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废物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87246发布日期:2020-04-07 16:1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废物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废物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垃圾产量都急剧上升。为了避免垃圾围城、垃圾围村,都需要开展垃圾转运作业。即将散布的垃圾桶内的垃圾转移至运输车进行转运运输,然后再统一处理。可参考现有公开号为cn110482070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自卸式分类垃圾桶,包括相连的桶体a、桶体b,记设置其上的底板、支撑辊、配重块,底板非铰接端与配重块之间通过牵引绳相连。还提出了一种使用上述自卸式分类垃圾桶的分类垃圾转运车,包括并行相邻铰接安装在所述底盘上的车厢一、车厢二,起吊装置。本发明提出的自卸式分类垃圾桶,在垃圾桶被吊起时,底板通过牵引绳与配重块相连使得底板及其受到的作用力被配重块克服,底板不会打开,插入空间对准相邻厢壁,当配重块搁置于相邻厢壁上后垃圾桶继续下降,配重块与垃圾桶之间产生相向位移,牵引绳向下双倍速度于配重块向上的速度将底板打开。上述的这种自卸式分类垃圾桶其主要的原来是采用吊车吊运垃圾桶的方式实现垃圾从垃圾箱至垃圾桶的转运,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的优点;但是上述的这种自卸式分类垃圾桶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一、无法快速便捷的完成对垃圾箱的抓取、翻转、倾倒至车斗内的过程;二、由于很多垃圾含有较多的液渍,直接倾倒至车斗内的液渍垃圾容易从车斗渗漏,在运输车运行时会造成更大的污染;三、在运输车卸载车斗内的垃圾时,常常有些垃圾粘附在车斗内壁,难以进行清除;四、车斗缺乏必要的防臭手段。技术实现要素:针对
背景技术
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废物转运装置,以解决
背景技术
中提到的问题。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化废物转运装置,包括运输车,所述运输车上具有自动倾倒的车斗,还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斗一侧的翻转座,所述翻转座由翻转组件驱控;滑移连接在所述翻转座上的提拉座,所述提拉座由第一驱动组件控制滑动;水平滑移连接在所述提拉座内的水平支撑座,所述水平支撑座由第二驱动组件控制滑动;对称设置在所述水平支撑座上的两组夹持组件,两组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固定垃圾箱;安装在所述车斗底部的用于接盛液渍的液渍接盛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斗内的用于推送垃圾的垃圾推送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车斗顶部开口处的防臭隔离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利用本装置可以快速便捷的完成对垃圾箱的抓取、翻转、倾倒至车斗内的过程,当运输车行驶至靠近垃圾箱时,利用第一驱动组件可以带动提拉座在翻转座上竖直滑动,利用第二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水平支撑座水平滑动调整位置,从而调整水平支撑座上的两组夹持组件的位置,利用夹持组件可以将垃圾箱夹住,之后利用翻转组件能够控制翻转座带动垃圾箱翻转,完成倾倒,十分便捷,自动化程度较高;二、利用液渍接盛组件能够对车斗内中的液渍垃圾进行收集,能够避免液渍垃圾从车斗渗漏,避免在运输车运输时造成更大的污染;三、利用垃圾推送组件能够在运输车卸载车斗内的垃圾时,将粘附在车斗表面的垃圾推出,方便对车斗进行清理进行清除;四、利用车斗顶部开口处的防臭隔离组件能够对垃圾进行隔离,能够起到良好的隔臭能力。较佳的,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避让槽、外限位板和内限位板,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车斗的外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翻转座转动,所述避让槽开设在所述车斗侧壁供所述翻转座转动出入所述车斗,所述外限位板固定在所述车斗外部,所述内限位板固定在所述车斗内,所述内限位板和所述外限位板限制所述翻转座在180°范围翻转。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启动翻转组件中的第一伺服电机时,可以带动翻转座、提拉座、水平支撑座以及固定的垃圾箱进行翻转,避让槽的设置能够防止翻转过程发生磕碰,内限位板和外限位板能够限制垃圾箱从开口竖直向上最大转动至开口竖直向下,能够增大垃圾箱翻转倾倒的稳定性。较佳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固定杆、第一驱动螺杆、限位块、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翻转座上,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翻转座内,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固定杆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螺杆连接在所述固定杆底端,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所述第一驱动螺杆底部,所述提拉座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螺杆外部,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在所述提拉座上,所述第一滑槽开设在所述翻转座内供所述第一滑块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启动第二驱动组件中的第二伺服电机时,第二伺服电机能够带动固定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驱动螺杆转动,从而带动提拉座在翻转座上竖直滑动,而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能够为滑动调节的提拉座进行导向,限位块能够限制其运行的行程。较佳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内置槽、第一液压缸、第二滑块以及第二滑槽,所述内置槽开设在所述提拉座内,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内置槽槽底,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在所述水平支撑座端部,所述第二滑块固定在所述水平支撑座上方,所述第二滑槽开设在所述内置槽槽壁供所述第二滑块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启动第二驱动组件中的第一液压缸时,第一液压缸能够带动内置槽中滑动的水平支撑座进行伸缩,从而调整其距离垃圾箱的位置,方便进行抓取,且利用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的配合能够增大水平支撑座滑移的稳定性。较佳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板、第二液压缸、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若干个弹簧,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水平支撑板上方,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板上,所述第一夹板通过若干个所述弹簧连接有所述第二夹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利用夹持组件进行夹持时,可以启动支撑板上的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可以带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靠近垃圾箱,将垃圾箱夹紧,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弹簧能够增大固定垃圾箱时的稳定性。较佳的,所述液渍接盛组件包括接盛箱、箱盖、若干个渗水孔、清理口、堵盖、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接盛箱设置在所述车斗内部底面,所述箱盖盖合在所述接盛箱的顶部开口处,若干个所述渗水孔分别开设在所述箱盖上,所述清理口开设在所述接盛箱端侧,所述堵盖插接在所述清理口处,所述第一卡板固定在所述接盛箱上,所述第二卡板固定在所述箱盖上,所述第二卡板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板的外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斗内的液渍垃圾可以从箱盖上的渗水孔流入至接盛箱内进行收集,通过打开清理口处的堵盖能够方便排出收集的液渍,利用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配合能够提高箱盖与接盛箱卡接的稳定性。较佳的,所述垃圾推送组件包括第三伺服电机、第二驱动螺杆与推板,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车斗上,所述第二驱动螺杆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斗内,所述推板滑移连接在所述车斗内,所述第二驱动螺杆与所述推板之间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启动垃圾推送组件中的第三伺服电机时,第三伺服电机能够带动驱动螺杆转动,从而能够驱动推板在车斗内水平滑动,从而能够将粘附在车斗内壁的垃圾全部推出车斗。较佳的,所述防臭隔离组件包括第四伺服电机、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三液压缸、第三滑块和第三滑槽,所述第四伺服电机固定在所述车斗顶部,所述第一盖板铰接在所述车斗的顶部开口处,所述第四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第一盖板转动,所述所述第二盖板滑移连接在所述第一盖板底部,所述第三液压缸缸体固定在所述第一盖板上,所述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在所述第二盖板上,所述第三滑块固定在所述第二盖板顶部,所述第三滑槽开设在所述第一盖板上供所述第三滑块滑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臭隔离组件中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可以对车斗顶部进行遮挡,当启动第四伺服电机时可以带动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翻转打开,当启动第三液压缸时将带动第二盖板调整行程,故盖合、打开车斗开口较为方便。较佳的,所述第二夹板在靠近所述第一夹板的一面固定有若干个导杆,所述第一夹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导杆穿过的导孔,所述导杆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挡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柱和导孔的配合能够增大第二夹板相对第一夹板滑动时的稳定性。较佳的,所述车斗的外壁安装固定有视觉识别摄像头,所述运输车的驾驶室内设置有电脑,所述电脑用于实时接收所述视觉识别摄像头的摄像文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视觉识别摄像头能够方便对抓取、转运垃圾箱的过程进行侦查,利用电脑能够方便驾驶员实时观测,便于其一人进行操作。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利用本装置可以快速便捷的完成对垃圾箱的抓取、翻转、倾倒至车斗内的过程,当运输车行驶至靠近垃圾箱时,利用第一驱动组件可以带动提拉座在翻转座上竖直滑动,利用第二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水平支撑座水平滑动调整位置,从而调整水平支撑座上的两组夹持组件的位置,利用夹持组件可以将垃圾箱夹住,之后利用翻转组件能够控制翻转座带动垃圾箱翻转,完成倾倒,十分便捷,自动化程度较高;第二、利用液渍接盛组件能够对车斗内中的液渍垃圾进行收集,能够避免液渍垃圾从车斗渗漏,避免在运输车运输时造成更大的污染;第三、利用垃圾推送组件能够在运输车卸载车斗内的垃圾时,将粘附在车斗表面的垃圾推出,方便对车斗进行清理进行清除;第四、利用车斗顶部开口处的防臭隔离组件能够对垃圾进行隔离,能够起到良好的隔臭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自动化废物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自动化废物转运装置在隐藏运输车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图;图4是图2中的b处放大图;图5是自动化废物转运装置在隐藏运输车后的结构剖视图;图6是图5中的c处放大图;图7是图5中的d处放大图;图8是图5中的e处放大图;图9是图5中的f处放大图;图10是自动化废物转运装置在隐藏运输车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1是自动化废物转运装置在隐藏运输车、第一盖板以及第二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运输车;11、车斗;12、翻转座;2、翻转组件;13、提拉座;3、第一驱动组件;14、水平支撑座;4、第二驱动组件;5、夹持组件;6、液渍接盛组件;7、垃圾推送组件;8、防臭隔离组件;21、第一伺服电机;22、避让槽;23、外限位板;24、内限位板;31、第二伺服电机;32、固定杆;33、第一驱动螺杆;34、限位块;35、第一滑块;36、第一滑槽;41、内置槽;42、第一液压缸;43、第二滑块;44、第二滑槽;51、支撑板;52、第二液压缸;53、第一夹板;54、第二夹板;55、弹簧;61、接盛箱;62、箱盖;63、渗水孔;64、清理口;65、堵盖;66、第一卡板;67、第二卡板;71、第三伺服电机;72、第二驱动螺杆;73、推板;81、第四伺服电机;82、第一盖板;83、第二盖板;84、第三液压缸;85、第三滑块;86、第三滑槽;541、导杆;531、导孔;532、限位挡环;111、视觉识别摄像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考图1、图2和图5,一种自动化废物转运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包括运输车1,其中在运输车1上具有自动倾倒的车斗11;转动连接在车斗11一侧的翻转座12,其中翻转座12由翻转组件2驱控,利用翻转组件2可以带动翻转座12转动,进而带动抓取的垃圾箱向车斗11内倾倒垃圾;滑移连接在翻转座12上的提拉座13,其中提拉座13由第一驱动组件3控制滑动,利用第一驱动组件3能够调整抓取垃圾箱时的高度;水平滑移连接在提拉座13内的水平支撑座14,水平支撑座14由第二驱动组件4控制滑动,利用第二驱动组件4能够调整抓取垃圾箱时距离垃圾箱的水平位置;对称设置在水平支撑座14上的两组夹持组件5,其中两组夹持组件5用于夹持固定垃圾箱;安装在车斗11底部的用于接盛液渍的液渍接盛组件6,利用液渍接盛组件6能够接盛车斗11内的液渍;设置在车斗11内的用于推送垃圾的垃圾推送组件7,利用推送组件能够将车斗11内垃圾推出;以及设置在车斗11顶部开口处的防臭隔离组件8,利用防臭隔离组件8能够有效防止气味飘散。参考图1、图2和图5,综上可知,利用本装置可以快速便捷的完成对垃圾箱的抓取、翻转、倾倒至车斗11内的过程,当运输车1行驶至靠近垃圾箱时,利用第一驱动组件3可以带动提拉座13在翻转座12上竖直滑动,利用第二驱动组件4能够带动水平支撑座14水平滑动调整位置,从而调整水平支撑座14上的两组夹持组件5的位置,利用夹持组件5可以将垃圾箱夹住,之后利用翻转组件2能够控制翻转座12带动垃圾箱翻转,完成倾倒,十分便捷,自动化程度较高;此外,利用液渍接盛组件6能够对车斗11内中的液渍垃圾进行收集,能够避免液渍垃圾从车斗11渗漏,避免在运输车1运输时造成更大的污染;此外,利用垃圾推送组件7能够在运输车1卸载车斗11内的垃圾时,将粘附在车斗11表面的垃圾推出,方便对车斗11进行清理进行清除;再者,利用车斗11顶部开口处的防臭隔离组件8能够对垃圾进行隔离,能够起到良好的隔臭能力。参考图2、图5和图6,其中翻转组件2包括第一伺服电机21、避让槽22、外限位板23和内限位板24,其中第一伺服电机21固定在车斗11的外部,第一伺服电机21驱动翻转座12转动,避让槽22开设在车斗11侧壁供翻转座12转动出入车斗11,外限位板23固定在车斗11外部,内限位板24固定在车斗11内,内限位板24和外限位板23限制翻转座12在180°范围翻转,当启动翻转组件2中的第一伺服电机21时,可以带动翻转座12、提拉座13、水平支撑座14以及固定的垃圾箱进行翻转,避让槽22的设置能够防止翻转过程发生磕碰,内限位板24和外限位板23能够限制垃圾箱从开口竖直向上最大转动至开口竖直向下,能够增大垃圾箱翻转倾倒的稳定性。参考图2、图5和图7,其中第一驱动组件3包括第二伺服电机31、固定杆32、第一驱动螺杆33、限位块34、第一滑块35和第一滑槽36,其中第二伺服电机31固定在翻转座12上,固定杆32转动连接在翻转座12内,第二伺服电机31驱动固定杆32转动,第一驱动螺杆33连接在固定杆32底端,限位块34固定在第一驱动螺杆33底部,提拉座13螺纹连接在第一驱动螺杆33外部,第一滑块35固定在提拉座13上,第一滑槽36开设在翻转座12内供第一滑块35滑动,当启动第二驱动组件4中的第二伺服电机31时,第二伺服电机31能够带动固定杆3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驱动螺杆33转动,从而带动提拉座13在翻转座12上竖直滑动,而第一滑块35和第一滑槽36能够为滑动调节的提拉座13进行导向,限位块34能够限制其运行的行程。参考图5和图8,其中第二驱动组件4包括内置槽41、第一液压缸42、第二滑块43以及第二滑槽44,内置槽41开设在提拉座13内,其中第一液压缸42的缸体固定在内置槽41槽底,第一液压缸42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在水平支撑座14端部,第二滑块43固定在水平支撑座14上方,第二滑槽44开设在内置槽41槽壁供第二滑块43滑动,当启动第二驱动组件4中的第一液压缸42时,第一液压缸42能够带动内置槽41中滑动的水平支撑座14进行伸缩,从而调整其距离垃圾箱的位置,方便进行抓取,且利用第二滑块43和第二滑槽44的配合能够增大水平支撑座14滑移的稳定性。参考图2和图3,其中夹持组件5包括支撑板51、第二液压缸52、第一夹板53、第二夹板54和两个弹簧55,其中支撑板51固定在水平支撑板51上方,第二液压缸52的缸体固定在支撑板51上,第二液压缸52的活塞杆端部固定在第一夹板53上,第一夹板53通过两个弹簧55连接有第二夹板54,当利用夹持组件5进行夹持时,可以启动支撑板51上的第二液压缸52,第二液压缸52可以带动第一夹板53和第二夹板54靠近垃圾箱,将垃圾箱夹紧,第一夹板53和第二夹板54之间的弹簧55能够增大固定垃圾箱时的稳定性。参考图2、图4和图11,其中液渍接盛组件6包括接盛箱61、箱盖62、不少于五十个的渗水孔63、清理口64、堵盖65、第一卡板66和第二卡板67,其中接盛箱61设置在车斗11内部底面,箱盖62盖合在接盛箱61的顶部开口处,渗水孔63分别开设在箱盖62上,渗水孔63为直径5mm的圆孔,其中清理口64开设在接盛箱61端侧,堵盖65插接在清理口64处,第一卡板66固定在接盛箱61上,第二卡板67固定在箱盖62上,第二卡板67卡接在第一卡板66的外部,车斗11内的液渍垃圾可以从箱盖62上的渗水孔63流入至接盛箱61内进行收集,通过打开清理口64处的堵盖65能够方便排出收集的液渍,利用第一卡板66和第二卡板67的配合能够提高箱盖62与接盛箱61卡接的稳定性。参考图5和图11,其中垃圾推送组件7包括第三伺服电机71、第二驱动螺杆72与推板73,其中第三伺服电机71固定在车斗11上,第二驱动螺杆72端部转动连接在车斗11内,推板73滑移连接在车斗11内,第二驱动螺杆72与推板73之间螺纹连接,当启动垃圾推送组件7中的第三伺服电机71时,第三伺服电机71能够带动驱动螺杆转动,从而能够驱动推板73在车斗11内水平滑动,从而能够将粘附在车斗11内壁的垃圾全部推出车斗11。参考图5、图9和图10,其中防臭隔离组件8包括第四伺服电机81、第一盖板82、第二盖板83、第三液压缸84、第三滑块85和第三滑槽86,其中第四伺服电机81固定在车斗11顶部,第一盖板82铰接在车斗11的顶部开口处,第四伺服电机81驱动第一盖板82转动,第二盖板83滑移连接在第一盖板82底部,第三液压缸84缸体固定在第一盖板82上,第三液压缸84的活塞杆固定在第二盖板83上,第三滑块85固定在第二盖板83顶部,第三滑槽86开设在第一盖板82上供第三滑块85滑动,利用防臭隔离组件8中的第一盖板82和第二盖板83可以对车斗11顶部进行遮挡,当启动第四伺服电机81时可以带动第一盖板82和第二盖板83翻转打开,当启动第三液压缸84时将带动第二盖板83调整行程,故盖合、打开车斗11开口较为方便。参考图2和图3,其中第二夹板54在靠近第一夹板53的一面固定有两个导杆541,在第一夹板53上开设有供导杆541穿过的导孔531,在导杆541的端部设置有限位挡环532,利用导柱和导孔531的配合能够增大第二夹板54相对第一夹板53滑动时的稳定性。参考图1,其中在车斗11的外壁安装固定有视觉识别摄像头111,在运输车1的驾驶室内设置有电脑,电脑用于实时接收视觉识别摄像头111的摄像文件,利用视觉识别摄像头111能够方便对抓取、转运垃圾箱的过程进行侦查,利用电脑能够方便驾驶员实时观测,便于其一人进行操作。其中本装置中的第一伺服电机21、第二伺服电机31、第三伺服电机71可以选择深圳市华科星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直流伺服电机;本装置中的第一液压缸42、第二液压缸52和第三液压缸84可以选择hs01•210l系列拉杆式液压缸;本装置中的视觉识别摄像头111可以选择minsvision品牌的智能工业相机,其为一种现有技术,其尺寸为20*15*10cm,其原理是用光学镜头+ccd或cmos获得图像,软件对图像做处理(图像算法),再由算法结果控制执行设备,其类似于汽车倒车摄像头,能够在靠近垃圾箱时发生警报。使用步骤:本装置在使用时需要驾驶员驾驶运输车1前往垃圾箱放置点,当到达垃圾箱放置点时,通过视觉识别摄像头111可以对垃圾箱位置进行初步定位;之后操作者可以启动第一驱动组件3中的第二伺服,其可以带动提拉座13在翻转座12上竖直滑动;之后利用第二驱动组件4中的第一液压缸42,其能够带动水平支撑座14水平滑动调整位置,从而调整水平支撑座14上的两组夹持组件5的位置;之后可以启动两组夹持组件5中的第二液压缸52,使得两个夹板相互靠近,将垃圾箱夹住,完成对垃圾箱的抓取;之后可以启动翻转组件2中的第一伺服电机21,利用第一伺服电机21带动翻转座12翻转,使得垃圾箱翻转至车斗11顶部,完成垃圾倾倒;再之后可以使得支撑组件、提拉座13等回位;当运输车1前行时,可以利用车斗11顶部开口处的防臭隔离组件8能够对垃圾进行隔离,其中第一盖板82和第二盖板83能够将车斗11盖合,能够起到良好的隔臭能力;当运输车1运输至垃圾处理站时,可以利用垃圾推送组件7将粘附在车斗11表面的垃圾推出,方便对车斗11进行清理进行清除;之后可以清理液渍接盛组件6中收集的液渍。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车斗11的内壁还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由于车斗11需要盛放转运的垃圾,其容易积累垃圾变得脏污,为了便于对其表面进行清理,故在车斗11的内壁喷涂有一层防污涂层,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四氟乙烯110份、聚丙烯50份、聚氯乙烯40、聚苯丙烯30份、己二酸二甲酯30份、季戊四醇60份、烷醇酰胺60份、二苯基乙酮30份、羟乙基化脂肪胺10份、乙酸乙酯10份;s1、制作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丙烯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并加热至280℃,然后保温10min;s2、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冷却至200℃后,再加入己二酸二甲酯、季戊四醇、烷醇酰胺、二苯基乙酮、羟乙基化脂肪胺、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后冷却到100℃,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3、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2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采用真空高温喷涂的方式喷涂到车斗11的内壁;s4、烘干:将s3中涂覆后的车斗11内壁自然烘干。综上,车斗11内壁的防污涂层能够避免污物积累在车斗11内壁,造成难以清洗的问题;此外本方案具有制造流程短、原料价格低廉的优点。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车斗11内壁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四氟乙烯115份、聚丙烯55份、聚氯乙烯45、聚苯丙烯32份、己二酸二甲酯30份、季戊四醇60份、烷醇酰胺60份、二苯基乙酮30份、羟乙基化脂肪胺10份、乙酸乙酯10份;s1、制作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丙烯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并加热至284℃,然后保温10min;s2、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冷却至203℃后,再加入己二酸二甲酯、季戊四醇、烷醇酰胺、二苯基乙酮、羟乙基化脂肪胺、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后冷却到103℃,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3、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2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采用真空高温喷涂的方式喷涂到车斗11的内壁;s4、烘干:将s3中涂覆后的车斗11内壁自然烘干。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车斗11内壁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四氟乙烯118份、聚丙烯55份、聚氯乙烯45、聚苯丙烯32份、己二酸二甲酯30份、季戊四醇60份、烷醇酰胺60份、二苯基乙酮30份、羟乙基化脂肪胺15份、乙酸乙酯15份;s1、制作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丙烯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并加热至286℃,然后保温12min;s2、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冷却至203℃后,再加入己二酸二甲酯、季戊四醇、烷醇酰胺、二苯基乙酮、羟乙基化脂肪胺、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后冷却到105℃,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3、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2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采用真空高温喷涂的方式喷涂到车斗11的内壁;s4、烘干:将s3中涂覆后的车斗11内壁自然烘干。实施例5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车斗11内壁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四氟乙烯125份、聚丙烯55份、聚氯乙烯45、聚苯丙烯32份、己二酸二甲酯35份、季戊四醇65份、烷醇酰胺65份、二苯基乙酮35份、羟乙基化脂肪胺15份、乙酸乙酯15份;s1、制作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丙烯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并加热至288℃,然后保温12min;s2、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冷却至205℃后,再加入己二酸二甲酯、季戊四醇、烷醇酰胺、二苯基乙酮、羟乙基化脂肪胺、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后冷却到105℃,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3、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2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采用真空高温喷涂的方式喷涂到车斗11的内壁;s4、烘干:将s3中涂覆后的车斗11内壁自然烘干。实施例6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车斗11内壁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四氟乙烯130份、聚丙烯70份、聚氯乙烯60、聚苯丙烯50份、己二酸二甲酯40份、季戊四醇70份、烷醇酰胺65份、二苯基乙酮35份、羟乙基化脂肪胺15份、乙酸乙酯15份;s1、制作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丙烯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并加热至290℃,然后保温15min;s2、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冷却至210℃后,再加入己二酸二甲酯、季戊四醇、烷醇酰胺、二苯基乙酮、羟乙基化脂肪胺、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后冷却到105℃,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3、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2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采用真空高温喷涂的方式喷涂到车斗11的内壁;s4、烘干:将s3中涂覆后的车斗11内壁自然烘干。实施例7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车斗11内壁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四氟乙烯130份、聚丙烯70份、聚氯乙烯60、聚苯丙烯50份、己二酸二甲酯40份、季戊四醇70份、烷醇酰胺70份、二苯基乙酮40份、羟乙基化脂肪胺20份、乙酸乙酯20份;s1、制作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丙烯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并加热至290℃,然后保温15min;s2、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冷却至210℃后,再加入己二酸二甲酯、季戊四醇、烷醇酰胺、二苯基乙酮、羟乙基化脂肪胺、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后冷却到120℃,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3、涂覆:利用高压喷枪将s2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采用真空高温喷涂的方式喷涂到车斗11的内壁;s4、烘干:将s3中涂覆后的车斗11内壁自然烘干。对实施例2-7中涂覆有防污涂层的车斗11内壁进行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为了便于比较,所有实施例的数据基于实施例2的数据进行归一化。表1表面硬度剥离强度实施例2100%100%实施例398%108%实施例4111%99%实施例5123%125%实施例6101%107%实施例7102%98%由上可知,由于实施例5中车斗11内壁的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结果比其他涂覆有防污涂层的实施例都要高,故实施例5中给出的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是最优选择。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