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2350发布日期:2019-11-29 17:08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装置,属于电梯减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发展迅速,各地的高楼拔地而起,而在全国各地兴建高楼的同时,我国的电梯行业蓬勃发展,电梯产量大幅增长,随着时代的进步,电梯不仅要求安全而且讲究舒适,舒适性也是衡量一台电梯好坏的标准之一;在电梯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电梯减震领域也逐步发展起来,现在普遍使用于电梯减震行业的减震底座存在安全性能较低的缺点,不能有效避免电梯振动以及突发状况导致的安全隐患,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现有技术的减震装置,通常只在轿厢底部添加橡胶底座,然而在电梯紧急坠落时,不能有效的进行减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往往会对乘坐人员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在电梯正常运行时,往往也存在很大的振动,影响人们正常乘坐电梯,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对轿厢进行减震,增加缓冲距离,提高缓冲效果,在电梯坠落时提高人员生存几率,通过设置支撑滑块与滑槽,能够对轿厢进行横向减震,有效减少轿厢横向的晃动,通过设置第一减震装置,能够对轿厢进行减震,同时能够对固定板与轿厢之间的距离限制,通过设置第二减震装置,能够提高轿厢的减震效果,能够增加轿厢与固定板之间的距离,增加缓冲距离,从而提高人员的生存几率,通过设置安全气囊,能够在轿厢发生坠落时迅速增加轿厢与固定板之间的距离,动作时间短,保证增加缓冲距离的效果,通过设置减震架,能够减少电梯急停时的震动,增加乘坐电梯的舒适感,通过设置柜式工具箱,能够放置工具,方便在紧急情况下打开轿厢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装置,包括轿厢,所述轿厢顶部对称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部安装有支撑滑块,所述轿厢上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腔两端均安装有缓冲弹簧,且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与支撑滑块连接,所述轿厢底部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底部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安装座与滑道,所述安装座与滑道之间对称设有支撑杆,所述滑道内腔设有挡块,且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安装座、挡块活动连接,所述滑道两端均设有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空心伸缩柱,所述空心伸缩柱内腔设有安全气囊,所述安装气囊底部连接有气体发生器,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与第二减震装置底部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设有速度传感器,且所述速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气体发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两侧均对称设有减震架,所述减震架内腔设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内腔设有减震弹簧柱,且所述减震弹簧柱底端贯穿减震架。

进一步而言,所述滑槽底部设有限位孔,且所述限位孔的宽度小于滑槽的宽度。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为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杆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与减震架均设于轿厢下方拐角位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轿厢内腔一侧设有柜式工具箱,所述滑槽与滑道均为横向设置。

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撑板两端均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与轿厢之间设有弹性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对轿厢进行减震,增加缓冲距离,提高缓冲效果,在电梯坠落时提高人员生存几率,通过设置支撑滑块与滑槽,能够对轿厢进行横向减震,有效减少轿厢横向的晃动,通过设置第一减震装置,能够对轿厢进行减震,同时能够对固定板与轿厢之间的距离限制,通过设置第二减震装置,能够提高轿厢的减震效果,能够增加轿厢与固定板之间的距离,增加缓冲距离,从而提高人员的生存几率,通过设置安全气囊,能够在轿厢发生坠落时迅速增加轿厢与固定板之间的距离,动作时间短,保证增加缓冲距离的效果,通过设置减震架,能够减少电梯急停时的震动,增加乘坐电梯的舒适感,通过设置柜式工具箱,能够放置工具,方便在紧急情况下打开轿厢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装置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装置滑槽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装置第一减震装置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装置减震架结构图。

图中标号:1、轿厢;2、连接杆;3、支撑滑块;4、支撑板;5、滑槽;6、缓冲弹簧;7、加强板;8、第一减震装置;9、安装座;10、滑道;11、支撑杆;12、挡块;13、减震弹簧;14、第二减震装置;15、空心伸缩柱;16、安全气囊;17、气体发生器;18、固定板;19、速度传感器;20、控制器;21、减震架;22、减震垫;23、减震弹簧柱;24、限位孔;25、柜式工具箱;26、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电梯轿厢的减震装置,包括轿厢1,所述轿厢1顶部对称设有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顶部安装有支撑滑块3,所述轿厢1上方设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底部设有滑槽5,能够对轿厢1进行横向减震,有效减少轿厢1横向的晃动,所述滑槽5内腔两端均安装有缓冲弹簧6,且所述缓冲弹簧6另一端与支撑滑块3连接,所述轿厢1底部设有加强板7,所述加强板7底部第一减震装置8,能够对轿厢1进行减震,同时能够对固定板18与轿厢1之间的距离限制,所述第一减震装置8包括安装座9与滑道10,所述安装座9与滑道10之间对称设有支撑杆11,所述滑道10内腔设有挡块12,且所述支撑杆11两端分别与安装座9、挡块12活动连接,所述滑道10两端均设有减震弹簧13,所述第一减震装置8两侧均对称设有第二减震装置14,能够提高轿厢1的减震效果,能够增加轿厢1与固定板18之间的距离,增加缓冲距离,从而提高人员的生存几率,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4包括空心伸缩柱15,所述空心伸缩柱15内腔设有安全气囊16,能够在轿厢1发生坠落时迅速增加轿厢1与固定板18之间的距离,动作时间短,保证增加缓冲距离的效果,所述安装气囊16底部连接有气体发生器17,所述第一减震装置8与第二减震装置14底部设有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底部设有速度传感器19,且所述速度传感器19电性连接控制器20,所述控制器20电性连接气体发生器17,所述速度传感器19两侧均对称设有减震架21,所述减震架21内腔设有减震垫22,所述减震垫22内腔设有减震弹簧柱23,且所述减震弹簧柱23底端贯穿减震架21,能够减少电梯急停时的震动,增加乘坐电梯的舒适感,所述滑槽5与第一减震装置8的数量均不少于两个。

更具体而言,所述滑槽5底部设有限位孔24,且所述限位孔24的宽度小于滑槽5的宽度,所述第一减震装置8为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杆11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减震装置14与减震架21均设于轿厢1下方拐角位置,所述轿厢1内腔一侧设有柜式工具箱25,能够放置工具与急救箱,方便在紧急情况下打开轿厢门,所述滑槽5与滑道10均为横向设置,所述支撑板4两端均设有侧板26,所述侧板26与轿厢1之间设有弹性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电梯运行中,缓冲弹簧6与弹性橡胶垫对电梯进行横向支撑,减少电梯的晃动,在急停时,第一减震装置8对轿厢1进行缓冲减震,保证人员乘梯的舒适性,当电梯发生坠落时,速度传感器19检测速度信号,气体发生器17对安全气囊16充气,增加轿厢1与固定板18之间的距离,同时对轿厢1进行缓冲,保证人员安全,当人员被困电梯时,无法打开电梯时,可以打开柜式工具箱25,取出工具打开轿厢门,在人员需要急救时,取出急救箱进行急救。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