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智能医药装置的取药顶头及取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94472发布日期:2020-02-22 02:3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用于智能医药装置的取药顶头及取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医药装置的取药顶头及取药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型医药装置的取药机构分为上取药机构和下取药机构。其中,上取药机构是通过顶料件将储药容器内的药物从储药容器的顶部出口顶出;下取药机构是通过刮板挂动药物将药物从储药容器底部的出药孔刮出,集药机构都是通过刮板将药物驱赶于一处。

在取药方面,不论上取药机构还是下取药机构,其都需要能够适应不同尺寸药物的取用工作,其中下取药机构是通过控制出药孔的尺寸来实现不同尺寸药物的取用,而上取药机构是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顶头来实现不同药物的取用。

目前,在上取药方式中,由于每次更换顶头需要将顶头整体拆换,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智能医药装置的取药顶头及取药装置,其能够方便调整取药顶头的结构,以适应待顶取的药物的尺寸。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医药装置的取药顶头,取药顶头包括外环件和位于外环件内部的取药组件,取药组件的尺寸与药物的尺寸相匹配,外环件与取药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药物进入两者之间的间隙内的形变连接件,外环件和取药组件可沿着取药顶头的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形变连接件随着外环件和取药组件的相对移动而进行形变。

优选地,取药组件包括内环件和帽状的取药帽,内环件转动安装在取药帽上,内环件和外环件之间设置形变连接件。

优选地,取药组件的上表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优选地,取药组件的中心线与外环件的中心线相重合。

优选地,形变连接件由能够进行弹性伸缩的面料构成。

优选地,取药帽的冒筒上设置螺纹段或者将冒筒设置成与卡爪构成可拆卸连接配合卡接孔。

优选地,外环件上设置有螺纹装配短管。

优选地,螺纹装配短管为外螺纹装配短管,外螺纹装配短管的外径小于上方外环件的外径。

优选地,外环件和取药组件之间设置有对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的行程进行限位的行程限位部。

优选地,形变连接件呈绷紧状。

优选地,外环件包括板面水平布置的a1环形圈,a1环形圈的外围边部向下延伸a环形管部,a环形管部下端通过板面水平布置的a2环形圈与螺纹装配短管的上端相连接,螺纹装配短管的外径小于a环形管部的外径,行程限位部包括取药帽上设置的板面水平布置的a3环形圈,a1、a2环形圈对位于其之间的a3环形圈的移动行程进行限位,取药帽的外径小于a2环形圈的内孔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取药装置,包括储药桶以及储药桶内设置的用于智能医药装置的上述的取药顶头。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智能医药装置的取药顶头,其包括外环件和位于外环件内部的取药组件,通过将取药组件的尺寸设置成与药物的尺寸相匹配,从而只需要更换取药组件,就能够使得取药顶头适应不同药物的顶取需求,进而提高了取药顶头的改装效率和改装操作的灵活性;通过在外环件与取药组件之间设置有形变连接件,从而在外环件和取药组件可沿着取药顶头的轴线方向相对移动时,能够防止药物进入外环件与取药组件之间的间隙内。

本发明提供的取药装置,其由于应用了上述的取药顶头,使得取药顶头的改装更加方便,从而无需拆换整个取药顶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型医药设备用上取药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药顶头处于b状态时图2中沿a-a向的剖视图,图中略去b弹簧;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药顶头处于c状态时图2中沿a-a向的剖视图,图中略去b弹簧;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药顶头、顶料件、活动帽以及推杆这几者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9为图7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中沿b-b向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此时取药顶头处于a状态;

图12为图10中d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取药顶头、顶料件、a弹簧、滑套以及限位环的装配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e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5为图13中f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药桶的主视图;

图17为图16中沿c-c向的剖视图;

图18为取药顶头处于b状态时,对应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9为取药顶头处于c状态时,对应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20为取药顶头处于a状态时,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对应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21为取药顶头处于b状态时,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对应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22为取药顶头处于c状态时,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对应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

100-储药桶,110-安装孔,120-限位架,121-限位槽,130-限位块,140-导杆,150-集药板,151-集药孔,152-整料管,153-整药环,160-投料口,200-顶料件,210-顶管,211-推拉槽,212-凸条,220-顶杆,221-环套,221a-限位挡条,222-限位环,300-取药顶头,310-外环件,311-a1环形圈,312-a环形管部,313-a2环形圈,314-螺纹装配短管,320-取药组件,321-内环件,322-取药帽,323-a3环形圈,330-形变连接件,400-调节架,410-推杆,411-装配孔,412-导向槽,413-环状凹槽,420-推爪,421-爪体部,430-调节板,500-a弹簧,600-滑套,610-导向件,700-活动帽,710-凸环,800-b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参阅图1至图2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智能型医药设备用上取药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顶头尺寸的不同而导致药物落入取药顶头300与安装孔110之间的空隙内,再次顶升取药顶头300的过程中,会将空隙内的药物挤碎的问题。

如图1至图2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方案为,其包括用于储放药物的储药桶100以及用于对药桶内储放的药物进行取用的取药机构,储药桶100的桶底设置有安装孔110,取药机构包括安装孔110内升降式布置的顶料件200,顶料件200的顶部设置有取药顶头300,取药顶头300用于随顶料件200升降对储药桶100内的药物进行顶取。取药顶头300包括外环件310和位于外环件310内部的取药组件320。

其中,外环件310的外轮廓尺寸至少与顶料件200上的a段尺寸相匹配,a段为顶料件200能够移至安装孔110上部的杆身段,由此可以使外环件310能够与安装孔110相适配,防止外环件310与安装孔110之间产生供药物进入的空隙。

其中,取药组件320的尺寸与储药桶100内储放的药物的尺寸相匹配,从而能够对药物进行可靠顶取,以避免因取药组件320尺寸过大而顶取过多的药物,以及避免因取药组件320尺寸较小而无法稳定的顶取药物,以致药物在顶升过程中又掉落在储药桶100内。

另外,在外环件310与取药组件320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药物进入两者之间的间隙内的形变连接件330,从而能够防止因取药组件320尺寸的不同而导致药物落入取药组件320与外环件310之间的空隙内。

再者,顶料件200与调节机构相连接,调节机构至少能够调节取药顶头300处于如下a、b两种状态:

参阅图1至图3、图11以及图20,a状态为:取药顶头300完全缩回安装孔110内,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形变连接件330上表面高度由外环件310至取药组件320逐步减小或保持一致;

参阅图1、图2、图5、图18以及图21,b状态为:取药顶头300位于储药桶100内部或储药桶100的上方,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形变连接件330上表面高度由外环件310至取药组件320逐步增大。

参阅图1至图3、图11以及图20,当取药顶头300处于a状态时,由于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由此可以使得药物能够因重力作用移动至取药组件320和/或外环件310的上表面,尤其是当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时,形变连接件330上表面高度由外环件310至取药组件320逐步减小,此时形变连接件330的上表面能够对处于其上的药物进行斜面导向,有利于药物向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集中,以便取药组件320能够对药物进行可靠顶取。

参阅图1、图2、图5、图18以及图21,当取药顶头300处于b状态时,由于此时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形变连接件330上表面高度由外环件310至取药组件320逐步增大,因此,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留下来的药物即是被可靠顶取的药物,其他不能顶取的药物就会沿着形变连接件330的上表面滑落回储药桶100内,以待取药组件320的再次顶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型医药设备用上取药装置,其在顶料件200顶部设置取药顶头300,取药顶头300能够随着顶料件200进行升降,取药顶头300包括外环件310和位于外环件310内部的取药组件320,并在外环件310与取药组件320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药物进入两者之间的间隙内的形变连接件330,从而在调节机构调节取药顶头300处于a、b状态时,形变连接件330都能够防止药物进入外环件310与取药组件320之间的间隙内;外环件310的外轮廓尺寸至少与顶料件200上的a段尺寸相匹配,a段为顶料件200能够移至安装孔110上部的杆身段,这样有利于使外环件310能够与安装孔110相配合,以防止药物进入外环件310与安装孔110之间的空隙中;通过将取药组件320的尺寸设置成与储药桶100内储放的药物的尺寸相匹配,从而使药物能够被取出。通过上述设置,能够防止药物进入顶料件200与安装孔110之间的空隙中,避免药物被挤碎,从而使得储药桶100内的药物能够被可靠取出。另外,由于能够防止药物被击碎,从而有利于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

参阅图18和图21,由于取药顶头300处于b状态时将药物顶起,而取药顶头300最终是要将顶取的药物顶升至储药桶100的顶部,然后通过集药机构上的刮板将药物驱赶至一处,然而,b状态下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如果要是在b状态对取药组件320上的药物进行刮取操作的话,就会使药物落至外环件310的上表面上或形变连接件330的上表面、外环件310的上表面以及储药桶100顶部出口所围合的凹槽内,最终使得药物不能被可靠刮取。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参阅图1、图2、图6、图19以及图22所示,调节机构还能够调节取药顶头300处于c状态,c状态为:取药顶头300移动至最高位置处,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与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相一致,形变连接件330上表面高度由外环件310至取药组件320保持一致。本方案实施的原理在于:通过在取药顶头300移至最高位时,将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调节为与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相一致,且形变连接件330上表面高度由外环件310至取药组件320保持一致,从而填补了取药组件320与储药桶100顶部出口之间的空隙,能够防止药物在被刮取时落入取药组件320与储药桶100顶部出口之间的空隙内。

如图3、图5、图6、图11和图14以及图18至图22所示,作为形变连接件33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为:形变连接件330由能够进行弹性伸缩的面料构成。本方案实施的原理在于:采用能够进行弹性伸缩的面料构成所述形变连接件330,能够防止药物从形变连接件330本体的空隙中掉落,使得顶取药物时更加可靠,而且由于是采用面料制成,有利于将形变连接件330制成一体式的结构,比如将形变连接件330采用环形的面料制成,面料的外环边部与外环件310相连,面料的内环边部与取药组件320相连,从而又有利于减少零部件的数量。

由于每次需要顶取的药物的尺寸可能会不同,为了兼容对不同尺寸的药物的顶取需求,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取药顶头300与顶料件200可拆卸式连接。通过将取药顶头300与顶料件200之间采用可拆卸式装配方式,有利于根据需要更换对应尺寸的取药顶头300,从而有利于使该取药机构能够适应多种尺寸药物的顶取需求。

由于现有的药物的外轮廓基本上都是偏向于圆形或者类似圆形的形状,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对药物的可靠顶取,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或椭圆形,取药组件320上表面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实现对待顶取的药物实施可靠顶取的功能即可。

为了便于零部件的装配定位,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取药组件320的中心线与外环件310的中心线相重合。

具体的,如图2至图15以及图18至图22所示,顶料件200包括顶管210和顶管210内设置的顶杆220,调节机构调节顶料件200上升过程中顶杆220与顶管210沿竖直方向具有相对运动,外环件310可拆卸式安装在顶管210上,取药组件320可拆卸式安装在顶杆220上。本方案实施的原理在于:顶管210和顶管210内设置的顶杆220作为顶料件200的组成部分,且两者在顶料件200上升的过程中存在相互运动,外环件310、取药组件320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顶管210、顶杆220上,而外环件310与取药组件320之间连接形变连接件330,而根据上述方案的内容,当取药顶头300处于b状态时,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形变连接件330上表面高度由外环件310至取药组件320逐步增大,由此可见,顶管210与顶杆220发生相对运动是指,顶杆220相对于顶管210上移,从而使得取药组件320上保留能够被可靠顶取的药物。

需要说明的是,能够被取药组件320可靠顶取的药物,比如是片剂药物,是指能够被取药组件320顶取的一片药,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的外轮廓与一片药物的外轮廓相匹配,只有当一片药物的外轮廓的一半以上处于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上,该片药物才能够被取药组件320可靠顶取。

根据上述方案可知,在对不同尺寸药物进行顶取时,只需要改装尺寸相对应的取药组件320即可,为了实现方便改装取药组件320和降低改装成本的目的,如图10至图14以及图18至图2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取药组件320包括内环件321和取药帽,取药帽可拆卸式固定在顶杆220上,内环件321转动安装在取药帽上,形变连接件330安装在内环件321和外环件310之间。本方案实施的原理为:由于取药组件320包括内环件321和取药帽,而取药帽可拆卸式固定在顶杆220上,内环件321转动安装在取药帽上,形变连接件330安装在内环件321和外环件310之间,因此,可以在每次需要改装取药组件320时,仅将内环件321进行更换即可,使得内环件321的外轮廓尺寸与待顶取的药物相匹配即可,从而在加工制作时,只需要制作符合要求的不同外轮廓尺寸的内环件321即可,不同内环件321的内环部相同,用于是实现与取药帽322的装配连接;另外,由于内环件321已是取药组件320中一个独立的零件,因此,在安装取药组件320时,可以先将取药帽322、内环件321、形变连接件330、外环件310装配连接,然后再将顶杆220、顶管210分别与取药帽322、外环件310装配连接,能够提高装配的灵活性,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关于上述调节机构的实施形式,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如图1至图7以及图9至图22所示,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架和驱使调节架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调节架包括与顶杆220对应布置的推杆和位于推杆四周的推爪,顶杆220的下端与推杆构成滑动装配且两者装配处设置有a弹簧500,a弹簧500处于压缩状态,顶管210下端的管壁上设置有推拉槽211,推拉槽211的槽长方向与顶管210的长度方向一致,推拉槽211沿着顶管210的周向间隔设置,推爪的上端的爪体部与推拉槽211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取药顶头300处于a状态时,爪体部与推拉槽211的下槽壁相贴靠或处于距离最近处,取药顶头300由a状态转变至b状态的过程中,推杆抵推顶杆220相对于顶管210向上移动、爪体部在推拉槽211内向上移动直至爪体部与推拉槽211上槽壁相抵靠,取药顶头300转至b状态后,调节架抵推顶管210和顶杆220同步上移。

本方案实施的原理为:当取药顶头300处于a状态时,爪体部与推拉槽211的下槽壁相贴靠或处于距离最近处,a弹簧500处于压缩状态,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同时,形变连接件330上表面高度由外环件310至取药组件320逐步减小或保持一致;取药顶头300由a状态转变至b状态的过程中,顶杆220相对于顶管210向上移动、爪体部在推拉槽211内向上移动;当爪体部与推拉槽211上槽壁相抵靠时,取药顶头300完全切换至b状态,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形变连接件330上表面高度由外环件310至取药组件320逐步增大,且从此时开始,顶管210和顶杆220随调节架同步上移;当取药顶头300由b状态向c状态切换的过程中,首先顶杆220停止上移,然后顶管210随调节架继续上移,同时使得a弹簧500的压缩量增大;当顶管210运动到位后,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形变连接件330的上表面高度和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保持一致,至此取药顶头300完全切换至c状态,此时a弹簧500的压缩量达到最大;当调节架下移将取药顶头300向a状态复位的过程中,a弹簧500复位,使得取药顶头300呈现出b状态下的姿态,即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同时,形变连接件330上表面高度由外环件310至取药组件320逐步增大。

其中,a弹簧500为压缩状态,当取药顶头300在a、b、c三种状态切换过程中,a弹簧500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尤其是取药顶头300由c状态向a状态复位时,a弹簧500所具有的弹性势能用于使得取药组件320可靠复位至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22所示,推杆的上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装配孔,顶杆220位于装配孔外侧的杆身上固定设置有环套221,装配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沿着孔壁的周向间隔设置,顶杆220插入装配孔的杆身上设置有滑套600,滑套600与顶杆220构成滑动配合,推杆的上端设置有与其构成滑动导向限位配合的活动帽700,顶杆220的下端设置有对滑套600在顶杆220上的向下移动进行限位的限位部,滑套600的周向设置与导向槽构成滑动导向装配的导向件610,导向件610和活动帽700之间的顶杆220杆身上套设a弹簧500;取药顶头300移动路径上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对顶杆220、顶管210的行程进行限定,取药顶头300处于a状态时,活动帽700与环套221相抵靠,取药组件320的高度低于外环件310的高度;取药顶头300由a状态转变至b状态过程中,导向槽的下端与导向件610抵靠实现推杆推动顶杆220向上移动,顶杆220相对于顶管210向上移动,使得取药顶头300转变至b状态;顶杆220运行至最高位时,取药顶头300由b状态转变至c状态,推杆继续上行,a弹簧500进行压缩,滑套600与活动帽700相互靠近,直至顶管210运行至最高位。

上述优选方案中,如图7至图22所示,并参阅图3、图5和图6,推杆的上端设置有与其构成滑动导向限位配合的活动帽700,是指活动帽700的下端部设有沿推杆的径向向内延形成的凸环710,推杆的外壁上设置有供凸环710滑动的环状凹槽,环状凹槽沿推杆的杆长方向与凸环710构成滑动导向限位配合,在取药顶头300由b状态切换至c状态的过程中,凸环710在环状凹槽内上下移动的行程,与外环件310相对于取药组件320移动的行程保持一致;且在取药顶头300处于a状态时,由于a弹簧500处于压缩状态,使得凸环710与环状凹槽的上侧壁抵靠,导向件610与导向槽的下端抵靠,且活动帽700的内顶壁与推杆的顶部呈分离状布置;当取药顶头300完全处于c状态时,活动帽700的内顶壁分别与环套221、推杆抵靠。

其中,如图12、图13和图15所示,限位部可采用限位环222构成,限位环222可拆卸式装配在顶杆220上。

本优选方案实施的目的在于,如何分别对顶杆220、顶管210的移动到位进行准确控制,从而保证每次能够在预设位置切换状态。具体的:当取药顶头300由b状态向c状态切换时,限位组件先对顶杆220的向上移动进行限位,然后顶管210继续随调节架上移,直至取药顶头300切换至c状态时,限位组件对顶管210的上移进行限位,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顶杆220无法继续上移,而推杆会继续继续带动顶管210相对于顶杆220上移,直至帽套的下边沿与环套221的上表面抵靠,此时取药顶头300切换为c状态,即在上升过程中,当顶杆220的上升受到限制后,帽套的下边沿与环套221的上表面抵靠时,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与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相一致,形变连接件330上表面高度由外环件310至取药组件320保持一致。另外,由于导向件610和活动帽700之间的顶杆220杆身上套设a弹簧500,a弹簧500在取药顶头300处于a状态时呈压缩状态,这样有利于保证取药顶头300每次回复至a状态时,导向件610与导向槽的下端抵靠,外环件310的上表面高度≥取药组件320的上表面高度,形变连接件330上表面高度由外环件310至取药组件320逐步减小或保持一致。

更具体的,如图3、图4、图7至图13、以及图15所示,顶杆220下杆段上还设置有辐射状、沿推杆径向设置的限位挡条221a,限位挡条221a延伸至推杆外侧,限位组件包括在顶杆220行程两端与限位挡条221a构成抵靠限位配合的a限位件,限位挡条221a和导向件610沿着顶杆220的周向间隔交错布置,推拉槽211上侧的管壁上设置凸条212,限位组件还包括在顶管210行程两端与凸条212构成抵靠限位配合的b限位件,a、b限位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错开状布置。

其中,关于a限位件的构成,参阅图1至图6,具体可以是这样的:在储药桶100的外壁上或者机架上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条形限位架120,限位架120上设置条形的限位槽121,限位槽121与限位挡条221a沿顶杆220的杆长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且限位槽121的槽长与限位挡条221a的移动行程相匹配,限位槽121的上端构成对顶杆220行程上限的限位,限位槽121的下端构成对顶杆220行程下限的限位。由此,a限位件是由设置在限位架120的限位槽121构成。

为了防止调节架上升过程中与限位架120发生干涉,可以在调节架上设置供避让限位架120的空缺区域。

如图1至图6、以及图16和图17所示,为了使顶管210、调节架能够可靠复位,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储药桶100上设置有导杆140,顶管210与导杆140沿取药顶头300的升降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导杆140上装配有b弹簧800,b弹簧800驱使调节架下行。本方案实施的原理为:通过设置导杆140与顶管210沿取药顶头300的升降方向构成滑动导向装配,有利于对顶管210的升降移动进行准确导向,防止顶管210在升降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通过在导杆140上设置b弹簧800,用于驱使顶管210沿导杆140的导引方向下行复位,进而带动调节架下行复位,从而提高下行效率和复位路径的稳定性。

其中,参阅图1至图6、以及图16和图17所示,由于导杆140与顶管210是沿取药顶头300的升降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因此可以通过在顶管210上的凸条212上开设与导杆140滑动配合的导向孔,用于活动穿设导杆140,然后在导杆140的杆身上固定设置上下对应布置的限位块130,而凸条212位于两限位块130之间,从而构成对凸条212升降运动的限位,进而对顶管210的行程两端的限位。由此,b限位件是由固定在导杆140上的两个限位块130构成,位于上侧的限位块130用于对顶管210的行程上限构成限位,位于下侧的限位块130用于对顶管210的行程下限构成限位。

如图1至图6所示,上述调节架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案为:调节架还包括水平布置的调节板430,推爪和推杆装配在调节板430的上板面上,驱动组件为驱动气缸或电缸构成,导杆140设置在推爪的外围。通过设置调节板430用于在其上表面布置推爪和推杆,并用于与驱动组件装配连接,从而通过驱动组件驱使调节板430作升降运动,继而带动推爪和推杆作升降运动;通过将导杆140布置在推爪的外围,是为了防止推爪在升降运动的过程中与导杆140发生干涉。

参阅图1,上述方案中,为避免限位架120与调节架发生干涉而设置的空缺区域,布置在调节板430上。

如图1至图3、图5、图6、图11以及图16至图22所示,由于在储药桶100的上部,也就是取药顶头300处于c状态时的位置,需要对取药顶头300上顶取的药物实施刮取,从而使顶取的药物统一刮至指定区域,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储药桶100的上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集药板150,集药板150上开设有集药孔151,取药顶头300处于c状态时,取药顶头300的上表面与集药板150的上板面呈平齐状布置,集药孔151的尺寸与取药顶头300的外轮廓尺寸相一致。本方案实施的原理为:通过在储药桶100的上部设置集药板150,并在集药板150上开设供容置取药顶头300的集药孔151,从而在取药顶头300处于c状态时,取药顶头300容置于集药孔151内,且取药顶头300的上表面与集药板150的上表面呈平齐状布置,从而利于对取药顶头300上顶取的药物刮至沿集药板150上表面的指定区域;另外,由于集药孔151的尺寸与取药顶头300的外轮廓尺寸相一致,而取药顶头300处于c状态时,取药顶头300的上表面与集药板150的上表面呈平齐状布置,从而有效防止取药顶头300之间产生是药物落入的空隙,进而能够使得取药顶头300上的药物能够被可靠刮走。

如图3、图5、图6、图11以及图16至图22所示,为了使取药顶头300在处于b状态时,其上表面所携带的药物处于取药顶头300的中部,从而在取药顶头300由b状态向c状态转换的过程中,防止药物因机器本身振动等因素而从取药顶头300滑落至外环件310和/或形变连接件330上,从而可能造成药物在外环件310的上表面、形变连接件330的上表面以及集药孔151的内壁所围合的区域内被挤压损坏。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集药孔151的下侧设置有环形的整药环153,整药环153由刷毛构成,整药环153与集药孔151同心布置,整药环153的内径与取药组件320的外径相一致。本方案实施的原理为:通过在集药孔151的下侧设置环形的整药环153,整药环153的内径与取药组件320的外径相一致,且整药环153采用刷毛制成,当处于b状态的取药组件320在上升过程中途经整药环153时,整药环153上的刷毛即会对取药组件320上的药物的姿态进行整理,使得药物调整至取药组件320上表面的中部或者使得药物的外轮廓完全处于取药组件320上表面。

具体的,参阅图3、图5、图6以及图16和图17,集药板150下板面上设置有整料管152,整料管152的管腔与集药孔151顺延布置且两者尺寸一致,整药环153设置在整料管152的下端或下侧。

进一步地,参阅图1、图3、图5、图6及图16和图17,可以将集药板150设置为与储药桶100一体成型,或者,将集药板150的外轮廓设置成与储药桶100上部的外轮廓相一致,并将集药板150与储药桶100可拆卸式装配连接。由此,采用集药板150作为储药桶100的顶盖,若采用前者作为实施方案,需要在储药桶100上或者集药板150上开设用于向储药桶100内投放药物的投料口160,而若采用后者作为实施方案,则在向储药桶100内投放药物的时候,只需要将集药板150拆下来即可。当然,也可以从集药孔151投放药物,只是投放效率不是太高,而且容易发生堵塞。

优选地,参阅图1至图3、图5、图6、以及图16和图17,投料口160开设在储药桶100的侧壁上。

参阅图11和图14,上述方案中,外环件310的下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的螺纹装配短管314,外螺纹装配短管的外径小于上方外环件310的外径,外环件310通过螺纹装配短管314与顶管210构成可拆卸式螺纹连接,取药帽通过螺纹装配方式或者卡爪连接方式与顶杆220可拆卸式连接。

具体的,取药帽322的冒筒上设置螺纹段或者将冒筒设置成与卡爪构成可拆卸连接配合的卡接孔,卡爪设置在顶杆220上。

为了对外环件310与取药组件320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行限位,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为,外环件310和取药组件320之间设置有对两者之间相对移动的行程进行限位的行程限位部。

参阅图11、图18至图22,在取药顶头300在a状态、b状态、c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时,上述的形变连接件330呈绷紧状。

如图20至图22所示,关于外环件310的具体构造,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外环件310包括板面水平布置的a1环形圈311,a1环形圈311的外围边部向下延伸a环形管部312,a环形管部312下端通过板面水平布置的a2环形圈313与螺纹装配短管314的上端相连接,螺纹装配短管314的外径小于a环形管部312的外径,行程限位部包括取药帽322上设置的板面水平布置的a3环形圈323,a1、a2环形圈313对位于其之间的a3环形圈323的移动行程进行限位,取药帽322的外径小于a2环形圈313的内孔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