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5106发布日期:2019-10-13 01:47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类工件在自动化加工过程中的翻面传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平板类工件在进行翻面传送(如传统印制电路板在曝光过程中的自动翻面)过程中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就是由机械手上的吸盘摄取一面将其设置在一个托盘中再旋转180度完成翻面,其缺点是效率较低,且容易在板面上留下吸痕污染板面。另外一种是设置有上下两面滚轮传送的翻板机,其效率较高,但同样存在滚轮划伤和污染板面的问题,不容易实现需要改变方向的翻板传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其可实现平板类工件上下面非接触的高效翻面传送,从而避免了滚轮传动摩擦、吸盘取板等对板面的接触污染和损伤,同时,更便于改变方向的高效翻板传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包括第一气浮平台、第二气浮平台以及翻转机构;所述第一气浮平台包括第一气浮平面,所述第二气浮平台包括第二气浮平面,所述第一气浮平面与所述第二气浮平面上下相对间隔设置,使得待翻转平板类工件悬浮于所述第一气浮平面与所述第二气浮平面之间;所述第一气浮平台与所述第二气浮平台之间通过若干挡板结构连接固定,所述翻转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二气浮平台的底部,以实现所述第一气浮平台与所述第二气浮平台的共同翻转。

可选地,所述第一气浮平面及所述第二气浮平面均为多孔材料介质层,且所述多孔材料介质层上开设有若干分布均匀的细微气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气浮平台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气浮平台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各所述细微气孔的第一风机罩子;所述第一风机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罩子,以通过对各所述细微气孔充气来使得所述第一气浮平面形成上浮正压力。

可选地,所述第二气浮平台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气浮平台的底侧设置有连通各所述细微气孔的第二风机罩子;所述第二风机连通所述第二风机罩子,以通过对各所述细微气孔充气来使得所述第二气浮平面形成上浮正压力。

可选地,所述多孔材料介质层为陶瓷层或铝金属材料层。

可选地,若干所述挡板结构在所述第一气浮平台与所述第二气浮平台之间形成进料口与出料口。

可选地,所述进料口的进料方向与所述出料口的出料方向相同或相互垂直设置。

可选地,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一固设于所述第二气浮平台的底部的翻转轴以及驱动所述翻转轴翻转的翻转电机。

可选地,还包括推板机构,所述推板机构包括一在所述第一气浮平面与所述第二气浮平面之间自由移动的推板以及驱动所述推板工作的推板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其通过上下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气浮平面与第二气浮平面,以及在所需方向上设置挡板,来形成一个可翻转的型腔,使得待翻转平板类工件在传送进入该型腔后处于气悬浮状态,并由惯性、吹气压力和边缘导向到达设定的位置,再经翻转机构翻转180度后在无表面接触摩擦的状态下被推出本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以实现工件上下面非接触的高效翻面传送,从而避免了滚轮传动摩擦、吸盘取板等对板面的接触污染和损伤,同时,更便于改变方向的高效翻板传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图3为图1所示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图4为图1所示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三。

图5为图1所示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四。

图6为图1所示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100,该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100包括第一气浮平台110、第二气浮平台120以及翻转机构130。其中,该第一气浮平110台包括第一气浮平面111,第二气浮平台120包括第二气浮平面121,第一气浮平面111与第二气浮平面121上下相对间隔设置,使得待翻转平板类工件2悬浮于第一气浮平面111与第二气浮平面121之间。第一气浮平台110与第二气浮平台120之间通过若干挡板结构(未图示)连接固定,翻转机构130驱动连接第二气浮平台120的底部,以实现第一气浮平台110与第二气浮平台120的共同翻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气浮平面111及第二气浮平面121均为多孔材料介质层,且该多孔材料介质层上开设有若干分布均匀的细微气孔。第一气浮平台110还包括第一风机112,第一气浮平台110的顶部设置有连通各细微气孔的第一风机罩子113。第一风机112连通第一风机罩子113,以通过对各细微气孔充气来使得第一气浮平面111形成上浮正压力。第二气浮平台120还包括第二风机122,第二气浮平台120的底侧设置有连通各细微气孔的第二风机罩子123。第二风机122连通第二风机罩子123,以通过对各细微气孔充气来使得第二气浮平面121形成上浮正压力。这样一来,当待翻转平板类工件2经过上一工序传送到第一气浮平面111与第二气浮平面121之间后,第一气浮平面111与第二气浮平面121分别形成的上浮正压力相互作用达到平衡后,使得待翻转平板类工件2悬浮于第一气浮平面111与第二气浮平面121之间。该多孔材料介质层优选为陶瓷层或铝金属材料层,空气能从其分布均匀的细微小孔吹出形成上浮正压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该多孔材料介质层亦可采用其他具有相似结构的材料进行替代。

若干挡板结构在第一气浮平台110与第二气浮平台120之间形成进料口与出料口,如图2所示,图中下侧为进料口,左侧为出料口(翻转后出料口变为右侧),右侧与上侧均通过挡板结构挡住,此时,进料口的进料方向与出料口的出料方向相互垂直设置。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亦可根据实际需要(平板类工件翻面后,其传送方向与翻面前的传送方向保持一致的情形),将进料口的进料方向与出料口的出料方向设为相同设置,此时,只需改变第一气浮平台110与第二气浮平台120之间的挡板结构即可,可见,本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100更便于改变方向的高效翻板传送。

如图2所示,翻转机构130包括一固设于第二气浮平台120的底部的翻转轴以及驱动翻转轴翻转的翻转电机,通过翻转电机驱动翻转轴翻转,可使得第一气浮平台110与第二气浮平台120之间的上下关系对调,最终实现待翻转平板类工件2的翻面操作。本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100还包括推板机构140,推板机构140包括一在第一气浮平面111与第二气浮平面121之间自由移动的推板以及驱动推板工作的推板电机,通过推板电机驱动推板在第一气浮平面111与第二气浮平面121之间自由移动,可实现待翻转平板类工件2翻面后在无表面接触摩擦的状态下被推出本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100。

工作时,如图2所示,待翻转平板类工件2由本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100下侧的进料口进入,传送到第一气浮平面111与第二气浮平面121之间后,如图3所示,第一气浮平面111与第二气浮平面121分别形成的上浮正压力相互作用达到平衡后,使得待翻转平板类工件2悬浮于第一气浮平面111与第二气浮平面121之间。然后,如图4所示,通过翻转电机驱动翻转轴翻转,使得第一气浮平台110与第二气浮平台120之间的上下关系对调,最终实现待翻转平板类工件2的翻面操作。接着,如图5所示,推板机构140工作,通过推板电机驱动推板在第一气浮平面111与第二气浮平面121之间自由移动,推动待翻转平板类工件2往右侧出料口移动,最后,如图6所示,可实现待翻转平板类工件2翻面后在无表面接触摩擦的状态下被推出本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1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其通过上下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气浮平面与第二气浮平面,以及在所需方向上设置挡板,来形成一个可翻转的型腔,使得待翻转平板类工件在传送进入该型腔后处于气悬浮状态,并由惯性、吹气压力和边缘导向到达设定的位置,再经翻转机构翻转180度后在无表面接触摩擦的状态下被推出本平板类工件翻转装置,以实现工件上下面非接触的高效翻面传送,从而避免了滚轮传动摩擦、吸盘取板等对板面的接触污染和损伤,同时,更便于改变方向的高效翻板传送。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