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吸取释放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5452发布日期:2020-04-21 17:3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吸取释放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标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吸取释放机构。



背景技术:

在非标自动化装配流水线上,往往需要用到吸取释放机构,以对需要装配的零部件进行吸取及转移,现有的吸取释放机构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吸取及释放反馈速度慢,不能满足高速装配需求;其次,仅仅能作为吸取转移使用,而不能调整零部件的水平位置姿态。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快速吸取释放机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吸取释放机构,其在提高吸取转移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对零部件的水平位置姿态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及装配精度。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快速吸取释放机构,包括:

固定设置的安装板;以及

与所述安装板转动且滑动连接的至少两组吸取组件,

其中,所述吸取组件包括:

与所述安装板转动且滑动连接的升降轴;以及

固接于所述升降轴底端的吸盘。

优选的是,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从上至下间隔地固接有上卡接板及下卡接板,所述升降轴卡接于所述上卡接板与下卡接板之中,以使得所述升降轴可绕z轴作旋转运动及沿z轴作竖直往复升降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上卡接板及下卡接板中分别形成有用于卡接所述升降轴的上卡接槽及下卡接槽。

优选的是,所述上卡接板及下卡接板的外侧分别可拆卸地连接有上卡接套及下卡接套,所述上卡接套及下卡接套的内侧均与升降轴的外侧壁相适应,从而当所述上卡接套及下卡接套分别与所述上卡接板及下卡接板相合时,能够将所述升降轴限制于所述上卡接槽及下卡接槽之中。

优选的是于,所述升降轴上间隔地套设有上回复环及下回复环,且所述上回复环与下回复环位于所述上卡接套与下卡接套之间,其中,所述上回复环与升降轴相固接,所述下回复环与升降轴滑动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升降轴上套设有位于所述上回复环与下回复环之间的回复弹簧。

优选的是,所述升降轴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接的传动段与升降段,其中,所述传动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升降段的横截面积,所述升降段与传动段的长度之比为3:1~6:1。

优选的是,所述传动段的旁侧设有与之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转动轴,所述传动段与转动轴之间固接有连接杆。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杆设有两根,分别为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连接杆及下连接杆,其中,所述下连接杆固接于升降段与传动段相接之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在传动段的旁侧设有与之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转动轴,使得可以通过驱动转动轴在水平面内转动,从而趋势升降轴在水平面内转动;通过在上卡接板及下卡接板的外侧分别可拆卸地连接有上卡接套及下卡接套,上卡接套及下卡接套的内侧均与升降轴的外侧壁相适应,从而当上卡接套及下卡接套分别与上卡接板及下卡接板相合时,能够将升降轴限制于上卡接槽及之中,进而实现升降轴的绕z轴转动及沿z轴作升降运动。从而使得根据本申请的快速吸取释放机构在提高吸取转移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对零部件的水平位置姿态进行一定的调整,提高了装配效率及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吸取释放机构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吸取释放机构的爆炸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吸取释放机构的正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快速吸取释放机构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参照图1~图4,快速吸取释放机构3包括:

固定设置的安装板31;以及

与安装板31转动且滑动连接的至少两组吸取组件,

其中,所述吸取组件包括:

与安装板31转动且滑动连接的升降轴33;以及

固接于升降轴33底端的吸盘3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取组件并排且平行间隔地设有4组。

进一步地,安装板31的一侧从上至下间隔地固接有上卡接板311及下卡接板312,升降轴33卡接于上卡接板311与下卡接板312之中,以使得升降轴33可绕z轴作旋转运动及沿z轴作竖直往复升降运动。

参照图2,上卡接板311及下卡接板312中分别形成有用于卡接升降轴33的上卡接槽3111及下卡接槽3121。

进一步地,上卡接板311及下卡接板312的外侧分别可拆卸地连接有上卡接套313及下卡接套314,上卡接套313及下卡接套314的内侧均与升降轴33的外侧壁相适应,从而当上卡接套313及下卡接套314分别与上卡接板311及下卡接板312相合时,能够将升降轴33限制于上卡接槽3111及下卡接槽3121之中。

参照图2及图3,升降轴33上间隔地套设有上回复环337及下回复环334,且上回复环337与下回复环334位于上卡接套313与下卡接套314之间,其中,上回复环337与升降轴33相固接,下回复环334与升降轴33滑动连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卡接套313的底部及下卡接套314的顶部与安装板31固接有上辅助固定板315及下辅助固定板316。上辅助固定板315及下辅助固定板316的设置能够使得上卡接套313及下卡接套314与上卡接板311及下卡接板312配合得跟稳固。

进一步地,升降轴33上套设有位于上回复环337与下回复环334之间的回复弹簧34。

参照图1及图2,升降轴33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接的传动段335与升降段336,其中,传动段335的横截面积小于升降段336的横截面积,升降段336与传动段335的长度之比为3:1~6: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升降段336与传动段335的长度之比为3:1。

进一步地,传动段335的旁侧设有与之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转动轴332,传动段335与转动轴332之间固接有连接杆。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设有两根,分别为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连接杆333及下连接杆331,其中,下连接杆331固接于升降段336与传动段335相接之处,从而使得下连接杆331与升降轴33固接得更为紧密,防止长时间传动运动后两者发生松脱。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