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运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5141发布日期:2019-12-11 00:5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叉运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叉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叉运卷材的叉运工装。



背景技术:

卷材来料后需叉车叉运卸车,拆包后再叉运至开平、剪板及分条设备上,分条后需叉运至冲压自动化送料器上,中间诸多叉运环节,常规卷材叉运时,叉车叉臂收拢伸入卷材内径孔后抬升叉运,此时,叉车叉臂与卷材内径孔叉运时为线接触,受卷材重力影响会导致尾料受损,产生较多不合格尾料。特别是外观要求严格的钣金喷涂外观件,不合格尾料直接不能使用,做出的产品直接报废,对成本和产品质量影响较大,需要一种能保证卷材使用叉车叉运过程尾料不受损的工装。

现有的卷材叉运工装多是通过在叉车架或叉臂上加装固定件,固定件延伸出来凹面弧形托举装置托举卷材的外圈下表面,此类装置的问题是:

1、卷材装卸困难,由于托举装置需要托举卷材的外圈下表面,而装置本身高度导致无法通过叉车升降装置自行完成装卸,需要外力辅助将卷材抬举放在托举装置上,耗费人力物力,效率低下。

2、卷材易整体受压变形弯折,由于托举装置需要托举卷材的外圈下表面,卷材全部力量集中在外圈下表面,且当卷材内圈无额外固定支撑时,卷材整体会因自身重力压扁变形,且当叉车途径颠簸区域时,瞬时冲量会使卷材中部受惯性力压折。

3、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由于托举装置多是在叉车架或叉臂上加装固定件,固定件通过支架结构延伸出来形成托举装置,导致结构相对复杂,制作成本高,且延伸支架结构使受力力矩增大,不利于叉车行进稳定性,对支架结构刚度和连接强度要求高。

4、托举装置易用性差,部分托举装置设计为独立于叉车臂的单独加装结构,导致当叉车需要频繁切换于运输普通货物和运输卷材时,需要人工频繁拆卸托举装置,对工人作业十分不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叉运工装。

一种叉运工装,包括弧形部和腔体,所述腔体至少部分地容纳于所述弧形部圆弧内,所述腔体通过支撑部与弧形部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腔体用于容纳支撑叉车的叉臂。

优选地,所述腔体为长方形。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至少包括支撑端部,所述腔体构成为至少通过一个所述支撑端部与所述弧形部面接触支撑。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至少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设于所述腔体的两侧,并与所述弧形部两侧固定支撑。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至少包括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设于所述腔体的中部,并与所述弧形部中部固定支撑。

优选地,所述弧形部的弧度小于180°且大于90°。

优选地,所述弧形部和腔体为轴对称结构,且所述弧形部和腔体共用同一对称轴。

优选地,所述腔体包括腔体侧壁和腔体顶壁,所述腔体侧壁和腔体顶壁的交汇处形成支撑端部,用于对所述弧形部的接触支撑。

优选地,所述腔体侧壁通过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弧形部两侧固定支撑,所述腔体顶壁通过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弧形部中部固定支撑,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轴对称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对称轴上。

优选地,所述腔体高度方向大于所述叉臂厚度,所述腔体宽度方向大于两个所述叉臂宽度之和。

优选地,所述弧形部、腔体和支撑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由此,本发明的一种叉运工装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弧形部与卷材内芯曲面贴合接触,避免货叉与卷材线接触带来的卷材折损的同时,也避免了只托举卷材外圈下表面使卷材叉运中弯折,也省去了额外的卷材内芯加固支撑装置。

2、货叉装配叉运工装快捷方便,只需将叉臂收拢伸入叉运工装腔体中后抬升使叉臂与腔体顶壁相抵,靠叉运工装自重带来的摩擦力便可使货叉连同叉运工装一起伸入卷材内径,然后抬升卷材进行叉运,当需要卸下叉运工装时,只需将叉臂放低,由于腔体高度方向大于叉臂厚度,由此叉臂脱离腔体顶壁后可轻松脱出。

3、腔体位于弧形部内,腔体对弧形部多面轴对称固定支撑,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且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叉运工装100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叉运工装100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现有一种叉车200象征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叉运工装100在叉车200上应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叉运工装,110-弧形部,120-腔体,121-腔体侧壁,122-腔体顶壁,123-支撑端部,130-第一支撑部,140-第二支撑部,200-叉车,210-升降装置,220-货叉,221-叉臂,222-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叉运工装100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弧形部110和腔体120,腔体120至少部分地容纳于弧形部110圆弧内,腔体120通过支撑部与弧形部110固定连接,其中,腔体120用于容纳支撑叉车200的叉臂221,叉运中,弧形部110与卷材内芯接触。其中,腔体120为长方形,以利于和叉臂221接触面配合。

弧形部110和腔体120为轴对称结构,且弧形部110和腔体120共用同一对称轴,腔体120包括腔体侧壁121和腔体顶壁122,腔体侧壁121和腔体顶壁122的交汇处形成支撑端部123,用于对弧形部110的接触支撑。

支撑部包括支撑端部123、第一支撑部130和第二支撑部140,支撑端部123构成为腔体120的腔体侧壁121和腔体顶壁122交界处凸起,该凸起与弧形部110内壁相抵接,第一支撑部130设于腔体120的两侧,并与弧形部110两侧固定支撑,第二支撑部140设于腔体120的中部,并与弧形部110中部固定支撑。从而,腔体侧壁121通过第一支撑部130与弧形部110两侧固定支撑,腔体顶壁122通过第二支撑部140与弧形部110中部固定支撑,其中,第一支撑部130为轴对称结构,第二支撑部140位于弧形部110和腔体120共用的对称轴上。

特别的,弧形部110的弧度小于180°且大于90°,以在保证卷材叉运中叉运工装100对卷材保护的同时,避免多余结构的浪费和负重。腔体120高度方向大于叉臂221厚度,腔体120宽度方向大于两个叉臂221宽度之和。以确保叉臂221容易地伸入腔体120和抽出。

具体的,弧形部110上与卷材内径贴合的圆弧段采用10mm厚钢板弯曲,并将外表面打磨平整。圆弧段r以最大卷材内控径尺寸进行设计,叉车叉臂进入的腔体按所使用型号叉车的两叉子拼合后最小宽度及叉子厚度进行设计,采用10mm厚钢板折弯然后整体焊接一体,确保强度。圆弧与方框中空部分进行加强设计和焊接,以承载足够重量卷材。

特别的,弧形部110、腔体120和支撑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提高了叉运工装100的强度。由此,叉运工装100的腔体120位于弧形部110内,腔体120对弧形部110多面轴对称固定支撑,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且稳定性高。使用该叉运工装100,既可减少不合格料尾,又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叉运工装100使用过程如图3-4所示,常规叉车200具有升降装置210和安装其上可升降的货叉220,货叉220包括活动连接在升降装置210的支撑架222和活动连接与其上的叉臂221,一般的,叉臂221除可升降外,还可沿支撑架222方向打开和聚合。当叉车需要叉运卷材时,只需要将叉臂221聚合下降,然后伸入到本发明的叉运工装100的腔体120中,车辆行进,将叉臂221完全伸入腔体120中至叉运工装100的一端抵住叉臂221的根部,进而,抬升叉臂221使其与叉运工装100的腔体顶壁122相抵压紧,靠叉运工装100自重带来的摩擦力便可使叉臂221连同叉运工装100一起伸入卷材内径,然后抬升卷材进行叉运,当需要卸下叉运工装100时,只需将叉臂221放低至脱离腔体顶壁122后可轻松脱出。由此,可快捷便利的叉运卷材,且切换自如。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