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片玻璃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1430发布日期:2019-08-17 01:1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大片玻璃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玻璃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超大片玻璃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作为幕墙的玻璃往“大”的方面倾斜,玻璃易碎且防护要求极高,大片玻璃尤其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玻璃堆垛完成后需要将玻璃包下架并吊装入库,急需一种可以安全可靠且方便快捷的吊装工具来对玻璃进行转移及装车作业。超大片玻璃一般都是定制品,价格昂贵,转运、输送等环节容易造成玻璃的损伤。传统方式气动单侧吸附式固定法,将玻璃固定在特定的支架上,然后对其进行吊装和转运,单侧吸附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且在转运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玻璃进行防护、隔档和缓冲包装处理,人力物力成本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超大片玻璃转运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轻便的对玻璃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超大片玻璃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转运装置包括若干横杆和若干纵杆,所述横杆和纵杆垂直,各横杆相互平行,各纵杆相互平行;

所述横杆包括相互固连的顶板、中间板和底板,所述中间板和顶板之间设置有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和下板的一侧固定相连形成一u型,所述顶板与上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上侧吸附结构,所述下板与中间板之间设置有与上侧吸附结构一一对应的下侧吸附结构;

所述上侧吸附结构包括上吸盘、上阀杆和复位弹簧,所述上阀杆的上端固定在顶板上,所述上阀杆滑动连接在上板上,所述上阀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一密封块一,所述上吸盘的中部具有一密封套一,所述上阀杆滑动连接在密封套一内;

所述下侧吸附结构包括下吸盘、滑动连接在中间板上的下阀杆、固定在下板上的保型框和滑动连接在中间板上的同步架,所述同步架与保型框固定相连,所述同步架与下阀杆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下吸盘的中部具有一密封套二,所述下阀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密封块二,所述下阀杆滑动连接在密封套二内,所述保型框套设在下吸盘外,所述下吸盘的大径端位于保型框之上;所述上吸盘固定在上板上,所述下吸盘固定在中间板上。

所述横杆与纵杆固定相连,其中一根或多根纵杆上设置有吊装环。

传统大片玻璃从生产线上转出时,需要依赖气动结构,即需要外接动力,如电动气泵等,在转运至运输车上、运输车的长途运输过程中需要另外对玻璃进行防护,叠置玻璃过程中容易造成玻璃的损伤,加上大片玻璃一般都是按照需求定制的,同批次运输的各片玻璃的尺寸和厚度均存在差异,对运输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对玻璃运输过程中的防护更难。

玻璃的输出线上有若干平行的输送辊,玻璃下线时处于输送辊上方,将横杆上的上板以及上板之上的顶板置于玻璃上侧,将下板以及下板直线的中间板和底板置于玻璃下侧,通过起吊机的吊钩连接吊装环,将横杆从玻璃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平移,至少玻璃全部处于横杆之内,且尽可能的使横杆两端露出玻璃缘部之外的部分长度相当,控制起吊机使横杆和纵杆上移,将玻璃抬起后运输至运输车上直接放置就可以,每片玻璃对应一个本转运装置,使叠置在一起的各片玻璃之间不相互干涉。

玻璃如何被固定在转运装置中的?在起吊机抬起后,玻璃的承重作用在下吸盘上,由于保型框的设置,该承重力同样作用在下板上,由于上板和下板固连,且下阀杆与下板固定相连,可以看出,在玻璃自身承重力的作用下,上阀杆上移,下阀杆下一,而上吸盘下移,下吸盘保持不动,使上吸盘和下吸盘之间的间距间隙,相互靠近玻璃两侧面,并且,由于上阀杆的上移使上吸盘内形成负压,下阀杆下移使下吸盘内形成负压,对玻璃两侧面进行吸附,完成对玻璃的固定。

在运输、转运、叠置储存等过程中,玻璃始终处于被固定、外廓受保护的效果。

需要将玻璃剥离转运装置时,设置类似于玻璃生产线的输送辊的结构,将玻璃轻放后,玻璃对上板和下板的承重力消除,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上板和下板上移,上阀杆相对上吸盘下移,下阀杆相对下吸盘上移,使上吸盘和下吸盘内的负压消失,上吸盘和下吸盘对玻璃的吸附力消失,使玻璃分离。

本装置无需对外界能源的依赖,直接可以用于吊装、转运和输送玻璃,并能够对玻璃进行很好的保护,固定和分离玻璃都非常简单,无需人力操作。

在上述的一种超大片玻璃转运装置中,所述上侧吸附结构中的上阀杆和与在对应的下侧吸附结构中的下阀杆同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转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玻璃装入之前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玻璃装入之后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中,1、横杆;11、顶板;12、中间板;13、底板;2、纵杆;31、上板;32、下板;41、上吸盘;42、上阀杆;43、复位弹簧;44、密封块一;45、密封套一;51、下吸盘;52、下阀杆;53、保型框;54、同步架;55、密封套二;56、密封块二;6、吊装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转运装置包括若干横杆1和若干纵杆2,横杆1和纵杆2垂直,各横杆1相互平行,各纵杆2相互平行;

横杆1包括相互固连的顶板11、中间板12和底板13,中间板12和顶板11之间设置有一安装架,安装架包括上板31和下板32,上板31和下板32的一侧固定相连形成一u型,顶板11与上板3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上侧吸附结构,下板32与中间板12之间设置有与上侧吸附结构一一对应的下侧吸附结构;

上侧吸附结构包括上吸盘41、上阀杆42和复位弹簧43,上阀杆42的上端固定在顶板11上,上阀杆42滑动连接在上板31上,上阀杆42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一密封块一44,上吸盘41的中部具有一密封套一45,上阀杆42滑动连接在密封套一45内;

下侧吸附结构包括下吸盘51、滑动连接在中间板12上的下阀杆52、固定在下板32上的保型框53和滑动连接在中间板12上的同步架54,同步架54与保型框53固定相连,同步架54与下阀杆52的下端固定相连,下吸盘51的中部具有一密封套二55,下阀杆5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密封块二56,下阀杆52滑动连接在密封套二55内,保型框53套设在下吸盘51外,下吸盘51的大径端位于保型框53之上;上吸盘41固定在上板31上,下吸盘51固定在中间板12上。

横杆1与纵杆2固定相连,其中一根或多根纵杆2上设置有吊装环6。

传统大片玻璃从生产线上转出时,需要依赖气动结构,即需要外接动力,如电动气泵等,在转运至运输车上、运输车的长途运输过程中需要另外对玻璃进行防护,叠置玻璃过程中容易造成玻璃的损伤,加上大片玻璃一般都是按照需求定制的,同批次运输的各片玻璃的尺寸和厚度均存在差异,对运输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对玻璃运输过程中的防护更难。

玻璃的输出线上有若干平行的输送辊,玻璃下线时处于输送辊上方,将横杆1上的上板31以及上板31之上的顶板11置于玻璃上侧,将下板32以及下板32直线的中间板12和底板13置于玻璃下侧,通过起吊机的吊钩连接吊装环6,将横杆1从玻璃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向另一侧平移,至少玻璃全部处于横杆1之内,且尽可能的使横杆1两端露出玻璃缘部之外的部分长度相当,控制起吊机使横杆1和纵杆2上移,将玻璃抬起后运输至运输车上直接放置就可以,每片玻璃对应一个本转运装置,使叠置在一起的各片玻璃之间不相互干涉。

玻璃如何被固定在转运装置中的?在起吊机抬起后,玻璃的承重作用在下吸盘51上,由于保型框53的设置,该承重力同样作用在下板32上,由于上板31和下板32固连,且下阀杆52与下板32固定相连,可以看出,在玻璃自身承重力的作用下,上阀杆42上移,下阀杆52下一,而上吸盘41下移,下吸盘51保持不动,使上吸盘41和下吸盘51之间的间距间隙,相互靠近玻璃两侧面,并且,由于上阀杆42的上移使上吸盘41内形成负压,下阀杆52下移使下吸盘51内形成负压,对玻璃两侧面进行吸附,完成对玻璃的固定。

在运输、转运、叠置储存等过程中,玻璃始终处于被固定、外廓受保护的效果。

需要将玻璃剥离转运装置时,设置类似于玻璃生产线的输送辊的结构,将玻璃轻放后,玻璃对上板31和下板32的承重力消除,在复位弹簧43的作用下上板31和下板32上移,上阀杆42相对上吸盘41下移,下阀杆52相对下吸盘51上移,使上吸盘41和下吸盘51内的负压消失,上吸盘41和下吸盘51对玻璃的吸附力消失,使玻璃分离。

本装置无需对外界能源的依赖,直接可以用于吊装、转运和输送玻璃,并能够对玻璃进行很好的保护,固定和分离玻璃都非常简单,无需人力操作。

上侧吸附结构中的上阀杆42和与在对应的下侧吸附结构中的下阀杆52同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