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架式防伪包装条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8245发布日期:2019-09-13 20:2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架式防伪包装条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架式防伪包装条盒,属于印刷包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由上盒体和下盒体组成的包装盒的形式都很单一,仅在上盒体与下盒体对应的一个侧面上沿活动连接,在开启上盒体取物品或展示盒内物品时,上盒体因无法支撑,会直接翻转至与下盒体平齐,翻转时上盒体容易磕碰受损,特别是在上盒体中置放有物品时,随着上盒体的翻转,其中物品容易散乱,很不利于物品的展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包装盒的不足,提供一种立架式防伪包装条盒。该包装条盒通过在上盒体、下盒体外包覆可以弯折的壳体,在开启上盒体时三者间巧妙地组成“立架”保护并支撑上盒体,确保上盒体在开启后与下盒体间保持适当角度,不会受到磕碰,同时便于展示置于盒体中的物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架式防伪包装条盒,至少包括盒体和壳体,所述盒体至少包括长度和宽度相等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上盒体设有向下开口盒腔,下盒体设有向上开口盒腔,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开口处贴合时组成中空的长方体状封闭盒体,且上盒体与下盒体对应的侧面上沿活动连接,所述壳体包覆于封闭盒体的左、右侧面和上、下底面,壳体为长方形薄板,且长方形薄板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等长的第一壳板、第二壳板、第三壳板、第四壳板、第五壳板和第六壳板,所述第一壳板贴覆于封闭盒体左侧面的下部,第二壳板固定粘贴于封闭盒体下底面且第二壳板的宽度和封闭盒体下底面的宽度相等,第三壳板与封闭盒体的右侧面宽度相等且第三壳板以非固定方式贴覆于封闭盒体的右侧面,第四壳板和第五壳板共同覆盖于封闭盒体上底面,且第四壳板和第五壳板的宽度和与封闭盒体上底面宽度相等,第四壳板以非固定方式贴覆于封闭盒体上底面的右侧,第五壳板固定粘贴于封闭盒体上底面的左侧边缘,且第五壳板的宽度比第四壳板的宽度窄,第四壳板与第五壳板间设有一条与壳板等长的条形凹槽,第六壳板以非固定方式贴覆于封闭盒体的左侧面上部,且第六壳板与第一壳板的宽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封闭盒体左侧面的宽度。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均用硬纸板制成,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内表面均粘贴有单粉纸,上盒体与下盒体间活动连接的侧面通过粘贴于两侧面的单粉纸连接。

而且,所述封闭盒体的前面和/或后面粘贴有易毁防伪薄膜,易毁防伪薄膜的中部设有点断式条形撕口,点断式条形撕口位于上盒体与下盒体的贴合处。

所述第一壳板固定粘贴于封闭盒体左侧面的下部边缘,第一壳板和第二壳板相连。

所述第一壳板和第六壳板为实质上的一体,即为一块贴覆于封闭盒体左侧面的扣板,且第一壳板与第二壳板分离。

所述第四壳板的宽度与第五壳板的宽度比范围为3:1到9:1。

所述壳体外表面涂覆有防伪涂层。

所述壳体内表面粘贴有单粉纸。

所述第六壳板或第一壳板与封闭盒体左侧面贴合部分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相互吸合的磁铁。

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盒腔内分别设有拉带。

本发明提供的立架式防伪包装条盒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立架式防伪包装条盒具有“立架”式结构,通过在上盒体、下盒体外包覆可以弯折的壳体,在开启上盒体时,第二壳板与第三壳板以180度角平铺,第四壳板与第三壳板保持适当角度,且上盒体、下盒体、第二壳板、第三壳板、第四壳板和第五壳板组成“立架”保护并支撑上盒体,确保上盒体在开启后与下盒体间保持适当角度,不会受到磕碰,同时便于展示置于盒体中的物品。

(2)本立架式防伪包装条盒具有防伪功能,通过在壳体外表面涂覆有防伪涂层,同时在封闭盒体的前面和/或后面粘贴有易毁防伪薄膜,易毁防伪薄膜的中部设有点断式条形撕口,在第一次开启盒体时,点断式条形撕口撕裂并无法再次使用,这样起到了很好的防伪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立架式防伪包装条盒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立架式防伪包装条盒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本发明立架式防伪包装条盒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2.壳体,3.第一壳板,4.第二壳板,5.第三壳板,6.第四壳板,7.第五壳板,8.第六壳板,9.下盒体,10.上盒体,11.封闭盒体左侧面,12.封闭盒体下底面,13.封闭盒体右侧面,14.封闭盒体上底面,15.条形凹槽,16.封闭盒体前面,17.封闭盒体后面,18.防伪薄膜,19.点断式条形撕口,20.下盒体盒腔,21.上盒体盒腔,22.下盒体活动连接侧面,23.上盒体活动连接侧面,24.壳体内表面,25.壳体外表面,26.拉带,27.磁铁,28.扣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立架式防伪包装条盒包括盒体1和壳体2,所述盒体1包括长度和宽度相等的上盒体10和下盒体9,上盒体10设有向下开口上盒体盒腔21,下盒体9设有向上开口下盒体盒腔20,上盒体10和下盒体9的开口处贴合时组成中空的长方体状封闭盒体1,且下盒体活动连接侧面22与上盒体活动连接侧面23上沿活动连接,所述上盒体10和下盒体9均用硬纸板制成,上盒体10和下盒体9的内表面均粘贴有单粉纸,下盒体活动连接侧面22与上盒体活动连接侧面23通过粘贴于两侧面的单粉纸连接。

所述壳体2包覆于封闭盒体左侧面11、封闭盒体右侧面13、封闭盒体上底面14和封闭盒体下底面12,壳体2为长方形薄板,且长方形薄板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等长的第一壳板3、第二壳板4、第三壳板5、第四壳板6、第五壳板7和第六壳板8,所述壳体外表面25涂覆有防伪涂层,壳体内表面24粘贴有单粉纸,所述第一壳板3贴合于封闭盒体左侧面11的下部,第二壳板4固定粘贴于封闭盒体下底面12且第二壳板4的宽度和封闭盒体下底面12的宽度相等,第三壳板5与封闭盒体的右侧面13宽度相等且第三壳板5以非固定方式覆于封闭盒体右侧面13,第四壳板6和第五壳板7的宽度和与封闭盒体上底面14宽度相等,第四壳板6和第五壳7板共同覆盖于封闭盒体上底面14,第四壳板6以非固定方式贴覆于封闭盒体上底面14的右侧,第五壳板7固定粘贴于封闭盒体上底面14的左侧边缘,且第四壳板6的宽度与第五壳板7的宽度比范围为3:1到9:1,第四壳板6与第五壳板7间设有一条与壳板等长的条形凹槽15,第六壳板8以非固定方式贴覆于封闭盒体左侧面11上部,且第六壳板8与第一壳板3的宽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封闭盒体左侧面11的宽度。

如图1所示,封闭盒体前面16或者封闭盒体后面17粘贴有易毁防伪薄膜18,易毁防伪薄膜18的中部设有点断式条形撕口19,点断式条形撕口19位于上盒体10与下盒体9的贴合处;所述封闭盒体前面16和封闭盒体后面17也可以均粘贴有易毁防伪薄膜18,易毁防伪薄膜18的中部设有点断式条形撕口19,点断式条形撕口19位于上盒体10与下盒体9的贴合处。

所述第一壳板3固定粘贴于封闭盒体左侧面11的下部边缘,第一壳板3和第二壳板4通过两者之间的弯折线相连,所述壳体2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等长的第一壳板3、第二壳板4、第三壳板5、第四壳板6、第五壳板7和第六壳板8。

如图2所示,当第一次开启盒体1时,上盒体10和下盒体9由贴合到分离使易毁防伪薄膜18上的点断式条形撕口19被撕裂且无法再次使用,从而起到了防伪作用。

当盒体1开启后,上、下盒体的封闭状态发生变化,上盒体10沿着上盒体10和下盒体9对应侧面活动连接部位为轴朝上翻转,第五壳板7固定粘贴于封闭盒体上底面14的左侧边缘,上盒体10的翻转带动第五壳板7跟着翻转,壳体2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第一壳板3、第二壳板4、第三壳板5、第四壳板6、第五壳板7和第六壳板8,第四壳板6以非固定方式贴覆于封闭盒体上底面14的右侧,第五壳板7的翻转带动第四壳板6翻转,第三壳板5非固定方式贴覆于封闭盒体的右侧面13,第二壳板4固定粘贴于封闭盒体下底面12,第五壳板7的翻转带动第三壳板5翻转至与第二壳,4平齐,上盒体10翻转一定角度后停止,上盒体10、下盒体9和壳体2组成“立架”保护并支撑上盒体10,确保上盒体10在开启后与下盒体9间保持适当角度,建议该角度范围为90度-150度,且上盒体10不会受到磕碰,同时便于展示置于盒体1中的物品。

所述第六壳板8与封闭盒体左侧面11贴合部分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相互吸合的磁铁27,上盒体盒腔21和下盒体盒腔20内分别设有拉带26。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仅在于:所述第一壳板3和第六壳板8为实质上的一体,即第一壳板3和第六壳板8共同构成一块贴覆于封闭盒体左侧面11的扣板28,扣板28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或等于封闭盒体左侧面11的长度和宽度,当第一壳板3和第六壳板8为实质上的一体时,第一壳板3与第二壳板4分离,所述壳体2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等长的第二壳板4、第三壳板5、第四壳板6、第五壳板7和扣板28;所述扣板28与封闭盒体左侧面11贴合部分的对应位置分别设有相互吸合的磁铁27。除上述区别外,实施例2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2的盒体1开启过程与状态也与实施例1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