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材料及用其制作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94825发布日期:2019-12-24 14:43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包装材料及用其制作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包装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材料及用其制作的容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包装材料市场发展迅猛,不断的有新的形式的包装容器涌入市场,尤其在乳制品、饮料等领域,包装容器的外观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一大因素。

但无论包装容器的形式如何变化,目前市场上用于制造包装容器的包装材料大体可分为卷材和单个“纸盒”两种形式,这里所指的“纸盒”并不局限于单纯的纸质包装材料,也包括由各种复合材料制成的包装材料。利用卷材形式的包装材料制备包装容器时,包装容器是在灌装机中成型的,具体的为:进入灌装机后,先利用纵封贴条将包装材料进行纵封形成卷筒的形式,再进行横封,灌装完成后再进行另一端的横封,经切割后完成三角折角并最终完成一个包装容器的完整灌装,即包装容器最终成型。利用单个“纸盒”形式的包装材料制备包装容器时,包装材料预制成型,即包装材料在进入灌装机之前已完成了纵封,然后以纸筒形式上机,在灌装机中完成底封和顶封,具体的为:已完成纵封的单个纸盒上机,底部经成型、活化、折叠、压制后完成底封,然后进行灌装,最后顶部封合、成型,最终完成一个包装容器的完整灌装,即包装容器最终成型。

由于每种包装材料的灌装方式由其结构决定,对于单个“纸盒”形式的包装材料进行灌装时多采用自上而下的纵向喷入式灌装。这种纵向喷入式灌装的方式,由于灌装高度较高,容易产生泡沫,顶封前需除泡沫;难以保证灌装容量的稳定性,废品率较高;灌装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结构的包装材料,利用这种结构下的包装材料进行灌装时,将传统的纵向灌装方式调整为横向灌装,即灌装前,先进行横封预制成型,灌装完成后再进行纵封。

一种包装材料,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有包装材料本体;

包装材料本体呈四边形,其上设置有折叠线a并通过折叠线a将包装材料本体分为瓶顶段a、瓶身段a、瓶底段、瓶身段b、瓶顶段b五个折叠分段,每个折叠分段根据各自用途不同,还相应的设置有使包装材料本体向其垂直方向收拢的折叠线b或折叠线c;

包装材料本体的两端分别是瓶顶段a与瓶顶段b;

包装材料本体的左、右两侧边缘作为相互粘合的粘合区a,瓶顶段a通过折叠线d分为粘合区b和瓶顶区a;

当折叠包装材料本体时,折叠分段通过折叠线a折叠并形成容器的顶面、正面、底面、背面,同时通过折叠线b折叠形成容器的另外的面,通过折叠线c折叠形成侧耳,通过折叠线d将粘合区b向外翻折并粘合在瓶顶区a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与瓶顶区a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表面与瓶顶段b粘合后将形成的顶面封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粘合区b的厚度小于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且粘合区b的下底面与包装材料本体的下底面平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3/4;优选的,所述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2/3;更为优选的,所述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1/2。

一种包装材料,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有包装材料本体;

包装材料本体呈四边形,其上设置有折叠线a并通过折叠线a将包装材料本体分为瓶顶段a、瓶身段a、瓶底段、瓶身段b、瓶顶段b五个折叠分段,每个折叠分段根据各自用途不同,还相应的设置有使包装材料本体向其垂直方向收拢的折叠线b或折叠线c;

包装材料本体的两端分别是瓶顶段a与瓶顶段b;

包装材料本体的左、右两侧边缘作为相互粘合的粘合区a,瓶顶段b通过折叠线d分为粘合区b和瓶顶区b;

当折叠包装材料本体时,折叠分段通过折叠线a折叠并形成容器的顶面、正面、底面、背面,同时通过折叠线b折叠形成容器的另外的面,通过折叠线c折叠形成侧耳,通过折叠线d将粘合区b向外翻折并粘合在瓶顶区b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与瓶顶区b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表面与瓶顶段a粘合后将形成的顶面封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粘合区b的厚度小于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且粘合区b的下底面与包装材料本体的下底面平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3/4;优选的,所述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2/3;更为优选的,所述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1/2。

一种包装材料,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有包装材料本体;

包装材料本体呈四边形,其上设置有折叠线a并通过折叠线a将包装材料本体分为瓶身段bⅰ、瓶顶段、瓶身段a、瓶底段、瓶身段bⅱ五个折叠分段,每个折叠分段根据各自用途不同,还相应的设置有使包装材料本体向其垂直方向收拢的折叠线b或折叠线c;

包装材料本体的两端分别是瓶身段bⅰ与瓶身段bⅱ;

包装材料本体的左、右两侧边缘作为相互粘合的粘合区a,瓶身段bⅰ通过折叠线d分为粘合区b和瓶身区bⅰ;

当折叠包装材料本体时,折叠分段通过折叠线a折叠并形成容器的顶面、正面、底面、背面,同时通过折叠线b折叠形成容器的另外的面,通过折叠线c折叠形成侧耳,通过折叠线d将粘合区b向外翻折并粘合在瓶身区bⅰ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与瓶身区bⅰ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外表面与瓶身段bⅱ粘合后将形成的立面封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粘合区b的厚度小于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且粘合区b的下底面与包装材料本体的下底面平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3/4;优选的,所述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2/3;更为优选的,所述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1/2。

一种包装材料,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有包装材料本体;

包装材料本体呈四边形,其上设置有折叠线a并通过折叠线a将包装材料本体分为瓶身段bⅰ、瓶顶段、瓶身段a、瓶底段、瓶身段bⅱ五个折叠分段,每个折叠分段根据各自用途不同,还相应的设置有使包装材料本体向其垂直方向收拢的折叠线b或折叠线c;

包装材料本体的两端分别是瓶身段bⅰ与瓶身段bⅱ;

包装材料本体的左、右两侧边缘作为相互粘合的粘合区a,瓶身段bⅱ通过折叠线d分为粘合区b和瓶身区bⅱ;

当折叠包装材料本体时,折叠分段通过折叠线a折叠并形成容器的顶面、正面、底面、背面,同时通过折叠线b折叠形成容器的另外的面,通过折叠线c折叠形成侧耳,通过折叠线d将粘合区b向外翻折并粘合在瓶身区bⅱ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与瓶身区bⅱ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外表面与瓶身段bⅰ粘合后将形成的立面封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粘合区b的厚度小于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且粘合区b的下底面与包装材料本体的下底面平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3/4;优选的,所述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2/3;更为优选的,所述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1/2。

一种包装材料,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有包装材料本体;

包装材料本体呈四边形,其上设置有折叠线a并通过折叠线a将包装材料本体分为瓶底段a、瓶身段b、瓶顶段、瓶身段a、瓶底段b五个折叠分段,每个折叠分段根据各自用途不同,还相应的设置有使包装材料本体向其垂直方向收拢的折叠线b或折叠线c;

包装材料本体的两端分别是瓶底段a与瓶底段b;

包装材料本体的左、右两侧边缘作为相互粘合的粘合区a,瓶底段a通过折叠线d分为粘合区b和瓶底区a;

当折叠包装材料本体时,折叠分段通过折叠线a折叠并形成容器的顶面、正面、底面、背面,同时通过折叠线b折叠形成容器的另外的面,通过折叠线c折叠形成侧耳,通过折叠线d将粘合区b向外翻折并粘合在瓶底区a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与瓶底区a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表面与瓶底段b粘合后将形成的底面封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粘合区b的厚度小于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且粘合区b的下底面与包装材料本体的下底面平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3/4;优选的,所述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2/3;更为优选的,所述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1/2。

一种包装材料,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有包装材料本体;

包装材料本体呈四边形,其上设置有折叠线a并通过折叠线a将包装材料本体分为瓶底段a、瓶身段b、瓶顶段、瓶身段a、瓶底段b五个折叠分段,每个折叠分段根据各自用途不同,还相应的设置有使包装材料本体向其垂直方向收拢的折叠线b或折叠线c;

包装材料本体的两端分别是瓶底段a与瓶底段b;

包装材料本体的左、右两侧边缘作为相互粘合的粘合区a,瓶底段b通过折叠线d分为粘合区b和瓶底区b;

当折叠包装材料本体时,折叠分段通过折叠线a折叠并形成容器的顶面、正面、底面、背面,同时通过折叠线b折叠形成容器的另外的面,通过折叠线c折叠形成侧耳,通过折叠线d将粘合区b向外翻折并粘合在瓶底区b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与瓶底区b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表面与瓶底段a粘合后将形成的底面封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瓶底区b的厚度小于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且瓶底区b的下底面与包装材料本体的下底面平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瓶底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3/4;优选的,所述瓶底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2/3;更为优选的,所述瓶底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1/2。

一种用于盛装的容器,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由上述任一项包装材料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容器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为预撕线、吸管孔、易拉贴、盖子等开口形式中的任何一种。

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新构型的包装材料及使用该包装材料制成的容器。该包装材料相比传统包装材料而言,改变了分段的布局以及顺序,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多种新构型的包装材料,利用这些新构型下的包装材料制成的容器的横向封合线采用削边翻折封合工艺。该封合工艺避免了在封口处使用密封条,更加经济环保;同时该封合工艺改变了传统的纵向灌装的方式,减少了灌装过程中泡沫的产生,无需使用消泡剂,也更容易的控制容器内的灌装容量,提高成品率,同时由于横截面积大,单位时间内灌装速度变快了,提高了生产效率;横向封合位置的不同,产生的额外的有益效果也不同。当封合位置位于底部时,容器的正面、背面和顶面均为完整的三个面,解决了位于包装容器上的盖子或者吸管孔只能布置在粘合线的两侧的问题,又因容器正面无粘合线,避免了在包装容器上印刷与后期灌装时的对缝处理;当横向封合位置位于瓶身或瓶顶时,避免了运输过程因底部受力集中导致的破损问题,提高了安全性能,节省了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粘合区b折叠状态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粘合区b的折叠状态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粘合区b的折叠状态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粘合区b的折叠状态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粘合区b的折叠状态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粘合区b的折叠状态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20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优选例的包装材料本体的侧视图。

图2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优选例的粘合区b的折叠状态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优选例的粘合区b的折叠状态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图4,第一实施例如下。

一种包装材料,包括有包装材料本体1;包装材料本体1呈四边形,其上设置有折叠线a5并通过折叠线a5将包装材料本体1分为瓶顶段a2-1、瓶身段a3、瓶底段8、瓶身段b4和瓶顶段b2-2五个折叠分段,每个折叠分段根据各自用途不同,还相应的设置有使包装材料本体1向其垂直方向收拢的折叠线b6或折叠线c66;包装材料本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是瓶顶段a2-1与瓶顶段b2-2;包装材料本体1的左、右两侧边缘作为相互粘合的粘合区a701,瓶顶段a2-1通过折叠线d7001e分为粘合区b7001和瓶顶区a7001d;当折叠包装材料本体1时,折叠分段通过折叠线a5折叠并形成容器的顶面、正面、底面、背面,同时通过折叠线b6折叠形成容器的另外的面,通过折叠线c66折叠形成侧耳,通过折叠线d7001e将粘合区b7001向外翻折并粘合在瓶顶区a7001d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7001与瓶顶区a7001d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表面与瓶顶段b2-2粘合后将形成的顶面封合。

本实施例提供了新的包装材料本体1构型,可以看做是本发明创造的第一种构型,该包装材料本体1用于制造容器。

包装材料本体1呈四边形,本实施例无需为了形成容器的侧面而在包装材料本体1两侧设置额外的折叠分段,而是采用通体为四边形并通过优化折叠线b的分布,而在现有的折叠分段上折叠后形成容器的侧面,这一点区别于常见的十字形或者t字形的包装材料。

如图1和图3所示,瓶顶段2分为了瓶顶段a2-1和瓶顶段b2-2两部分,其中瓶顶段a2-1为包装材料本体1的一端,瓶顶段b2-2为包装材料本体1的另一端,包括瓶身段b4、瓶底段8与瓶身段a3在内的各个折叠分段均是通过折叠线a5来划分的,瓶顶段2的两部分与各自相邻的折叠分段之间亦是如此,便于各个折叠分段在折叠时迅速形成容器的顶面、正面、底面、背面;容器的侧面是由瓶身段b4和瓶身段a3通过折叠线b6折叠形成,此时,由两部分组成的瓶顶段2即使没有进行粘合封口,也已经形成了容器的顶面。再如图1和图2所示,按照图中所示出的折叠线b进行折叠后,除能形成容器的侧面外,还能在正面和背面形成一些用来过渡到侧面的面或者其他用途的面,这种容器区别于传统容器的四四方方的造型,而是类似于一种八边形的造型(如图2所示),此时即使有折叠线b6位于折叠后的正面和背面,也是为形成侧面而起到的过渡作用,并非是用来形成正面和背面所设。

图1和图2所示的折叠线b6仅为折叠的优选方式,具体折叠方法可参照专利名称为“一种液体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本体”、专利号为201721224296.0的发明专利。该专利同为本申请人的专利,例如在该专利说明书第58段中所描述的包装材料的结构划分,相对于本专利来说,该现有专利对包装材料本身做出了非常细致划分与非常周到的说明,而在本专利中无需重复的陈述上述划分与说明,因此在本专利中根据该折叠线b6进行挤压折叠成型即可,其他所需的具体细节可参照该现有专利同时针对折叠线a、折叠线c等其他折叠线亦可参照折叠线b处理。

但本实施例的折叠线b6并不限于上述专利提供的方式,所有可通过折叠线形成容器立面的现有折叠方式均可应用到本实施例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材料所形成的容器的横截面为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中的一种,所述多边形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平面图形,可以为正多边形或非正多边形等。具体细节仍可参照上述现有专利(专利号:201721224296.0)。

折叠线b6存在于折叠分段内,用以将折叠分段进行再次折叠,因此折叠线a5与折叠线b6相对于包装材料本体1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即经折叠线a5折叠后的折叠分段可再通过折叠线b6进行折叠,两者互不干预。相对于水平放置的包装材料本体1而言,经折叠线b6折叠后的那部分折叠分段在运动的趋势上是垂直于包装材料本体1的,且即使通过折叠线a5折叠完毕的折叠分段,再通过折叠线b6进行折叠时,已折叠的那部分区域相对于未被折叠的区域来说在运动趋势上仍然是相对垂直的。折叠线c专用于形成侧耳,其通常位于折叠后的容器顶部的两侧及容器的底部,经折叠线c折叠后的那部分折叠分段在运动的趋势上与折叠线b的描述是相同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包装材料为层结构的复合材料,其材质优选包括但不限于纸、铝等的复合材料,或优选包括但不限于纸、pe等的复合材料。

同时为适应环保的要求,可降解材料在包装领域中也得到的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此趋势下,本实施例和下述其他实施例的包装材料均可使用可降解材料,该可降解材料可以是现有技术,例如光降解材料、生物降解材料和环境降解材料等,根据现有技术知识,任何能够作为包装使用的可降解材料均可应用到本专利中。

上述解释均适用于任何实施例,故下文不再累述。

根据灌装工艺的不同,本实施例的包装材料本体1各个分段的折叠顺序也是不同的,但无论顺序如何,折叠分段之间均是通过折叠线a进行折叠形成一个具有四个面的筒状结构,折叠分段内通过折叠线b或折叠线c进行折叠分别形成容器侧面与侧耳;包装材料本体两端通过瓶顶段a2-1与瓶顶段b2-2通过搭接粘合在一起。

如图1所示,其中位于包装材料本体1的左、右两侧为粘合区a701,该粘合区的作用是在形成侧面时用以粘合住相接的折叠分段,并将侧面封合。瓶顶段a2-1通过折叠线d7001e划分出粘合区b7001和瓶顶区a7001d。折叠时如图4所示,先将粘合区b7001相对于瓶顶区a7001d的外侧翻折并粘合在瓶顶区a7001d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7001与瓶顶区a7001d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表面与瓶顶段b2-2可通过例如加热工艺进行封合,并最终实现包装材料本体1的两端的连接。在封合时,瓶顶段b2-2向下压合住粘合区b7001,其一部分与粘合区b7001粘合,另一部分继续延伸,并最终与瓶顶段a2-1粘合。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位于瓶顶段a2-1端部的粘合区b7001的作用是用来封口的,其在翻折后与瓶顶段b2-2粘接实现封口,在形成容器后瓶顶段b2-2被粘合于粘合区b7001和瓶顶区a7001d顶部上,具体位置可参照图2所示的由多条实线示出的区域α。如2所示的图为折叠后的主视图,由于本实施例的包装材料本体1是左右对称的布局,因此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正面与背面,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示出的俯视图,图4示出的内容是在图3的基础上沿a-a剖面看去的内容,因此图3能对图2进行解释,以此类推。而在下面的每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每个实施例再示出俯视图的意义不大,因此下述所有实施例均没有示出使用状态(形成容器)的俯视图,仅以第一实施例为例进行解释。故而下述所有实施例中均有一个示出立面的“图2”,同时也有一个沿“图2”剖开的“图4”,随着每个包装材料本体的结构不同,相应的“图4”的内容随之变化,而在“图2”中会相应的形成虚线为主、实线为主、虚线实线相结合的三种形式的区域α。

为能更方便对粘合区b及与其粘合的其他折叠分段进行解释和说明,本实施例以及下面的实施例均只示出了必要的折叠线,如本实施例中用来区分粘合区b7001和瓶顶区a7001d的折叠线d7001e,因其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出现,而是本专利第一实施例的创新点之一。其余折叠线如折叠线b、折叠线c等均为现有技术,即使其能够延伸到本实施例的粘合区b及与其粘合的其他折叠分段中,起到的作用也仅仅是使粘合区b及与其粘合的其他折叠分段随着折叠分段进行折叠而已,这是必然出现的情况,不管在任何现有技术中增设一额外的“边”,其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折叠线,如此便无需进行累述。

参照附图5至图7所示,第二实施例如下。

一种包装材料,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有包装材料本体1;包装材料本体1呈四边形,其上设置有折叠线a5并通过折叠线a5将包装材料本体1分为瓶顶段a2-1、瓶身段a3、瓶底段8、瓶身段b4和瓶顶段b2-2五个折叠分段,每个折叠分段根据各自用途不同,还相应的设置有使包装材料本体1向其垂直方向收拢的折叠线b6或折叠线c66;包装材料本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是瓶顶段a2-1与瓶顶段b2-2;包装材料本体1的左、右两侧边缘作为相互粘合的粘合区a702,瓶顶段b2-2通过折叠线d7002e分为粘合区b7002和瓶顶区b7002d;当折叠包装材料本体1时,折叠分段通过折叠线a5折叠并形成容器的顶面、正面、底面、背面,同时通过折叠线b6折叠形成容器的另外的面,通过折叠线c66折叠形成侧耳,通过折叠线d7002e将粘合区b7002向外翻折并粘合在瓶顶区b7002d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7002与瓶顶区b7002d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表面与瓶顶段a2-1粘合后将形成的顶面封合。

本实施例的包装材料本体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粘合区b所在的位置位于瓶顶段b2-2的端部,而非第一实施例的瓶顶段a2-1的端部。

根据灌装工艺的不同,本实施例的包装材料本体1各个分段的折叠顺序也是不同的,但无论顺序如何,折叠分段之间均是通过折叠线a进行折叠形成一个具有四个面的筒状结构,折叠分段内通过折叠线b或折叠线c进行折叠分别形成容器侧面与侧耳;包装材料本体两端通过瓶顶段a2-1与瓶顶段b2-2进行搭接粘合在一起。

如图4所示,其中位于包装材料本体1的左、右两侧为粘合区a702,该粘合区的作用是在形成侧面时用以粘合住相接的折叠分段,并将侧面封合。瓶顶段b2-2通过折叠线d7002e分为粘合区b7002和瓶顶区b7002d。如图6所示,折叠时粘合区b7002向着相对于瓶顶段b2-2的外侧翻折并粘合在瓶顶区b7002d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7002与瓶顶区b7002d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表面与瓶顶段a2-1可通过例如加热工艺进行封合,并最终实现包装材料本体1的两端的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位于瓶顶段b2-2上的粘合区b7002的作用是用来封口的,在粘合区b7002进行翻折后,瓶顶段a2-1向下压合住粘合区b7002,其一部分与粘合区b7002粘合,另一部分继续延伸,并最终与瓶顶段b2-2粘合。因此,具体位置可参照图6所示的由虚线和实线共同示出的区域α。

由于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均是将瓶顶段两部分,该两部分在折叠后形成容器的顶面,在粘合后将顶面封合。结合图4和图7,在图4和图7的视角下所示出的瓶顶段宽度,在瓶顶段宽度为定值的前提下,瓶顶段a与瓶顶段b的宽度成反比,可通过调整两者的宽度来自主决定顶面的封口位置。

参照附图8至图10,第三实施例如下。

一种包装材料,包括有包装材料本体1;包装材料本体1呈四边形,其上设置有折叠线a50并通过折叠线a50将包装材料本体1分为瓶身段bⅰ4-1、瓶顶段20、瓶身段a30、瓶底段80、瓶身段bⅱ4-2五个折叠分段,每个折叠分段根据各自用途不同,还相应的设置有使包装材料本体1向其垂直方向收拢的折叠线b60或折叠线c660;包装材料本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是瓶身段bⅰ4-1与瓶身段bⅱ4-2;包装材料本体1的左、右两侧边缘作为相互粘合的粘合区a703,瓶身段bⅰ4-1通过折叠线d7003e分为粘合区b7003和瓶身区b7003d;当折叠包装材料本体1时,折叠分段通过折叠线a50折叠并形成容器的顶面、正面、底面、背面,同时通过折叠线b60折叠形成容器的另外的面,通过折叠线c660折叠形成侧耳,通过折叠线d7003e将粘合区b7003向外翻折并粘合在瓶身区b7003d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7003与瓶身区b7003d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外表面与瓶身段bⅱ4-2粘合后将形成的立面封合。

如图8所示,其中位于包装材料本体1的左右两侧为粘合区a703,该粘合区的作用是在形成侧面时用以粘合住相接的折叠分段,并将侧面封合。粘合区b7003和瓶身区b7003d组成瓶身段bⅰ4-1。如图10所示,瓶身段bⅰ4-1(即特指瓶身区b7003d)折叠后是朝向下的,此时将粘合区b7003沿折叠线d7003e向着瓶身区b7003d的相对外侧翻折并粘合在瓶身区b7003d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7003与瓶身区b7003d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外表面与瓶身段bⅱ4-2的内侧可通过例如加热工艺进行封合,并最终形成容器。本实施例中的折叠线d7003e起到了将瓶身段bⅰ4-1分为两部分的作用,还起到了使粘合区b7003沿其进行翻折的作用。注意,如图10所示,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相类似的是,瓶身段bⅱ4-2从侧面与粘合区b7003压合,具体压合的是粘合区b7003和瓶身区b7003d形成的阶梯状的表面,即瓶身段bⅱ4-2一部分压合在粘合区b7003上,另一部分继续延伸,并最终与瓶身段bⅰ4-1粘合。第四实施例同理。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包装材料本体1的折叠方式与前述实施例的方案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位于瓶身段bⅰ4-1上的粘合区b7003的作用是用来封口的,在翻折后,该粘合区b7003被粘合后位于瓶身段bⅱ4-2内部的侧壁上,具体位置可参照图9所示的虚线和实线共同示出的区域α。

参照附图11至图13,第四实施例如下。

一种包装材料,包括有包装材料本体1;包装材料本体1呈四边形,其上设置有折叠线a50并通过折叠线a50将包装材料本体1分为瓶身段bⅰ4-1、瓶顶段20、瓶身段a30、瓶底段80、瓶身段bⅱ4-2五个折叠分段,每个折叠分段根据各自用途不同,还相应的设置有使包装材料本体1向其垂直方向收拢的折叠线b60或折叠线c660;包装材料本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是瓶身段bⅰ4-1与瓶身段bⅱ4-2;包装材料本体1的左、右两侧边缘作为相互粘合的粘合区a704,瓶身段bⅱ4-2通过折叠线d7004e分为粘合区b7004和瓶身区b7004d;当折叠包装材料本体1时,折叠分段通过折叠线a50折叠并形成容器的顶面、正面、底面、背面,同时通过折叠线b60折叠形成容器的另外的面,通过折叠线c660折叠形成侧耳,通过折叠线d7004e将粘合区b7004向外翻折并粘合在瓶身区b7004d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7004与瓶身区b7004d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外表面与瓶身段bⅰ4-1粘合后将形成的立面封合。

如图11所示,其中位于包装材料本体1的左右两侧为粘合区a704,该粘合区的作用是在形成侧面时用以粘合住相接的折叠分段,并将侧面封合。粘合区b7004和瓶身区b7004d组成瓶身段bⅱ4-2。如图13所示,将粘合区b7004向外翻折并粘合在瓶身区b7004d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7004与瓶身区b7004d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外表面与瓶身段bⅰ4-1的相对内侧可通过例如加热的工艺进行封合,并最终形成容器。本实施例中的折叠线d7004e起到了将瓶身段bⅱ4-2分为两部分的作用,还起到了使粘合区b7004沿其进行翻折的作用。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的包装材料本体1的折叠方式与前述实施例的方案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位于瓶身段bⅱ4-2的粘合区b7004的作用是用来封口的,在翻折后,该粘合区b7004被粘合后位于瓶身段bⅰ4-1内侧,具体位置可参照图12所示的虚线和实线共同示出的区域α。

粘合区b7004设置在瓶身段bⅱ4-2的端部,在折叠时,瓶身段bⅰ4-1与粘合区b7004粘合后,形成容器的垂直或者近似垂直的外壁。由于容器外壁的总的高度在产品设计完成后,一般即是固定的及一致的,总的高度是指形成容器后,从瓶顶段至瓶底段之间的高度;若增加瓶身段bⅱ4-2的长度,则减少瓶身段bⅰ4-1的长度,使得容器的封口更高;反之则更低。上述外壁,是指形成容器后,呈纵向设置的折叠分段。

同理,上述解释也适用于上述第三实施例。

由此,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确定该封口的高度,例如在液态物质中添加固态颗粒物,在确定液态物质的粘稠度之后,能够确定容器内的固态颗粒物沉降形成的堆积物的高度,将封口的高度设置在该堆积物的高度之上,避免因固态颗粒物对密封口的压迫而导致的破损。再例如,如上文所示,由于可能因为热胀冷缩的原因,导致容器在盛放或者容纳固态颗粒物时,极端情况下会导致该颗粒物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容器瓶口(开口)的尺寸,或者会使颗粒物相互黏在一起导致无法倒出或者无法顺利的倒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封口的高度适当降低,在出现上述极端情况或者影响使用的情况时能够将瓶身段bⅰ4-1撕开一个口作为容器的辅助开口,将颗粒物从中倒出。

第三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理论上也能够实现上述效果,但效果不如第四实施例更好,原因在于,无论容器中的物质数量为多少,第四实施例的瓶身段bⅱ4-2总是会与物质接触,而瓶身段bⅰ4-1由于粘合在粘合区b7004的外侧,因此有几率不与物质接触,在撕开瓶身段bⅰ4-1时也更方便和更加卫生。而第三实施例中,瓶身段bⅱ4-2粘合在粘合区b7003的外侧,在需要撕开开口时,需要先将瓶身段bⅱ4-2撕开,倒出物质时,其有可能和瓶身段bⅰ4-1的相对外侧接触,可能会带来不卫生等问题,因此第三和第四实施例的包装材料本体1均存在成为另一种多用途容器的潜力,而第四实施例比第三实施例的效果更加优越。

参照附图14-16,第五实施例如下。

一种包装材料,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有包装材料本体1;包装材料本体1呈四边形,其上设置有折叠线a500并通过折叠线a500将包装材料本体分为瓶底段a8-1、瓶身段b400、瓶顶段200、瓶身段a300、瓶底段b8-2五个折叠分段,每个折叠分段根据各自用途不同,还相应的设置有使包装材料本体1向其垂直方向收拢的折叠线b600或折叠线c6600;包装材料本体1的两端分别是瓶底段a8-1与瓶底段b8-2;包装材料本体1的左、右两侧边缘作为相互粘合的粘合区a705,瓶底段a8-1通过折叠线d7005e分为粘合区b7005和瓶底区a7005d;当折叠包装材料本体1时,折叠分段通过折叠线a500折叠并形成容器的背面、顶面、正面和底面,同时通过折叠线b600折叠形成容器的另外的面,通过折叠线c6600折叠形成侧耳,通过折叠线d7005e将粘合区b7005向外翻折并粘合在瓶底区a7005d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7005与瓶底区a7005d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表面与瓶底段b8-2粘合后将形成的底面封合。

如图14所示,瓶底段被分为两部分,即瓶底段a8-1和瓶底段b8-2。如同第一实施例的瓶顶段a、b相似的是,当瓶底段两部分折叠后形成底面,再将底面封合。其中粘合区b7005位于瓶底段a8-1上。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粘合区b7005通过折叠线d7005e向瓶底区a7005d的外侧翻折并与瓶底区a7005d的外侧粘合,粘合后形成一阶梯状,最后将瓶底段b8-2粘合在该阶梯状的表面上,即瓶底段b8-2一部分压合在粘合区b7005上,另一部分继续延伸,并最终与瓶底段a8-1连接粘合在一起。本实施例中关于折叠线a-c的位置与结构等特征描述均可参照上述实施例寻求理解,故而不在本实施例中进行累述,而本实施例仅仅说明与其他实施例不同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位于瓶底段a8-1的粘合区b7005的作用是用来封口的,其在翻折后,粘合区b7005被粘合后位于瓶底段b8-2的相对内侧,具体位置可参照图15所示的虚线和实线共同示出的区域α。

参照附图17-19,第六实施例如下。

一种包装材料,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有包装材料本体1;包装材料本体1呈四边形,其上设置有折叠线a500并通过折叠线a500将包装材料本体分为瓶底段a8-1、瓶身段b400、瓶顶段200、瓶身段a300、瓶底段b8-2五个折叠分段,每个折叠分段根据各自用途不同,还相应的设置有使包装材料本体1向其垂直方向收拢的折叠线b600或折叠线c6600;包装材料本体1的两端分别是瓶底段a8-1与瓶底段b8-2;包装材料本体1的左、右两侧边缘作为相互粘合的粘合区a706,瓶底段b8-2通过折叠线d7006e分为粘合区b7006和瓶底区b7006d;当折叠包装材料本体1时,折叠分段通过折叠线a500折叠并形成容器的背面、顶面、正面和底面,同时通过折叠线b600折叠形成容器的另外的面,通过折叠线c6600折叠形成侧耳,通过折叠线d7006e将粘合区b7006向外翻折并粘合在瓶底区b7006d上,粘合后的粘合区b7006与瓶底区b7006d呈阶梯状,该阶梯状的表面与瓶底段a8-1粘合后将形成的底面封合。

如图17所示,瓶底段被分为两部分,即瓶底段a8-1和瓶底段b8-2。如同第一实施例的瓶顶段a、b相似的是,当瓶底段两部分折叠后形成底面,再将底面封合。在本实施例中,粘合区b7006设置的位置与第五实施例粘合区b的位置不同,粘合区b7006位于瓶底段b8-2上。

再如图19,本实施例中,粘合区b7006通过折叠线d7006e向瓶底段b8-2的外侧翻折并与瓶底区b7006d的外侧粘合,粘合后形成一阶梯状,最后将瓶底段a8-1粘合在该阶梯状的表面上,即瓶底段a8-1一部分压合在粘合区b7006上,另一部分继续延伸,并最终与瓶底段b8-2连接粘合在一起。上述针对本实施例的解释在描述上与第二实施例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位于瓶底段b8-2上的粘合区b7006的作用是用来封口的,粘合区b7006被粘合后位于瓶底段a8-1内部的侧壁上,具体位置可参照图19所示的由实线示出的区域α。

本专利所有附图中所示出的内容,图中的各结构的厚度并非实际厚度,不代表实施例的真实数据,而是为表达或者展示技术方案所作的。

本实施例为第一实施例的优选例。

优选的,粘合区b7001的厚度小于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且粘合区b7001的下底面与包装材料本体的下底面平齐。

本实施例为第二实施例的优选例。

优选的,粘合区b7002的厚度小于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且粘合区b7002的下底面与包装材料本体的下底面平齐。

本实施例为第三实施例的优选例。

优选的,粘合区b7003的厚度小于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且粘合区b7003的下底面与包装材料本体的下底面平齐。

本实施例为第四实施例的优选例。

优选的,粘合区b7004的厚度小于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且粘合区b7004的下底面与包装材料本体的下底面平齐。

本实施例为第五实施例的优选例。

优选的,粘合区b7005的厚度小于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且粘合区b7005的下底面与包装材料本体的下底面平齐。

本实施例为第六实施例的优选例。

优选的,粘合区b7006的厚度小于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且粘合区b7006的下底面与包装材料本体的下底面平齐。

上述优选例分别是第一至第六实施例的优选例,以第一实施例的优选例和第三实施例的优选例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以第一实施例为例,来解释第一实施例的优选例,如图1至图4、图20至图21所示,其中图1示出了第一实施例包装材料本体的俯视图,而图2示出了在形成容器后的主视图,图3示出了形成容器后的俯视图,图4示出了粘合区b在折叠后粘合时的示意图,也是图3的a-a剖面图;图20示出了本优选例在图1基础上的侧视图,但与图1不同的是,图20中的粘合区b7001`的厚度h小于瓶顶区a7001d`的厚度h;第一实施例优选例还提供了与图4类似的示意图图21,但与图4不同的是,图21示出了折叠后的粘合区b在厚度上的不同。为统一描述,在任一实施例优选例中描述的“下底面”等词语,皆是指图20的视角下的包装材料本体的下底面,故而可以理解为,在图1状态下,每个折叠分段均具有下底面,而为了便于理解,图20仅展示了瓶顶区a7001d`与粘合区b7001`的下底面。同理,其他实施例的优选例以此类推。

第一实施例的优选例参考图20至图21。由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粘合区b7001在未做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会认为其厚度与包装材料本体1的厚度相同,故而在粘合区b7001进行折叠时,会存在厚度过厚,不易粘合,影响容器的美观。为减少对美观的影响,在第一实施例的优选例中,参照图20,进一步定限了第一实施例优选例的粘合区b7001`的厚度为h,粘合区b7001`的厚度h小于包装材料本体1厚度,即瓶顶区a7001d`的厚度h;参照图21,在粘合区b7001`进行翻折后的厚度较薄,此时与瓶顶段b粘合后,能有效的提升容器表面的美观。

上述关于对第一实施例的优选例的说明,其原理可以适用于其他多个实施例的优选例,例如第二、第五和第六实施例的优选例。

第三实施例的优选例参照图22。第三实施例的优选例中,将粘合区b7003`的下底面与包装材料本体的下底面平齐,粘合区b7003`的厚度h小于瓶身段bⅰ4-1`的厚度h,瓶身段bⅰ4-1`在折叠后是竖直状态的,粘合区b7003`向外翻折并粘合在瓶身段bⅰ4-1`上,粘合区b7003`翻折后整体的厚度较薄,容器更美观。

该说明也适用于第四实施例的优选例。

第一至第六实施例的优选例的粘合区b的厚度均小于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实现该效果可采用现有的削边技术,比如专利201811511561.2公开的“一种单片包装盒预制材料的成型方法”中,利用削边装置对单片包材的横向的一侧边外侧进行削薄处理。

第一至第六实施例的优选例的粘合区b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3/4;优选的,所述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2/3;更为优选的,所述粘合区b的厚度为包装材料本体的厚度的1/5-1/2。由于粘合区b用来粘合密封,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仅保留必要的复合层,例如内层聚乙烯层、铝箔层、纸板层,或者是内层聚乙烯层、铝箔层,或者是内层聚乙烯层、纸板层,只要能够保留粘合密封的效果。

值得再次注意的是,上述所有实施例中,关于粘合区a与粘合区b的位置与组成的描述中,引用了“设置”、“作为”、“分为”、“位于”等描述词,这里包含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粘合区(包括粘合区a与粘合区b,下同)本身是作为包装材料本体1的一部分出现,第二种是粘合区相对于包装材料本体1是独立出现的,即两者不属于同一部分;每个实施例均可各自拥有上述两种情况的解释。不管是上述那种情况,均不影响本发明创造实现预期的技术效果。

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包装材料以单个片材产品,该片材产品预制成型,即在进入灌装机之前已完成了横向封合,呈筒状,其包装灌装方法如下:进入灌装机后,先将其中一侧面的粘合区a对接进行封合,然后将拟灌装的物质从另一未粘合的侧面灌装,灌装结束后将该侧面的粘合区a对接进行封合,经封合后的容器折翼后(即形成侧耳)最终成型。

具体的,所述灌装方法中的两侧面通过粘合区a对接封合是指位于每一侧面的相对的粘合区a的内侧通过封合灌装设备加热融化,压合并使之粘合封合。

第十三实施例如下。

一种用于盛装的容器,由上述任一项包装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可使用上述第一至四实施例中的任一项包装材料,用以制作一种用于盛装的容器。

所形成的容器上可设置开口,所述开口为预撕线、吸管孔、易拉贴、盖子等开口形式中的任何一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