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的药管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5449发布日期:2019-11-26 02:30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的药管包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的药管包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药管生产出来后往往都是自动装盒,但是现有的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数一定量的药管进行装入到包装盒中,工作效率十分低。而为了满足公司自动化生产的需求,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我们亟需一种自动化的药管包装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全自动的药管包装机,将生产的药管全自动化运输,定量化推出、逐层定量堆垛,并实现装进包装盒,全自动化生产操作,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全自动化气缸驱动,整个操作驱动程序采用电气化驱动设置,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按钮实现便捷式按键操作开关启动或关闭,极大的简化了操作,方便了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全自动的药管包装机,包括水平悬空固定在框架14前后两侧的安装板1,两根安装板1之间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所述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安装回转皮带2,所述回转皮带2齐平或高于所述安装板1的顶面,沿所述回转皮带2运动方向的一端侧面设有纵向的阻挡板5;所述回转皮带2的一端的前侧面设有一与转皮带2顶面齐平的推块8,所述推块8通过连接块7安装在第一推动气缸6上,所述第一推动气缸6安装在框架14上且驱动推块8在转皮带2的顶面上前后平移;处于回转皮带2的一端的后侧面且与推块8对应的位置设有u型堆垛板11,所述u型堆垛板11的槽底面低于所述回转皮带2的顶面,且处于u型堆垛板11的前侧面设有纵向布置的推板13,所述推板13固定在第二推动气缸12的伸缩轴上,所述第二推动气缸12安装在框架14上且驱动推板13前后平移。

优选地,所述转皮带2上方还通过安装架16安装光电计数传感器15,所述光电计数传感器15检测在回转皮带2上经过的药管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推块8和安装板1的接触面分别设有前后纵向配合设置的导槽和导轨结构。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1的顶面分别安装有纵向的挡板3,所述挡板3的高度大于药管的直径,处于两块挡板3的顶面上分别固定盖板4的前后两端。

优选地,所述盖板4的长度大于挡板3的长度,且所述挡板3不延伸至处于推块8和u型堆垛板11的位置,所述盖板4覆盖推块8和u型堆垛板11对应的回转皮带2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1顶端设有条槽,所述挡板3底端吻合插入所述安装板1顶端的条槽内。

优选地,所述推板1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u型堆垛板11左右两侧翼内壁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u型堆垛板11固定于所述升降杆10上,所述升降杆10两端安装于所述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框架14的后端的左右两端支撑杆对应的面上设有滑槽,所述升降杆10的两端分别插入框架14的左右两端支撑杆的滑槽内,所述升降杆10固定于第三推动气缸9的伸缩轴上,且所述第三推动气缸9安装在框架14上且驱动升降杆10上下平移。

优选地,所述u型堆垛板11包括左活动板111和右活动板112,所述左活动板111和右活动板112的截面都呈“l”形且对向组成u型堆垛板11;所述左活动板111和右活动板112的底端分别安装左纵向连接板115和右纵向连接板116,所述左纵向连接板115和右纵向连接板116上分别设有水平的条状开孔113,所述升降杆10的侧壁设有螺杆114,所述螺杆114分别依次贯穿左纵向连接板115和右纵向连接板116的条状开孔且通过螺母固定。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包装药管的操作,极大了降低人工成本,可靠性高;而且本发明中采用全自动化气缸驱动,整个操作驱动程序采用电气化驱动设置,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按钮实现便捷式按键操作开关启动或关闭,极大的简化了操作,方便了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u型堆垛板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全自动的药管包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悬空固定在框架14前后两侧的安装板1,两根安装板1之间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所述主动辊轮和从动辊轮安装回转皮带2,所述回转皮带2齐平或高于所述安装板1的顶面,沿所述回转皮带2运动方向的一端侧面设有纵向的阻挡板5;所述回转皮带2的一端的前侧面设有一与转皮带2顶面齐平的推块8,所述推块8通过连接块7安装在第一推动气缸6上,所述第一推动气缸6安装在框架14上且驱动推块8在转皮带2的顶面上前后平移。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的顶面分别安装有纵向的挡板3,所述挡板3的高度大于药管的直径,处于两块挡板3的顶面上分别固定盖板4的前后两端;所述盖板4的长度大于挡板3的长度,且所述挡板3不延伸至处于推块8和u型堆垛板11的位置,所述盖板4覆盖推块8和u型堆垛板11对应的回转皮带2的上方。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挡板3的长度,保留盖板4覆盖全部的回转皮带2上方。

其中,所述推块8和安装板1的接触面分别设有前后纵向配合设置的导槽和导轨结构,方便推块8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安装板1顶面也可以支撑推块8,放置推块8对皮带挤压造成的形变。

安装板1顶端设有条槽,所述挡板3底端吻合插入所述安装板1顶端的条槽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多长的推块8设计插入挡板3的长度,随时调整。

转皮带2上方还通过安装架16安装光电计数传感器15,所述光电计数传感器15检测在回转皮带2上经过的药管的数量。

工作时:药管由前面工序,滚入到回转皮带2上(即附图1的右端),通过前后两侧的挡板3进行定位限位作用,保证运输来的药管不会发生歪曲,时刻保证药管的前后两端与挡板3齐平,逐个呈水平纵向排列,直至最左端的一个药管被阻挡板5挡住,后续药管将会随着回转皮带的运动时刻被挡住。由于处于皮带上方设有的盖板4的存在,一般设计盖板4的高度略大于或等于药管的直径,因此,保证药管被挡住后不会发生上下的堆积现象,因此被逐个紧贴的排列。

随后,根据实际每排需要推出的药管的数量,设计推块8的宽度,由于每个药管紧贴逐个排布,因此,根据药管的直径,可以推算出既定数量的药管需要多长的推块8,将既定数量的药管从皮带上推出,实现定量推出药管的目的。

其中,基于定量推出的药管每次只能推出一排既定数量的药管,但是在我们包装时往往需要多排多层的包装药管。处于回转皮带2的一端的后侧面且与推块8对应的位置设有u型堆垛板11,所述u型堆垛板11的槽底面低于所述回转皮带2的顶面,且处于u型堆垛板11的前侧面设有纵向布置的推板13,所述推板13固定在第二推动气缸12的伸缩轴上,所述第二推动气缸12安装在框架14上且驱动推板13前后平移。

本实施例中,推板13的宽度小于或等于u型堆垛板11左右两侧翼内壁之间的距离;所述u型堆垛板11固定于所述升降杆10上,所述升降杆10两端安装于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14的后端的左右两端支撑杆对应的面上设有滑槽,所述升降杆10的两端分别插入框架14的左右两端支撑杆的滑槽内,所述升降杆10固定于第三推动气缸9的伸缩轴上,且所述第三推动气缸9安装在框架14上且驱动升降杆10上下平移。

工作时,当第一排既定数量的药管由推块8推出时,u型堆垛板11的槽底低于回转皮带2的顶面,因此,第一排药管落入到u型堆垛板11中。一般地,设计u型堆垛板11内槽之间的宽度等于一排药管的宽度,可以保证药管成排设置。当然,也可以设计u型堆垛板11内槽之间的宽度大于一排药管的宽度,只需要保证推出多次,就可以满足一盒药管的数量满足即可。

当第一排药管被推入到u型堆垛板11内后,第三推动气缸9安装在框架14上且驱动升降杆10向下平移一定距离,回转皮带2在推块8完成推出操作时停止工作,此时,推块缩回,完成推出后开启回转皮带2继续运动。在推出的位置堆叠满药管后(光电计数传感器15此时可以检测经过的药管的数量,或者皮带始终不停止,推块8的右侧面可以挡住其右侧的药管),再次完成推药管的操作,此时,第二排药管可以直接被推至u型堆垛板11上处于第一药管的上方,逐层堆叠。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药管堆叠的层数达到既定量,此时,升降杆10下降至最低,推板13被水平推动,推板13逐渐进入到u型堆垛板11并持续由前至后运动,推动多层药管进入到药盒的包装开口内。

其中,为了适应不同的药管规格直径,或者每次需要推出的药管的个数需要调整,u型堆垛板11实现分层堆叠,本装置中u型堆垛板11需要调节两侧翼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u型堆垛板11包括左活动板111和右活动板112,所述左活动板111和右活动板112的截面都呈“l”形且对向组成u型堆垛板11;所述左活动板111和右活动板112的底端分别安装左纵向连接板115和右纵向连接板116,所述左纵向连接板115和右纵向连接板116上分别设有水平的条状开孔113,所述升降杆10的侧壁设有螺杆114,所述螺杆114分别依次贯穿左纵向连接板115和右纵向连接板116的条状开孔且通过螺母固定。

工作时,一旦需要调节u型堆垛板11的宽度,可以松开螺母调整左纵向连接板115和右纵向连接板116上条状开孔113的交叉的距离,而一般设计左纵向连接板115和右纵向连接板116处于左活动板111和右活动板112低端,左活动板111和右活动板112呈上下分层交叉的形式,因此,可以实现左活动板111和右活动板112的侧翼之间的距离进行适应性变化,当距离满足要求时,即可通过螺母紧固在螺栓上实现定位固定,实现宽度调节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