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除封口膜的饮料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9933发布日期:2019-12-17 21:29阅读:10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除封口膜的饮料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拆除封口膜的饮料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一些饮料瓶在使用时,为了避免其内部与外界空气接触、延长产品保质期,在瓶口处往往贴有封口膜,封口膜包括铝膜、塑料膜、纸膜等,人们在饮用或者使用前,需要旋下瓶盖将封口膜撕下或破坏。

目前,常在瓶盖上设置尖刺来破坏封口膜,开启时将瓶盖倒置在瓶口上旋转一周,将封口膜与瓶口分离。但是,尖刺经常设置在瓶盖的外表面,在分离封口膜时,瓶盖上的灰尘会掉落到瓶内,非常不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除封口膜的饮料瓶,以解决现有瓶盖采用尖刺的方式破坏封口膜不卫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拆除封口膜的饮料瓶,包括:瓶身以及与瓶身旋转连接的瓶盖;瓶身的顶部设有瓶颈,瓶颈的顶部设有封口膜,瓶颈的下部的外侧壁设有限位通道;瓶盖包括呈中空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连接的防尘盖;连接部的顶部设有吸嘴,连接部的下端开口,连接部的内侧壁与瓶颈的外侧壁旋转连接,连接部的下端内部设有限位腔,限位腔的侧壁设有突刺,突刺与限位通道相配合;连接部的内部顶壁设有尖刺。

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盖用于阻挡灰尘,防止灰尘从吸嘴处进入瓶身。尖刺设置在连接部的内部,旋转瓶盖时,尖刺可以直接将封口膜破坏,封口膜被破坏后,不会有灰尘等杂物进入到瓶身内,瓶身内的液体不会被污染。将尖刺设置在限位腔中是为了防止尖刺与瓶身上的螺纹等发生干涉,从而避免出现瓶盖与瓶身之间出现无法旋转的情况。

在饮料瓶未使用时,突刺不会穿过限位通道,限位通道的侧壁会阻挡突刺的前进,尖刺不会与封口膜接触,反向旋转可以将瓶盖旋下,并将封口膜露出;当使用饮料瓶时,旋转瓶盖,突刺进入限位通道并挤压限位通道的侧壁,突刺或限位通道变形后,突刺会穿过限位通道,尖刺在旋转过程中会与封口膜接触,并破坏封口膜,同时,限位通道会反向限制突刺的移动,使瓶盖与瓶身不容易分离,避免多次开启瓶盖导致瓶身内部的液体渗漏或被污染。

此外,饮料瓶使用后,由于瓶盖与瓶身通过突刺和限位通道进行限位而不容易分离,可以通过旋开瓶盖的方式来确定饮料瓶是否已经被使用,若能顺利旋出瓶盖,再通过观察封口膜的情况则可以确定饮料瓶未被破坏,若不能顺利旋出瓶盖,则可以确定封口膜可能被破坏,不宜饮用。常规饮料瓶的瓶盖通过螺纹与瓶身密封连接,在判断是否被打开时,需要轻旋瓶盖来判断,但是有时用力过大,会将瓶盖拧松,判断方式非常不便,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瓶盖顺利旋出时,确定饮料瓶未被使用,与常规判断方式相反,判断方式方便,不需要刻意控制旋出的力度。

进一步地,上述突刺呈锥形,突刺包括小端和大端,小端置于限位通道内,大端置于限位通道外并且大端的尺寸大于限位通道的尺寸。

进一步地,上述瓶颈的下部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一对限位凸起,每一对限位凸起之间形成限位通道。

本实用新型突刺的小端可以方便进入限位通道中,具有导向和穿刺的功能,大端可以被限位凸起进行限位,在饮料瓶未使用时,大端被限位通道的侧壁阻挡,使得尖刺不会与封口膜接触;在使用饮料瓶后,反向旋转瓶盖,大端会被限位通道的端部阻挡,使得瓶盖不容易与瓶身分离,降低饮料瓶内的液体渗漏或被污染的概率。

进一步地,上述限位通道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导向斜面可以方便突刺进入到限位通道中,防止突刺与限位通道错开。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部的内侧壁与瓶颈的外侧壁通过螺纹连接;限位通道的延伸方向与螺纹的旋向一致。

进一步地,上述吸嘴的内部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阻流件,阻流件的中部设有十字型开口。

本实用新型设有十字型开口的阻流件可以防止液体自动从吸嘴处流出,并且可以防止外部灰尘进入瓶身内。十字型开口在人的吸力下会张开,从而进行饮用。

进一步地,上述阻流件的中部向瓶身方向突起。

本实用新型的阻流件的中部向瓶身方向突起后,倒置瓶身时,液体在压力的作用下挤压阻流件,会将十字型开口紧紧挤压在一起,从而阻断液体的流动。

进一步地,上述防尘盖的一侧与连接部的顶部边缘固定连接,防尘盖的另一侧与连接部的顶部边缘卡接;吸嘴置于防尘盖内。

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盖与连接部连接在一起,防尘盖不容易遗失,避免吸嘴被污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尖刺在饮料瓶的运输、放置等过程中,不会与外部的灰尘等杂物接触,尖刺在破坏封口膜时,不会有灰尘等杂物掉落进瓶身中,瓶身内的液体不会被污染。

(2)本实用新型的饮料瓶在使用时,瓶盖与瓶身不容易发生分离,降低了瓶身内液体渗漏或被污染的概率,使得饮料瓶的使用更加卫生。

(3)本实用新型在判断饮料瓶是否被使用的方法与常规判断方法相反,使得判断方法更加简单、方便。

(4)本实用新型通过用力旋拧瓶盖即可破坏封口膜,破坏封口膜的方式简单、快捷、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便于拆除封口膜的饮料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瓶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限位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突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的瓶颈与连接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和图8为实施例1的限位凸起与突刺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的限位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图12为实施例2的限位凸起与突刺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0-瓶身;11-瓶颈;12-封口膜;13-限位通道;14-限位凸起;15-导向斜面;20-瓶盖;210-连接部;211-吸嘴;212-限位腔;213-突刺;214-尖刺;215-小端;216-大端;217-通孔;218-阻流件;220-防尘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一种便于拆除封口膜的饮料瓶,包括:瓶身10和瓶盖20。瓶身10的顶部设有瓶颈11,瓶颈11的顶部设有封口膜12。瓶盖20包括连接部210和防尘盖220。连接部210呈中空并且下端开口,连接部210的内壁与瓶颈11的外侧壁旋转连接。防尘盖220扣在连接部210的顶部,防尘盖220的一侧与连接部210的顶部边缘固定连接,防尘盖220相对应的另一侧与连接部210的顶部边缘卡接。

请参照图2和图3,瓶颈11的外侧从顶部到中部的方向设有螺纹,瓶颈11的外侧还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凸起14,两个限位凸起14位于螺纹的下方,两个限位凸起14之间形成限位通道13,限位通道13的延伸方式与螺纹的延伸方式一致。即限位通道13的延伸方向与螺纹的旋向一致。

请参照图4和图5,连接部210的顶部设有吸嘴211,吸嘴211与连接部210的内部连通,吸嘴211位于防尘盖220内并且吸嘴211不会干涉防尘盖220的翻转。吸嘴211的内部设有阻流件218,阻流件218向瓶身10方向突起并且阻流件218的中部设有十字型开口。连接部210的内侧壁设有螺纹,其与瓶颈11外侧的螺纹相匹配,螺纹的下方设有限位腔212,限位腔212的内壁设有突刺213,突刺213的延伸方向与螺纹旋向一致。突刺213呈锥形,其包括小端215和大端216,小端215的尺寸小于限位通道13的尺寸,大端216的尺寸大于限位通道13的尺寸。连接部210的内侧顶部设有2个尖刺214。

请参照图6,连接部210通过螺纹与瓶颈11密封连接,限位凸起14位于限位腔212中。突刺213部分位于限位凸起14之间,即突刺213的小端215首先伸入限位通道13中。尖刺214与封口膜12之间具有间隙。

请参照图7和图8,尖刺214破坏封口膜12的原理:在未破坏封口膜12时,突刺213的小端215位于限位通道13中,大端216位于限位通道13外,尖刺214与封口膜12之间具有间隙。在破坏封口膜12时,用力旋拧瓶盖20,大端216挤压限位凸起14,大端216或限位凸起14被挤压变形,再继续用力旋拧瓶盖20时,突刺213可以穿过限位通道13,尖刺214随着瓶盖20的旋转而向下移动,从而接触封口膜12并将封口膜12破坏。在封口膜12破坏后,反向旋拧瓶盖20,大端216被限位凸起14的端部限位,不能将瓶盖20从瓶身10上旋下,从而可以避免瓶盖20脱离带来的渗漏或污染。

实施例2

请参照图9至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限位通道13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15,小端215进入限位通道13时,通过导向斜面15的导向作用,小端215可以更加准确顺利地进入限位通道13中。本实施例尖刺214破坏封口膜12的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