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座椅供料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9279发布日期:2020-04-21 21:5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智能化座椅供料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装配供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化座椅供料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其涉及的零部件多达上千种,有时同一零件还存在多个供应商,因此,在总装装配线的生产速率不断提高、线边物流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规划总装装配线的供应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汽车座椅具有大尺寸、大重量的特点,以往通常采用线边铺货的形式供给装配线,即按照车辆生产计划将比例相当的不同规格、厂家的汽车座椅同时配送至线边等待装配。这样的供给方式存在如下缺陷:首先,物料供给频繁较高、线边物料存储面积极大,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其次,装配作业取料搬运距离远、劳动强度高,随附作业时间长、作业效率低,且容易错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座椅供料输送系统,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化座椅供料输送系统,包括plc控制系统和座椅输送部,所述座椅输送部包括

主输送部;

辅助输送部,其设置在所述主输送部中段的一侧或两侧,用于存储和输送不同厂家的座椅;

信号识别部,其设置在所述辅助输送部前侧的主输入部,并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读取座椅型号信息并传递给plc控制系统;

第一座椅调配部,其设置在辅助输送部的入口处并与plc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将来自主输入部的座椅向辅助输送部进行分配,使不同厂家的座椅进入各自对应的辅助输送部;

第二座椅调配部,其设置在辅助输送部的出口处并与plc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将位于辅助输送部的座椅传送至主输入部。

所述座椅通过托盘承托,所述主输送部下方设置有托盘回送部,所述托盘回送部和主输送部通过设置在主输送部末端的端头升降机相衔接。

所述主输送部上还设置有位于所述辅助输送部前侧的上件升降机、位于所述辅助输送部后侧的下件升降机、以及位于所述下件升降机后侧的旋转台。

所述主输送部、辅助输送部和托盘回送部均为输送辊道。

所述座椅型号信息通过设置在座椅或托盘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进行存储,所述信号识别部为条形码读码器或二维码读码器。

所述第一座椅调配部和第二座椅调配部均为顶升移栽机。

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化座椅供料输送系统,可以自动读取座椅信息,通过调配部使不同厂家的座椅进入不同的通道进行存储,之后plc控制系统根据生产计划使相应的座椅按顺序到达生产主线边,等待抓取装配,实现了一个上料口对应多厂家、多品种座椅上料,并对多种座椅进行自动排序上线的需求,大大减少了线边供货区域,能够最小化供货区域,提高物流和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彻底避免座椅错装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图(包括座椅和托盘)。

图3是图1中顶升移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1中端头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包括托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化座椅供料输送系统包括plc控制系统和座椅输送部,所述座椅输送部包括:主输送部;辅助输送部,其设置在主输送部中段的一侧或两侧;信号识别部,其设置在所述辅助输送部前侧的主输入部,并与所述plc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读取座椅型号信息并传递给plc控制系统;第一座椅调配部,其设置在辅助输送部的入口处并与plc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将来自主输入部的座椅向辅助输送部进行分配;第二座椅调配部,其设置在辅助输送部的出口处并与plc控制系统电连接,用于将位于辅助输送部的座椅传送至主输入部。由于座椅通过托盘承托,因此,主输送部下方还设置有托盘回送部,托盘回送部和主输送部通过设置在主输送部末端的端头升降机相衔接。为了满足车间布局的要求,主输送部上还可以设置有位于辅助输送部前侧的上件升降机、位于辅助输送部后侧的下件升降机、以及位于下件升降机后侧的旋转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6所示,在座椅供料区(指座椅库存区或货车卸货区)和装配线边抓取工位之间安装双层积放辊道,其中,如图2所示,上层辊道1作为主输送部,其辊轴正向旋转,用于将托盘m及其上的汽车座椅n从供料区运送到装配线边;下层辊道2作为托盘回送部,其辊轴反向旋转,用于将空载托盘m从装配线边运送到供料区。

为了对从供料区运送而来的座椅进行分类储存、运送,在上层辊道1中段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与其相互平行且辊轴正向旋转的输送辊道1a和输送辊道1b作为辅助输送部。为了使托盘m和座椅n在主输送部和辅助输送部之间进行转移,达到分类存储、按序供料的目的,在辅助输送部的入口处安装有三台第一顶升移栽机3作为第一座椅调配部,在辅助输送部的出口处安装有三台第二顶升移栽机4作为第二座椅调配部。上述第一顶升移栽机3和第二顶升移栽机4结构相同,如图3、4所示,每台均包括多条对托盘m和座椅n进行横向输送的表面带有橡胶盖板的链条3a,每个链条3a均对应设置在相邻辊轴之间,平常位于辊轴以下,传送座椅n时,通过与其相连的升降机构3b上升至辊轴以上。三台第一顶升移栽机3均以输送辊道1a的进口为基准点,分别在输送辊道1a、输送辊道1b和上层辊道1顺次排列,且其链条共线设置;三台第二顶升移栽机4以输送辊道1a的出口为基准点,分别在输送辊道1a、输送辊道1b和上层辊道1顺次排列,其链条也共线设置。信号识别部指安装在第一顶升移栽机3前侧的上层辊道1一侧的二维码读码器5(或条形码读码器),其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相连。

供料开始前,将存储厂家、座椅型号信息的二维码粘贴在托盘m或座椅n上,然后通过上层辊道1将位于托盘m内的座椅n运送至二维码读码器5附近,二维码读码器5读取二维码信息后传送给plc控制系统,同时,plc控制系统还能够接收包含生产计划的ccr信息;托盘m和座椅n继续运行,到达第一顶升移栽机3所处的位置后,plc控制系统根据信息综合处理的结果,判断座椅所属厂家和该厂家座椅对应的辅助输送辊道。确定是否要将托盘m和座椅n移至输送辊道1a或输送辊道1b:如果不需要改变输送路径,则托盘m和座椅n继续前行;如果需要改变输送路径,则plc控制系统控制位于上层辊道1下方的第一顶升移栽机3和目标位一侧的第一顶升移栽机3启动,使托盘m和座椅n转移至目标辊道,并在目标辊道上向前输送并存储;对处于第二顶升移栽机4位置处的托盘m和座椅n,plc控制系统需要根据生产计划判断其移出顺序:如果需要先将位于上层辊道1中的托盘m和座椅n移至装配线边,则第二顶升移栽机4不动作,使其继续运行;如果需要先将位于输送辊道1a或输送辊道1b中的托盘m和座椅n移至装配线边,则plc控制系统控制对应的第二顶升移栽机4使托盘m和座椅n到达上层辊道1并继续前行至装配线边,等待抓取装车。

座椅n被抓取后,托盘m空载,为了达到托盘m循环回用的目的,在上层辊道1末端安装有端头升降机6。如图5、6所示,其包括用于运载托盘m的托架6.1,托架6.1在升降电机6.2驱动下沿升降柱6.3上下移动,托架6.1上的辊轴由正反转电机6.4驱动。一般地,托架6.1的上限位与上层辊道1相对应,托架6.1的下限位与下层辊道2相对应。托架6.1位于上限位时,正反转电机6.4驱动辊轴正转,使上层辊道1上的空载托盘m向托架6.1移动;当托架6.1位于下限位时,正反转电机6.4驱动辊轴反转,使托架6.1上的空载托盘m向下层辊道2移动,并在下层辊道2的作用下回至座椅供料区。

为了合理布置上述输送线,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有时还会在上层辊道1上安装位于二维码读码器5前侧的上件升降机7,位于第二顶升移栽机4和端头升降机6之间的下件上机8和旋转台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