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门锁装置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2086发布日期:2019-10-19 03:41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轿门锁装置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轿门锁装置及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通常装配有轿门锁,用于防止电梯运行中发生轿内扒门的安全事故。目前,国标对轿门锁的结构要求如下:轿厢装有机械锁且仅能够在层门的开锁区域内打开,锁紧的机械咬合尺寸不小于7mm,且轿门锁紧必须有相应的电器开关来证实,也即通俗的理解轿门锁由机械锁(咬合动作)与电气锁(通断动作)组成。

现有的轿门锁中,机械锁与电气锁同步进行开锁和锁合动作。锁钩通常以纵向翻转方式与锁座配合,相应地,开关体以横向布置在锁座上,开关触点与开关体纵向翻转插接。为了保证轿门开启安全可靠,开锁时,锁钩会横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方能正常翻转解锁。在此过程中,开关触点会同步相对开关体横向滑行一小段距离,但由于开关触点与开关体在弹簧力作用下是相互紧密接触的,因而在滑行过程中开关触点会对开关体上的银条造成滑动磨损,致使开关体上的银条出现划痕或挤压形变等损坏,进而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轿门锁装置,使电气锁能够适配机械锁的动作方式,避免电气锁组件出现形变、划痕等损坏,保证电气锁组件正常工作;此外,电梯通过装配使用该轿门锁装置,能够正常进行开关门动作,可大大提升使用性能与可靠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轿门锁装置,其包括:

门刀机构,用于装设在轿门上坎上,并能够提供横向驱动力;及

门锁机构,所述门锁机构包括机械锁组件和电气锁组件,所述机械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门刀机构上的锁钩、及设置于所述轿门上坎上并能够与所述锁钩锁固配合的锁座,所述电气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锁钩上的开关体、及设置于所述锁座上并能够与所述开关体电性导通的开关座,所述开关体能够在横向方向上与所述开关座接触或分离。

在本技术方案中,上述轿门锁装置应用于电梯轿厢上,用以提升轿门开启与关闭的可靠程度。具体地,门刀机构与预设在轿门上坎上的驱动机构连接,从而能够提供横向驱动力。为确保电梯轿厢开门操作安全、可靠,锁钩抬起之前会跟随门刀机构一起沿横向移动一小段距离,在此过程中,电气锁组件会同步进行横向动作,但由于开关体能够在横向方向上与开关座接触或分离,因而在此移动过程中开关座与开关体不会存在相互滑行摩擦,开关体就不会出现挤压形变、划痕等损坏,因而可以保证开关体与开关座电性接触可靠性,提高轿门锁装置的使用寿命与性能。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刀机构包括可沿所述轿门上坎横向移动的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转臂、及与所述第一转臂转动连接并可横向移动的右摆杆,所述右摆杆能够与层门动滚轮驱动配合;所述机械锁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转轴,所述锁钩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锁钩上设置有抵压滚轮,所述抵压滚轮能够与所述右摆杆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刀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转臂、与所述第二转臂转动连接并可横向移动的左摆杆、及与所述左摆杆转动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还与所述锁钩旋转驱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锁机构还包括牵拉件,所述牵拉件与所述锁钩旋转驱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锁机构还包括装设在所述轿门上坎上的弹性压紧件,所述弹性压紧件与所述锁钩弹性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体包括设置于所述锁钩上的支撑体、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体上的第一触发件,所述开关座包括座本体和第二触发件,所述座本体开设有沿纵向两端贯穿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槽口沿横向面向所述第一触发件设置,使得所述支撑体能够嵌入所述插接槽内,并使所述第一触发件与所述第二触发件电性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面向所述开关座的两端侧设有第一防干涉部;或/和所述插接槽靠近两贯穿端的底壁设有第二防干涉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体还包括支撑座和柔性件,所述支撑座设有容置腔,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所述支撑体与所述柔性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体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呈角度连接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锁钩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支撑座连接,使得所述电气锁组件布设于所述锁钩的前端侧部。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梯,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轿门锁装置。电梯通过装配使用该轿门锁装置,能够正常进行开关门动作,可大大提升使用性能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轿门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轿门锁装置锁紧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图1所示轿门锁装置中门锁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轿门锁装置中先电气解锁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轿门锁装置后机械解锁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门刀机构,11、底板,12、第一转臂,13、右摆杆,14、抵压滚轮,15、第二转臂,16、左摆杆,17、连杆,20、门锁机构,21、机械锁组件,211、锁钩,212、锁座,22、电气锁组件,221、开关体,2211、支撑体,2212、第一触发件,2213、支撑座,2214、安装支架,2215、柔性件,222、开关座,2221、座本体,2222、第二触发件,2223、插接槽,23、牵拉件,24、弹性压紧件,30、层门静滚轮,40、层门动滚轮,50、电机,60、皮带,70、张紧装置,80、连接板,90、右门吊板,100、左门吊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新型结构的轿门锁装置安装于电梯轿厢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地,该轿门锁装置包括:门刀机构10,用于装设在轿门上坎上,并能够提供横向驱动力;及门锁机构20,所述门锁机构20包括机械锁组件21和电气锁组件22,所述机械锁组件21包括设置于所述门刀机构10上的锁钩211、及设置于所述轿门上坎上并能够与所述锁钩211锁固配合的锁座212,所述电气锁组件22包括设置于所述锁钩211上的开关体221、及设置于所述锁座212上并能够与所述开关体221电性导通的开关座222,所述开关体221能够在横向方向上与所述开关座222接触或分离。

在本技术方案中,上述轿门锁装置应用于电梯轿厢上,用以提升轿门开启与关闭的可靠程度。具体地,门刀机构10与预设在轿门上坎上的驱动机构连接,从而能够提供横向驱动力。为确保电梯轿厢开门操作安全、可靠,锁钩211抬起之前会跟随门刀机构沿横向移动一小段距离,在此过程中,电气锁组件22会同步进行横向动作,但由于开关体221能够在横向方向上与开关座222接触或分离,因而在此移动过程中开关座222与开关体221不会存在相互滑行摩擦,开关体221就不会出现挤压形变、划痕等损坏,因而可以保证开关体221与开关座222电性接触可靠性,提高轿门锁装置的使用寿命与性能。

在上述方案中,轿门上坎上预先安装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电机50、皮带60、张紧装置70、连接板80、右门吊板90、左门吊板100等部件。张紧装置70用于对皮带60进行张紧,使皮带60不会松弛而出现打滑。电机50驱动皮带60转动并带动连接板80移动,由于连接板80与右门吊板90和左门吊板100连接的,因而与右门吊板90连接的右门板以及与左门吊板100连接的左门板便可同步向两侧移动完成轿门打开动作。由于门刀机构10通过螺栓固定在左门吊板100上,因而可同步移动并提供横向驱动力。此外,轿门上坎上还设置有导轨,门刀机构10可沿导轨的预设路径平稳移动,从而提高轿门打开的可靠性与精度。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进一步地,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门刀机构10包括可沿所述轿门上坎横向移动的底板11、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第一转臂12、及与所述第一转臂12转动连接并可横向移动的右摆杆13,所述右摆杆13能够与层门动滚轮40驱动配合;所述机械锁组件2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转轴,所述锁钩211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锁钩211上设置有抵压滚轮14,所述抵压滚轮14能够与所述右摆杆13抵接。所述门锁机构20还包括装设在所述轿门上坎上的弹性压紧件24,所述弹性压紧件24与所述锁钩211弹性抵接。

如图2所示,首先,当轿门完全关闭状态下,轿门锁装置处于锁紧状态,此时锁钩211在弹性压紧件24和自身重力作用下处于水平姿态,锁钩211与锁座212扣合实现机械锁紧。与此同时,锁钩211上的抵压滚轮14与右摆杆13相抵触配合(即两者之间零间隙配合),此时设定锁钩211的前端横向及纵向分别存在咬合间隙A和B,而开关体221插入开关座222内并存在配合间隙C,此时开关体221与开关座222接触并电性导通。

可选地,上述弹性压紧件24为弹簧、弹片、橡胶块中的任意一种。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5,此外,所述门刀机构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11上的第二转臂15、与所述第二转臂15转动连接并可横向移动的左摆杆16、及与所述左摆杆16转动连接的连杆17,所述连杆17还与所述锁钩211旋转驱动连接。电梯平层时,电机驱动轿门开门的过程如下:正常运行时,电梯轿厢进入平层区,层门侧的层门静滚轮30与层门动滚轮40分别进入门刀机构10的左摆杆16区域和右摆杆13区域,且此时层门静滚轮30与层门动滚轮40之间的间距设为T2,层门动滚轮40与右摆杆13之间的间距为T1;其中,C<T1<A。电机50驱动皮带60转动,使得左门吊板100向左开门运动,左门吊板100可同步带动固定在其上的门刀机构10向左运动。并且在向左运动过程中,开关体221最先横向向左移动脱离开关座222(因为间隙C最小,故首先发生电气解锁);然后,右摆杆13逐渐碰到层门动滚轮40,导致锁钩211抬起与锁座212脱离咬合实现机械解锁;即解锁时,首先完成电气解锁,而后完成机械解锁。之后,轿门继续向左运动,右摆杆13的反作用力使得层门动滚轮40向层门静滚轮30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层门锁解锁,最后由轿门带动层门完全打开。关门时轿门参照上述过程进行相反的动作步骤,简单的说:锁钩211先落下与锁座212扣合实现机械锁紧,而后开关体221插入开关座222中实现电气锁紧。

当电梯轿厢进入平层区,而电梯突然出现断电或电机损坏时,轿门内乘客无法进行自救而需要从厅外进行救援。此时层门侧的层门动滚轮40与层门静滚轮30分别进入门刀机构10的左摆杆16工作区域和右摆杆13工作区域,救援人员在厅外使用三角钥匙打开层门,便能够使层门动滚轮40和层门静滚轮30向左运动,运动过程中撞击左摆杆16,左摆杆16通过第二转臂15转动同时同步带动连杆17翻转从而可拉动锁钩211摆转抬起。这一过程中,开关体221直接从开关座222上滑出,电气解锁与机械解锁同步进行。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5,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开关体221包括设置于所述锁钩211上的支撑体2211、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体2211上的第一触发件2212,所述开关座222包括座本体2221和第二触发件2222,所述座本体2221开设有沿纵向两端贯穿的插接槽2223,所述插接槽2223的槽口沿横向面向所述第一触发件2212设置,使得所述支撑体2211能够嵌入所述插接槽2223内,并使所述第一触发件2212与所述第二触发件2222电性导通。此外,所述开关体221还包括支撑座2213和柔性件2215,所述支撑座2213设有容置腔,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上,所述支撑体2211与所述柔性件2215连接。

其中,座本体2221上通过紧固件安装有电缆,电缆一端与第二触发件2222电连接,另一端电连接至电梯的中控系统。当进行轿门锁紧动作时,开关体221会跟随锁钩211同步摆动,此时支撑体2211连同第一触发件2212由插接槽2223的上端侧开口插入槽内;由于柔性件2215可提供向外的预紧力,因而可以使第一触发件2212克服间隙而与第二触发件2222接触,进而实现电性导通。在此过程中,由于在容置腔内装设有柔性件,支撑体2211通过与柔性件2215连接,能够具有纵向摆动及横向伸缩的自由度,更能够与开关座222可靠且柔性配合,可避免发生撞击或挤压损坏。

请继续参阅图2,进一步地,所述开关体221还包括安装支架2214,所述安装支架2214包括呈角度连接的第一安装板(未示出)和第二安装板(未示出),具体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侧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紧固件与所述锁钩211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支撑座2213连接,使得所述电气锁组件22布设于所述锁钩211的前端侧部。通过如此设置,开关体221便能够在横向方向上与开关座222相对滑移和在纵向方向上旋转摆动实现锁紧或脱离,且不会发生碰撞干涉。

请继续参阅图1,更进一步地,所述门锁机构20还包括牵拉件23,所述牵拉件23与所述锁钩旋转驱动连接。当电梯出现意外如断电或其它故障时,需要在非平层进行厅外救援开门时,轿厢由于轿门锁的存在,轿内人员无法自行打开轿门,因此需要从厅外去救援打开。因为在非平层时,门刀机构10的左摆杆16和右摆杆13工作区域内不存在层门动滚轮40和层门静滚轮30,无法像前述两种工况时直接驱动右摆杆13。因而此时就需要通过电梯专用的三角钥匙先打开层门,然后拉动牵拉件23驱动锁钩211转动,锁钩211便可与锁座212脱离,同步地开关体221也能够与开关座222脱离。如此,使得本技术方案的轿门锁装置能够适应更多不同的突发情况,保证电梯门在极端情况下仍能顺利开启,提升了电梯乘坐安全可靠性。

可选地,牵拉件23可以是拉绳、拉索等。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考虑到上述极端工况下,开关体221与开关座222的配合间隙较小,为避免开关体221插入或脱出开关座222时造成撞坏,所述支撑体2211面向所述开关座222的两端侧设有第一防干涉部(未示出);或/和所述插接槽靠近两贯穿端的底壁设有第二防干涉部(未示出)。具体地,第一防干涉部和第二防干涉部均为倒角、圆角或其它能够起到导滑作用的结构或部件,该倒角结构设置使开关体221更容易插入或滑出开关座222的插接槽中。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梯,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轿门锁装置。电梯通过装配使用该轿门锁装置,能够正常进行开关门动作,可大大提升使用性能与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