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钢保温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6508发布日期:2019-10-22 21:38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璃钢保温水箱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水箱,具体涉及一种玻璃钢保温水箱。



背景技术:

水箱可分为生活水箱、消防水箱、生产水箱、人防水箱、家用水塔五中,是一种供水、储水装置,现有的保温水箱在汽车运输中容易中心不稳,导致车辆重心偏移,转弯时不好控制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且长时间的运输会导致水箱的温度无法保持,如运输需要保温的介质比较困难。

在实际中,玻璃钢水箱中的水量很多时,水都容易变冷,在水箱中安装加热器,为大部分的水箱加热时都是直接对整个设备的水加热,而这就使得箱内的水温度升温较慢,这样资源浪费很大,故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玻璃钢保温水箱。

第一方面,一种玻璃钢保温水箱,包括箱体本体,所述箱体本体内设有横截面为环形的中空柱状内胆桶,所述内胆桶顶壁与所述箱体本体顶壁内侧固接,所述内胆桶底壁与所述箱体本体底壁内侧固接,所述内胆桶外侧壁与所述箱体本体顶壁、所述箱体本体底壁和所述箱体本体内侧壁之间形成密封的保温腔,所述保温腔内设有保温液,所述箱体本体内侧壁上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另一端固接所述内胆桶的外侧壁;所述内胆桶内侧壁与所述箱体本体顶壁和所述箱体本体底壁形成密封的容置腔;

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圆形承接板,所述承接板将所述容置腔分成上下两个区域,所述容置腔内壁与箱体本体顶壁和所述承接板上表面之间形成上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壁与所述箱体本体底壁和所述承接板下表面之间形成下容置腔;

所述下容置腔内竖直设有多个第一隔板结构,所述第一隔板结构一端与所述箱体本体底壁固接,所述第一隔板结构另一端为自由端,每个所述第一隔板结构上均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均为上下位置设置,且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之间设有引流通道;所述箱体本体底壁上设有多个加热管,所述箱体本体底壁内设有可更换的蓄电池;

所述上容置腔内竖直设有个第二隔板结构,所述第二隔板结构一端固接在所述承接板上表面,所述第二隔板结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隔板结构上设有个第一通孔;

所述承接板上设有两个潜水泵,两个所述潜水泵分别设在所述第二隔板结构的两侧;所述潜水泵第一进水管设在所述下容置腔内,所述潜水泵第一出水管设在所述上容置腔内;

所述上容置腔和所述下容置腔之间还通过外界配接的密封的引流管连通,所述引流管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上容置腔内,所述引流管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下容置腔内,所述引流管上设有控制阀。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本体顶壁侧边向内延伸水平翻边形成环状凸边结构,为上凸结构,所述箱体本体顶壁上表面中心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个圆柱体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上凸结构之间形成环状“U”形的第一凹槽;

所述箱体本体底壁下表面垂直设有一条环状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凹槽位置相对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凸结构内对称分布设有个“U”形的第二凹槽;

所述体本体底壁下表面上设有个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形状大小均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形状大小相同,且个所述密封块的位置与个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相对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高度相同,且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与所述上凸结构内壁的高度相同。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高度相同,且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大于所述上凸结构内壁的高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本体侧壁外侧设有把手。

综上,本申请中提供一种玻璃钢保温水箱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玻璃钢保温水箱,在箱体本体内设有密封的容置腔,在容置腔内设有水平承接板,通过在容置腔内设有承接板,得到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承接板上设有潜水泵;下容置腔内用于容置多个第一隔板结构和多个加热管,箱体底壁内设有可更换的蓄电池,为加热管提供充足的电源,加热管均对每个区域介质加热,增加保温水箱内水加热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当下容置腔中的介质温度高时,通过开启潜水泵,将下容置腔中部分介质抽送到上容置腔中;上容置腔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水口,下容置腔侧壁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之间连接有导流管,这样通过导流管可以将上容置腔中的介质输送到下容置腔中,这样便于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中的介质均得到相应的保温效果。基于本技术方案,本技术方案提高玻璃钢保温水箱中的介质受热均匀性,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方案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一种玻璃钢保温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玻璃钢保温水箱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玻璃钢保温水箱中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箱体本体;2、支撑杆;3、内胆桶;4、容置腔;5、承接板;6、上容置腔;7、下容置腔;8、第一隔板结构;9、第一进水口;10、第一出水口;11、加热管;12、蓄电池;13、第二隔板结构;14、潜水泵;15、第一进水管;16、第一出水管;17、第二进水口;18、第二出水口;19、引流管;20、上凸结构;21、凸起结构;22、第一凹槽;23、第一密封结构;24、第二凹槽;25、密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玻璃钢保温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本体1,所述箱体本体1内设有横截面为环形的中空柱状内胆桶3,所述内胆桶3顶壁与所述箱体本体1顶壁内侧固接,所述内胆桶3底壁与所述箱体本体1底壁内侧固接,所述内胆桶3外侧壁与所述箱体本体1顶壁、所述箱体本体1底壁和所述箱体本体1内侧壁之间形成密封的保温腔,所述保温腔内设有保温液,所述箱体本体1内侧壁上设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另一端固接所述内胆桶3的外侧壁;所述内胆桶3内侧壁与所述箱体本体1顶壁和所述箱体本体1底壁形成密封的容置腔4;其中:

玻璃钢保温水箱包括一个中空的箱体本体,箱体本体内设有内胆桶,内胆桶外壁与箱体本体侧壁形成保温腔,保温腔内设有保温液,保温液对箱体本体内所储存的介质起到保温作用。

保温腔内还设有水平支撑杆,支撑杆一端与箱体本体的侧壁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杆另一端与内胆桶的侧壁的外壁固定连接;支撑杆是用于连接箱体本体与内胆桶,起到对箱体本体与内胆桶之间的支撑作用。

保温桶与箱体本体顶壁和箱体本体底壁之间形成密封的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储存介质及相应传输的组件的装置。

所述容置腔4内设有圆形承接板5,所述承接板5将所述容置腔4分成上下两个区域,所述容置腔4内壁与箱体本体1顶壁和所述承接板5上表面之间形成上容置腔6,所述容置腔4内壁与所述箱体本体1底壁和所述承接板5下表面之间形成下容置腔7;

其中:

容置腔内设有水平的圆形承接板,通过承接板将把容置腔分成上下两个区域,容置腔与箱体本体顶壁和承接板之间形成上部分密封的区域,为上容置腔,容置腔与箱体本体底壁和承接板之间形成下部分密封的区域,为下容置腔。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均用于存储介质,将容置腔分割成两个区域,便于监控每个区域的介质温度等情况,每个区域的容置腔均设有温度计(图未示),全文中的温度计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所述下容置腔7内竖直设有多个第一隔板结构8,所述第一隔板结构8一端与所述箱体本体1底壁固接,所述第一隔板结构8另一端为自由端,每个所述第一隔板结构8上均设有第一进水口9和第一出水口10,所述第一进水口9和所述第一出水口10均为上下位置设置,且所述第一进水口9和所述第一出水口10之间设有引流通道;所述箱体本体1底壁上设有多个加热管11,所述箱体本体1底壁内设有可更换的蓄电池12;

所述上容置腔6内竖直设有1个第二隔板结构13,所述第二隔板结构13一端固接在所述承接板5上表面,所述第二隔板结构13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隔板结构13上设有1个第一通孔;

所述承接板5上设有两个潜水泵14,两个所述潜水泵14分别设在所述第二隔板结构13的两侧;所述潜水泵14第一进水管15设在所述下容置腔7内,所述潜水泵14第一出水管16设在所述上容置腔6内;

所述上容置腔6和所述下容置腔7之间还通过外界配接的密封的引流管19连通,所述引流管19的第二进水口17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上容置腔6内,所述所述引流管19的第二出水口18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下容置腔7内,所述引流管19上设有控制阀。

其中:

下容置腔内竖直设有多个第一隔板结构结构,第一隔板结构一端与箱体本体底壁固定连接,第一隔板结构另一段为自由端悬于下容置腔内部,每个隔板与相邻的隔板形成的区域内可设置温度计,这样便于监控介质的温度情况;每个第一隔板结构上均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均为上下位置设置,第一进水口可以设置在第一出水口上方,或者也可设置在第一出水口下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且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之间设有引流通道,便于第一隔板结构两侧介质的流通;下容置腔内用于容置多个第一隔板结构和多个加热管,箱体底壁内设有可更换的蓄电池,为加热管提供充足的电源,加热管均对每个区域介质加热,该容置腔设有多个区域,便于控制和增加保温水箱内水加热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每个区域的容置腔均设有温度计(图未示),全文中的温度计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上容置腔内竖直设有1个第二隔板结构,第二隔板结构一端连接在承接板上表面,第二隔板结构另一端为自由端,可悬于上容置腔内部,第二隔板结构设有1个第一通孔;便于第二隔板两侧介质的流通。

承接板上设有两个潜水泵,两个潜水泵分别设在第二隔板结构两侧;潜水泵上的第一进水管设在下容置腔内,潜水泵第一出水管设在上容置腔内,潜水泵用于将下容置腔内的温度高的水抽送到上容置腔内;上容置腔侧壁设有两个第二出水口,两个第二出水口对称设置,下容置腔侧壁上也设有两个第二进水口,两个第二进水口对称设置,且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上下正对应设置,第二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之间通过引流管连接,便于通过引流管将上容置腔中的介质引流到下容置腔中。本文中的介质同本文中的水意思一致。

上述的玻璃钢保温水箱,在箱体本体内设有包括箱体本体、箱体本体的侧壁通过支撑杆连接保温桶,箱体本体的侧壁与保温桶形成保温腔,保温腔内设有保温液;保温桶内侧与箱体本体顶壁和箱体本体底壁之间形成密封的容置腔;

本技术方案还对容置腔内部进行分隔,通过在容置腔内设有承接板,得到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上容置腔内用于容置第二隔板结构;下容置腔内用于容置多个第一隔板结构和多个加热管,箱体底壁内设有可更换的蓄电池,为加热管提供充足的电源,加热管均对每个区域介质加热,增加保温水箱内水加热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第一隔板结构上还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之间设有引流通道,这样便于第一隔板结构两侧的介质相互流通,提高保温效率。

承接板上设有潜水泵,当下容置腔中的介质温度高时,通过开启潜水泵,将下容置腔中部分介质抽送到上容置腔中;上容置腔侧壁上设有第二出水口,下容置腔侧壁设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之间连接有导流管,这样通过导流管可以将上容置腔中的介质输送到下容置腔中,这样便于上容置腔和下容置腔中的介质均得到相应的保温效果。

任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箱体本体1顶壁侧边向内延伸水平翻边形成环状凸边结构,为上凸结构20,所述箱体本体1顶壁上表面中心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一个圆柱体凸起结构(21),所述凸起结构21与所述上凸结构20之间形成环状“U”形的第一凹槽22;

所述箱体本体1底壁下表面垂直设有一条环状第一密封结构23,所述第一密封结构23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凹槽22位置相对应。

其中:

箱体本体顶壁上设有上凸结构、凸起结构、和上凸结构与凸起结构之间形成环状“U”形的第一凹槽;箱体本体底壁下表面设有第一密封结构,第一密封结构的位置与箱体本体顶壁上的第一凹槽位置相对应。底部结构下表面垂直设有一条环状第一密封结构,该第一密封结构所处的位置与第一U”形凹槽位置相对应,大小形状均一致,且两者可密封配接。

通过箱体本体上设置上凸结构、凸起结构、和第一密封结构,当多个玻璃钢保温水箱上下叠放时,上层的玻璃钢保温水箱的底部的第一密封结构可直接进入下层的玻璃钢保温水箱的顶部的上凸结构与凸起结构之间形成环状“U”形的第一凹槽内,从而减少多个玻璃钢保温水箱的占地面积,凸起结构上壁还可设有一个可开启的盖子。

任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凸结构20内对称分布设有4个“U”形的第二凹槽24;

所述体本体1底壁下表面上设有4个密封块25,所述密封块25的形状大小均与所述第二凹槽24的形状大小相同,且4个所述密封块25的位置与4个所述第二凹槽24的位置相对应。

其中:

上凸结构通过设置第二凹槽,同时体本体1底壁下表面上通过设置密封块,且密封块的位置、形状大小均与第二凹槽的位置、形状大小一致,这样加强当多个玻璃钢保温水箱上下叠放时,上下玻璃钢保温水箱的稳固性,可以理解,第二凹槽和密封块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上任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21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23高度相同,且所述凸起结构21的高度与所述上凸结构20内壁的高度相同。

其中:通过箱体本体上设置上凸结构、凸起结构、和第一密封结构,当多个玻璃钢保温水箱上下叠放时,上层的玻璃钢保温水箱的底部的第一密封结构可直接进入下层的玻璃钢保温水箱的顶部的上凸结构与凸起结构之间形成环状“U”形的第一凹槽内,从而减少多个玻璃钢保温水箱的占地面积。

任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21的高度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23高度相同,且所述凸起结构21的高度大于所述上凸结构20内壁的高度。

任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箱体本体1侧壁外侧设有把手。

其中:通过设置把手,可以方便将玻璃钢保温水箱进行吊装。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