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片转移填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0577发布日期:2019-12-31 14:3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片转移填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纺布片转移填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用无纺布生产时,对大卷无纺布进行分切折叠后,需要人工转移叠好的无纺布并进行人工填料至包装机中进行包装,但是人工转移并填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且生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转移无纺布片并填料效率低和人力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无纺布片转移填料装置。

一种无纺布片转移填料装置,包括转移机构和填料机构,所述转移机构用于将无纺布片吸附并转移到输入槽的正上方,所述填料机构用于将所述无纺布片从所述转移机构上压入所述输入槽内。

其中,所述转移机构包括转移辊和负压机构,所述转移辊包括辊轴和沿着所述辊轴的轴向设置的至少两排扇形凸起,所述滚轴中间沿着轴向形成一个第一通风道,所述第一通风道的两端与负压机构密封连通,所述扇形凸起上沿着径向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通风道密封连通。

其中,所述填料机构包括多个压杆和用于带动所述压杆运动的凸轮机构,所述两排扇形凸起之间形成一个扇形空间,所述压杆设置在所述扇形空间内。

其中,所述辊轴上沿着轴向设有四排扇形凸起且所述四排扇形凸起在圆周方向上等间距设置,其中每相邻两排扇形凸起之间形成一个扇形空间。

其中,每排所述的扇形凸起包括多个扇形单元,所述多个扇形单元沿着所述辊轴的轴向均匀设置,所述扇形单元上沿着轴向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通风道连通,所述扇形单元上的第一通风孔沿着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至少形成一列,所述压杆位于所述扇形单元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辊轴和所述凸轮机构通过齿轮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辊轴和所述凸轮机构转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托板和多个推板,所述托板为槽状,所述托板内设有传送带或循环链条,所述推板设置在所述传送带或循环链条上,所述传送带或循环链条在步进电机的带动下在所述托板内循环运动。

其中,所述推板的一端设有凸起,当所述推板在所述托板内滑动时所述凸起用于挡住叠好的无纺布片。

进一步的,还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多个第一推板,所述传送带上层和下层对应的第一推板上均设有填料孔。所述填料孔位于包装机的储料槽的正上方,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填料孔的上方的打头和用于带动所述打头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打头用于将无纺布通过所述填料孔打入所述储料槽。

优选的,所述负压机构为吸风机。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无纺布片转移填料装置,通过转移辊和负压机构的配合吸附住无纺布片转动到输入槽的位置后,通过填料机构将无纺布片从转移机构上压入输入槽内,完成无纺布片的填充,整个过程在线完成,无须人参与,节约了人力成本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联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经向折叠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纺布大卷放料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分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驱动电机结构与各机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切刀辊、插刀辊和夹刀辊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插刀辊和夹刀辊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插刀辊和夹刀辊配合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转移机构和填料机构在一个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转移机构和填料机构在另一个视角下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填料机构和立体包装机的储料槽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插刀辊和夹刀辊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3位本申请实施例填料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纺布片转移填料装置,如图9和图10,该装置包括转移机构6和填料机构7,转移机构6用于将无纺布片吸附并转移到输入槽91的正上方,填料机构7用于将无纺布片从转移机构6上压入输入槽91内,通过该装置可以实现无纺布的在线自动转移和填充,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中,转移机构6包括转移辊和负压机构8,转移辊包括辊轴61和沿着辊轴61的轴向设置的四排扇形凸起62,滚轴61中间沿着轴向形成一个第一通风道64,第一通风道64的两端与负压机构8密封连通,扇形凸起62上沿着径向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622,第一通风孔622与第一通风道64密封连通,负压机构8可以提供负压通过第一通风孔622吸附住无纺布,使得无纺布跟随转移辊转动到预定的位置。

其中,填料机构7包括压杆71和用于带动压杆运动的凸轮机构72,扇形凸起62之间形成一个扇形空间63,压杆71设置在扇形空间内。每排的扇形凸起62包括多个扇形单元621,多个扇形单元621沿着辊轴61的轴向均匀设置,每个扇形单元621上沿着轴向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622,第一通风孔622与第一通风道64连通,每个扇形单元621上的第一通风孔622沿着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至少形成一列,压杆71位于扇形单元621之间的间隙中。

本实施例的凸轮机构72还包括一个沿着辊轴61的轴向设置的连杆721,多个压杆71固定在该连杆721上,在凸轮机构72的带动下,压杆将吸附在扇形凸起62上无纺布14压入对应的输入槽91中,完成无纺布的转移的填充。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15,辊轴61和凸轮机构72通过齿轮连接,驱动电机15用于带动辊轴61和凸轮机构72同步转动,完成无纺布的转移和填充。

具体的,为了适应平面包装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与平面包装机配合的纱布片输入槽结构,其包括托板9和多个推板92,其中托板9为槽状,托板9内设有传送带或循环链条,推板92设置在传送带或循环链条上,传送带或循环链条在步进电机的带动下在托板内循环运动,当转移辊将纱布片14填入输入槽内时,根据步进电机的频率可以调整推板的循环速度,配合转移辊的转动速度,即可实现多片无纺布14的填充,当填充完成后,推板92运动将无纺布输入平面包装机中进行包装。

进一步的,在推板92的端部还设有凸起91,当推板92在托板9内滑动时凸起91用于挡住叠好的无纺布14,使其整体的随着推板92运动到包装机对应的位置进行包装。

其中,本实施例的负压机构8为吸风机,在工作过程中吸风机一直开启,将无纺布14吸附在转移辊上。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纺布转移填充装置,可以自动实现无纺布的吸附转移并填充,填充的无纺布数量根据需求可以自行调整,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全部在线完成,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为了配合立体包装机的使用,如图11,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储料槽结构,该结构包括传送带,在传送带上设有多个第一推板102,传送带上层和下层对应的第一推板102上均设有填料孔,同时此处传送带上也对应设有通孔,填料孔位于包装机的储料槽104的正上方,还包括设置在填料孔的上方的打头101和用于带动打头101运动的驱动机构10,打头101用于将无纺布通过填料孔打入储料槽中。当储料槽中的无纺布14达到预定的片数后,储料槽104向前运动将无纺布片输入到立体包装机中进行包装。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一次性可以对三排三列的储料槽104中的无纺布进行包装,因为在填料时,对应设有多个填料装置,一次性可以填充三排三列个储料槽104,填充完毕后,多个打头102一次性可以将无纺布打入多个储料槽104中,完成填料,这样效率更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纺布折叠机与包装机的联机装置,如图1,该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的分切机构、经向折叠机构2、切断机构、纬向折叠机构、切断机构、转移机构6和填料机构7。

其中,分切机构用于对无纺布大卷11进行分切,得到多个窄的无纺布14,然后经向折叠机构2对多个窄的无纺布14进行经向折叠,再通过牵引到切断机构中切断成无纺布块,这个过程在线完成。

其中,如图2,该折叠机构包括沿着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传动轴21和第二传动轴24,用于牵引分切好的无纺布14,其中,在第一传动轴21和第二传动轴24之间沿着无纺布14流动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23,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23呈三角形设置,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23形成的三角形夹角设置为20°-160°之间。其中,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23的一条边相连接。其中,第一折叠板22为梯形板,第二折叠板23为矩形板,包括一条斜边221,即梯形板的一条腰,该斜边221对应的钝角与第二折叠板23的直角对齐。第一传动轴21牵引无纺布14平铺在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23上,然后再经过第二传动轴24拉紧,其中要保证无纺布14在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23上处于绷直且平滑状态。这样当无纺布14在流动过程中,由于第一折叠板22斜边221的存在,无纺布14在斜边221处会一个三角形状的一块处于未绷紧状态,并在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23发生折叠,完成第一次经向折叠。

其中,在第一次经向折叠过程中,无纺布14折叠的宽度和第一折叠板22斜边221的斜度有关,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斜边221的斜度,即可调整无纺布14折叠的宽度。具体的,调整斜边221的斜度越大,即该斜边221与第一折叠板22的上下两条边越接近垂直,则折叠的宽度越小,反之越大。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23形成的夹角为45°,且基本呈等腰三角形设置,保证了无纺布14在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23上流动时的平整性,折叠效果好。

进一步的,还包括沿着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三传动轴26和第四传动轴27,该第三传动轴26和第四传动轴27相对且平行设置,其中间形成一个折叠通道261。在该折叠通道261的正下方设有第三折叠板25,该第三折叠板25为三角形板,其中本实施例的选用直角三角形,第三折叠板25竖向设置且较短的直角边靠近折叠通道261,无纺布14绷紧且平铺在第三折叠板25上,其中第三折叠板25的斜边位于无纺布14的中间部分,且第三折叠板所在的平面与无纺布14所在的平面垂直,这样当无纺布14流过第三折叠板时,由于第三折叠板25的存在,无纺布14在第三折叠板25处发生折叠,然后经过折叠通道261的压紧完成第二次经向折叠。

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根据实际情况选定,此处不做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6,该装置还包括切断机构,切断机构设置在经向折叠机构2的下游工序中,用于对经向折叠好的无纺布进行切断,得到所需长度的无纺布片。其中,切断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切刀辊3和插刀辊4,切刀棍3上沿着经向方向设置有两把切刀31,两把切刀31在切刀辊3上间距180°,即在切刀棍3的一条直径的两端设置,切刀31的刀刃311与插刀辊4的表面接触。这样在切刀棍3旋转一周的过程中会发生两次切断,使得切断的无纺布14长度满足所需的长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一把切刀31,这样在切刀棍3旋转一周的过程中会发生一次切断,切断的无纺布14长度更长,还可以设置三把或者四把切刀31,且三把或者四把切刀31在圆周上等间距设置,例如三把切刀31,没把之间间距60°,这样切断得到的无纺布14的长度更短。

其中,本实施例中,切刀31的一端为矩形的条块装,用于固定在切刀辊3上,另一端包括两个等腰三角形面,两个等腰三角形面的连接处形成刀刃311。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插刀辊4上切刀3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切刀31配合的切块46,切块46的硬度大于插刀辊4的硬度,其中切刀31的也采用硬度较大和耐磨损的材质制成,如刚材质等。

进一步的,如图1,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经向折叠机构和切断机构之间的牵引机构13,牵引机构13包括一组相对的设置的牵引辊,用于牵引从经向折叠机构出来无纺布进入切断机构。其中牵引机构13主要目的是保证无纺布水平的进入切断装置进行切断,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该装置还包括分切机构,该分切机构设置在经向折叠机构2的上游工序中,用于对无纺布大卷11进行分切,得到多个窄的无纺布14。

其中,该分切装置包括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第一切刀12,第一切刀12的刀刃迎着无纺布大卷11的无纺布流动方向设置,用于对其进行分切。其中第一切刀12的数量根据需要设定,一般设置在4-7之间,本实施例设置4把。其中第一切刀12设置的方式以及分切机构的具体结构和现有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本实施例中,经过分切机构2分切后的无纺布14还经过滚轴28牵引,依次经过多个滚轴到达牵引机构13。多个第一切刀12将无纺布大卷11进行分切成多个窄的无纺布14,经向折叠机构2和切断机构也包括多个且和窄无纺布14的数量一一对应,用于对每个窄的无纺布14进行折叠和切断,牵引机构的数量也和窄的无纺布14数量对应。

其中,如图5,还包括驱动电机15,切刀辊3和插刀辊4通过齿轮连接,可以同步转动,驱动电机15用于带动切刀辊3或插刀辊4的齿轮转动,实现整体驱动。

其中,如图6、图7和图8,该纬向折叠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夹刀辊5和插刀辊4,夹刀辊5和插刀辊4上分别对应设有两个夹刀安装槽51和两个插刀安装槽41,夹刀安装槽51和插刀安装槽41内分别安装有夹刀53和插刀43且可以转动。

其中,还包括一个负压机构8,在插刀辊4上沿着中心轴向设有一条通风道44且与该通风道44与负压机构8密封连通,插刀辊4上沿着径向设有多个通风孔45且该通风孔45与通风道44连通,负压机构8用于将无纺布14吸附在插刀辊4上,并带动无纺布14片转动,其中无纺布14覆盖在插刀安装槽41的插刀43上。

其中,还包括安装在夹刀辊5和插刀辊4上的夹刀调节机构和插刀调节机构,夹刀调节机构和插刀调节机构分别与夹刀53和插刀43连接,用于带动夹刀53和插刀43的打开和闭合。其中,当插刀调节机构带动插刀43闭合时,插刀43的前端面低于插刀辊4的表面,即插刀43藏在插刀安装槽41内,当插刀43和夹刀53转到对应位置时,夹刀调节机构带动夹刀53打开,同时插刀调节机构带动插刀43打开,使得插刀43的前端面高于插刀辊4的表面,并将无纺布14插入夹刀53中。然后插刀辊4和夹刀辊5继续转动,插刀调节机构带动插刀43闭合,即复位,使得插刀43从夹刀53中退出,然后夹刀53继续夹着无纺布14转动,完成纬向折叠。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插刀安装槽41和夹刀安装槽51均包括一个圆筒形安装槽和一个条形安装槽,插刀安装槽41包括一个圆筒形安装槽411和一个条形安装槽412,同样夹刀安装槽51也包括一个圆筒形安装槽511和一个条形安装槽512。

其中,还包括插刀安装座42和夹刀安装座52,插刀安装座42和夹刀安装座52均为圆柱形,插刀安装座42和夹刀安装座52分别转动安装在对应的圆筒形安装槽411、511内,插刀43和夹刀53分别位于对应的条形安装槽内412、512中。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插刀安装座42和夹刀安装座52直接装在圆筒形安装槽411、412内,然后插刀安装座42和夹刀安装座52的侧面通过挡件挡住,避免其向圆筒形安装槽411、412的两端移动,使得插刀安装座42和夹刀安装座52可以在夹刀调节机构和插刀调节机构的带动下转动,实现打开和闭合。其中,当夹刀53闭合时,夹刀53与条形安装槽512的侧壁配合夹紧现无纺布14,然后夹刀辊5转动带动无纺布14实现纬向折叠。

其中,插刀调节机构和夹刀调节机构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以夹刀调节机构为例进行说明。夹刀调节结构包括弹簧541、拉杆542和轴承543,夹刀安装座52的端部均设有一连接块521,弹簧541的一端固定在插刀辊5的端部,另一端与连接块521固定连接,轴承543固定在夹刀辊5的端部,拉杆542一端与轴承543的外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块521固定连接。当轴承543逆时针转动时,带动拉杆542运动,拉杆542拉动夹刀安装座52逆时针转动小的幅度,这样夹刀53远离条形安装槽内512的下方侧壁,即处于打开状态。

进一步的,该夹刀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对应位置处的挡块544,当夹刀辊5转动到挡块544对应的位置处时,挡块544撞到轴承543使得轴承543转动带动拉杆542运动进而带动夹刀安装座52转动,使得夹刀53远离条形安装槽内512的下方侧壁,处于打开状态,当夹刀辊5转过挡块544对应的位置后,弹簧541拉动夹刀安装座52顺时针转动使其复位,即使得夹刀53处于闭合状态。

其中,插刀调节机构和夹刀调节机构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在工作时状态按照图中箭头方向,工作状态依次从a、b、c、d、e、f,通常情况下插刀43处于闭合状态,即插刀43逆时针转动使得插刀43隐藏的安装槽412内,不影响插刀辊4和夹刀辊5的相互转动。当插刀43快转动到与夹刀53对应的位置时,插刀调节机构带动插刀逆时针转动使得插刀43打开,这时插刀43的前端面高于插刀辊4的表面,并将覆盖在插刀辊4表面的无纺布14插入到夹刀53中,然后夹刀53闭合并夹紧无纺布14,插刀辊4和夹刀辊5继续转动,插刀43从夹刀53中退出,然后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具体的,夹刀53和插刀43的打开和闭合的时间根据机架上的挡块544和轴承543相撞的时间确定。

当夹刀53夹取到无纺布14后,在夹刀辊5的转动下使得无纺布14发生纬向折叠,然后无纺布14随着夹刀辊5转动进行转移。

其中,切断机构设置在纬向折叠机构的上游工序中,用于对经向折叠好的无纺布进行切断,得到所需长度的无纺布片。其中,切断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切刀辊3和插刀辊4,切刀棍3上沿着经向方向设置有两把切刀31,两把切刀31在切刀辊3上间距180°,即在切刀棍3的一条直径的两端设置,切刀31的刀刃311与插刀辊4的表面接触。这样在切刀棍3旋转一周的过程中会发生两次切断,使得切断的无纺布14长度满足所需的长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一把切刀31,这样在切刀棍3旋转一周的过程中会发生一次切断,切断的无纺布14长度更长,还可以设置三把或者四把切刀31,且三把或者四把切刀31在圆周上等间距设置,例如三把切刀31,没把之间间距60°,这样切断得到的无纺布14的长度更短。

其中,本实施例中,切刀31的一端为矩形的条块装,用于固定在切刀辊3上,另一端包括两个等腰三角形面,两个等腰三角形面的连接处形成刀刃311。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在插刀辊4上切刀3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切刀31配合的切块46,切块46的硬度大于插刀辊4的硬度,其中切刀31的也采用硬度较大和耐磨损的材质制成,如刚材质。

本实施例中,切刀辊3上设有两把切刀31,插刀辊4上设有两个插刀43,夹刀辊5上也设有两把夹刀53,且切刀31、插刀43和夹刀53均间隔180°,如此在旋转的一个周期内依次完成两次无纺布切断和纬向折叠。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插刀43前端设置有一个斜面431,使得插刀43的厚度从前端面向后逐渐增加,这样当插刀43将纱布插进夹刀53里之后,方便插刀43退出。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插刀辊4上的通风孔45均匀设置,保证无纺布14吸附紧密。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负压机构采用吸风机8,通过吸风机8将无纺布吸附在插刀辊4上,吹风机8通过管道81与插刀辊4的一端密封连通。

其中,转移机构6用于将无纺布片吸附并转移到输入槽91的正上方,填料机构7用于将无纺布片从转移机构6上压入输入槽91内,通过该装置可以实现无纺布的在线自动转移和填充,提高了生产效率。

其中,如图9和图10,转移机构6包括转移辊和负压机构8,转移辊包括辊轴61和沿着辊轴61的轴向设置的四排扇形凸起62,滚轴61中间沿着轴向形成一个第一通风道64,第一通风道64的两端与负压机构8密封连通,扇形凸起62上沿着径向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622,第一通风孔622与第一通风道64密封连通,负压机构8可以提供负压通过第一通风孔622吸附住无纺布,使得无纺布跟随转移辊转动到预定的位置。

其中,填料机构7包括压杆71和用于带动压杆运动的凸轮机构72,扇形凸起62之间形成一个扇形空间63,压杆71设置在扇形空间内。每排的扇形凸起62包括多个扇形单元621,多个扇形单元621沿着辊轴61的轴向均匀设置,每个扇形单元621上沿着轴向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622,第一通风孔622与第一通风道64连通,每个扇形单元621上的第一通风孔622沿着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且至少形成一列,压杆71位于扇形单元621之间的间隙中。

本实施例的凸轮机构72还包括一个沿着辊轴61的轴向设置的连杆721,多个压杆71固定在该连杆721上,在凸轮机构72的带动下,压杆将吸附在扇形凸起62上无纺布14压入对应的输入槽91中,完成无纺布的转移的填充。其中,如图13,其工作状态变化如箭头方向所示,当辊轴61未转到输入槽91对应的位置时,压杆71位于扇形单元621之间的间隙中,当转到输入槽91的正上方时,凸轮机构72带动压杆71向下运动,将无纺布14压入输入槽91中,完成后,凸轮机构72带动压杆71向上运动收缩到扇形单元621之间的间隙中,如此完成一个工作周期。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15,辊轴61和凸轮机构72通过齿轮连接,驱动电机15用于带动辊轴61和凸轮机构72同步转动,完成无纺布的转移和填充。

具体的,为了适应平面包装机,如图1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与平面包装机配合的纱布片输入槽结构,其包括托板9和多个推板92,其中托板9为槽状,托板9内设有传送带或循环链条,推板92设置在传送带或循环链条上,传送带或循环链条在步进电机的带动下在托板内循环运动,当转移辊将纱布片14填入输入槽内时,根据步进电机的频率可以调整推板的循环速度,配合转移辊的转动速度,即可实现多片无纺布14的填充,当填充完成后,推板92运动将无纺布输入平面包装机中进行包装。

进一步的,在推板92的端部还设有凸起91,当推板92在托板9内滑动时凸起91用于挡住叠好的无纺布14,使其整体的随着推板92运动到包装机对应的位置进行包装。

其中,本实施例的负压机构8为吸风机,在工作过程中吸风机8一直开启,将无纺布14吸附在转移辊上,吸风机8通过管道82与转移辊的第一通风道64连通。

另外,为了配合立体包装机的使用,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储料槽结构,如图11,该结构包括传送带,在传送带上设有多个第一推板102,传送带上层和下层对应的第一推板102上均设有填料孔,同时此处传送带上也对应设有通孔,填料孔位于包装机的储料槽104的正上方,还包括设置在填料孔的上方的打头101和用于带动打头101运动的驱动机构10,打头101用于将无纺布通过填料孔打入储料槽中。当储料槽中的无纺布14达到预定的片数后,储料槽104向前运动将无纺布片输入到立体包装机中进行包装。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一次性可以对三排三列的储料槽104中的无纺布进行包装,因为在填料时,对应设有多个填料装置,一次性可以填充三排三列个储料槽104,填充完毕后,多个打头102一次性可以将无纺布打入多个储料槽104中,完成填料,这样效率更高。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联机装置,从无纺布大卷11分切到折叠、填料以及输送到包装机中进行包装,全部在线完成,无需人工转序和参与,提供了生产效率,且节约了人力成本。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