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嵌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8402发布日期:2019-08-10 00:3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自动嵌膜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粮食储存领域,尤其涉及了自动嵌膜机。



背景技术:

粮食是人们不可或缺的食品,在城市中,会建造一些存放储备粮的仓库,从而在应急时刻可以使用,储备粮一般需要存放2-5年,因此需要对粮食进行装袋保存。专利标题:一种粮食储存袋,申请号:cn200820018964.9,申请日:2008-03-19的发明专利中记载,袋体上设置有通风管,通风管穿透袋体,通风管在袋体内侧的开口位置高于在袋体外侧的开口位置。袋体一般为不透气袋体,在袋体上的通风管使储存袋有了良好的通风效果;当下雨天雨水淋到袋体上,由于通风管在外部的开口低于通风管在袋体内的开口,使得雨水不会流到袋体内,污染袋体内粮食。上述专利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储存效果好、防水防潮效果好等特点。

但是在保存粮食时,如图7所示,会使用膜套(27)盖住粮食袋,从而将粮食袋密封起来,运用氮气储粮技术确保粮食安全储藏。在密封粮食袋时,粮食袋四周有一圈槽管(28),将膜套(27)盖好粮食袋后再用橡胶管(26)压在膜套(27)上,并用力将橡胶管(26)往下压,从而将橡胶管(26)和膜套(27)一起压入槽管(28)内,橡胶管(26)与槽管(28)内壁贴近,从而依靠橡胶管(26)的张力将膜套(27)固定在槽管(28)内。上述作业方式一般采用人工作业,即人力用手指往下压,由于受到阻力大,这样会导致下压困难,并且当作业时间长了,导致工人长期下蹲作业,从而会导致工作强度大、容易劳累、手指胀痛等情况出现,工人又累又苦,并且工作效率也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工作强度大、容易劳累、手指胀痛的缺点,提供了自动嵌膜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自动嵌膜机,包括机壳,机壳上从右至左设有导轮、第一挤压轮、第二挤压轮和压轮,第一挤压轮和第二挤压轮之间的距离为2-20mm,导轮上设有将膜套压出槽痕迹的凸环,第一挤压轮与第二挤压轮用于将橡胶管挤压成扁形,压轮上设有将橡胶管压入槽管内的凹槽。导轮将膜套压出槽的痕迹,从而方便后续橡胶管进入;将圆形的橡胶管从导向轮上的导向槽中穿过并进入第一挤压轮和第二挤压轮之间,第一挤压轮转动,由于第一挤压轮和第二挤压轮之间的尺寸要小于橡胶管的直径,从而使圆形的橡胶管移动并使橡胶管压成扁形的橡胶管,从而方便后续橡胶管进入槽管内;随着嵌膜机的移动,压轮的将扁形的橡胶管压入凹槽内,压轮将橡胶管压入膜套上的槽痕迹中并进一步将膜套和橡胶管压入槽管中,从而随着自动嵌膜机的推进,依次将橡胶管和膜套压入槽管中。工人只需要推动自动嵌膜机就能完成压管作业,无需长期下蹲作业,并且避免发生因长期压管而导致的手指胀痛的情况,保护了工人的身体健康;通过自动嵌膜机能有效降低工人的作业时间,提升作业效率。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机和轮轴,轮轴上设有第一传动带轮,电机通过第一传送带与第一传动带轮连接。电机通过第一传动带轮带动轮轴转动。

作为优选,轮轴上设有第二传动带轮,机壳上设有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三传动带轮,第二传动带轮通过第二传送带与第三传动带轮连接,第一传动轴上还设有第一锤形齿轮,还包括第二锤形齿轮,第一锤形齿轮与第二锤形齿轮啮合,第二锤形齿轮上设有第一挤压轮。轮轴带动轮轴上的第二传动带轮转动,第二传动带轮通过第二传送带带动第三传动带轮转动,从而第三传动带轮通过第一锤形齿轮带动第二锤形齿轮转动,第二锤形齿轮带动第二锤形齿轮上的第一挤压轮转动。

作为优选,机壳上还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第二挤压轮。

作为优选,轮轴上设有主驱动轮,机壳上还设有滚轴,滚轴上设有从驱动轮。轮轴带动轮轴上的主驱动轮转动,从驱动轮在主驱动轮的作用下跟着转动。

作为优选,轮轴上设有第四传动带轮,机壳上设有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一端设有第五传动带轮,第四传动带轮通过第三传送带与第五传动带轮连接,第二传动轴另一端设有导轮。轮轴带动轮轴上的第四传动带轮转动,第四传动带轮通过第三传送带带动第五传动带轮转动,从而第五传动带轮通过第二传动轴带动导轮转动。

作为优选,机壳上设有导向轮,导向轮上设有两个凸块,导向轮上位于两个凸块之间设有导向槽。

作为优选,导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压轮包括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第二压轮的外径大于第一压轮的外径,机壳上还设有把手。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采用自动嵌膜机压入橡胶管,相对于传统的手工压入橡胶管,能极大减少工人的工作量,工人只需要推动自动嵌膜机就能完成压管作业,无需长期下蹲作业,并且避免发生因长期压管而导致的手指胀痛的情况,保护了工人的身体健康;通过自动嵌膜机能有效降低工人的作业时间,提升作业效率。本发明具有保护工人手指、提升作业效率、减少作业工作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传动轴上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导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压轮、101—第一压轮、1011—凹槽、102—第二压轮、2—安装板、3—第二挤压轮、4—第一挤压轮、5—导向轮、501—凸块、502—导向槽、6—导轮、601—凸环、7—机壳、8—轮轴、9—第一传送带、10—第一传动带轮、11—主驱动轮、12—第二传动轴、13—滚轴、14—第三传送带、15—第五传动带轮、16—从驱动轮、17—第二传动带轮、18—第二传送带、19—第四传动带轮、20—第一传动轴、21—第三传动带轮、22—把手、23—电机、24—第一锤形齿轮、25—第二锤形齿轮、26—橡胶管、27—膜套、28—槽管、29—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自动嵌膜机,如图1-6所示,包括机壳7,机壳7上从右至左设有导轮6、第一挤压轮4、第二挤压轮3和压轮1,第一挤压轮4和第二挤压轮3之间的距离为6mm,导轮6上设有将膜套27压出槽痕迹的凸环601,第一挤压轮4与第二挤压轮3用于将橡胶管26挤压成扁形,压轮1上设有将橡胶管26压入槽管28内的凹槽1011。

还包括电机23和轮轴8,轮轴8上设有第一传动带轮10,电机23通过第一传送带9与第一传动带轮10连接。

轮轴8上设有第二传动带轮17,机壳7上设有第一传动轴20,第一传动轴20上设有第三传动带轮21,第二传动带轮17通过第二传送带18与第三传动带轮21连接,第一传动轴20上还设有第一锤形齿轮24,还包括第二锤形齿轮25,第一锤形齿轮24与第二锤形齿轮25啮合,第二锤形齿轮25上设有第一挤压轮4。

机壳7上还设有安装板2,安装板2上设有第二挤压轮3。

轮轴8上设有主驱动轮11,机壳7上还设有滚轴13,滚轴13上设有从驱动轮16。

轮轴8上设有第四传动带轮19,机壳7上设有第二传动轴12,第二传动轴12一端设有第五传动带轮15,第四传动带轮19通过第三传送带14与第五传动带轮15连接,第二传动轴12另一端设有导轮6。

机壳7上设有导向轮5,导向轮5上设有两个凸块501,导向轮5上位于两个凸块501之间设有导向槽502。

导轮6的数量为两个,压轮1包括第一压轮101和第二压轮102,第二压轮102的外径大于第一压轮101的外径,机壳7上还设有把手22。

电机23通过第一传送带9与第一传动带轮10连接,从而电机23通过第一传动带轮10带动轮轴8转动,轮轴8带动轮轴8上的主驱动轮11、第二传动带轮17、第四传动带轮19转动;第二传动带轮17通过第二传送带18带动第三传动带轮21转动,从而第三传动带轮21通过第一锤形齿轮24带动第二锤形齿轮25转动,第二锤形齿轮25带动第二锤形齿轮25上的第一挤压轮4转动;第四传动带轮19通过第三传送带14带动第五传动带轮15转动,从而第五传动带轮15通过第二传动轴12带动导轮6转动。

首先,启动电机23,操作者使用把手22将嵌膜机往前推,在主驱动轮16和从驱动轮11的辅助下,嵌膜机往前移动。导轮6将膜套27压出槽的痕迹,从而方便后续橡胶管26进入;将圆形的橡胶管26从导向轮5上的导向槽502中穿过并进入第一挤压轮4和第二挤压轮3之间,第一挤压轮4转动,由于第一挤压轮4和第二挤压轮3之间的尺寸要小于橡胶管26的直径,从而使圆形的橡胶管26移动并使橡胶管26压成扁形的橡胶管26,从而方便后续橡胶管26进入槽管28内;随着嵌膜机的移动,压轮1的将扁形的橡胶管26压入凹槽1011内,压轮1将橡胶管26压入膜套27上的槽痕迹中并进一步将膜套27和橡胶管26压入槽管28中,从而随着自动嵌膜机的推进,依次将橡胶管26和膜套27压入槽管28中。采用自动嵌膜机压入橡胶管26,相对于传统的手工压入橡胶管26,能极大减少工人的工作量,工人只需要推动自动嵌膜机就能完成压管作业,无需长期下蹲作业,并且避免发生因长期压管而导致的手指胀痛的情况,保护了工人的身体健康;通过自动嵌膜机能有效降低工人的作业时间,提升作业效率。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第一挤压轮4和第二挤压轮3之间的距离为2mm,导轮6的数量为一个。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第一挤压轮4和第二挤压轮3之间的距离为20mm,导轮6的数量为三个。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