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网柜并柜和下线的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99072发布日期:2019-09-17 22:3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网柜并柜和下线的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环网柜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环网柜并柜和下线的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环网柜是一组高压开关设备装在钢板金属柜体内或做成拼装间隔式环网供电单元的电气设备,其核心部分采用负荷开关和熔断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可提高供电参数和性能以及供电安全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电力行业中,在使用时,会根据需要将几个环网柜组合在一起,比如三个环网柜为一组,放置于同个一底座上,便于搬运下线,一般的方法是,把环网柜逐个分别吊装到底座上,靠人力推动来对准底座上的并柜孔,实现并柜,缺点是需要多次吊装,人为调整并柜角度,并且环网柜与底座之间存在碰撞摩擦,安全性差,操作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环网柜并柜和下线的装置及其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环网柜并柜和下线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网柜并柜和下线的装置,包括输送部,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

一位置校准部,设置在所述输送部两侧,用于对齐环网柜;

一并柜阻挡部,设置在所述输送部的一侧,用于对所述环网柜进行并柜;

一吊装部,跨越设置在所述输送部两侧,用于吊起所述环网柜;

以及一底座,设置在所述输送部上,沿着所述输送部移动位置,用于与所述环网柜配合,托住所述环网柜,便于所述环网柜搬运下线。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光电传感器,连接在所述输送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位置校准部包括一第一驱动件;

一第一双向丝杠,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件上,并且由所述输送部上的托辊的底部,穿过所述输送部;

两个校准压块,分别通过一第一螺纹套连接在所述第一双向丝杠上,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输送部的两侧,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双向丝杠往复运动;

以及四个第一导向件,两个为一组,分别穿过所述校准压块,连接在所述输送部侧壁上,用于导向所述校准压块。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部包括两个支撑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输送部两侧;

一横梁,上表面具有一第一通槽,下表面具有一第一导轨槽,所述横梁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并且跨越所述输送部;

一第二驱动件,连接在所述横梁的上表面上;

一第一传动件,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件上,另一端通过第一块连接在所述横梁的上表面上;

一第二传动件,在所述第一通槽处,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啮合;

一第二双向丝杠,设置在所述横梁底部,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

两个滑动件,一端配合在所述第一导轨槽,并且与所述第二双向丝杠螺纹连接,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双向丝杠往复运动;所述滑动件包括一第一滑块,一端配合在所述第一导轨槽,并且与所述第二双向丝杠螺纹连接;一齿条,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底面上;一第二导向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底面上,并且与所述齿条平行设置;以及一第二块,用于定位所述齿条和所述第二导向件;

两个第三驱动件,分别连接在所述齿条和所述第二导向件上;

以及两个吸附件,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驱动件上,用于吸附所述环网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一第三块,穿在所述第二导向件上,用于连接所述吸附件;以及一第三电机,连接在所述第三块上,并且通过第三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件包括一第四块,连接在所述第三块上;以及至少三个吸盘件,连接在所述第四块上,用于吸附所述环网柜。

一种环网柜并柜和下线的方法,用于对环网柜进行并柜和下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齐,将若干个所述环网柜排布在所述输送部上,一一对齐,沿着所述输送部向前移动位置;

并柜,所述环网柜在所述输送部上向前移动时,被阻挡,所述环网柜之间逐渐贴合;

吊装下线,将所述环网柜吊起,放置在承托件上,所述环网柜和承托件被一起搬运。

进一步的:所述对齐包括,将若干个所述环网柜间隔放置在所述输送部上,通过位置校准部的往复运动,推动所述环网柜,所述环网柜在所述输送部上对齐,排布成一条直线。

进一步的:所述并柜包括,所述环网柜在所述输送部作用下,向前移动,被并柜阻挡部阻挡,所述环网柜之间逐渐贴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吊装下线包括,移开所述并柜阻挡部,所述环网柜在所述输送部作用下,继续向前移动,到达吊装部处时,所述输送部停止运转,所述吊装部将所述环网柜一起吊起;

所述承托件为底座,所述底座被放置在所述输送部上,所述输送部向后反向移动位置,使得所述底座到达所述吊装部处,与所述环网柜对齐;

所述吊装部动作,将所述环网柜放置到所述底座上;

所述输送部运转,带动所述环网柜和所述底座一起继续向前移动位置;

到达指定位置后,所述输送部停止运转,叉车托住所述底座,所述环网柜和所述底座一起下线。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种环网柜并柜和下线的装置及其方法,与相关技术相比,环网柜被逐个放置在输送部上,在输送部上移动时,被位置校准部校准,使得环网柜在输送部上排布成一条直线,环网柜继续移动,被并柜阻挡部阻挡,使得环网柜之间逐渐贴合在一起,实现了环网柜的并柜,打开并柜阻挡部,环网柜继续移动,到达吊装部时,输送部停止运转,吊装部将环网柜吊起,将底座放置在输送部上,底座在输送部的作用下,移动到被吊起的环网柜的底部,输送部停止运转,吊装部将环网柜放置在底座上,环网柜和底座一起随着输送部的运转移动位置,到达指定位置后,输送部停止运转,叉车托住底座,环网柜和底座一起下线;从而克服了环网柜并柜和下线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技术效果,有利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的位置校准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的第一双向丝杠和第一驱动件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的吊装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的吊装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的吊装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对齐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并柜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吊装下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吊装下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吊装下线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吊装下线的另一实施方式主视图;

图中:10.环网柜,20.输送部,30.位置校准部,30-1.第一驱动件,30-2.第一双向丝杠,30-3.校准压块,30-4.第一螺纹套,30-5.第一导向件,40.并柜阻挡部,50.吊装部,50-1.支撑件,50-2.横梁,50-2-1.第一通槽,50-2-2.第一导轨槽,50-3.第二驱动件,50-4.第一传动件,50-5.第一块,50-6.第二传动件,50-7.第二双向丝杠,50-8.滑动件,50-8-1.第一滑块,50-8-2.齿条,50-8-3.第二导向件,50-8-4.第二块,50-9.第三驱动件,50-9-1.第三块,50-9-2.第三电机,50-9-3.第三齿轮,50-10.吸附件,50-10-1.第四块,50-10-2.吸盘件,60.底座,70.光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一种环网柜并柜和下线的装置及其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环网柜并柜和下线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一种环网柜并柜和下线的装置及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输送部20,

还包括:一位置校准部30,设置在所述输送部20两侧,用于对齐环网柜10;

一并柜阻挡部40,设置在所述输送部20的一侧,用于对所述环网柜10进行并柜;

一吊装部50,跨越设置在所述输送部20两侧,用于吊起所述环网柜10;

以及一底座60,设置在所述输送部20上,沿着所述输送部20移动位置,用于与所述环网柜10配合,托住所述环网柜10,便于所述环网柜10搬运下线;

所述方法,用于对环网柜10进行并柜和下线,包括:

对齐,所述对齐包括,将三个所述环网柜10间隔放置在所述输送部20上,通过位置校准部30的往复运动,推动所述环网柜10,所述环网柜10在所述输送部20上对齐,排布成一条直线;

并柜,所述并柜包括,所述环网柜10在所述输送部20作用下,向前移动,被并柜阻挡部40阻挡,所述环网柜10之间逐渐贴合在一起;

吊装下线,所述吊装下线包括,移开所述并柜阻挡部40,所述环网柜10在所述输送部20作用下,继续向前移动,到达吊装部50处时,所述输送部20停止运转,所述吊装部50将所述环网柜10一起吊起,

所述承托件为底座60,所述底座60被放置在所述输送部20上,所述输送部20向后反向移动位置,使得所述底座60到达所述吊装部50处,与所述环网柜10对齐;

所述吊装部50动作,将所述环网柜10放置到所述底座60上,

所述输送部20运转,带动所述环网柜10和所述底座60一起继续向前移动位置;

到达指定位置后,所述输送部20停止运转,叉车托住所述底座60,所述环网柜10和所述底座60一起下线;

具体来说,实施时,环网柜10被逐个放置在输送部20上,在输送部20上移动时,被位置校准部30校准,使得环网柜10在输送部20上排布成一条直线,环网柜10继续移动,被并柜阻挡部40阻挡,使得环网柜10之间逐渐贴合在一起,实现了环网柜10的并柜,打开并柜阻挡部40,环网柜10继续移动,到达吊装部50时,输送部20停止运转,吊装部50将环网柜10吊起,将底座60放置在输送部20上,底座60在输送部20的作用下,移动到被吊起的环网柜10的底部,与环网柜10对齐,输送部20停止运转,吊装部50将环网柜10放置在底座60上,环网柜10和底座60一起随着输送部20的运转移动位置,到达指定位置后,输送部20停止运转,叉车托住底座60,环网柜10和底座60一起下线;从而克服了环网柜10并柜和下线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一:

具体来说,如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环网柜10的数量为三个,能够使得三个环网柜10并柜和同时下线;

具体来说,如图1、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输送部20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电动托辊,皮带输送机,网带输送机;能够实现输送环网柜10;

具体来说,如图1、图2、图3、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位置校准部30包括一第一驱动件30-1;

一第一双向丝杠30-2,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件30-1上,并且由所述输送部20上的托辊的底部,穿过所述输送部20;

两个校准压块30-3,分别通过一第一螺纹套30-4连接在所述第一双向丝杠30-2上,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输送部20的两侧,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双向丝杠30-2往复运动;

以及四个第一导向件30-5,两个为一组,分别穿过所述校准压块30-3,连接在所述输送部20侧壁上,用于导向所述校准压块30-3;

实施时,所述第一驱动件30-1包括现有技术中的伺服电机,变速箱;变速箱与伺服电机连接,并通过刚性联轴器与第一双向丝杠30-2上的法兰穿入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双向丝杠30-2,为一根长杆,对面设置有两种旋向不同的螺纹(正丝、反丝),穿过输送部20的机架上的通孔,并且穿过校准压块30-3上的通孔;

所述校准压块30-3为长方体形钢板,高度尺寸为环网柜10高度尺寸的1/3以上,与输送部20的机架接触处,设置有缺口30-3-1,使得校准压块30-3的局部能够跨越到输送部20上,便于推动校准环网柜10;

所述第一螺纹套30-4与第一双向丝杠30-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并且通过螺栓连接校准压块30-3上,所述第一螺纹套30-4由上往下平面投影后的外形为“t”形;

所述第一导向件30-5为t形销轴,穿过校准压块30-3上的通孔,与输送部20的机架紧配,为了保证了导向的效果,第一导向件30-5和校准压块30-3配合处,设置滑动轴承或者铜套,滑动导向更加顺畅,而且不会卡死;

通过西门子plc等控制第一驱动件30-1上的伺服电机的正、反转(这为公知常识,不再累赘),使得变速箱联动第一双向丝杠30-2旋转,实现了校准压块30-3的往复运动,当环网柜10经过两个校准压块30-3之间时,能够被推动,调整位置,使得环网柜10在输送部20上排布成一条直线;

具体来说,如图1、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并柜阻挡部40,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比如小区门口,门禁系统使用的档杆结构,当环网柜10被档杆阻挡后,逐渐贴合并柜,通过手动按钮开启档杆,使得并柜后环网柜10在输送部20的作用下,继续向前移动;

具体来说,如图1、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吊装部50包括两个支撑件50-1,对称设置在所述输送部20两侧;

一横梁50-2,上表面具有一第一通槽50-2-1,下表面具有一第一导轨槽50-2-2,所述横梁50-2连接在所述支撑件50-1上,并且跨越所述输送部20;

一第二驱动件50-3,连接在所述横梁50-2的上表面上;

一第一传动件50-4,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件50-3上,另一端通过第一块50-5连接在所述横梁50-2的上表面上;

一第二传动件50-6,在所述第一通槽50-2-1处,与所述第一传动件50-4啮合;

一第二双向丝杠50-7,设置在所述横梁50-2底部,连接在所述支撑件50-1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二传动件50-6连接;

两个滑动件50-8,一端配合在所述第一导轨槽50-2-2,并且与所述第二双向丝杠50-7螺纹连接,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双向丝杠50-7往复运动;所述滑动件50-8包括一第一滑块50-8-1,一端配合在所述第一导轨槽50-2-2,并且与所述第二双向丝杠50-7螺纹连接;一齿条50-8-2,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50-8-1底面上;一第二导向件50-8-3,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50-8-1底面上,并且与所述齿条50-8-2平行设置;以及一第二块50-8-4,用于定位所述齿条50-8-2和所述第二导向件50-8-3;

两个第三驱动件50-9,分别连接在所述齿条50-8-2和所述第二导向件50-8-3上;

以及两个吸附件50-10,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三驱动件50-9上,用于吸附所述环网柜10;

所述第三驱动件50-9包括一第三块50-9-1,穿在所述第二导向件50-8-3上,用于连接所述吸附件50-10;以及一第三电机50-9-2,连接在所述第三块50-9-1上,并且通过第三齿轮50-9-3与所述齿条50-8-2啮合;

所述吸附件50-10包括一第四块50-10-1,连接在所述第三块50-9-1上;以及至少三个吸盘件50-10-2,连接在所述第四块50-10-1上,用于吸附所述环网柜10;

实施时,所述支撑件50-1采用一方钢和一钢板焊接,形成“t”形结构,使用时,可以通过钢板与地基穿入螺栓连接,保证了安装可靠性;

所述横梁50-2为长方体形钢板,机加工出横截面为“t”形的第一导轨槽50-2-2,以及形状为长方形的第一通槽50-2-1,所述横梁50-2与支撑件50-1之间焊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件50-3,包括现有技术中的伺服电机,变速箱;变速箱与伺服电机连接,并通过刚性联轴器与第一传动件50-4上的法兰穿入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件50-4包括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在第二驱动件50-3上,另一端通过滑动轴承配合在第一块50-5上的传动轴,以及连接在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传动轴和第一齿轮之间通过键连接,并且采用两个卡簧限位第一齿轮;

所述第一块50-5为一块四方体形钢板,上端面上具有两个对称的弧形耳,更加美观;

所述第二传动件50-6为第二齿轮,通过键连接在第二双向丝杠50-7上,并且采用两个卡簧限位,使得第二传动件50-6能够与第一齿轮可靠地啮合;

所述第二双向丝杠50-7为一根长杆,对面设置有两种旋向不同的螺纹(正丝、反丝),穿过支撑件50-1上的通孔,并且与支撑件50-1的两个接触处,配备滑动轴承,使得第二双向丝杠50-7能够可靠地被定位,而且也能够正常的旋转,不会卡死;

所述第一滑块50-8-1外形为“t”形,间隙配合在第一导轨槽50-2-2中,并且与第二双向丝杠50-7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当第二双向丝杠50-7旋转时,能够使得第一滑块50-8-1顺着第一导轨槽50-2-2和第二双向丝杠50-7移动位置;

所述齿条50-8-2一端焊接在第一滑块50-8-1上;

所述第二导向件50-8-3为一长轴,一端紧配在第一滑块50-8-1上的盲孔中;

所述第二块50-8-4为四方体形钢板,与长轴另一端卡合,并且与齿条50-8-2的另一端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之后在第二块50-8-4和长轴配合的孔中,通过螺纹连接一个丝堵,顶住第二导向件50-8-3,防止第二导向件50-8-3脱落;

所述第三块50-9-1通过通孔穿在第二导向件50-8-3上,能够沿着第二导向件50-8-3上下移动位置,并且与第二导向件50-8-3之间设置滑动轴承,移动更加顺畅,不会卡死;

所述第三电机50-9-2,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伺服电机,通过第三齿轮50-9-3与齿条50-8-2啮合,并且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三块50-9-1上;

所述第四块50-10-1为一长方体形钢板,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三块50-9-1上;

所述吸盘件50-10-2的数量为三个,能够同时吸附三个环网柜10;吸盘件50-10-2包括一个形状近似“s”形的金属臂,两端都有螺纹段,一端通过螺纹段与第四块50-10-1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吸盘上的通孔配合后,通过螺母与螺纹段连接,压紧吸盘;

当环网柜10到达吊装部50位置时,接触光电传感器70,使得输送部20停止运转,开启第三驱动件50-9,联动吸附件50-10,在滑动件50-8上调节位置,使得吸盘件50-10-2的位置,大约对准在环网柜10的中间部位,稍微偏上一些,开启第二驱动件50-3,联动第二双向丝杠50-7,使得滑动件50-8,第三驱动件50-9和吸附件50-10,向环网柜10方向移动,吸盘件50-10-2吸附环网柜10后,关闭第二驱动件50-3,再开启第三驱动件50-9,在第三齿轮50-9-3与齿条50-8-2啮合的作用下,第三驱动件50-9和吸附件50-10顺着滑动件50-8爬升,从而吊起了环网柜10;

具体来说,如图1、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底座60采用槽钢组焊而成,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能够保证结构强度;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变输送部20的结构;具体来说,将输送部20分为两段,第一段的高度大于第二段的高度,当吊装部50将环网柜10吊起后,吊装部50顺着地基上预设的导轨移动位置,将环网柜10放置在第二段上的底座60上;因此吊装部50上的支撑件50-1底部上需要设置滚轮结构,滚轮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门吊上使用的结构,不再累赘;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实施时,环网柜10被逐个放置在输送部20上,在输送部20上移动时,被位置校准部30校准,使得环网柜10在输送部20上排布成一条直线,环网柜10继续移动,被并柜阻挡部40阻挡,使得环网柜10之间逐渐贴合在一起,实现了环网柜10的并柜,打开并柜阻挡部40,环网柜10继续移动,到达吊装部50时,输送部20停止运转,吊装部50将环网柜10吊起,将底座60放置在输送部20上,底座60在输送部20的作用下,移动到被吊起的环网柜10的底部,与环网柜10对齐,输送部20停止运转,吊装部50将环网柜10放置在底座60上,环网柜10和底座60一起随着输送部20的运转移动位置,到达指定位置后,输送部20停止运转,叉车托住底座60,环网柜10和底座60一起下线;从而克服了环网柜10并柜和下线不方便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过程不是绝对的使用步骤,实际使用时,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除非个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的绝对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