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搬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6753发布日期:2019-11-05 22:3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自动搬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搬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产品的包装流水线上多个工序之间通常采用人工搬运上料的方式,这样将需配备专门的操作人员,从而导致人力成本增加,并且人工搬运的工作效率也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搬运物料的自动搬运设备。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搬运设备,包括:

工作台;

搬运装置,设于所述工作台上;及

输送装置,包括载具、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设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所述搬运装置用于将工件输送至所述载具,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承托并沿第一方向将所述载具上的工件输送至一工序,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沿第二方向将所述载具上的工件输送至另一工序。

可选地,所述搬运装置包括夹取机构及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夹取机构连接,所述夹取机构用于夹取所述工件,所述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取机构将所述工件移送至所述载具。

可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及第三移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机构与所述夹取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三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移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三移动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取机构相对所述工作台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机构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移动机构驱动所述夹取机构相对所述工作台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三移动机构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移动机构及所述第一移动机构驱动所述夹取机构相对所述工作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滑移件及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滑移件设于所述夹取机构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滑移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移件相对所述工作台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夹取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夹取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一夹取组件及第二夹取组件,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夹取组件及所述第二夹取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取组件与所述第二夹取组件相互靠近,以通过所述第一夹取组件及所述第二夹取组件夹取所述工件,所述移动机构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夹取组件及所述第二夹取组件将所述工件移送至所述载具。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机构及传送件,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件、主动件及从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所述主动件及所述从动件设于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所述传送件绕设于所述主动件及所述从动件上,所述主动件与所述第三驱动件连接,所述传送件用于承托所述载具,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主动件及所述从动件驱动所述传送件相对所述工作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四驱动机构及承载架,所述第四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输送机构设于所述承载架上,所述承载架与所述第四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架相对所述工作台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自动搬运设备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载具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自动搬运设备还包括第一检测元件,所述第一检测元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所述第一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载具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自动搬运设备还包括缓冲器,所述缓冲器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缓冲器用于缓冲所述第二输送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搬运设备,其包括搬运装置和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载具、第一输送机构及第二输送机构,搬运装置用于将工件输送至载具,第一输送机构用于承托并沿第一方向将载具上的工件输送至一工序,第二输送机构用于通过第一输送机构沿第二方向将载具上的工件输送至另一工序,因此通过搬运装置及输送装置的组合就可以实现自动搬运物料。与传统的人工搬运上料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搬运设备能够实现自动搬运物料,其自动化程度高,不仅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并且能够提高搬运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自动搬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自动搬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夹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自动搬运设备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输送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工作台;11、开口;

2、搬运装置;21、夹取机构;211、第二驱动机构;2111、第二安装架;2112、第二驱动件;212、第一夹取组件;2121、第一安装座;2122、第一夹爪;213、第二夹取组件;2131、第二安装座;2132、第二夹爪;22、移动机构;221、第一移动机构;2211、第一滑移件;2212、第一驱动机构;22121、第一安装架;22122、第一驱动件;22123、第一传动组件;22124、第一螺母;22125、第一丝杠;222、第二移动机构;223、第三移动机构;

3、输送装置;31、载具;32、第一输送机构;321、第三驱动机构;3211、第三驱动件;3212、主动件;3213、从动件;322、传送件;33、第二输送机构;331、第四驱动机构;3311、固定座;3312、第四驱动件;332、承载架;34、限位件;35、第一检测元件;36、缓冲器;361、第一缓冲器;362、第二缓冲器;37、第二检测元件;38、第三检测元件;391、导向座;392、导向柱;

4、外罩;

5、调节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搬运设备。自动搬运设备包括工作台1、搬运装置2及输送装置3。搬运装置2设于工作台1上。输送装置3包括载具31、第一输送机构32及第二输送机构33。第二输送机构33设于工作台1上。第一输送机构32设于第二输送机构33上。搬运装置2用于将工件输送至载具31。第一输送机构32用于承托并沿第一方向将载具31上的工件输送至一工序。第二输送机构33用于通过第一输送机构32沿第二方向将载具31上的工件输送至另一工序。其中,第一方向为图中Y轴所在的直线方向,第二方向为图中Z轴所在的直线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搬运设备,其包括搬运装置2和输送装置3,输送装置3包括载具31、第一输送机构32及第二输送机构33,搬运装置2用于将工件输送至载具31,第一输送机构32用于承托并沿第一方向将载具31上的工件输送至一工序,第二输送机构33用于通过第一输送机构32沿第二方向将载具31上的工件输送至另一工序,因此通过搬运装置2及输送装置3的组合就可以实现自动搬运物料。与传统的人工搬运上料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搬运设备能够实现自动搬运物料,其自动化程度高,不仅有利于节约人力成本,并且能够提高搬运的工作效率。

如图1及图2所示,工作台1上设有开口11。第一输送机构32部分容置于开口11内。第二输送机构33位于工作台1内。与第一输送机构32及第二输送机构33都设置在工作台1的上方相比,这种结构设计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小自动搬运设备的体积。

如图2所示,搬运装置2包括夹取机构21及移动机构22。移动机构22设于工作台1上。移动机构22与夹取机构21连接。夹取机构21用于夹取工件。移动机构22用于驱动夹取机构21将工件移送至载具31。

如图2及图3所示,移动机构22包括第一移动机构221、第二移动机构222及第三移动机构223。第一移动机构221与夹取机构21连接。第二移动机构222与第一移动机构221连接。第三移动机构223与第二移动机构222连接。第三移动机构223设于工作台1上。第一移动机构221用于驱动夹取机构21相对工作台1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222用于通过第一移动机构221驱动夹取机构21相对工作台1沿第三方向移动。第三移动机构223用于通过第二移动机构222及第一移动机构221驱动夹取机构21相对工作台1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第三方向为图中X轴所在的直线方向。

可以理解的,通过第一移动机构221、第二移动机构222及第三移动机构223的组合能够使夹取机构21沿三个方向移动,从而可实现沿三个方向移送工件。这种组合方式不仅自动化程度较高,而且可增大夹取机构21移送工件的空间范围。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移动机构221包括第一滑移件2211及第一驱动机构2212。第一滑移件2211设于夹取机构21上。第一驱动机构2212与第一滑移件2211连接。第一驱动机构2212用于驱动第一滑移件2211相对工作台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夹取机构21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可实现沿第二方向移送工件。

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驱动机构2212包括第一安装架22121、第一驱动件22122及第一传动组件22123。第一传动组件22123包括第一螺母22124及第一丝杠22125。第一螺母22124与第一滑移件2211连接。第一丝杠22125与第一螺母22124螺纹连接。第一驱动件22122与第一丝杠22125连接。第一驱动件22122用于驱动第一丝杠22125转动,以使第一螺母22124带动第一滑移件2211沿相对工作台1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可带动夹取机构2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实现沿第二方向移送工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2122为电机。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移动机构222和第三移动机构223与第一移动机构221的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及图3所示,夹取机构21包括第二驱动机构211、第一夹取组件212及第二夹取组件213。移动机构22与第二驱动机构211连接。第一夹取组件212及第二夹取组件213分别与第二驱动机构211连接。第二驱动机构211用于驱动第一夹取组件212与第二夹取组件213相互靠近,以通过第一夹取组件212及第二夹取组件213夹取工件。移动机构22用于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11驱动第一夹取组件212及第二夹取组件213将工件移送至载具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机构221与第二驱动机构211连接,第一移动机构221用于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11驱动第一夹取组件212及第二夹取组件213相对工作台1沿第二方向将工件移送至载具31。

具体的,如图2、图3及图5所示,第二驱动机构211包括第二安装架2111及第二驱动件2112。第一移动机构221与第二安装架2111连接。第二驱动件2112设于第二安装架2111上。第一夹取组件212及第二夹取组件213分别与第二驱动件2112连接。第二驱动件2112用于驱动第一夹取组件212与第二夹取组件213相对工作台1沿第三方向相互靠近,以通过第一夹取组件212及第二夹取组件213夹取工件。第一移动机构221用于通过第二安装架2111驱动第二驱动件2112相对工作台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夹取组件212及第二夹取组件213沿第二方向将工件移送至载具3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2112为气缸。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及图5所示,第一夹取组件212包括第一安装座2121及第一夹爪2122。第二夹取组件213包括第二安装座2131及第二夹爪2132。第一安装座2121及第二安装座2131分别与第二驱动件2112连接。第一夹爪2122设于第一安装座2121上。第二夹爪2132设于第二安装座2131上。第二驱动件2112用于驱动第一安装座2121与第二安装座2131相对工作台1沿第三方向相互靠近,以带动第一夹爪2122与第二夹爪2132沿第三方向靠近,从而实现第一夹爪2122与第二夹爪2132对工件的夹取。

如图6及图7所示,第一输送机构32包括第三驱动机构321及传送件322。第三驱动机构321包括第三驱动件3211、主动件3212及从动件3213。第三驱动件3211、主动件3212及从动件3213设于第二输送机构33上。传送件322绕设于主动件3212及从动件3213上。主动件3212与第三驱动件3211连接。传送件322用于承托载具31。第三驱动件3211用于通过主动件3212及从动件3213驱动传送件322相对工作台1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沿第一方向输送载具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件3211为电机,主动件3212及从动件3213为带轮,传送件322为皮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件3212及从动件3213为链轮,传送件322为链条。

如图6及图8所示,第二输送机构33包括第四驱动机构331及承载架332。第四驱动机构331设于工作台1上。第一输送机构32设于承载架332上。承载架332与第四驱动机构331连接。第四驱动机构331用于驱动承载架332相对工作台1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沿第二方向输送载具31。

具体地,如图6及图8所示,第四驱动机构331包括固定座3311及第四驱动件3312。固定座3311设于工作台1上。第四驱动件3312设于固定座3311上。第四驱动件3312与承载架332连接。第四驱动件3312用于驱动承载架332相对工作台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实现沿第二方向输送载具31。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驱动件3312为气缸。

如图2所示,自动搬运设备还包括限位件34。限位件34设于第一输送机构32上。限位件34用于限制载具31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以防止载具31脱离第一输送机构32。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4用于限制载具31相对工作台1沿Y轴的反方向移动。

如图2所示,自动搬运设备还包括第一检测元件35。第一检测元件35设于第一输送机构32上。第一检测元件35用于检测载具31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元件35用于检测载具31相对工作台1沿Y轴的反方向移动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根据第一检测元件35检测的信息,可以判断出载具31相对工作台1沿Y轴的反方向是否移动到位。

如图6及图8所示,自动搬运设备还包括缓冲器36。缓冲器36设于工作台1上。缓冲器36用于缓冲第二输送机构33沿第二方向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器36用于缓冲承载架332相对工作台1沿第二方向的移动。

具体地,如图6及图8所示,缓冲器36包括第一缓冲器361和第二缓冲器362。第一缓冲器361用于缓冲承载架332相对工作台1沿Z轴方向的移动。第二缓冲器362用于缓冲承载架332相对工作台1沿Z轴的反方向的移动。可以理解的,当第四驱动件3312驱动承载架332相对工作台1沿Z轴方向移动时,承载架332会与第一缓冲器361抵接。此时,第一缓冲器361能够为承载架332移动到位提供缓冲作用,以减小两者的碰撞噪声。同理,当第四驱动件3312驱动承载架332相对工作台1沿Z轴的反方向移动时,承载架332会与第二缓冲器362抵接。此时,第二缓冲器362能够为承载架332移动到位提供缓冲作用,以减小两者的碰撞噪声。

如图6及图9所示,自动搬运设备还包括第二检测元件37。第二检测元件37设于工作台1上。第二检测元件37用于检测承载架332相对工作台1沿Z轴方向移动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根据第二检测元件37检测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承载架332相对工作台1沿Z轴方向是否移动到位。

如图6及图9所示,自动搬运设备还包括第三检测元件38。第三检测元件38设于工作台1上。第三检测元件38用于检测承载架332相对工作台1沿Z轴的反方向移动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根据第三检测元件38检测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承载架332相对工作台1沿Z轴的反方向是否移动到位。

如图6及图9所示,自动搬运设备还包括导向座391及导向柱392。导向座391设于承载架332上。导向柱392滑动穿设于导向柱392并与第四驱动机构331连接。导向座391与导向柱392相配合,以对承载架332相对工作台1沿第二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

如图1所示,自动搬运设备还包括外罩4。外罩4罩设在工作台1上,以对搬运装置2及输送装置3起到保护的作用。

如图1所示,自动搬运设备还包括调节组件5。调节组件5设于工作台1上,调节组件5用于调节工作台1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5为螺栓和螺母。通过调节螺栓与螺母的相对位置实现对工作台1的高度进行调节。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