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3437发布日期:2020-08-11 21:0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9-018668(申请日:2019.2.5)为基础,享受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括该申请的全部内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具备乘梯处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备能够在乘梯处(层站)直接指定目的地楼层(目标层)的乘梯处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hdc:halldestinationcontroller)的电梯系统得以实际应用。将这种电梯系统称为“目的地楼层控制系统(dcs:destinationcontrolsystem)”。dcs基于利用者在乘梯处登记的目的地楼层,从多台乘用轿厢中选出最佳的乘用轿厢并使其响应该乘梯处。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相同目的地楼层的利用者搭乘相同的乘用轿厢,实现了输送效率的提高。此外,在存在多个乘用轿厢的情况下,有时也将这些乘用轿厢称为“号机”。另外,将包含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在内的乘梯处呼叫称为“目的地呼叫”。有时也将该目的地呼叫所被分配的乘用轿厢称为“分配轿厢”或者“分配号机”。技术实现要素:在上述的dcs中,即使从各乘用轿厢之中决定了能够快速对乘梯处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作为分配轿厢,但有时由于各乘用轿厢的运行状况也会让利用者久等。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能够针对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使乘用轿厢高效地响应从而消除利用者的长时间等待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具备用于在乘梯处登记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的乘梯处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并将具有通过该乘梯处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所登记的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呼叫分配给多台乘用轿厢中的最佳的乘用轿厢。上述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具备变更对象检测部、变更请求生成部以及分配控制部。上述变更对象检测部根据上述乘用轿厢的运行状况,将已分配给上述乘用轿厢的目的地呼叫检测为分配变更的对象。上述变更请求生成部生成将具有与由上述变更对象检测部检测出的目的地呼叫相同的条件的目的地呼叫汇总为一个的分配变更请求呼叫。上述分配控制部基于由上述变更请求生成部生成的上述分配变更请求呼叫,进行分配变更。根据上述构成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能够针对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使乘用轿厢高效地响应,从而消除利用者的长时间等待。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dcs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所使用的乘梯处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的一例的图。图2是表示上述群管理系统所使用的乘梯处目的地楼层显示装置的一例的图。图3是表示上述群管理系统所使用的预约表(table)的一例的图。图4是表示上述预约表被更新了的情况下的一例的图。图5是用于说明经过时间与预测到达时间的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上述群管理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图7是表示由上述群管理系统具备的群管理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基本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由上述群管理控制装置执行的与以运行效率为条件的分配变更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由上述群管理控制装置执行的与以脱离群管理为条件的分配变更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由上述群管理控制装置执行的优先候选轿厢的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由上述群管理控制装置执行的超预约轿厢的检测处理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由上述群管理控制装置执行的使用了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分配处理的流程图。图13是表示由上述群管理控制装置执行的使用了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分配处理的流程图。图14是表示由上述群管理控制装置执行的使用了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其他分配处理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为了易于理解,先对本实施方式的概要进行说明。[乘梯处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hdc:halldestinationcontroller)]本实施方式假定了dcs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在dcs中,在各层的乘梯处具备如图1所示的乘梯处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以下称为hdc)11。hdc11是用于在乘梯处登记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的装置,具有用于对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部12、和用于将前往通过操作部12所输入的目的地楼层的乘用轿厢(分配轿厢)通知给利用者的显示部13。此外,作为目的地楼层的登记方法,通常为基于数字键的操作的方法,但是例如也可以为使用ic卡等的方法。另外,hdc11也可以设置在远离乘梯处的地方。在通过hdc11登记了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时,会发出被称为“目的地呼叫”的乘梯处呼叫。该目的地呼叫中包含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和出发楼层(进行了目的地楼层的登记操作的楼层)的信息。基于该目的地呼叫,从多台乘用轿厢中选出最佳的乘用轿厢作为分配轿厢,并响应出发楼层。在选出了分配轿厢时,将关于分配轿厢的信息(号机名)显示于hdc11的显示部13。在图1的例子中,显示了利用者登记的目的地楼层为13层、且针对该目的地楼层分配了a号机的乘用轿厢。利用者按照该显示,会在a号机的乘用轿厢的乘梯处等待。[乘梯处目的地楼层显示装置(hdi:halldestinationindicator)]如图2所示,为了使利用者能够顺利搭乘分配轿厢,在乘梯处15,厅门16的旁边设置有乘梯处目的地楼层显示装置(以下称为hdi)17。hdi17是用于显示乘用轿厢的目的地楼层的装置。在图2的例子中,作为a号机的目的地楼层,显示有7层、11层和13层。根据这种显示,利用者能够在确认乘用轿厢的目的地楼层后再搭乘。此外,在图2的例子中,只表示了a号机的hdi17,但实际上按各号机而设置有hdi,各自显示所对应的乘用轿厢的目的地楼层。此外,以下将包括a号机在内的各号机的hdi记作hdi17来进行说明。[定员管理]在dcs中,如搭乘定员制的交通工具那样,管理着搭乘乘用轿厢的利用者的载荷来决定分配轿厢(分配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将该结构称为“定员管理”。在对乘用轿厢分配目的地呼叫时,对该乘用轿厢的出发楼层到目的地楼层的前一层为止的楼层设置利用者的载荷预估值。具体而言,使用如图3所示的按乘用轿厢划分的预约表tb。将每位利用者的载荷视为65kg,并将搭乘乘用轿厢的利用者的载荷预估值的合计值作为预约载荷设置于预约表tb。在图3的例子中,表示了对于a号机已设置了将从1层前往4层的利用者的载荷预估值、和从1层前往5层的利用者的载荷预估值进行合计得到的值作为预约载荷的状态。此外,以a号机的运行方向是上方向(上行)作为了前提。在此,例如在登记了从3层前往5层的利用者的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检查在a号机从3层和4层出发的时间点,利用者的载荷(例如65kg)与预约表tb的相符的值相加得到的结果是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预约阈值(例如650kg)。只要有一层超过预约阈值的情况下,就预测为a号机拥挤,因而判断为无法将利用者的目的地呼叫分配给a号机。在图3的例子中,由于没有超过预约阈值,因此判断为能够将利用者的目的地呼叫分配给a号机。此外,虽然着眼于a号机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其他号机也是同样的。设置于预约表tb的预约载荷的数据每当乘用轿厢转向(方向翻转)时向左更新一列。例如,当乘用轿厢结束上方向的运行而翻转为下方向时,如图4那样更新。通过这样,只要利用者等候并搭乘hdc11所显示的分配轿厢,就能够继续运行服务以使得乘用轿厢内的载荷不会过大。[分配变更]分配变更指的是,在将对之分配了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分配轿厢)通知给利用者后,将该目的地呼叫分配给其他乘用轿厢。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关于目的地呼叫的分配变更具有特征性的功能。首先,作为进行分配变更的条件,包括对之分配了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的运行效率差的状况。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在登记了目的地呼叫起的经过时间t1、和从决定了分配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的时间点起到该乘用轿厢(分配轿厢)到达出发楼层为止的预测到达时间t2都超过各自的阈值的情况下进行分配变更(功能1)。此外,经过时间t1加上预测到达时间t2成为利用者的等待时间。也即是说,在产生等待时间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进行分配变更。再者,为了避免频繁的分配变更,针对通过分配变更输出的目的地呼叫,也可以,在将进行了分配变更起的经过时间设为t3时,仅在该t3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进而如果上述基于t1、t2的条件成立,则再次进行分配变更。另外,将对之分配了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脱离群管理的情况也作为分配变更的条件(功能2)。所谓“脱离群管理”,包含由一台乘用轿厢单独进行运行服务的情况、由于保养维修和/或故障等某些原因而中止了运行服务的情况等。利用者通过hdc11登记目的地楼层后,若确认了该目的地楼层所被分配的乘用轿厢的显示,则会离开hdc11前往乘梯处。之后,其他利用者利用hdc11来登记目的地楼层。因此,在通过分配变更,利用者要搭乘的乘用轿厢变更了的情况下,即使想使用hdc11向利用者通知变更后乘用轿厢(新分配的乘用轿厢),成为变更的对象的利用者很可能也注意不到。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与变更前乘用轿厢(原分配的乘用轿厢)对应的hdi17(第1乘梯处目的地楼层显示装置)中去掉被分配变更了的目的地呼叫的目的地楼层的显示,并在与变更后乘用轿厢对应的hdi17(第2乘梯处目的地楼层显示装置)中显示被分配变更了的目的地呼叫的目的地楼层(功能3)。由此,能够使位于乘梯处的利用者识别到进行了分配变更。另外,如果将这种目的地楼层的显示变更例如通过语音、警告声等通知给位于乘梯处的利用者(功能4),则利用者容易注意到自己要搭乘的乘用轿厢变更了。此外,利用者基本上会搭乘在自己刚操作hdc11之后显示为分配轿厢的乘用轿厢。但是设为,只有在自己的目的地楼层的显示从自己预定要搭乘的乘用轿厢的hdi17中消失了的情况下,也可以去搭乘显示有自己的目的地楼层的其他乘用轿厢。在进行这种显示的前提下进行分配变更的情况下,需要选择成为分配变更的对象的目的地呼叫,以使得将“出发楼层、目的地楼层和分配轿厢”相同的所有目的地呼叫一齐取消。这是因为,在存在多个“出发楼层、目的地楼层和分配轿厢”相同的目的地呼叫的情况下,即使只对一部分目的地呼叫进行分配变更,如果剩下其他目的地呼叫,那么也无法从hdi17中去掉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的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成为分配变更的对象的所有目的地呼叫汇总为一个来进行分配变更(功能5)。此外,将成为分配变更的对象的目的地呼叫称为“变更对象呼叫”。另外,将把所有变更对象呼叫汇总为一个的目的地呼叫称为“分配变更请求呼叫”。通过将多个目的地呼叫汇总为一个,能够使分配变更的处理由一次完成,因此相比于重复对多个目的地呼叫逐个进行分配变更的处理的情况,哪怕只快一点点,也能够使变更后乘用轿厢较快地响应出发楼层。另外,由于不是仅使一位利用者,而是能够将预定搭乘相同的乘用轿厢的其他利用者也包含在内,使其搭乘变更后乘用轿厢,因此也能够消除利用者的没搭乘上而留下这一情况。在此,对于dcs的目的地呼叫,使搭乘乘用轿厢的利用者的载荷预估值作为加权系数与其相关联。该加权系数由基于上述的定员管理的分配评价来参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多个目的地呼叫汇总为一个来生成分配变更请求呼叫时,将对与各目的地呼叫相关联的加权系数进行加法运算得到的值设为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加权系数(功能6)。这是为了将各变更对象呼叫对应的利用者人数移交给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由此,能够进行考虑到利用者人数的评价,能够使等待时间、搭乘时间等群管理性能良好。另外,在决定将分配变更请求呼叫进行分配的乘用轿厢时,对于各乘用轿厢的每一个,检测在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出发楼层到目的地楼层的跟前为止的楼层处分配了分配请求呼叫时预约载荷超过阈值的乘用轿厢(将其称为超预约轿厢)。如果有这种超预约轿厢,则将其从分配候选(将分配变更请求呼叫进行分配的乘用轿厢的候选)中排除(功能7)。另外,为了定员管理,在由于分配变更而被取消了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变更前乘用轿厢),将预约载荷减去被取消的目的地呼叫的加权系数的合计值。另一方面,在由于分配变更而被新分配了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变更后乘用轿厢),需要预先将预约载荷增加被分配的目的地呼叫的加权系数。可是,当在与hdc11所显示的分配轿厢对应的乘梯处的hdi17中,由于分配变更,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消失时,利用者将会寻找别的显示出自己的目的地楼层的hdi17,并搭乘与该hdi17对应的乘用轿厢。此时,在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显示于多个hdi17的情况下,不管搭乘哪个乘用轿厢都可以。但是,若造成不管搭乘哪个乘用轿厢都可以的状况,则会与定员管理的观点不相容。也即是说,由于会导致超过预约阈值的人数乘上、或仅有比预约的人数少的人数乘上,因此会产生乘用轿厢拥挤、难以对还能乘上人的乘用轿厢分配别的呼叫等问题。于是,优选为,只将被分配变更后的目的地呼叫的目的地楼层显示于一台乘用轿厢所对应的hdi17。因此,在除了变更前乘用轿厢以外,存在被分配了具有与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相同的出发楼层和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的情况下,将该乘用轿厢作为优先候选轿厢来进行分配变更(功能8)。另外,在存在多个乘用轿厢作为上述优先候选轿厢的情况下,将与设定于这些乘用轿厢的预约人数相应的载荷进行加法运算来管理(功能9)。由此,在从作为优先候选轿厢的多个乘用轿厢中选出变更后乘用轿厢的情况下,即使对该变更后乘用轿厢新分配所登记的目的地呼叫,也能够抑制超过定员的可能性。但是,在上述的方法中,由于要设置比实际搭乘的利用者的人数多的预约人数,因而效率也不高。作为应对方案,如果假定为利用者会搭乘最早对出发楼层做出响应的乘用轿厢,则将分配变更请求呼叫分配给分配候选中的、预测到达时间最短的一台乘用轿厢,从而对该乘用轿厢设置预约人数(功能10)。此外,例如在各乘用轿厢全部都拥挤那样的情况下,存在无法选出将分配变更请求呼叫进行分配的乘用轿厢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变更前乘用轿厢能继续进行群管理控制,那么为了抑制乘用轿厢的拥挤,则不进行分配变更本身(功能11)。另外,在不能由变更前乘用轿厢继续进行群管理控制的情况下,如下进行处理。(1)在出发楼层和目的地楼层都与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相同的目的地呼叫被分配给了其他乘用轿厢的情况下,忽视定员管理而对上述其他乘用轿厢执行分配变更。(2)在出发楼层和目的地楼层都与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相同的目的地呼叫没有被分配给其他乘用轿厢的情况下,将那时的目的地呼叫取消(功能12)。在该情况下,利用者需要再次通过hdc11登记目的地呼叫。设置了上述(1)的应对是因为,如将其目的地楼层显示在了其他乘用轿厢的hdi17的目的地呼叫取消,则对于利用者而言,难以区分该情况与呼叫被分配变更给了目的地楼层已显示于它的hdi17的其他乘用轿厢的情况。通过忽视定员管理而进行分配变更,能在变更后乘用轿厢,对预约表tb写入超过了阈值的预约载荷。因此,可能会以无法将受到分配变更的利用者全部载入、或者乘用轿厢在别的楼层响应时变得无法将在乘梯处等待的利用者全部载入的形式,引起有乘客没搭乘上而留下。但是,与简单地取消分配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分配变更之后对于变更后乘用轿厢的追加分配,因此,之后能够抑制进行呼叫登记的利用者没搭乘上而留下的人数。设置了上述(2)的应对是因为,希望尽可能避免以利用者的没搭乘上而留下为前提的分配变更。以下,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图6是表示电梯的群管理系统的构成的框图,示出了多台乘用轿厢被进行群管理的构成。此外,乘用轿厢的台数是任意的,有至少两台以上即可。图中的21a、21b……是电梯控制装置(也称为号机控制装置或者轿厢控制装置),22a、22b……是乘用轿厢。电梯控制装置21a、21b……对应于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2a、22b……而设置。电梯控制装置21a进行a号机的乘用轿厢22a的运行控制。具体而言,电梯控制装置21a进行用于使乘用轿厢22a升降动作的未图示的马达(曳引机)的控制、门的开闭控制等。b号机的电梯控制装置21b也是同样的。这些电梯控制装置21a、21b……由计算机构成。乘用轿厢22a、22b……通过马达(曳引机)的驱动而在升降通道内升降动作。在各层的乘梯处附近,分别设置有至少一台hdc(乘梯处目的地楼层登记装置)11。如在图1中说明的那样,hdc11是用于利用者在乘梯处登记目的地楼层的装置,具有用于对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部12、和用于通知前往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的乘用轿厢(分配轿厢)的显示部13。在通过该hdc11登记了目的地楼层时,向群管理控制装置30发送以目的地楼层和出发楼层(进行了目的地楼层的登记操作的楼层)的二者的信息为一组的目的地呼叫。此外,在图6的例子中,为方便起见,仅图示了一台hdc11,但如果是完全(full)dcs,则在各层的乘梯处都设置有hdc11。另外,在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2a、22b……到达的乘梯处设置有hdi(乘梯处目的地楼层显示装置)17。如在图2中说明的那样,hdi17是用于显示乘用轿厢的目的地楼层的装置。在图5的例子中,为方便起见,仅图示了一台hdi17,但实际上按各号机而在各自的厅门附近设置有hdi17。再者,如果是完全dcs,则在各层的乘梯处设置与各号机对应的多台hdi17。此外,在设为只能在一部分楼层实施目的地呼叫的分配变更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不进行分配变更的楼层不设置hdi17的构成。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号机的hdi17具备通知部18。通知部18用语音或者警告声等将由于分配变更从而目的地楼层的显示发生了变更这一情况通知给位于乘梯处的利用者。此外,该通知部18也可以与hdi17相独立地按各号机而设置。群管理控制装置30是对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2a、22b……的运行进行统一控制的装置。群管理控制装置30与电梯控制装置21a、21b……同样地由计算机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群管理控制装置30具备运行状态取得部31、分配控制部32、分配管理部33、分配输出部34、变更对象检测部35、变更请求生成部36和定员管理部37。运行状态取得部31从各号机的电梯控制装置21a、21b……取得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2a、22b……的与当前的运行状态(位置、运行方向、移动状态、门打开状态等)有关的运行状态信息。分配控制部32在接收到由hdc11发出的目的地呼叫时,将该目的地呼叫分配给乘用轿厢22a、22b……中的最佳的乘用轿厢分配。将目的地呼叫所被分配的乘用轿厢称为“分配轿厢”或者“分配号机”。在决定了分配轿厢时,使分配轿厢的号机名与目的地楼层一起显示于利用者所操作的hdc11的显示部13(参照图1)。此时,在相同楼层的乘梯处,与分配轿厢对应的hdi17中显示出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参照图2)。分配管理部33每当有利用者的目的地呼叫被登记时,在到该目的地呼叫所被分配的乘用轿厢(分配轿厢)对出发楼层(进行了目的地楼层的登记操作的楼层)做出响应为止之间,保持该目的地呼叫。分配输出部34将由分配管理部33保持的目的地呼叫交给电梯控制装置21a、21b……中的与分配轿厢对应的电梯控制装置,使分配轿厢对出发楼层做出响应。变更对象检测部35将已分配给乘用轿厢的目的地呼叫根据该乘用轿厢的运行状况检测为分配变更的对象。该变更对象检测部35具有运行时间计算部35a以及群外检测部35b。运行时间计算部35a基于由运行状态取得部31获得的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2a、22b……的运行状态信息,计算登记了目的地楼层起的经过时间t1、和到乘用轿厢对出发楼层做出响应为止的预测到达时间t2。变更对象检测部35在由该运行时间计算部35a算出的经过时间t1超过阈值th1、且预测到达时间t2超过阈值th2的情况下,将已分配给该乘用轿厢的目的地呼叫检测为分配变更的对象。此外,为了避免频繁的分配变更,针对通过分配变更输出的目的地呼叫,也可以,在将进行了分配变更起的经过时间设为t3时,仅在该t3超过了阈值th3的情况下,进而如果上述基于t1、t2的条件成立,则再次进行分配变更。群外检测部35b基于由运行状态取得部31获得的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2a、22b……的运行状态信息,检测脱离群管理的乘用轿厢。变更对象检测部35将已分配给由群外检测部35b检测出的乘用轿厢的目的地呼叫,检测为分配变更的对象。变更请求生成部36生成将具有与由变更对象检测部35检测为变更对象呼叫的目的地呼叫相同的条件的目的地呼叫汇总为一个的分配变更请求呼叫。上述条件中至少包含目的地楼层、出发楼层和分配轿厢。分配控制部32基于该分配变更请求呼叫,进行分配变更。详细而言,分配控制部32从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2a、22b……中选出变更后乘用轿厢,并对上述变更后乘用轿厢分配将被分配给了变更前乘用轿厢的目的地呼叫和具有与该目的地呼叫相同的条件的目的地呼叫汇总为一个的分配变更请求呼叫,使其对出发楼层做出响应。定员管理部37是进行上述的定员管理的部分,具有图3所示的预约表tb。定员管理部37求取搭乘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2a、22b……的利用者的载荷预估值,将该载荷预估值按乘用轿厢分别保存于预约表tb。此外,在dcs的情况下,由于按每个利用者来发出目的地呼叫,因此能够从已分配给乘用轿厢的目的地呼叫的数量来推测载荷预估值。也可以在利用者乘上乘用轿厢后,例如使用设置于乘用轿厢的载荷传感器来修正该载荷预估值。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工作进行说明。(a)基本的处理图7是表示由群管理控制装置30执行的基本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此外,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中包含与上述的功能3~5有关的处理。在任意层的乘梯处,利用者操作hdc11而登记了目的地楼层时,从hdc11发出使该目的地楼层与出发楼层成对的目的地呼叫,并发送给群管理控制装置30。群管理控制装置30所具备的分配控制部32在接收到目的地呼叫时(步骤a11:是),使用如下的评价数式e,从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2a、22b……中选出最佳的乘用轿厢,并对该乘用轿厢分配该目的地呼叫(步骤a12)。e=k×(ta×p+tb×(1-p))ta为等待时间(预测值),tb为搭乘时间(预测值)。p为系数,取0~1的值。此外,在固定模式下,例如设定为p=0.6,评价数式通过e=k×(ta×0.6+tb×0.4)表示。此外,上述的评价数式e为一例,也可以设为其他评价数式。在此,k是搭乘于乘用轿厢的利用者的载荷预估值。对于目的地呼叫,例如使设每位利用者为65kg的情况下的载荷预估值作为加权系数而与其相关联。也即是说,评价数式e是除了基于等待时间和搭乘时间的评价值之外还将利用者的载荷预估值考虑在内来求取最终的评价值的数式。分配控制部32首先在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2a、22b……的每一个,对分配管理部33所存储的已登记于该乘用轿厢的各目的地呼叫,套用上述评价数式e。分配控制部32将此时得出的评价值之和按每个乘用轿厢求取为无临时分配评价值e0。接着,分配控制部32假设进一步对该乘用轿厢分配了成为决定分配轿厢的对象的目的地呼叫的情况,并对已登记于该乘用轿厢的各目的地呼叫、和成为决定分配轿厢的对象的目的地呼叫,套用上述评价数式e。分配控制部32将此时得出的评价值之和按每个乘用轿厢求取为有临时分配评价值e1。如此,得到评价值e0、e1后,分配控制部32按每个乘用轿厢计算e1-e0,并将其结果设为最终的评价值。分配控制部32使用该最终的评价值,将评价最高的乘用轿厢设为分配轿厢。此外,最终的评价值是表示将呼叫进行了分配的情况下的最佳程度的指标。该最终的评价值为数值越小则表示评价越高,其数值越大则表示评价越低。如此,在决定了分配轿厢时,使分配轿厢的号机名显示于利用者所操作的hdc11的显示部13(步骤a13)。另外,使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显示于分配轿厢所对应的hdi17(步骤a14)。在此,在对目的地呼叫进行分配变更而分配给其他乘用轿厢的情况下(步骤a15:是),分配控制部32执行如下的处理。此外,关于分配变更所关联的处理,将会在后面参照图8~图14来详细说明。即,分配控制部32生成将具有与被检测为分配变更的对象的目的地呼叫相同的条件(目的地楼层、出发楼层和分配轿厢)的目的地呼叫汇总为一个的分配变更请求呼叫(步骤a16)。具体而言,例如假设在利用者a的目的地呼叫ca被检测为分配变更的对象时,利用者b的目的地呼叫cb和利用者c的目的地呼叫cc仍留着,尚未对出发楼层做出响应。在该目的地呼叫cb、cc的目的地楼层、出发楼层和分配轿厢与目的地呼叫ca相同的情况下,将这些目的地呼叫ca、cb、cc汇总为一个,生成分配变更请求呼叫(ca+cb+cc)。也即是说,不仅利用者a的目的地呼叫ca,而且将预定要搭乘相同的乘用轿厢的利用者b的目的地呼叫cb和利用者c的目的地呼叫cc也包含在内,作为分配变更的对象。分配控制部32基于该分配变更请求呼叫来进行分配变更,并使作为新的分配轿厢而选出的乘用轿厢对出发楼层做出响应(步骤a17)。在该情况下,也按照上述评价数式e选出分配轿厢。例如,假设变更前乘用轿厢为a号机的乘用轿厢22a,预定从1层前往5层。在此,在作为变更后乘用轿厢(新的分配轿厢)而选出了b号机的乘用轿厢22b的情况下,对b号机的乘用轿厢22b分配分配变更请求呼叫,使其对出发楼层、即1层做出响应。该分配变更请求呼叫中不仅包含利用者a的目的地呼叫ca,而且包含有利用者b的目的地呼叫cb和利用者c的目的地呼叫cc。因此,将会使利用者a、利用者b和利用者c搭乘b号机的乘用轿厢22b。此时,变更相对于与a号机和b号机各自对应的hdi17的目的地楼层的显示,以使得利用者a、利用者b和利用者c不会分不清要搭乘哪个乘用轿厢(步骤a18)。在上述例子中,从与a号机对应的hdi17中去掉“5层”的显示,并在与b号机对应的hdi17中追加“5层”的显示。另外,伴随这种目的地楼层的显示变更,通过与a号机和b号机各自对应的hdi17的通知部18,将显示变更进行通知(步骤a19)。接着,对上述步骤a15的分配变更所关联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b)以运行效率为条件的分配变更图8是表示由群管理控制装置30执行的与以运行效率为条件的分配变更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此外,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中包含与上述的功能1、功能6有关的处理。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变更对象检测部35通过运行时间计算部35a,检查已登记的目的地呼叫的经过时间t1和预测到达时间t2(步骤b11~b13)。如在图5中说明的那样,经过时间t1是登记了目的地呼叫起的时间。预测到达时间t2是从决定了对目的地呼叫进行分配的乘用轿厢的时间点起到该乘用轿厢(分配轿厢)到达出发楼层为止的时间。经过时间t1+预测到达时间t2=利用者的等待时间。在此,变更对象检测部35判断分配管理部33中是否存在满足如下条件的目的地呼叫(步骤b12)。条件:t1>th1且t2>th2th1是相对于经过时间t1的阈值,例如为45秒。通过设置阈值th1,能够抑制如在分配输出后分配轿厢很快又变了这样的、对于利用者而言不易理解的状况。th2是相对于预测到达时间t2的阈值,例如为20秒。通过设置阈值th2,能够抑制在正要响应之时分配轿厢被变更的状况。经过时间t1和预测到达时间t2都超过各自的阈值th1、th2的目的地呼叫成为长时间等待的呼叫的可能性高,因此作为分配变更的对象。此外,对于通过分配变更调整了的目的地呼叫,也可以将从调整起的经过时间t3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th3的条件作为“且(and)”加入到上述t1、t2的条件(t1>th1且t2>th2且t3>th3)。由此,能够抑制频繁进行分配变更并变为对于利用者而言不易理解的状况。如果有符合的目的地呼叫,则变更对象检测部35从分配管理部33提取该目的地呼叫,作为变更对象呼叫(步骤b14)。接着,变更请求生成部36从分配管理部33提取具有与由变更对象检测部35提取到的变更对象呼叫相同的出发楼层、目的地楼层和分配轿厢的目的地呼叫,并将它们汇总为一个来生成分配变更请求呼叫(步骤b15~b21)。这时,变更请求生成部36将对与上述提取到的各目的地呼叫的每一个对应的加权系数进行加法运算得到的值,设为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加权系数(步骤b17~b18)。另外,变更请求生成部36将上述提取到的各目的地呼叫中最早的登记时刻设定为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登记时刻(步骤b20)。分配控制部32在从变更请求生成部36接收到分配变更的请求时,基于上述分配变更请求呼叫来实施分配变更。(c)以脱离群管理为条件的分配变更图9是表示由群管理控制装置30执行的与以脱离群管理为条件的分配变更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此外,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中包含与上述的功能2有关的处理。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变更对象检测部35通过群外检测部35b,检查是否有脱离群管理的乘用轿厢(步骤c11~c14)。在有脱离群管理的乘用轿厢的情况下(步骤c11:是),变更对象检测部35按符合的乘用轿厢的每个服务楼层和运行方向来判断是否已被分配了目的地呼叫(步骤c12)。若对脱离群管理的乘用轿厢分配了目的地呼叫,则登记了该目的地呼叫的目的地楼层的利用者将没法乘上乘用轿厢。因此,如果有符合的目的地呼叫(步骤c13:是),则变更对象检测部35从分配管理部33提取该目的地呼叫作为变更对象呼叫(步骤c15)。之后的处理(步骤c16~c22)与图8的步骤b15~b21是同样的,因而省略其说明。(d)优先候选轿厢的检测图10是表示由群管理控制装置30执行的优先候选轿厢的检测处理的流程图。此外,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中包含与上述的功能8有关的处理。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分配控制部32在从变更请求生成部36接收到分配变更的请求时,从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2a、22b……中检测除了变更前乘用轿厢以外的、已经被分配了具有与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相同的出发楼层、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步骤d11~d15)。例如,a号机的乘用轿厢22a为变更对象,设已分配给该a号机的目的地呼叫的出发楼层和目的地楼层为1层和5层,则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出发楼层和目的地楼层也为1层和5层。因此,将会从各号机的乘用轿厢22a、22b……中检测除了a号机以外的、已经被分配了出发楼层和目的地楼层为1层和5层的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如此,也将已经被分配了具有相同的出发楼层和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称为“同一od已分配轿厢”。此外,od是“origindestination(起点终点)”的缩写。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取这种同一od已分配轿厢作为分配变更时的优先候选轿厢。即,如果有符合的乘用轿厢(步骤d13:是),则分配控制部32将该乘用轿厢包含于优先候选轿厢(步骤d14)。在存在优先候选轿厢的情况下(步骤d16:是),分配控制部32将该优先候选轿厢直接作为分配候选来处理(步骤d18)。另一方面,在不存在优先候选轿厢的情况下(步骤d16:否),分配控制部32将除了变更前乘用轿厢以外的所有乘用轿厢设为分配候选(步骤d17)。这里所说的“分配候选”指的是,在进行分配变更时的变更后乘用轿厢的候选。(e)超预约轿厢的检测图11是表示由群管理控制装置30执行的超预约轿厢的检测处理的流程图。此外,该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中包含与上述的功能7有关的处理。在从上述的分配候选中选出实际对分配变更请求呼叫进行分配的乘用轿厢的情况下,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分配控制部32在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出发楼层到目的地楼层的跟前为止的楼层,检测满足以下条件的乘用轿厢(步骤e11~e16)。预约表tb的值+分配请求呼叫具有的加权系数>预约阈值在有满足这种条件的乘用轿厢的情况下,也即是说,在将分配变更请求呼叫进行了分配时至少有一处超过预约阈值的楼层的情况下(步骤e13:是),分配控制部32将该乘用轿厢指定为超预约轿厢,将其从分配候选中排除(步骤e14)。例如,假设将b号机的乘用轿厢22b检测为分配候选。当在对b号机的乘用轿厢22b分配了分配变更请求呼叫时,哪怕在该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出发楼层到目的地楼层的跟前为止的楼层中有一层,预约表tb中所管理的乘用轿厢22b的载荷超过预约阈值(例如650kg)的情况下,则将b号机的乘用轿厢22b从分配候选中排除。这是因为,预测为在对b号机的乘用轿厢22b分配了分配变更请求呼叫时会拥挤。(f)使用了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分配处理图12以及图13是表示由群管理控制装置30执行的使用了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分配处理的流程图。此外,该流程图的处理中包含与上述的功能8~9、11~12有关的处理。如上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分配控制部32在从变更请求生成部36接收到分配变更的请求时,将除了变更前乘用轿厢以外的、已经被分配了具有与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相同的出发楼层和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作为优先候选轿厢来处理。在检测到这种优先候选轿厢的情况下(步骤f11:是),分配控制部32将该优先候选轿厢直接作为分配候选(步骤f12)。在检测到多个乘用轿厢作为优先候选轿厢的情况下,也将它们全部作为分配候选。在没有检测到优先候选轿厢的情况下(步骤f11:否),分配控制部32将除了变更前乘用轿厢以外的所有乘用轿厢作为分配候选(步骤f13)。但是,如果有上述的超预约轿厢,则预先从分配候选中排除。像这样得到了分配候选时(步骤f14:是),分配控制部32使用上述评价数式e,从该分配候选中选出变更后乘用轿厢(步骤f15)。在此,在变更后乘用轿厢与变更前乘用轿厢不同的情况下(步骤f16:是),分配控制部32进行如下的处理。即,分配控制部32从分配管理部33去掉与变更前乘用轿厢对应的变更对象呼叫(步骤f17),并且,从与变更前乘用轿厢对应的预约表tb中减去与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相当的量(步骤f18)。此时,分配控制部32从与变更前乘用轿厢对应的hdi17中去掉目的地楼层的显示,并通过通知部18通知目的地楼层的显示已消除这一情况(步骤f19)。另外,分配控制部32对由分配管理部33所管理的变更后乘用轿厢设置分配变更请求呼叫(步骤f20)。此时,分配控制部32由与变更后乘用轿厢对应的hdi17显示目的地楼层,并通过通知部18通知显示了目的地楼层这一情况(步骤f21)。另外,在检测到多台乘用轿厢作为上述优先候选轿厢(同一od已分配轿厢)的情况下(步骤f22:是),分配控制部32对所有乘用轿厢所对应的预约表tb的每一个加上与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权重系数相当量的载荷(步骤f23)。如果只检测到一台乘用轿厢作为上述优先候选轿厢(具有相同的出发楼层和目的地楼层的乘用轿厢)(步骤f22:否),那么分配控制部32对与该乘用轿厢对应的预约表tb加上与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权重系数相当量的载荷(步骤f24)。另一方面,在不存在分配候选的情况下(步骤f14:否),分配控制部32进行如下的处理。即,分配控制部32判断是否能由变更前乘用轿厢继续进行群管理的控制(步骤f25)。在能由变更前乘用轿厢继续进行群管理的控制的情况下(步骤f25:是),分配控制部32将分配变更中止,使变更前乘用轿厢对出发楼层做出响应(步骤f26)。在无法由变更前乘用轿厢继续进行群管理的控制的情况下,也即是说,例如如果由于故障等而处于变更前乘用轿厢脱离群管理这样的状况(步骤f25:否),则分配控制部32从分配管理部33去掉与变更前乘用轿厢对应的变更对象呼叫(步骤f27),并且,从与变更前乘用轿厢对应的预约表tb中减去与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相当的量(步骤f28)。此时,分配控制部32从与变更前乘用轿厢对应的hdi17中去掉目的地楼层的显示,并通过通知部18通知目的地楼层的显示已消除这一情况(步骤f29)。在该情况下,利用者需要返回到hdc11的设置地点,重新进行目的地楼层的登记操作。(g)使用了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其他分配处理图14是表示由群管理控制装置30执行的使用了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其他分配处理的流程图。此外,该流程图的处理中包含与上述的功能8、功能10有关的处理。如上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分配控制部32在从变更请求生成部36接收到分配变更的请求时,将除了变更前乘用轿厢以外的、已经被分配了具有与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相同的出发楼层和目的地楼层的目的地呼叫的乘用轿厢(同一od已分配轿厢)作为优先候选轿厢来处理。在检测出了这种优先候选轿厢的情况下(步骤g11:是),分配控制部32判断是否检测到多台乘用轿厢作为优先候选轿厢(步骤g12)。如果只检测到一台乘用轿厢作为优先候选轿厢(步骤g12:否),则分配控制部32将该乘用轿厢决定为变更后乘用轿厢(步骤g13)。另一方面,在检测到多台乘用轿厢作为优先候选轿厢的情况下(步骤g12:是),分配控制部32基于由运行状态取得部31取得的运行状态信息,按它们每个乘用轿厢,计算到分配变更请求呼叫的出发楼层为止的预测到达时间。而且,分配控制部32将上述预测到达时间最短的乘用轿厢决定为变更后乘用轿厢(步骤g14)。此外,关于没有检测到优先候选轿厢的情况下的处理(步骤g15~g24),与图12的步骤f13~f21的处理是同样的,因而在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关于在步骤g16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的处理,也与图13的步骤f25~f29的处理是同样的,因而在此省略其说明。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乘用轿厢的运行状况相应地,已分配给该乘用轿厢的目的地呼叫被分配变更给其他乘用轿厢。这时,并非将一个目的地呼叫设为分配变更的对象,而是将具有相同的条件(目的地楼层、出发楼层和分配轿厢)的目的地呼叫汇总为一个,进行分配变更而分配给其他乘用轿厢。由此,不是只对一位利用者,而是也针对预定要乘坐相同的乘用轿厢的其他利用者,哪怕只快一点点,也能够使变更后乘用轿厢较快地对出发楼层做出响应,也能够消除乘梯处的乘客没搭乘上而留下这一情况。此外,在成为变更对象的目的地呼叫多得无法汇总为一个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分为两个,分配变更给两台乘用轿厢。在该情况下,各利用者会分不清搭乘哪个乘用轿厢才好,因此也可以例如利用如“前往5层的电梯已变更为b号机和c号机。请搭乘较空的一方。”这样的语音广播来进行具体的搭乘引导。但是,由于也可能会对上述的定员管理造成妨碍,因此也可以在无法将成为变更对象的目的地呼叫汇总为一个的情况下不实施分配变更。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定了在各层的乘梯处具有hdc以及hdi的完全dcs,但也能够应用于在任意层设置有通常的乘梯处登记装置的混合(hybrid)dcs。“通常的乘梯处登记装置”指的是,用于通过上方向按钮/下方向按钮的操作来登记通常的乘梯处呼叫的装置。该乘梯处呼叫中并非具有目的地楼层的信息,而是具有利用者所指定的运行方向(上方向/下方向)和出发楼层的信息。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进行分配变更的条件,对t1>th1且t2>th2成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再者,作为包含再分配变更的条件,对t1>th1且t2>th2且t3>th3成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也可以为使用这些条件要素(t1>th1、t2>th2、t3>th3)中的至少一个,将已分配给乘用轿厢的目的地呼叫检测为分配变更的对象。根据如上所述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能提供能够针对利用者的目的地楼层使乘用轿厢高效地响应从而消除利用者的长时间等待的电梯的群管理系统。此外,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在不偏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或宗旨中,并且,包含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同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