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2601发布日期:2019-12-10 20:1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物料传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料传递装置,用于颗粒剂生产线上混合机与旋振筛之间的物料传递。



背景技术:

颗粒剂是药品常规剂型,生产工序通常包含混合、过筛。其中混合常用二维运动混合机,规格从一千升到一万升多种,一次混合量500至5000kg。混合后需过筛,除去大颗粒和细粉,过筛常用旋振筛。我公司所用混合机为常州卓升干燥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二维运动混合机,所用旋振筛为新乡市高服筛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49-a系列三元旋振筛;混合机与旋振筛是两个独立的设备,从二维混合机到旋振筛之间物料传递,通常是采用周转筐或不锈钢桶人工搬运;通常是两个人从二维运动混合机出料口抬着接满颗粒的周转筐到旋振筛的加料口,再举起来加到旋振筛的加料斗中,加料斗较小,要求少量多次;这样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接料、加料都会产生大量粉尘,操作工虽戴着口罩,也难免粉尘进入呼吸道,危害人体健康;有时操作工不想少量多次长时间举着,干脆取下旋振筛上的盖,一下倒在筛网上,约五至十分钟加一筐,每筐40-50kg因频繁地取盖、盖盖太麻烦,干脆就敞着过筛,这样产尘量更大;虽装有捕尘装置,但还是对车间洁净度的维护造成很大困难。

原混合机出料口上有一个同心环,同心环用于捆扎布袋筒,便于出料时放气,避免直接放料至不锈钢桶或周转筐中时因气流冲击使药物飞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物料传递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完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料传递装置,物料传递装置设置在混合机与旋振筛之间;所述的物料传递装置具有弹性软管;所述弹性软管的一端连接在旋振筛进料口上,另一端通过接料器与混合机出料口的同心环连接;所述的接料器为由混合机出料口端向弹性软管端渐缩径的漏斗型套筒;所述的同心环上设置有手柄,所述的手柄通过拉杆与设置在混合机上的连接环连接一体,形成所述的同心环相对混合机固定,不随混合机出料口转动的结构。

所述的弹性软管为带钢丝的塑料软管。

所述的旋振筛进料口设置在旋振筛盖上;所述的旋振筛盖上设置有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物料传递装置,物料在混合机导料板的作下,从出料口进入接料器,再从接料器进入弹性软管内,物料为颗粒和少许粉末,有很好的流动性,加上混合机出料口与旋振筛进料口之间有一定的落差,及旋振筛的振动作用,使物料顺利地通过带弹簧钢丝的塑料软管进入旋振筛;避免了人工转运时的粉尘飞扬、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卸料初期,料多时,可不启动卸料开关,在静止状态下打开卸料蝶阀放料,物料靠垂直落差从出料口进入接料器,期间可结合卸料点动,最后料少时才启动卸料开关,在导料板的作用下卸料,减少了开机时间,降低了磨损,节约用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合机出料口;2、同心环;3、手柄;4、卡箍;5、接料器;6、管卡;7、弹性软管;8、旋振筛盖;9、拉杆;10、连接环;11、排气管;12、旋振筛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物料传递装置,物料传递装置设置在混合机与旋振筛之间;所述的物料传递装置具有弹性软管7;所述的弹性软管为带钢丝的塑料软管;所述弹性软管7的一端连接在旋振筛进料口12上,另一端通过接料器5与和混合机出料口1的同心环2连接;所述接料器5的一端通过卡箍与同心环连接,另一端通过管卡6与所述的弹性软管7连接;所述的接料器5为由混合机出料口端向弹性软管端渐缩径的漏斗型套筒;所述的同心环2上设置有手柄3,所述的手柄3通过拉杆9与设置在混合机上的连接环10连接一体,形成所述的同心环相对混合机固定,不随混合机出料口转动的结构。

所述的旋振筛进料口设置的旋振筛盖8上;所述的旋振筛盖8上设置有排气管11;排气管11上可捆扎一个布袋,小布袋能透气,还可阻挡物料颗粒、粉末因振动随气流飞出。

所所述旋振筛进料口12距混合机出料口1水平距离1—1.5米,垂直距离0.3—0.7米;旋振筛的位置,应偏离正前方,避免影响设备清洁后清洗水的排放。

出料时,把混合机出料口摆动到最低位置,打开出料开关,同时开启旋振筛,物料在混合机导料板的作下,从出料口进入接料器,从接料器通过带弹簧的软管进入旋振筛。物料为颗粒和少许粉末,有很好的流动性,加上混合机出料口与旋振筛进料口之间有一定的落差,及旋振筛的振动作用,使物料顺利地通过带弹簧钢丝的塑料软管进入旋振筛。避免人工转运时的粉尘飞扬、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成本。卸料初期,料多时,可不启动卸料开关,在静止状态下打开卸料蝶阀放料,物料靠垂直落差从出料口进入接料器,期间可结合卸料点动,最后料少时才启动卸料开关,在导料板的作用下卸料,减少开机时间,降低磨损,节约用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