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包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5399发布日期:2019-11-26 02:30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包装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食品包装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流水线生产、自动化成为了生产的主流;在食品包装领域,我们通常使用包装设备来进行食品、药品的包装;但是目前现有的包装工艺需要人工将装有食品、药品的包装盒放入模具中来进行封装,达不到全自动的流水线生产,这样增加了劳动力,同时增加了包装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不利于对食品包装过程的控制;

现有技术中,茶叶包装机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大部分存在以下几个不足:机器体积庞大、不便于帮运、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泡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喝茶和泡茶能够对人体机能起到调节的作用,由于茶叶需要高效和卫生的包装环境才能保证茶叶干燥密封的质量;

传统茶叶包装机,包装后的茶叶包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每袋茶叶的质量不精确,茶叶袋袋口封合效果欠佳,密封性不良,导致茶叶在运输过程中茶叶袋袋口张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每袋茶叶质量不精确,茶叶袋袋口密封性不牢固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食品包装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食品包装工艺,其输气包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装袋,首先用电子秤称量出每袋需要装入的茶叶量,然后将称量好的茶叶投入茶叶袋内,接着再放入茶叶标签,最后通过传送带传送到下一步骤;

s2:抽气和封合,首先传送传送过来的茶叶,移动到包装台上,每个茶叶袋内在包装台上抽成真空状,然后每个茶叶袋袋口进行封合,最后通过传送带运送到下一个步骤;

s3:码垛储存,茶叶袋抽成真空封合后,投放到茶叶礼品盒中,然后礼品盒进行封装贴上商家标签,最后运送到仓库内码垛储存;

上述包装工艺s2中所述的包装台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包括上板和下板,且上板和下板之间通过四个一号杆连接,工作台下板设有传送带,传送带一侧设有通过l形支架固接的一号活塞,且一号活塞至少有三个,上板设有分隔栏、抽气单元、封合单元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该包装台的工作;所述分隔栏上端固接在上板板面上,分隔栏下端位于传送带上表面,且分隔栏下端不接触传送带;所述抽气单元位于分隔栏前侧,且抽气单元包括一号固定块、电磁铁、二号活塞和储气仓;所述一号固定块至少有三个,且每个一号固定块位置和一号活塞一一对应,一号固定块下端开设一号槽,且一号槽内固接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通过电线与控制器连接,且电磁铁下表面设有二号活塞;所述二号活塞内部开设一号空腔,且一号空腔通过二号活塞外圈上开设的抽气孔连通外界,二号活塞上端固接一号磁铁,且二号活塞初始状态时,二号活塞上端紧贴电磁铁,二号活塞的下端与一号槽槽口齐平;所述储气仓内设有抽气扇和储气囊;所述抽气扇抽气方向设有一号管道,且一号管道一端与二号活塞内的一号空腔连通,一号管道的另一端位于抽气扇的抽气口位置,抽气扇的排气方向设有储气囊;所述封合单元位于分隔栏后侧,且封合单元用于茶叶袋袋口的热熔封合;通过传送带、抽气单元之间的配合,实现对茶叶袋内抽成真空;使用时,首先将茶叶袋经过传送带传送到分隔栏前侧,然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传送带停止转动,一号槽内的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电磁铁下表面的磁性与一号磁铁的上表面磁性相同,然后电磁铁推动一号磁铁向下移动,同时一号磁铁推着二号活塞沿着一号槽内壁向下移动,二号活塞的下端伸入茶叶袋内,然后控制器再控制抽气扇转动,抽气扇转动后,通过一号管道把茶叶袋内的气体经过抽气孔和一号空腔抽到储气囊内,此时茶叶袋内已经被抽成真空,且储气囊内也已经充满气体;通过控制器让电磁铁产生磁性,推动二号活塞伸入到茶叶袋内,并且抽气扇把茶叶抽成真空,且气体回收到储气囊内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茶叶袋内抽成真空步骤依靠机械化,简单而又省力,且不需要人工参与,效率高,节省包装成本,提高效益。

优选的,所述储气囊上引出二号管道,且储气囊通过二号管道与一号活塞连通;使用时,控制器控制储气囊释放气体,且气体通过二号管道输送到一号活塞内,气体使得活塞推动茶叶袋,茶叶袋从分隔栏前侧移动到分隔栏后侧;通过储气囊内的气体作用在一号活塞上,一号活塞推动茶叶袋从分隔栏前侧移动到分隔栏后侧,期间利用的气体来自茶叶袋内,然后气体最终作用在茶叶袋上,使得气体得到充分利用,且不需要再抽取外界气体而增加包装台的功耗,节约能源节省成本。

优选的,所述抽气孔的孔径从二号活塞的上端到二号活塞的下端逐渐减小,且抽气孔的剖切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使用时,茶叶在装入茶叶袋时,茶叶干而脆,茶叶袋底部会有茶叶碎渣,抽气孔设置成从二号活塞上端到二号活塞下端逐渐减小的形式,就是减少抽气孔抽气时连气体带茶叶碎渣一起抽到储气囊内;抽气孔抽气时也把茶叶碎渣一起抽到储气囊内,茶叶袋内的茶叶质量减少,而且茶叶碎渣会堵住一号管道,严重时抽气单元不能正常工作,所以把抽气孔设置成从二号活塞上端到二号活塞下端逐渐减小的形式;抽气孔抽气时会有一些茶叶碎渣从茶叶袋内抽走,茶叶碎渣在经过抽气孔时,由于抽气孔剖切面为正六边形,茶叶碎渣的质量比空气的质量重,茶叶碎渣在碰到抽气孔侧壁时,茶叶碎渣会落在抽气孔内,减少了一号管道堵塞的情况,从而让包装台能够连续工作。

优选的,所述抽气孔内均设有一层孔径为1mm的纱网;使用时,二号活塞把茶叶碎渣抽到抽气孔时,为了减少茶叶碎渣被抽到一号管道,堵塞一号管道,在抽气孔内设置一层纱网,在茶叶碎渣被抽到抽气孔内时,被纱网阻挡在抽空孔孔外,同时把纱网的孔径设为1mm,一方面既可以有效让气体通过,另一方面把茶叶碎渣阻挡在抽气孔孔外;纱网的设置有效减少了茶叶碎渣堵塞一号管道和茶叶碎渣进入储气囊内的问题,从而让包装台能够连续工作。

优选的,所述封合单元包括三号活塞、二号杆、v形杆和封合板;所述三号活塞顶端固接在上板板面上,且三号活塞通过三号管道与二号活塞连通,三号活塞杆的下端对称铰接一个v形杆,三号活塞的活塞杆与v形杆铰接附近铰接二号杆的一端,且二号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三号活塞下端一侧;所述封合板固接在v形杆的下端,且封合板板面设有电阻丝,电阻丝通过电线与控制器连接;使用时,二号活塞沿着一号槽内壁向下移动时,二号活塞上端和一号槽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负压,就使得三号活塞内气体通过三号管道进入二号活塞和一号槽之间的空间内,三号活塞活塞杆就向上移动拉动v形杆运动,在二号杆的约束下,v形杆的下端相互靠近,同时封合板之间也逐渐靠近,最终封合板把茶叶袋的袋口压在一起,同时控制器使得电阻丝通电起热,最后茶叶袋的袋口熔化粘贴。

优选的,相邻所述v形杆上端之间固接气囊;使用时,v形杆下端相互靠近的同时,v形杆的上端挤压气囊,然后气囊内喷出热气冲击在茶叶袋的袋口位置,在茶叶袋袋口未被封合板挤压之前,气囊内喷出热气对茶叶袋的袋口进行预热,为接下来电阻丝通电发热熔化茶叶袋袋口做好预热准备,这样设计有益于茶叶袋的袋口熔化粘贴,使得茶叶袋袋口的粘贴更为紧密牢固,可以有效减少茶叶袋袋口的开口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食品包装工艺,通过抽气扇把茶叶袋内抽成真空,然后茶叶袋内气体通过二号管道进入一号活塞内,使得一号活塞推动茶叶袋移动到封合单元下,进行茶叶袋袋口密封。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食品包装工艺,通过二号活塞向下移动,一号槽内形成负压,把三号活塞内的气体抽到一号槽内,使得三号活塞向上运动,最终封合板挤压熔化茶叶袋袋口,茶叶袋被密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所采用包装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采用包装台中抽气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所采用包装台中封合单元的剖视图;

图中:工作台1、上板11、分隔栏111、控制器112、下板12、一号活塞13、抽气单元2、一号固定块21、一号槽211、电磁铁22、二号活塞23、一号空腔231、抽气孔232、一号磁铁233、储气仓24、抽气扇241、储气囊242、一号管道243、封合单元3、三号活塞31、气囊311、二号杆32、v形杆33、封合板3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食品包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包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装袋,首先用电子秤称量出每袋需要装入的茶叶量,然后将称量好的茶叶投入茶叶袋内,接着再放入茶叶标签,最后通过传送带传送到下一步骤;

s2:抽气和封合,首先传送传送过来的茶叶,移动到包装台上,每个茶叶袋内在包装台上抽成真空状,然后每个茶叶袋袋口进行封合,最后通过传送带运送到下一个步骤;

s3:码垛储存,茶叶袋抽成真空封合后,投放到茶叶礼品盒中,然后礼品盒进行封装贴上商家标签,最后运送到仓库内码垛储存;

上述包装工艺s2中所述的包装台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包括上板11和下板12,且上板11和下板12之间通过四个一号杆连接,工作台1下板12设有传送带,传送带一侧设有通过l形支架固接的一号活塞13,且一号活塞13至少有三个,上板11设有分隔栏111、抽气单元2、封合单元3和控制器112;所述控制器112用于控制该包装台的工作;所述分隔栏111上端固接在上板11板面上,分隔栏111下端位于传送带上表面,且分隔栏111下端不接触传送带;所述抽气单元2位于分隔栏111前侧,且抽气单元2包括一号固定块21、电磁铁22、二号活塞23和储气仓24;所述一号固定块21至少有三个,且每个一号固定块21位置和一号活塞13一一对应,一号固定块21下端开设一号槽211,且一号槽211内固接电磁铁22;所述电磁铁22通过电线与控制器112连接,且电磁铁22下表面设有二号活塞23;所述二号活塞23内部开设一号空腔231,且一号空腔231通过二号活塞23外圈上开设的抽气孔232连通外界,二号活塞23上端固接一号磁铁233,且二号活塞23初始状态时,二号活塞23上端紧贴电磁铁22,二号活塞23的下端与一号槽211槽口齐平;所述储气仓24内设有抽气扇241和储气囊242;所述抽气扇241抽气方向设有一号管道243,且一号管道243一端与二号活塞23内的一号空腔231连通,一号管道243的另一端位于抽气扇241的抽气口位置,抽气扇241的排气方向设有储气囊242;所述封合单元3位于分隔栏111后侧,且封合单元3用于茶叶袋袋口的热熔封合;通过传送带、抽气单元2之间的配合,实现对茶叶袋内抽成真空;使用时,首先将茶叶袋经过传送带传送到分隔栏111前侧,然后在控制器112的控制下,传送带停止转动,一号槽211内的电磁铁22通电后产生磁性,电磁铁22下表面的磁性与一号磁铁233的上表面磁性相同,然后电磁铁22推动一号磁铁233向下移动,同时一号磁铁233推着二号活塞23沿着一号槽211内壁向下移动,二号活塞23的下端伸入茶叶袋内,然后控制器112再控制抽气扇241转动,抽气扇241转动后,通过一号管道243把茶叶袋内的气体经过抽气孔232和一号空腔231抽到储气囊242内,此时茶叶袋内已经被抽成真空,且储气囊242内也已经充满气体;通过控制器112让电磁铁22产生磁性,推动二号活塞23伸入到茶叶袋内,并且抽气扇241把茶叶抽成真空,且气体回收到储气囊242内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茶叶袋内抽成真空步骤依靠机械化,简单而又省力,且不需要人工参与,效率高,节省包装成本,提高效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储气囊242上引出二号管道,且储气囊242通过二号管道与一号活塞13连通;使用时,控制器112控制储气囊242释放气体,且气体通过二号管道输送到一号活塞13内,气体使得活塞推动茶叶袋,茶叶袋从分隔栏111前侧移动到分隔栏111后侧;通过储气囊242内的气体作用在一号活塞13上,一号活塞13推动茶叶袋从分隔栏111前侧移动到分隔栏111后侧,期间利用的气体来自茶叶袋内,然后气体最终作用在茶叶袋上,使得气体得到充分利用,且不需要再抽取外界气体而增加包装台的功耗,节约能源节省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抽气孔232的孔径从二号活塞23的上端到二号活塞23的下端逐渐减小,且抽气孔232的剖切面形状为正六边形;使用时,茶叶在装入茶叶袋时,茶叶干而脆,茶叶袋底部会有茶叶碎渣,抽气孔232设置成从二号活塞23上端到二号活塞23下端逐渐减小的形式,就是减少抽气孔232抽气时连气体带茶叶碎渣一起抽到储气囊242内;抽气孔232抽气时也把茶叶碎渣一起抽到储气囊242内,茶叶袋内的茶叶质量减少,而且茶叶碎渣会堵住一号管道243,严重时抽气单元2不能正常工作,所以把抽气孔232设置成从二号活塞23上端到二号活塞23下端逐渐减小的形式;抽气孔232抽气时会有一些茶叶碎渣从茶叶袋内抽走,茶叶碎渣在经过抽气孔232时,由于抽气孔232剖切面为正六边形,茶叶碎渣的质量比空气的质量重,茶叶碎渣在碰到抽气孔232侧壁时,茶叶碎渣会落在抽气孔232内,减少了一号管道243堵塞的情况,从而让包装台能够连续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抽气孔232内均设有一层孔径为1mm的纱网;使用时,二号活塞23把茶叶碎渣抽到抽气孔232时,为了减少茶叶碎渣被抽到一号管道243,堵塞一号管道243,在抽气孔232内设置一层纱网,在茶叶碎渣被抽到抽气孔232内时,被纱网阻挡在抽空孔孔外,同时把纱网的孔径设为1mm,一方面既可以有效让气体通过,另一方面把茶叶碎渣阻挡在抽气孔232孔外;纱网的设置有效减少了茶叶碎渣堵塞一号管道243和茶叶碎渣进入储气囊242内的问题,从而让包装台能够连续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封合单元3包括三号活塞31、二号杆32、v形杆33和封合板34;所述三号活塞31顶端固接在上板11板面上,且三号活塞31通过三号管道与二号活塞23连通,三号活塞31杆的下端对称铰接一个v形杆33,三号活塞31的活塞杆与v形杆33铰接附近铰接二号杆32的一端,且二号杆32的另一端铰接在三号活塞31下端一侧;所述封合板34固接在v形杆33的下端,且封合板34板面设有电阻丝,电阻丝通过电线与控制器112连接;使用时,二号活塞23沿着一号槽211内壁向下移动时,二号活塞23上端和一号槽211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负压,就使得三号活塞31内气体通过三号管道进入二号活塞23和一号槽211之间的空间内,三号活塞31活塞杆就向上移动拉动v形杆33运动,在二号杆32的约束下,v形杆33的下端相互靠近,同时封合板34之间也逐渐靠近,最终封合板34把茶叶袋的袋口压在一起,同时控制器112使得电阻丝通电起热,最后茶叶袋的袋口熔化粘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相邻所述v形杆33上端之间固接气囊311;使用时,v形杆33下端相互靠近的同时,v形杆33的上端挤压气囊311,然后气囊311内喷出热气冲击在茶叶袋的袋口位置,在茶叶袋袋口未被封合板34挤压之前,气囊311内喷出热气对茶叶袋的袋口进行预热,为接下来电阻丝通电发热熔化茶叶袋袋口做好预热准备,这样设计有益于茶叶袋的袋口熔化粘贴,使得茶叶袋袋口的粘贴更为紧密牢固,可以有效减少茶叶袋袋口的开口问题。

使用时,首先将茶叶袋经过传送带传送到分隔栏111前侧,然后在控制器112的控制下,传送带停止转动,一号槽211内的电磁铁22通电后产生磁性,电磁铁22下表面的磁性与一号磁铁233的上表面磁性相同,然后电磁铁22推动一号磁铁233向下移动,同时一号磁铁233推着二号活塞23沿着一号槽211内壁向下移动,二号活塞23的下端伸入茶叶袋内,然后控制器112再控制抽气扇241转动,抽气扇241转动后,通过一号管道243把茶叶袋内的气体经过抽气孔232和一号空腔231抽到储气囊242内,此时茶叶袋内已经被抽成真空,且储气囊242内也已经充满气体;通过控制器112让电磁铁22产生磁性,推动二号活塞23伸入到茶叶袋内,并且抽气扇241把茶叶抽成真空,且气体回收到储气囊242内为下一个环节做好准备,茶叶袋内抽成真空步骤依靠机械化,简单而又省力,且不需要人工参与,效率高,节省包装成本,提高效益;控制器112控制储气囊242释放气体,且气体通过二号管道输送到一号活塞13内,气体使得活塞推动茶叶袋,茶叶袋从分隔栏111前侧移动到分隔栏111后侧;通过储气囊242内的气体作用在一号活塞13上,一号活塞13推动茶叶袋从分隔栏111前侧移动到分隔栏111后侧,期间利用的气体来自茶叶袋内,然后气体最终作用在茶叶袋上,使得气体得到充分利用,且不需要再抽取外界气体而增加包装台的功耗,节约能源节省成本;茶叶在装入茶叶袋时,茶叶干而脆,茶叶袋底部会有茶叶碎渣,抽气孔232设置成从二号活塞23上端到二号活塞23下端逐渐减小的形式,就是减少抽气孔232抽气时连气体带茶叶碎渣一起抽到储气囊242内;抽气孔232抽气时也把茶叶碎渣一起抽到储气囊242内,茶叶袋内的茶叶质量减少,而且茶叶碎渣会堵住一号管道243,严重时抽气单元2不能正常工作,所以把抽气孔232设置成从二号活塞23上端到二号活塞23下端逐渐减小的形式;抽气孔232抽气时会有一些茶叶碎渣从茶叶袋内抽走,茶叶碎渣在经过抽气孔232时,由于抽气孔232剖切面为正六边形,茶叶碎渣的质量比空气的质量重,茶叶碎渣在碰到抽气孔232侧壁时,茶叶碎渣会落在抽气孔232内,减少了一号管道243堵塞的情况,从而让包装台能够连续工作;二号活塞23把茶叶碎渣抽到抽气孔232时,为了减少茶叶碎渣被抽到一号管道243,堵塞一号管道243,在抽气孔232内设置一层纱网,在茶叶碎渣被抽到抽气孔232内时,被纱网阻挡在抽空孔孔外,同时把纱网的孔径设为1mm,一方面既可以有效让气体通过,另一方面把茶叶碎渣阻挡在抽气孔232孔外;纱网的设置有效减少了茶叶碎渣堵塞一号管道243和茶叶碎渣进入储气囊242内的问题,从而让包装台能够连续工作;二号活塞23沿着一号槽211内壁向下移动时,二号活塞23上端和一号槽211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负压,就使得三号活塞31内气体通过三号管道进入二号活塞23和一号槽211之间的空间内,三号活塞31活塞杆就向上移动拉动v形杆33运动,在二号杆32的约束下,v形杆33的下端相互靠近,同时封合板34之间也逐渐靠近,最终封合板34把茶叶袋的袋口压在一起,同时控制器112使得电阻丝通电起热,最后茶叶袋的袋口熔化粘贴;v形杆33下端相互靠近的同时,v形杆33的上端挤压气囊311,然后气囊311内喷出热气冲击在茶叶袋的袋口位置,在茶叶袋袋口未被封合板34挤压之前,气囊311内喷出热气对茶叶袋的袋口进行预热,为接下来电阻丝通电发热熔化茶叶袋袋口做好预热准备,这样设计有益于茶叶袋的袋口熔化粘贴,使得茶叶袋袋口的粘贴更为紧密牢固,可以有效减少茶叶袋袋口的开口问题。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