渡支架上的第一翻转单元及第二翻转单元;过渡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外部支架、两个相对设置于两个外部支架之间的内部支架、若干转动设置于外部支架与内部支架之间的过渡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过渡辊转动的第六驱动单元,相邻的过渡辊之间通过一个第四同步单元连接;两个内部支架之间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宽度大于养殖盒的宽度;第一翻转单元及第二翻转单元均包括第七驱动单元、与第七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翻转轴、与翻转轴位于第二开口的两侧的外侧壁连接的两个第一夹条及两个第二夹条;第一夹条及第二夹条的第一端分别与翻转轴沿径向的两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夹条与第二夹条之间形成夹持区间,养殖盒可活动地位于夹持区间中。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转移组件包括至少部分地位于养殖盒翻转装置下方的抬升单元及位于抬升单元远离养殖盒翻转装置的一端的下方的筛分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黑水虻养殖循环系统包括养殖盒、第一方向输送线、与第一方向输送线平行设置的第二方向输送线、分别设置于第一方向输送线及第二方向输送线两端的两个转向移动组件、设置于第二方向输送线附近的上料组件、设置于第一方向输送线中的养殖架组件、设置于第二方向输送线中的养殖盒翻转装置,及至少部分地位于养殖盒翻转装置下方的下料转移组件;第一方向输送线包括若干第一方向输送单元,第二方向输送线包括若干第二方向输送单元,第一方向输送单元及第二方向输送单元上均设置有若干输送辊及用于驱动输送辊转动的第一驱动单元,第一方向输送单元的输送辊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方向输送单元的输送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养殖盒可活动地位于第一方向输送单元或第二方向输送单元上;转向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单元及分别设置于移动单元两端的两个转向单元;移动单元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若干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架之间的移动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移动辊转动的第二驱动单元、连接相邻的两个移动辊的同步传动机构;转向单元包括第二支架、转动设置于第二支架上的液压驱动器、活动设置于第二支架上的x形顶升机构、设置于x形顶升机构顶部的托举机构;托举机构包括托架、若干平行间隔设置于托架上的托举块、设置于托架上的第三驱动单元、由第三驱动单元驱动的转动轴及设置于托举块的顶部且与转动轴活动连接的托块;托举块位于移动单元的两个移动辊之间。如此占地面积小、能够自动进行循环上料、上架、下架及下料等操作、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黑水虻养殖循环系统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转向移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转向移动组件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移动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转向单元的侧边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转向单元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转向单元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养殖架组件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升降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升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的养殖盒翻转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的养殖盒翻转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的下料转移组件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抬升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的筛分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的上料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图1中的上料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的黑水虻养殖循环系统包括养殖盒、第一方向输送线、与第一方向输送线平行设置的第二方向输送线、分别设置于第一方向输送线及第二方向输送线两端的两个转向移动组件30、设置于第二方向输送线附近的上料组件40、设置于第一方向输送线中的养殖架组件、设置于第二方向输送线中的养殖盒翻转装置70,及至少部分地位于养殖盒翻转装置70下方的下料转移组件。

养殖盒包括养殖框100及位于养殖框100内的盒体。

第一方向输送线包括若干第一方向输送单元10,第二方向输送线包括若干第二方向输送单元20。

第一方向输送单元10及第二方向输送单元20上均设置有若干输送辊及用于驱动输送辊转动的第一驱动单元。第一方向输送单元10的输送辊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方向输送单元20的输送辊的转动方向相反。

养殖盒可在第二方向输送单元20、转向移动组件30及第一方向输送单元10上循环移动。

养殖架组件包括多层养殖架50、设置于多层养殖架50的第一端与一个第一方向输送单元10之间的第一升降单元61,及设置于多层养殖架50的第二端与另一个第一方向输送单元10之间的第二升降单元62。第一升降单元61用于将第一方向输送单元10上的养殖盒举升至多层养殖架50上的任意一层的高度并将养殖盒移动至多层养殖架50上的任意一层中,第二升降单元62用于将多层养殖架50任意一层中的养殖盒下降转移至第一方向输送单元10上,从而实现养殖盒在多层养殖架50上的上架及下架操作。

下料转移组件包括至少部分地位于养殖盒翻转装置70下方的抬升单元80及位于抬升单元80远离养殖盒翻转装置70的一端的下方的筛分单元90。

请参考图2及图3,转向移动组件30包括移动单元31及分别设置于移动单元31两端的两个转向单元32。

请参考图4,移动单元3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311、若干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架311之间的移动辊312、用于驱动至少一个移动辊312转动的第二驱动单元313、连接相邻的两个移动辊312的同步传动机构314。第一支架311的底部设有若干第一支脚315。

本实施方式中,移动辊312的一端具有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每一移动辊312的第一齿轮通过同步传动机构314与其第一侧相邻的移动辊312的第一齿轮连接,其第二齿轮通过同步传动机构314与其第二侧相邻的移动辊312的第二齿轮连接,如此实现移动单元31上的所有移动辊312进行同步转动。

请参考图5至图7,转向单元32包括第二支架321、转动设置于第二支架321上的液压驱动器322、活动设置于第二支架321上的x形顶升机构323、设置于x形顶升机构323顶部的托举机构324。

x形顶升机构323包括第一顶升臂3231、与第一顶升臂3231相交设置的第二顶升臂3232、转动连接第一顶升臂3231及第二顶升臂3232的中部的转轴3233。第一顶升臂3231的底端与第二支架321转动连接,第一顶升臂3231的顶端与液压驱动器322的输出端转动连接,且与托举机构324的底部抵接;第二顶升臂3232的底端与第二支架321滚动抵接,第二顶升臂3232的顶端与托举机构324转动连接。第二顶升臂3232的底端具有滚轮,第二支架321上设置有滚动槽3211,第二顶升臂3232的滚轮位于滚动槽3211中。

托举机构324包括与第一顶升臂3231的顶端抵接且与第二顶升臂3232的顶端转动连接的托架3241、若干平行间隔设置于托架3241上的托举块3242、设置于托架3241上的第三驱动单元3243、垂直穿过若干托举块3242且由第三驱动单元3243驱动转动的转动轴3244及嵌设于托举块3242顶部且与转动轴3244活动连接的托块3245。

托举块3242的顶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托块3245位于托举块3242的滑槽中。托举块3242位于移动单元31的两个移动辊312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驱动单元3243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与转动轴3244的一端连接。转动轴3244为蜗杆,托块3245的底部设置有与蜗杆啮合的齿槽。

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动轴3244的一端设有第三齿轮,转动轴3244位于托举块3242中的部分设置有第四齿轮,托块3245的底部设置有齿槽,托块3245的齿槽与转动轴3244的第四齿轮啮合。第三驱动单元3243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与第三齿轮连接。

当养殖盒位于转向单元32上方的移动单元31的移动辊312上时,液压驱动器322驱动x形顶升机构323张开,使得托举机构324向上移动并托起养殖盒,使得养殖盒与移动辊312脱离接触。之后第三驱动单元3243驱动转动轴3244转动,使得托块3245在托举块3242的滑槽内移动,进而使得托块3245上的养殖盒至少部分地移动至第一方向输送单元10或第二方向输送单元20的上方。之后液压驱动器322驱动x形顶升机构323收缩,使得托举机构324向下移动并与养殖盒脱离接触。养殖盒在第一方向输送单元10或第二方向输送单元20的输送辊的驱动作用下向前移动。

请参考图8,多层养殖架50包括第三支架51、若干沿第三支架5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横梁组、设置于横梁组上的支撑辊53及用于驱动每一横梁组上的至少一个支撑辊53的第四驱动单元54。

若干横梁组沿第三支架51的高度方向等间隔地分布,每一横梁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横梁52,支撑辊53转动设置于两个横梁52之间。

同一横梁组上的支撑辊53两两之间通过一个第一同步单元连接,实现同一横梁组上的所有支撑辊53同步转动。

请参考图9及图10,第一升降单元61及第二升降单元62均包括固定支架611及设置于固定支架611上的升降结构612。

固定支架61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开口6111,第一开口6111的宽度大于养殖盒的宽度。固定支架611的高度大于多层养殖架50的高度。

升降结构612包括设置于固定支架611上的升降电机6121、两个相互平行位于第一开口6111的两侧且转动设置于固定支架611顶部的顶部转轴6122、固定套设于顶部转轴6122上的至少一个顶部链轮6123、两个相互平行位于第一开口6111的两侧且转动设置于固定支架611底部的底部转轴6124、固定套设于底部转轴6124上的至少一个底部链轮6125,连接第一开口6111的同一侧的顶部链轮6123与底部链轮6125的环形链条6126、分别与第一开口6111两侧的环形链条6126固定连接的两个升降架6127、若干平行且转动设置于两个升降架6127之间的转动辊6128,及用于驱动至少一个转动辊6128转动的第五驱动单元6129,相邻的转动辊6128之间通过一个第二同步单元连接,实现若干转动辊6128同步转动。

升降电机6121用于驱动至少一个顶部转轴6122或至少一个底部转轴6124转动。

第一开口6111两侧的两个顶部转轴6122之间,或者两个底部转轴6124之间,通过第三同步单元连接,使得两个顶部转轴6122或两个底部转轴6124同步转动。

请参考图11及图12,养殖盒翻转装置70包括过渡支架71、转动设置于过渡支架71上的第一翻转单元72及第二翻转单元73。

过渡支架7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外部支架711、两个相对设置于两个外部支架711之间的内部支架712、若干转动设置于外部支架711与内部支架712之间的过渡辊714、用于驱动至少一个过渡辊714转动的第六驱动单元715,相邻的过渡辊714之间通过一个第四同步单元连接,实现若干过渡辊714同步转动。

两个内部支架712之间具有第二开口713,第二开口713的宽度大于养殖盒的宽度。

第一翻转单元72及第二翻转单元73均包括第七驱动单元731、与第七驱动单元731的输出端连接的翻转轴732、与翻转轴732位于第二开口713的两侧的外侧壁连接的两个第一夹条733及两个第二夹条734。

翻转轴732位于过渡支架71的上方且与过渡支架71的长度方向垂直。翻转轴732的第一端与第七驱动单元73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通过一轴承与过渡支架71转动连接。

第一夹条733及第二夹条734的第一端分别与翻转轴732沿径向的两端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两个第一夹条733分别位于第二开口713的两侧,两个第二夹条734分别位于第二开口713的两侧,第一夹条733第二夹条734相对设置,两个第一夹条733均位于翻转轴732的第一侧,两个第二夹条734均位于翻转轴732的第二侧。

第一夹条733与第二夹条734之间形成夹持区间,养殖盒可活动地位于夹持区间中,第一夹条733与第二夹条734之间的距离大于养殖盒的厚度。

过渡支架7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二支脚716。

过渡支架71于第二翻转单元73的翻转轴732的两侧的下方,及过渡支架71于第一翻转单元72的翻转轴732远离第二翻转单元73的一侧的下方,均设置有相对过渡支架71倾斜的排水槽717。排水槽717用于将养殖盒溢出的水排出。

过渡支架71于第一翻转单元72的翻转轴732朝向第二翻转单元73的一侧的下方,开设有第三开口718。抬升单元80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三开口718中。

养殖盒的养殖框100的一侧具有第四开口110,养殖盒的盒体的朝向第四开口110对应开设有有一第五开口。初始状态时,养殖框100的第四开口110及盒体的第五开口均朝上设置。

工作时,第一翻转单元72的第一夹条733及第二夹条734位于其翻转轴732远离第二翻转单元73的一侧,第二翻转单元73的第一夹条733及第二夹条734位于其翻转轴732朝向第一翻转单元72的一侧。养殖盒在过渡辊714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一翻转单元72的夹持区间中;第一翻转单元72的第七驱动单元731驱动第一翻转单元72朝向第二翻转单元73翻转180度,使得养殖框100的第四开口110及盒体的第五开口均朝向第三开口718,盒体中的黑水虻、水及杂物等均落入第三开口718中的抬升单元80上,如此实现对养殖盒进行下料或卸料。

之后养殖盒在过渡辊714的作用下从第一翻转单元72的夹持区间中移出并进入第二翻转单元73的夹持区间中;第二翻转单元73的第七驱动单元731驱动第二翻转单元73朝向远离第一翻转单元72的一侧翻转180度,使得养殖框100的第四开口110及盒体的第五开口均朝上,之后养殖盒在过渡辊714的作用下从第二翻转单元73的夹持区间中移出并移动至第二方向输送单元20上。

上料组件40位于养殖盒翻转装置70远离第一翻转单元72一侧的第二方向输送单元20的附近,如此便于上料组件40对空的养殖盒进行上料。

请参考图13至图15,抬升单元80包括抬升支架81、设置于抬升支架81上的第八驱动单元82,与第八驱动单元82的输出轴连接的驱动辊83、与抬升支架81转动连接的从动辊84及位于抬升支架81表面且连接于驱动辊83、从动辊84之间的输送皮带。

抬升支架81包括底部支架811、与底部支架811倾斜连接的中部支架812及与中部支架812远离底部支架811的一端连接的顶部支架813。底部支架811位于第三开口718中。顶部支架813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柱814。

驱动辊83转动设置于底部支架811远离中部支架812的一端,从动辊84转动设置于顶部支架813远离中部支架812的一端。底部支架811与中部支架812的连接处转动设置有导向辊85,输送皮带部分地位于导向辊85与底部支架811及中部支架812之间。

筛分单元90包括筛分支架91、设置于筛分支架91顶部且上方具有敞口的筛分盒92、设置于筛分盒92底部的振动源93、设置于筛分盒92中的两层筛网921、第一出口94、第二出口95及第三出口96。振动源93用于驱动筛分盒92有规律地振动,且使得筛分盒92上的物体朝向远离抬升单元80的方向移动。

两层筛网93将筛分盒92分隔为上层、中层及下层,第一出口94与上层连通,第二出口95与中层连通,第三出口96与下层连通。

上层筛网及下层筛网上均开设有若干筛孔,上层筛网的筛孔的孔径大于下层筛网的孔径。

筛分单元90用于将黑水虻、水及杂物进行筛分,以自动除去水及杂物。

请参考图16及图17,上料组件40架设于第二方向输送单元20的上方,并位于养殖盒翻转装置70远离第一翻转单元72一侧。

上料组件40包括料斗单元41及设置于料斗单元41顶部的翻转供料单元42。

料斗单元41包括料斗支架411、设置于料斗支架411顶部的料斗412、设置于料斗412中部的一个搅拌电机413、与搅拌电机413的输出轴连接的搅拌螺杆414、设置于料斗412底部的一个推料电机415、由推料电机415驱动转动的若干推料螺杆416。

搅拌螺杆414用于对料斗412中的物料进行翻转,防止物料在料斗412中堆积、堵塞或架空。

料斗412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料斗41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平行的出料通道4122,推料螺杆416位于出料通道4122中,出料通道4122的一端开设有出料口4123。推料电机415及推料螺杆416用于将料斗412中的物料不断从出料口4123推出。多个出料通道4122的设置使得落入养殖盒的物料更加均匀。

推料电机415的输出轴与至少一个推料螺杆416连接,相邻的推料螺杆416之间通过第五同步单元连接,如此使得若干推料螺杆416同步转动。

翻转供料单元42包括与料斗412的顶部连接的连接支架421、与连接支架421转动连接的安装框422及位于安装框422中的物料盒,安装框422的一侧具有第六开口4221,物料盒朝向安装框422的第六开口4221开设有第七开口。

当物料通过第六开口4221及第七开口装入物料盒中后,翻转安装框422,使得物料从物料盒中倒出到料斗412中,搅拌螺杆414对料斗412中的物料进行搅拌,推料螺杆416将物料从出料通道4122的出料口4123推出到第二方向输送单元20上的养殖盒中,实现自动、均匀地上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黑水虻养殖循环系统包括养殖盒、第一方向输送线、与第一方向输送线平行设置的第二方向输送线、分别设置于第一方向输送线及第二方向输送线两端的两个转向移动组件30、设置于第二方向输送线附近的上料组件40、设置于第一方向输送线中的养殖架组件、设置于第二方向输送线中的养殖盒翻转装置70,及至少部分地位于养殖盒翻转装置70下方的下料转移组件;第一方向输送线包括若干第一方向输送单元10,第二方向输送线包括若干第二方向输送单元20,第一方向输送单元10及第二方向输送单元20上均设置有若干输送辊及用于驱动输送辊转动的第一驱动单元,第一方向输送单元10的输送辊的转动方向与第二方向输送单元20的输送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养殖盒可活动地位于第一方向输送单元10或第二方向输送单元20上;转向移动组件30包括移动单元31及分别设置于移动单元31两端的两个转向单元32;移动单元3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311、若干转动设置于两个第一支架311之间的移动辊312、用于驱动至少一个移动辊312转动的第二驱动单元313、连接相邻的两个移动辊312的同步传动机构314;转向单元32包括第二支架321、转动设置于第二支架321上的液压驱动器322、活动设置于第二支架321上的x形顶升机构323、设置于x形顶升机构323顶部的托举机构324;托举机构324包括托架3241、若干平行间隔设置于托架3241上的托举块3242、设置于托架3241上的第三驱动单元3243、由第三驱动单元3243驱动的转动轴3244及设置于托举块3242的顶部且与转动轴3244活动连接的托块3245;托举块3242位于移动单元31的两个移动辊312之间。如此占地面积小、能够自动进行循环上料、上架、下架及下料等操作、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发明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