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和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4359发布日期:2019-11-27 18:1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升降机和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升降机和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医疗设备通常设有控制面板,基于操作、诊断、治疗的需要,要求控制面板能够升降,且在升降时能够稳定地停留在所需的高度。

目前,采用升降机实现控制板面板在一定范围内升降,其中,摇臂式的升降机较为常用。具体地,如图1所示,升降机包括:下支座01,下连杆02,上支座03,上连杆04和支撑元件05;其中,上支座03用于安装控制面板,下支座01和上支座03相对,下连杆02和上连杆04相对,下支座01、下连杆02、上连杆04和上支座03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以实现上支座03的升降;支撑元件05可为弹性元件,也可为电动推杆等,上述支撑元件05具有锁定功能以使上支座03能够稳定地停留在所需的高度。

上述结构中,支撑元件05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上连杆04和下连杆02上,即支撑元件05横跨在上连杆04和下连杆02之间,由于支撑元件05的长度较长、结构较复杂,则支撑元件05横跨的空间较大,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和设置。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升降机,以减小支撑元件在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横跨的空间,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机,以减小支撑元件在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横跨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升降机的医疗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机,包括:依次铰接相连且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下支座、下连杆、上支座和上连杆,锁定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支撑元件,连接件,以及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下连杆上的滑动件;

其中,所述支撑元件的一端与所述下连杆铰接、或所述支撑元件的一端与所述下支座靠近所述下连杆的位置铰接,所述支撑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件铰接;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杆铰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元件与所述下连杆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元件与所述下连杆的铰接点、以及所述下支座与所述下连杆的铰接点重合。

优选地,所述滑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元件铰接,所述滑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

优选地,所述下连杆设置有滑道,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道内。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滑道处,且用于阻止所述滑动件脱离所述滑道的挡板。

优选地,所述滑道为台阶孔,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结构配合,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台阶孔的大端口处。

优选地,所述支撑元件为弹性元件或直线驱动部件。

优选地,所述上连杆或所述下连杆至少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上连杆为一个,所述下连杆为两个且平行设置,所述支撑元件位于两个所述下连杆之间。

基于上述提供的升降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医疗设备,该医疗设备包括:控制面板以及能够实现所述控制面板升降的升降机;其中,所述升降机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升降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利用支撑元件、滑动件和连接件三者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对上连杆的支撑,由于支撑元件的两端分别与下连杆和滑动件铰接、或支撑元件的两端分别与下支座靠近下连杆的位置以及滑动件铰接,而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下连杆上,则支撑元件靠近下连杆设置,较现有技术支撑元件的两端分别与下连杆和上连杆铰接相比,有效减小了支撑元件在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横跨的空间。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中,由于支撑元件的设置以及支撑元件靠近下连杆设置,则连接件较现有支撑元件的长度较短,使得连接件在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横跨的空间较小,从而使得整个升降机中占用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的空间较小。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机,减小了对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空间的占用,则可在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形成一个更大的避让空间,从而可更方便线缆穿过、插接等,甚至可方便在该避让空间中安装驱动器、线路板等装置,无需再另设空间设置这些装置,可有效减小整个医疗设备的体积和优化整个医疗设备的结构布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升降机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3中升降机的拆掉下连杆和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的结构简图;

图7为图6中滑动件的受力分析图;

图8为图6中的支撑元件和图1中的支撑元件的受力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包括:依次铰接相连且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下支座1、下连杆2、上支座3和上连杆4,锁定平行四边形机构的支撑元件7,连接件8,以及可滑动地设置于下连杆2上的滑动件6。

上述支撑元件7的一端与下连杆2铰接、或支撑元件7的一端与下支座1靠近下连杆2的位置铰接,支撑元件7的另一端与滑动件6铰接,连接件8的一端与滑动件6铰接,连接件8的另一端与上连杆4铰接。

上述升降机中,下支座1、下连杆2、上支座3和上连杆4依次首尾铰接,即上支座3和下支座1相对、上连杆4和下连杆2相对。上支座3用于安装医疗设备的控制面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下支座1固定,上连杆4和下连杆2摆动,实现上支座3的升降,从而实现控制面板的升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中,利用支撑元件7、滑动件6和连接件8三者的共同作用实现了对上连杆2的支撑,由于支撑元件7的两端分别与下连杆2和滑动件6铰接、或支撑元件7的两端分别与下支座1靠近下连杆2的位置以及滑动件6铰接,而滑动件6可滑动地设置在下连杆2上,则支撑元件7靠近下连杆2设置,较现有技术支撑元件的两端分别与下连杆和上连杆铰接相比,有效减小了支撑元件7在上连杆4和下连杆2之间横跨的空间。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中,由于支撑元件7的设置以及支撑元件7靠近下连杆2设置,则连接件8较现有支撑元件的长度较短,使得连接件8在上连杆4和下连杆2之间横跨的空间较小,从而使得整个升降机中占用上连杆4和下连杆2之间的空间较小。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减小了对上连杆4和下连杆2之间空间的占用,则可在上连杆4和下连杆2之间形成一个更大的避让空间,从而可更方便线缆穿过、插接等,甚至可方便在该避让空间中安装驱动器、线路板等装置,无需再另设空间设置这些装置,可有效减小整个医疗设备的体积和优化整个医疗设备的结构布局。需要指出的是,当在上述避让空间安装驱动器或线路板等装置时,为避免该升降机在下降时对所安装的装置发生干涉,可在上连杆4和/或下连杆2上设置避让槽。

现有升降机中,支撑元件的两端分别与下连杆和上连杆铰接,导致支撑元件所承受的最大负载较大,对支撑元件的负载能力要求较高;另外,在上支座升降过程中支撑元件所受到的压力的变化较大。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中,支撑元件7、滑动件6和连接件8构成增力机构,放大了支撑元件7的支撑力,具体地,如图7所示,支撑元件7的支撑力f1被放大为f2,f2=f1/cosθ,则通过合理设置升降机中各部件的尺寸,例如,支撑元件7的长度、连接件8的长度、连接件8与上连杆4的铰接位置等,能够有效降低支撑元件7的最大负载,从而能够降低对支撑元件7负载能力的要求。而且,通过合理设置升降机中各部件的尺寸,还能够增大支撑元件7的最小负载,从而可减小支撑元件7在上支座3升降过程中所受的压力的变化量。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小支撑元件7在上连杆4和下连杆2之间横跨的空间,优先选择上述支撑元件7与下连杆2平行设置。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选择支撑元件7与下连杆2近乎平行设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升降机中,支撑元件7在下连杆2上的铰接点可和下支座1与下连杆2的铰接点重合,也可在下支座1与下连杆2的铰接点、以及上支座3与下连杆2的铰接点之间。

为了便于安装,以及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支撑元件7负载能力的要求,优先选择支撑元件7与下连杆2的铰接点、以及下支座1与下连杆2的铰接点重合,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

具体地,图1和图6中,bc=325mm、18mm≤ab≤38mm、ce=40mm、0≤β≤50°,图1中ag=ce,图6中eg=113mm,可获得不同β值对应的f1/f,详见图8。其中,f为上支座受到控制面板的作用力,f1为支撑元件所受到的作用力,β为下连杆和水平面的夹角。

从附图8中可以明显看出:若图1中上支座03受到控制面板的作用力和图6中上支座3受到控制面板的作用力相等,当f1/f取最大值时,图1中支撑元件05所受到的作用力大于图6中支撑元件7所受到的作用力;当f1/f取最小值时,图1中支撑元件05所受到的作用力小于图6中支撑元件7所受到的作用力,表明本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有效减小了支撑元件7在上支座3升降过程中所受的压力的变化量。

上述支撑元件7和连接件8均与滑动件6铰接,为了便于安装,优先选择滑动件6的一端与支撑元件7铰接,滑动件6的另一端与连接件8铰接。

当然,也可选择支撑元件7与滑动件6的铰接点、连接件8与滑动件6的铰接点以其他方式分布,并不局限于此。

上述升降机中,滑动件6可滑动地设置在下连杆2上,对于滑动件6的滑动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滑动且简化安装,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下连杆2设置有滑道,滑动件6可滑动地设置在滑道内。

为了保证安装,上述滑道的顶侧和/或底侧设置有端口。具体地,当滑道的顶侧或底侧设置有端口时,滑道为槽结构;当滑道的顶侧和底侧均设置有端口时,滑道为孔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滑道的顶侧,是指滑道靠近上连杆4的一侧;上述滑道的底侧,是指滑道远离上连杆4的一侧。

上述滑动件6沿滑道滑动过程中,滑动件6较易自滑道的端口滑出,导致滑动件6脱离下连杆2。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上述升降机还包括设置于滑道处且用于阻止滑动件6脱离滑道的挡板5,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提高可靠性,优先选择挡板5固定在下连杆2上。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滑道的顶侧设置有端口时,则挡板5设置在滑道的顶侧;若滑道的底侧设置有端口时,则挡板5设置在滑道的底侧;若滑道的顶侧和底侧均设置有端口时,则挡板5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滑道的顶侧和底侧。

为了减少零部件,当滑道的顶侧和底侧均设置有端口时,滑道为台阶孔,滑动件6与台阶孔的台阶结构配合,挡板5设置在台阶孔的大端口处。此时,仅设置一个挡板5即可,有效减少了零部件,简化了安装。

当然,也可选择滑动件6可滑动地套设在下连杆2上,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上连杆4可为一个,也可为两个以上。当上连杆4为两个以上时,任意两个上连杆4平行设置。

上述下连杆2可为一个,也可为两个以上。当下连杆2为两个以上时,任意两个下连杆2平行设置。优选地,上连杆4为一个且下连杆2为两个,此时,支撑元件7位于两个下连杆2之间;或者,上连杆4为两个且下连杆2为一个,下连杆2具有用于安装支撑元件7的让位空间。

为了方便安装支撑元件7,优先选择上连杆4为一个且下连杆2为两个。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选择上述下连杆2和上连杆4的数目为其他,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对于支撑元件7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支撑元件7为弹性元件或直线驱动部件。当支撑元件7为弹性元件时,支撑元件7可为机械弹簧、或气弹簧等;当支撑元件7为直线驱动部件时,支撑元件7可为气缸、液压缸或者电动推杆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支撑元件7的类型不做限定。

对于上述下支座1、上支座3、下连杆2、上连杆4和连接件8的具体形状和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连接件8为杆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升降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医疗设备,该医疗设备包括:控制面板,以及能够实现控制面板升降的升降机;其中,上述升降机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升降机。

由于上述升降机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医疗设备具有与上述升降机,则上述医疗设备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医疗设备的具体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比如可以是超声医疗诊断设备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