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槽机辅助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7417发布日期:2020-04-07 20:5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入槽机辅助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电池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入槽机辅助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车蓄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考虑到同等容量镍氢电池价格是铅酸电池的两倍以上,锂离子电池的成本更高,在低速电动汽车配套上以铅酸电池为主,铅酸电池的优点:安全可靠,电压平台较好,生产工艺成熟,价格低廉,原材料丰富以及能够回收再生利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塑壳累积竖直堆放过程中,会将电池压坏,造成损坏的问题。

在申请号为cn201820886465.5的发明中公开了一种卧式铅酸电池塑壳堆放送料机,包括:横向输送组件,所述横向输送组件包括支撑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的驱动件;以及纵向输送组件,所述纵向输送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件输出端上方的固定件和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的推料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将塑壳送入至入壳工序时,是将塑壳沿竖直方向进行堆积,然后在水平驱动作用下将塑壳一个一个向入壳工序的入口输送。

但是,上述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横向输送组件将电池塑壳逐个推送时,容易将后排的电池塑壳带动,造成排序上的堵塞,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入槽机辅助自动上料装置,其通过在输送机构后部设置底座,将第一排的电池塑壳送入底座后,输送机构向后运行一段距离,使第二排的电池塑壳与第一排的电池塑壳拉开距离,在横向输送机构逐个输送过程中不至于碰到后排电池塑壳,解决了上述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堵塞的技术问题,提高了连续输送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入槽机辅助自动上料装置,其包括支架和输送机构,所述支架包括对称平行设置的支板,所述输送机构为皮带传送,其包括转动轴和第一驱动件,所述转动轴对称平行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板之间,且其连接所述支板,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板的外侧,且其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输送机构沿所述支板的长度方向输送电池塑壳,其还包括;

横向推送机构,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前方,其设置于所述支板之间,且其连接所述支板,该横向推送机构沿所述转动轴的长度方向逐个推送所述电池塑壳。

作为改进,所述横向推送机构还包括:

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转动轴的长度方向对称平行设置,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其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

齿条,所述齿条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滑轨之间,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其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该齿条的齿牙朝向与所述横向推送机构的推送方向一致;

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其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支板之间,且其连接所述支板,其沿所述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底座外侧的上方;以及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尾部。

作为改进,所述滑动组件包括:

滑块,所述滑块对称设置,且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

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设置于所述滑块的下表面,且其跟随所述滑块同步滑动,该第一推板推送所述电池塑壳;

齿轮,所述齿轮位于所述齿条的一侧,且其与所述齿条啮合设置;以及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板上,其位于所述第一推板的下方,且其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设置,该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作为改进,所述滑块上开设有滑槽,该滑槽与所述滑轨的外形相适配。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推板呈l型设置,其转角处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横向推送机构外还套设有保护罩,该保护罩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输送机构后部设置底座,将第一排的电池塑壳送入底座后,输送机构向后运行一段距离,使第二排的电池塑壳与第一排的电池塑壳拉开距离,在横向输送机构逐个输送过程中不至于碰到后排电池塑壳,提高了连续输送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第一驱动件带动皮带水平输送,再配合横向推送机构推送电池塑壳,使得电池塑壳实现一组卧式同时向后传送工作,然后在第一推板的作用下连续向后传送,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系数高;

(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推板通过呈三角形的连接板固定,利用三角最牢固的特性对第一推板进行加固,保证第一推板在推送电池塑壳时的推送路径不变动;

(4)本实用新型设置滑块与滑轨配合设置,一方面用于支撑与滑块固定连接的滑动组件;其另一方面提供滑动轨道,实现滑动组件沿着直线方向滑动;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保护罩,使得车间的灰尘等污染颗粒不会进入横向输送机构,保护了零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成本,同时,还能够保护电池塑壳不会因为惯性冲出工位,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提高效率,减少成本,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向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推送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入槽机辅助自动上料装置,其包括支架1和输送机构2,所述支架1包括对称平行设置的支板11,所述输送机构2为皮带传送,其包括转动轴21和第一驱动件22,所述转动轴21对称平行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板11之间,且其连接所述支板11,所述第一驱动件22设置于所述支板11的外侧,且其驱动所述转动轴21转动,所述输送机构2沿所述支板11的长度方向输送电池塑壳10,其还包括;

横向推送机构3,其包括底座31,所述底座31沿所述输送机构2的输送方向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2前方,其设置于所述支板11之间,且其连接所述支板11,该横向推送机构3沿所述转动轴21的长度方向逐个推送所述电池塑壳10。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横向推送机构3还包括:

滑轨32,所述滑轨32沿所述转动轴21的长度方向对称平行设置,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且其位于所述底座31的上方;

齿条33,所述齿条33沿所述滑轨32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滑轨32之间,其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架1上,且其位于所述底座31的上方,该齿条33的齿牙朝向与所述横向推送机构3的推送方向一致;

滑动组件34,所述滑动组件34沿所述滑轨32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32上,其位于所述底座31的上方;

限位杆35,所述限位杆35设置于所述支板11之间,且其连接所述支板11,其沿所述输送机构2的输送方向位于所述底座31外侧的上方;以及

限位板36,所述限位板36沿所述底座3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底座31的尾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滑动组件34包括:

滑块341,所述滑块341对称设置,且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32上;

第一推板342,所述第一推板342设置于所述滑块341的下表面,且其跟随所述滑块341同步滑动,该第一推板342推送所述电池塑壳10;

齿轮343,所述齿轮343位于所述齿条33的一侧,且其与所述齿条33啮合设置;以及

第二驱动件344,所述第二驱动件344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板342上,其位于所述第一推板342的下方,且其与所述齿轮343固定连接设置,该第二驱动件344驱动所述齿轮343转动。

其中,所述滑块341上开设有滑槽3411,该滑槽3411与所述滑轨32的外形相适配。

并且,所述第一推板342呈l型设置,其转角处通过连接板345固定连接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驱动件驱动皮带水平输送,再配合第一推板与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使得电池塑壳实现连续向后传送,自动化程度高,安全系数高;同时,滑块优选的,采用4个,使得滑动组件滑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实施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入槽机辅助自动上料装置的实施例二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种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4所示,所述横向推送机构3外还套设有保护罩5,该保护罩5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31上。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罩的设置使得车间的灰尘等污染颗粒不会进入横向输送机构,保护了零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成本,同时,还能够保护电池塑壳不会因为惯性冲出工位,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工作过程:

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件22优选的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其通过皮带带动排列成组的电池塑壳10沿输送机构2的输送方向输送,当第一排电池塑壳10被输送至底座31上,且电池塑壳与限位杆35抵触时,第一驱动件22反转,使得皮带向反方向运动一小段距离,使得第一排的电池塑壳10与第二排的电池塑壳10拉开一段距离,第二驱动件344工作,逐个推送第一排电池塑壳10如下道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