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物流配送装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7983发布日期:2019-11-19 20:4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物流配送装卸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装卸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物流配送装卸系统。



背景技术:

物流配送系统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以仓储为重心,促进生产与市场保持同步。现在的物流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装车速度较慢、卸货速度较快的问题,导致货物、包裹等容易在装卸台产生堆积,堆积的货物会严重影响装卸的工作效率。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19361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物料装卸智能装置,包括驱动结构、传动皮带和装卸台,所述伺服电机的转子部分与第二驱动滚筒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滚筒的右侧设置有装卸台,所述装卸台的上表面嵌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装卸台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伺服电机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这样的设置可以使物料包裹在运输的过程中,能够智能的调控传动速度,在包裹运输至装卸台后,传动皮带的传输速度自动减慢,为物流包裹的装车提供了充分的缓冲时间,减少出现堆积现象,提高了物流装卸效率。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传送皮带远离装卸台一端的物料都是稳定倒入传送带上的。如果减慢了传送带的速度,那么传送带上的物料就会更为密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装卸台出现堆积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装卸平台出现堆积现象的多功能物流配送装卸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多功能物流配送装卸系统,包括传送装置和装卸平台,所述的传送装置包括主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一端靠近主传送带的一端,第一传送带远离主传送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装卸台,第二传送带远离主传送带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装卸台,在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之间安装有引导装置,所述的引导装置可以连接主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或者连接主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的第一装卸台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的第二装卸台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在第一压力传感器读数达到一定数值时,引导装置连接主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第二压力传感器读数达到一定数值时,引导装置连接主传送带和第一传送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主传送带源源不断的将物料运输至装卸平台上的时候,引导装置首先将物料不断的导入第一传送带或第二传送带上。以第一传送带为例,第一传送带可以不断的将物料进行运输,并最终运输至第一装卸台上。因为装车速度较慢、而卸货速度较快,第一装卸台上会慢慢堆积有物料。通过预先设定好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数值,在第一压力传感器上读出的数值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引导装置移动并将主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连接在一起。接着第一装卸台会停止进料,物料沿着第二传送带传送至第二装卸台上,给第一装卸台上的工人留下装车的时间。在第二压力传感器上读出的数值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引导装置移动并再次将主传送带和第一传送带连接在一起,接着第二装卸台会停止进料。之后就是上述过程的重复。能够很好的减少装卸平台出现堆积现象。物料较少的时候,可以不需要启动引导装置,持续的朝向任意一个装卸平台进料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导装置包括一块底板和两块垂直位于底板上侧的引导板,引导板在主传送带靠近第一传送带的一端的两侧各铰接有一个,两块引导板始终保持平行,底板的横截面大于两块引导板转动所经过的面积,所述的引导板由驱动气缸带动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的引导装置能够简单快捷的将主传送带上的物料引导至第一传送带或第二传送带上,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当气缸驱动引导板转动的时候,位于底板和引导板之间的物料不易掉落,能够很好的运输至后续的第一传送带或第二传送带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两块引导板之间连接有同步条,同步条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引导板铰接,同步条平行于两块引导板铰接处所连接的直线,且同步条紧贴着底板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条能够使两块引导板同步转动,在驱动引导板转动的时候,只需要在一块同步板上连接驱动气缸即可,降低了成本。因为同步条较扁,当同步条紧贴这底板的上表面时,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对经过的物料的影响,使物料能够正常的从两块引导板之间经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气缸设置在一块引导板远离另一块引导板的一侧,在该引导板上开设有平行于底板的滑动槽,所述的滑动槽开口大小小于滑动槽内部最宽的大小,在滑动槽内嵌设有可以沿着滑动槽移动的滑动块,所述的驱动气缸上的活塞杆铰接在滑动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能够简单的推动引导板,使引导板沿着铰接处转动,使用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底板设置成斜面,靠近主传送带的一端高度高于远离主传送带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主传送带上的物料在运输至引导装置上的时候,物料能够沿着引导装置的斜面,自动的滑落至第一传送带或第二传送带上,无需另外配置传动结构。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底板靠近主传送带的一端位于主传送带上表面的下侧,所述的底板远离主传送带的一端位于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上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主传送带上的物料能够稳定的滑落至底板上,不易从底板和主传送带之间滑落。底板上的物料能够稳定的滑落至第一传送带或第二传送带上,不易从底板和第一传送带或第二传送带之间滑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装卸台和第二装卸台的上表面上放置有载重板,所述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设置在载重板的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压力传感器更为精准的测量出装卸平台上的物料重量,从而能够减少装卸平台出现堆积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至少设置有两个,且沿着装卸平台上表面的中线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压力传感器受压更为均匀,测量出来的结果也更为准确,进一步的减少装卸平台出现堆积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能够很好的减少装卸平台出现堆积现象;

2、物料较少的时候,无需启动引导装置,从而持续的朝向一个装卸平台进料;

3、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传送带;11、第一传送带;12、第二传送带;13、第一装卸台;14、第二装卸台;2、引导装置;21、底板;22、引导板;23、驱动气缸;24、同步条;25、滑动槽;26、燕尾槽;27、滑动块;3、载重板;31、第一压力传感器;32、第二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物流配送装卸系统,包括传送装置和设置在传送装置一侧的装卸平台。传送装置包括主传送带1、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的一端均指向主传送带1的一端。主传送带1靠近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的一端上安装有引导装置2。装卸平台包括第一装卸台13和第二装卸台14,第一装卸台13位于第一传送带11远离引导装置2的一端,第二装卸台14位于第二传送带12远离引导装置2的一端。

如图1和图2所示,引导装置2包括一块扇形的底板21、两块引导板22和驱动气缸23。底板21设置成斜面,尖锐的一端为较高的一点,并位于主传送带1的下侧,远离主传送带1的一侧为较低点,位于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的上侧。引导板22垂直位于底板21的上表面,两块引导板22分别铰接在主传送带1靠近第一传送带11和第二传送带12的一端的两边上,底板21的面积大于两块引导板22转动所经过的面积。在两块引导板22之间连接有同步条24,且同步条24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引导板22连接。同步条24与底板21的上表面紧密贴合在一起,同步条24平行于两块引导板22铰接处所连成的直线。其中一块引导板22远离另一块引导板22的一侧上开设有平行于底板21的滑动槽25,滑动槽25为燕尾槽26,在滑动槽25内嵌设有横截面与滑动槽25横截面相等的滑动块27。滑动块27与驱动气缸23连接,驱动气缸23上的活塞杆铰接在滑动块27上。

如图1所示,在第一装卸台13和第二装卸台14的上表面上放置有载重板3,在载重板3和装卸平台之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在第一装卸台13上设置有四个第一压力传感器31,第二装卸台14上也设置有四个第二压力传感器32,第一压力传感器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2沿着装卸平台上表面的中线对称设置。在实际使用的时候,预先设定好第一压力传感器3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2的响应数值。首先调节两块引导板22的位置,使引导板22连接主传送带1和第一传送带11。主传送带1不断的将物料输送至第一传送带11上,因为装车速度较慢、而卸货速度较快,最终物料会堆积在第一装卸台13上。在第一装卸台13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31上读出的读数达到设置好的数值的时候,驱动气缸23启动,移动引导板22,使引导板22连接主传送带1和第二传送带12。此时停止向第一装卸台13上进料,给第一装卸台13旁的工人留下将物料装车的时间。物料会传输至第二传送带12上,并堆积在第二装卸台14上。当第二压力传感器32的读数达到响应数值时,驱动气缸23启动,再次移动引导板22,将主传送带1和第一传送带11连接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减少出现物料堆积在装卸平台上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