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柜式烹饪系统及其物料存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2816发布日期:2019-12-27 14:31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便利柜式烹饪系统及其物料存取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物料存取机构,和具有该物料存取机构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厨房烹饪设备的自动化也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勃发,对于家用的厨房烹饪设备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发展,但针对于餐馆、宾馆、食堂等大型集中式就餐场所的自动烹饪设备而言,现有技术的发展还是个空白。

由此,基于大型集中式就餐场所而言,其需要在段时间内烹饪出几个甚至是几十个菜品而言,若在当场进行菜品原料的配置和烹饪,会使得工作效率低下,供餐不及时。倘若将食材提前备好,敞口存放,现场炒制、调味,虽缩短了烹饪时间,但敞口式存放食材,使食材无法在存储过程中长时间保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关于食物存放的要求。

因此,如何解决大型集中式就餐场所的高效率烹饪、保鲜等问题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物料存取机构,该物料存取机构可以对食材进行保鲜,而且烹饪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便利柜式烹饪系统。

所述物料存取机构可朝向所述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烹饪装置下料,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物料存取机构包括:冷柜,所述冷柜内设有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的多个放料平台,所述冷柜内设有用于制冷的制冷组件;储料组件,每个所述放料平台上均可设有多个所述储料组件,且所述储料组件相对于所述放料平台可移动;升降模组,所述升降模组包括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冷柜内,当所述升降平台升降至与对应的放料平台平齐的位置时可接取相应的所述储料组件;下料模组,所述下料模组包括下料平台,所述下料平台设在所述升降模组下游且可接取由所述升降平台传送的所述储料组件,且将所述储料组件传送至所述烹饪装置上方并下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物料存取机构,通过设置冷柜,从而可以将多个储料组件进行冷藏存储,对于餐馆、宾馆、食堂等大型集中式就餐场所而言,厨师可以将多份菜品所需要的食材、调料等预先备好,并将每道菜品所需的食材、调料等放置在同一个储料组件内后,存放在冷柜中备用,由此可以避免在烹饪前现切现配的效率低下问题,而且通过冷柜存储可以避免食材暴露在空气中,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食材保鲜。

此外,通过设置升降模组和下料模组,从而可以将相应的储料组件由冷柜中取出,经由下料模组传送到烹饪装置上方并下料进行烹饪,从而可以达到由存取到烹饪的全流程自动化目的,烹饪效率大大提高,而且降低了人工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储料组件均包括多个料盒,当所述升降平台升降至与对应的放料平台平齐的位置时可接取相应的所述储料组件中的所述多个料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放料平台包括:放料传送带,所述储料组件设在所述放料传送带上且所述放料传送带可传动以朝向所述升降平台的方向运送所述储料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放料平台均设有第一齿轮,所述升降模组还包括第二齿轮,当所述升降平台升降至与对应的放料平台平齐的位置时,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转动以带动所述放料传送带传动并将所述储料组件运送至所述升降平台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升降模组还包括:支架,所述升降平台和所述第二齿轮均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所述第二齿轮相对于所述支架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可移动,当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啮合位置时,所述第二齿轮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当所述第二齿轮为所述脱离位置时,所述第二齿轮与对应的所述第一齿轮脱离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上设有气缸,所述气缸可驱动所述第二齿轮在所述啮合位置和所述脱离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升降模组还包括:升降驱动装置,所述支架设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上以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丝杠,所述丝杠沿上下方向延伸;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杠传动相连,以带动所述丝杠转动;滑块,所述滑块设在所述丝杠上且沿所述丝杠的长度方向可移动,所述支架设在所述滑块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料模组还包括:下料翻转机构,所述下料翻转机构设在所述下料平台的传送终端,且可拾取所述储料组件,所述下料翻转机构可带动所述储料组件翻转下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储料组件均包括多个料盒,所述下料翻转结构可依次拾取每个所述储料组件的多个料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料翻转机构包括拾取结构,所述拾取结构可转动且具有取料位置、下料位置和卸料位置,所述拾取结构在所述取料位置、下料位置和卸料位置依次循环转动,当所述拾取结构在所述取料位置时拾取所述下料平台上的取料组件,当所述拾取结构在所述下料位置时朝向所述烹饪装置下料,当所述拾取结构在所述卸料位置时释放所述取料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料平台包括:下料传送带,所述下料传送带可传动以朝向所述下料翻转机构的方向运送所述储料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升降传送带,所述升降传送带可传动以朝向所述下料平台的方向运送所述储料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物料存取机构还包括卸料传送带,所述卸料传送带设在所述下料模组的下游,当所述下料模组下料后朝向所述卸料传送带释放所述储料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物料存取机构还包括倾斜板,所述卸料传送带位于所述下料平台的下方,所述倾斜板的一端位于所述下料平台的传送终端的下方,所述倾斜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卸料传送带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柜内设有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多组放料平台组,每组所述放料平台组中包括多个所述放料平台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升降模组包括多个且一一对应所述多组放料平台组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柜上设有出料口,所述下料平台穿过所述出料口设置以将所述储料组件传送出,所述出料口的面积与所述储料组件的横截面积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包括:根据上述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物料存取机构;烹饪装置,所述烹饪装置包括烹饪锅,所述烹饪锅位于所述下料平台的传送终端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物料存取机构,从而可以保证一定量的食材的保鲜,而且烹饪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是今后餐馆、宾馆、食堂等大型集中式就餐场所必不可少的烹饪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柜内设有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多组放料平台组,每组所述放料平台组中包括多个所述放料平台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所述升降模组包括多个且一一对应所述多组放料平台组设置,所述冷柜上设有多个出料口,多个所述下料平台一一穿过多个所述出料口设置以将所述储料组件传送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1所示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去掉冷柜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c区域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d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便利柜式烹饪系统1000;

物料存取机构100;

冷柜1;放料平台11;放料传送带111;第一齿轮112;出料口12;柜体13;

储料组件2;料盒21;

升降模组3;升降平台31;升降传送带311;第二齿轮32;支架33;气缸34;升降驱动装置35;丝杠351;电机352;滑块353;

下料模组4;下料平台41;下料传送带411;下料翻转机构42;拾取结构421;

卸料传送带5;倾斜板6;

烹饪装置200;烹饪锅2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物料存取机构100。

其中物料存取机构100可朝向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烹饪装置下料。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物料存取机构100,包括:冷柜1、储料组件2、升降模组3和下料模组4。

冷柜1内设有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的多个放料平台11,其中冷柜1内限定出制冷空间,该制冷空间内可以维持相对低温的环境,从而对存储在其中的食材、调料等进行一定时间的保鲜。其中冷柜1内设有用于制冷的制冷组件,其中制冷组件可以对冷柜1内的空间进行制冷,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料存取机构100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食材进行冷藏,保证了食材的新鲜。

每个放料平台11均沿水平方向定向,每个放料平台11上均可设有多个储料组件2,其中,储料组件2用于放置预先备好的烹饪材料,可选地,每个储料组件2可储存烹炒一个菜品所需的食材。其中,储料组件2相对于放料平台11可移动。

升降模组3包括升降平台31,升降平台31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地设在冷柜1内,当升降平台31升降至与对应的放料平台11平齐的位置时可接取相应的储料组件2,也就是说,当升降平台31升降到与某高度上的放料平台11平齐的位置时,由于储料组件2相对于放料平台11可移动,从而可以将储料组件2移动至升降平台31上,从而完成升降平台31从放料平台11上接取相应的储料组件2的目的。

进一步地,下料模组4包括下料平台41,下料平台41设在升降模组3下游且可接取由升降平台31传送的储料组件2,且将储料组件2传送至烹饪装置上方并下料。也就是说,升降平台31从放料平台11上接取的储料组件2进一步会送至下料平台41,由下料平台41送至烹饪装置的上方,并且下料模组4用于将该储料组件2内的食材下料至烹饪装置内,进而在烹饪装置内进行自动烹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物料存取机构100,通过设置冷柜1,从而可以将多个储料组件2进行冷藏存储,对于餐馆、宾馆、食堂等大型集中式就餐场所而言,厨师可以将多份菜品所需要的食材、调料等预先备好,并将每道菜品所需的食材、调料等放置在同一个储料组件2内后,存放在冷柜1中备用,由此可以避免在烹饪前现切现配的效率低下问题,而且通过冷柜1存储可以避免食材暴露在空气中,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食材保鲜。

此外,通过设置升降模组3和下料模组4,从而可以将相应的储料组件2由冷柜1中取出,经由下料模组4传送到烹饪装置上方并下料进行烹饪,从而可以达到由存取到烹饪的全流程自动化目的,烹饪效率大大提高,而且降低了人工成本。

下面将参考图1-图8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物料存取机构100。

如图1所述,冷柜1包柜体13,冷柜1上设有出料口12,出料口12贯穿柜体13的厚度且连通制冷空间和外部空间。其中,下料平台41穿过出料口12设置以将储料组件2由柜体13内部传送出至柜体13外部,并且送至烹饪装置进行烹饪。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出料口12的面积与储料组件2的横截面积适配,例如图1所示,出料口12的面积较小,仅允许下料平台41和储料组件2穿出即可,由此可以降低出料口12的对外连通面积,减小制冷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连通面积,大大地降低冷量损失,节能减排,而且可以保证食材的新鲜度。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料口12可以是多个且沿冷柜1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延伸,对应地,下料平台41和烹饪装置也是多个,其一一对应多个出料口12设置,由此本实施例中便利柜式烹饪系统可以同一时间烹饪多个菜肴,大大提高了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烹饪效率,进而可以满足多人同时就餐的要求,适合大型集中式就餐场所所需。其中图1所示的示例是,该便利柜式烹饪系统具有四个烹饪装置,冷柜1上设有四个出料口12,当然烹饪装置和出料口12还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五个或者更多个。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冷柜1内设有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多组放料平台11组,每组放料平台11组中包括多个放料平台11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升降模组3包括多个且一一对应多组放料平台11组设置。也就是说,多个烹饪装置可以对应多个放料平台11组设置,这样一个烹饪装置可以烹饪对应其设置的放料平台11组内的储料组件2。对应地,升降模组3是多个且与多组放料平台11组一一对应设置。也就是说,每个升降模组3接取对应其的放料平台11组上的储料组件2。多个升降模组3可以同时工作,由此可以大大提高整个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烹饪效率。

可选地,每组放料平台11和相应的升降模组3之间的位置关系、配合关系是相同的,因此下面将以一个放料平台11和与其对应的升降模组3来描述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配合关系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个储料组件2均包括多个料盒21,当升降平台31升降至与对应的放料平台11平齐的位置时可接取相应的储料组件2中的多个料盒21。也就是说,多个料盒21组成一个储料组件2,升降平台31一次性可以接取一个储料组件2中的多个料盒21。可选地,一个储料组件2内存放有一个菜品所需要的食材或者调料,每个料盒21内可以放置一种食材或者一种调料,由此可以将一个菜品中的不同食材和调料分开存放,有利于后续烹饪过程中依次放入不同食材,从而可以分时段投放不同食材,保证自动烹饪的过程的合理性,烹饪后的菜品更加美味。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一个储料组件2中包括四个料盒21。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如图2和图3所示,放料平台11形成为水平平面,其中在每个放料平台11上可以放置多个储料组件2,例如附图所示,储料组件2可以沿冷柜1的左右方向并排布置,每个储料组件2中的多个料盒21可以沿冷柜1的前后方向并排布置,由此在放料平台11上多个料盒21在前后、左右方向上呈多排多列的形式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升降模组3从放料平台11接取相应的储料组件2时,升降模组3可同时接取储料组件2中的多个料盒21。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放料平台11被构成可驱动储料组件2移动直至移动到升降模组3上。

具体地,如图2-图6所示,放料平台11包括:放料传送带111,储料组件2设在放料传送带111上且放料传送带111可传动以朝向升降平台31的方向运送储料组件2。具体地,升降平台31设在放料平台11的右侧,当然也可以设在左侧。

例如图2-图6所示,放料传送带111可以朝向升降平台31的方向运送储料组件2,其中,当升降平台31升降至与放料平台11平齐的位置时,放料传送带111开始传动,以将邻近升降平台31的一组储料组件2送到升降平台31上,从而完成放料平台11和升降平台31之间的传送储料组件2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放料平台11还包括至少两个转动轴,放料传送带111绕设在两个转动轴的外部,当两个转动轴中的一个转动时可以带动放料传送带111传动。

其中,每个放料平台11均设有第一齿轮112,可选地,第一齿轮112与其中一个转动轴相连。升降模组3还包括第二齿轮32,当升降平台31升降至与对应的放料平台11平齐的位置时,第二齿轮32与第一齿轮112啮合转动以带动放料传送带111传动并将储料组件2运送至升降平台31上。也就是说,升降模组3升降至与放料平台11平齐的位置时,第二齿轮32与第一齿轮112啮合转动,从而带动其中与第一齿轮112相连的转动轴转动,进而可以带动放料传送带111转动,联动顺畅。

如图5和图6所示,升降模组3还包括支架33,升降平台31和第二齿轮32均设在支架33上,支架33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第二齿轮32相对于支架33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可移动,当第二齿轮32位于啮合位置时,第二齿轮32与对应的第一齿轮112啮合,当第二齿轮32为脱离位置时,第二齿轮32与对应的第一齿轮112脱离配合。由此,当需要升降平台31和放料平台11之间传动储料组件2时,可以控制第二齿轮32移动到啮合位置,当不需要升降平台31和放料平台11之间传动储料组件2时,可以控制第二齿轮32移动到脱离位置。

如图6所述,支架33上设有气缸34,气缸34可驱动第二齿轮32在啮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移动。由此,可以有效控制第二齿轮32的移动。其中第二齿轮32可以通过电机驱动转动,该电机可以与气缸34相连并且在气缸34的驱动下与第二齿轮32一起移动。

如图7所示,升降模组3还包括:升降驱动装置35,支架33设在升降驱动装置35上以在升降驱动装置35的带动下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通过设置升降驱动装置35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支架3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升降驱动装置35包括:丝杠351、电机352和滑块353,丝杠351沿上下方向延伸,电机352与丝杠351传动相连,以带动丝杠351转动,滑块353设在丝杠351上且沿丝杠35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支架33设在滑块353上。由此通过丝杠351滑块353结构来控制支架3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而可以使支架33的移动更加平稳,进而避免储料组件2内的食材、调料的遗撒。

可选地,丝杠351的上下两端设有横杆,从而可以限定滑块353在上下方向上运动自由度。而且可以保证丝杠351的安装强度。

下面参考图2和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料模组4。其中下料模组4还包括:下料翻转机构42,下料翻转机构42设在下料平台41的传送终端,且可拾取储料组件2,下料翻转机构42可带动储料组件2翻转下料。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烹饪装置设在冷柜1的前侧,下料平台41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可将储料组件2向前传送到烹饪装置的上方。下料翻转机构42可以设在下料平台41的前端,并且下料翻转机构42可以拾取储料组件2并翻转储料组件2,朝向烹饪装置内下料。

如图2-图8所示,每个储料组件2均包括多个料盒21,下料翻转结构可依次拾取每个储料组件2的多个料盒21。也就是说,下料翻转机构42优选地一次可以拾取一个料盒21,并且讲该料盒21翻转,使料盒21内的食材或者调料下料到烹饪装置内,从而进行烹饪。可选地,下料翻转机构42与料盒21之间可以通过定位结构进行定位,从而翻转的过程中,使得下料翻转机构42能够将料盒21保持与其解除,避免掉落。可选地,下料翻转机构42与料盒21之间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进行定位,或者可以通过吸合的方式进行定位,还可以通过定位销孔的结构进行定位。

可选地,料盒21具有盒盖,当下料翻转机构42将料盒21进行翻转时,盒盖可以自动打开,完成下料。

如图8所示,下料翻转机构42包括拾取结构421,拾取结构421可转动且具有取料位置、下料位置和卸料位置,拾取结构421在取料位置、下料位置和卸料位置依次循环转动,当拾取结构421在取料位置时拾取下料平台41上的取料组件,当拾取结构421在下料位置时朝向烹饪装置下料,当拾取结构421在卸料位置时释放取料组件。可选地,如图8所示,当拾取结构421处于取料位置时,其可以保证料盒21保持水平状态。当拾取结构421处于下料位置时,可以带动料盒21沿逆时针转动并下料。当拾取结构421处于卸料位置时,可以带动料盒21沿顺时针转动并将料盒21释放,进而拾取结构421再回到取料位置以便拾取下一个料盒21,以此循环。其中拾取结构421可以通过电机驱动转动,进而带动料盒21翻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物料存取机构100还可以包括卸料传送带5,卸料传送带5设在下料模组4的下游,当下料模组4下料后朝向卸料传送带5释放储料组件2。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卸料传送带5,从而可以将下料完毕的空料盒21进行回收,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

其中可选地,如图4所述,物料存取机构100还包括倾斜板6,卸料传送带5位于下料平台41的下方,倾斜板6的一端位于下料平台41的传送终端的下方,倾斜板6的另一端与卸料传送带5相连。通过设置倾斜板6,从而可以将空的料盒21进行有效回收,而且可选地,通过倾斜板6的设置,可以防止直接向下释放料盒21而造成的物体下落时的跌落风险。

其中卸料传送带5可以紧贴冷柜1的外壁面设置,由此可以大大节省整个便利柜式烹饪系统的所占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下料平台41包括:下料传送带411,下料传送带411可传动以朝向下料翻转机构42的方向运送储料组件2。也就是说,下料平台41可以通过下料传送带411将储料组件2传递给下料翻转机构42。可选地,下料传送带411可沿前后方向传送。可选地,下料平台41上设有电机,该电机可以控制下料传送带411传动。由此可以使下料平台41的下料更加平稳。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升降平台31可以包括升降传送带311,升降传送带311可传动以朝向下料平台41的方向运送储料组件2。也就是说,升降平台31可以通过升降传送带311将储料组件2传递给下料平台41。可选地,升降传送带311可沿前后方向传送。可选地,升降平台31上设有电机,该电机可以控制升降传送带311传动。由此可以使升降平台31的传送更加平稳。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便利柜式烹饪系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物料存取机构100以及烹饪装置200,烹饪装置200包括烹饪锅201,烹饪锅201位于下料平台41的传送终端的下方。也就是说,当下料平台41传输储料组件2至烹饪锅201的上方时,可以控制储料组件2朝向烹饪锅201内下料,从而,下料机构可以在传送的终点位置直接完成下料动作,整个系统的控制方便,流程简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物料存取机构100,从而可以保证一定量的食材的保鲜,而且烹饪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是今后餐馆、宾馆、食堂等大型集中式就餐场所必不可少的烹饪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柜1内设有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的多组放料平台11组,每组放料平台11组中包括多个放料平台11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升降模组3包括多个且一一对应多组放料平台11组设置,冷柜1上设有多个出料口12,多个下料平台41一一穿过多个出料口12设置以将储料组件2传送出。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利柜式烹饪系统可以一次性烹饪多道菜品,满足餐馆、宾馆、食堂等大型集中式就餐场所多人就餐的要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