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2332发布日期:2020-02-11 08:5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卷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卷线机构,尤指一种兼具导引单元架于两轴部上较稳固、导引单元进退较平顺、可选用市售成本较低且体积较小的第二驱动组件、承载单元改由后端的第一驱动组件来控制其旋转的角度,及控制臂节省驱动力的卷线机构。



背景技术:

参阅图6,此为中国台湾专利第m522219号的「卷线机之结构改良」的示意图。其是于一卷线机台90上设有一旋转台91、一导引单元92及一压缸93。该旋转台91上设有两转轴911;该导引单元92的底端与该卷线机台90活动枢设结合,而该导引单元92上端则对应于该旋转台91的其中之一该转轴911上方,该压缸93的固定端连结该卷线机台90对应于该导引单元92的上方位置处,而该压缸93的控制端则链接该导引单元92的上端。

借此,令该压缸93由上往下拉掣往该导引单元92,使得随该转轴911上的轴筒绕设的线材80越多、越厚,该压缸93的控制端往内收缩将该导引单元92向上拉动抬起,以防止使线材80卷绕密度变化或不均匀。

然而,现有装置在设计上,该导引单元92的底端通常枢设固定于一可伸缩的动力装置(例如为气压缸,图中未示)的伸出(长)轴上,必须要能进行伸缩动作(例如:进行切断线的动作),因此,该动力装置必须有一能承受该导引单元92的重量的伸出轴。由于该导引单元92的重量不轻且此伸出轴为悬臂状,迫使该动力装置只能选用价格相对较高的规格,成本偏高。

其次,此伸出轴为悬臂状(伸缩动作过程活塞前后移动),且需负荷该导引单元的重量。长期使用后此气缸活塞易磨损影响气密度与精密度,而产生晃动,导致该导引单元92移动时有精密度的误差等问题。

有鉴于此,必须研发出可解决上述现有缺点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善现有结构的动力装置必须有能承受导引单元的重量的伸出轴,迫使动力装置只能选用价格相对较高的规格,成本偏高,又,此伸出轴为悬臂状(及活塞状),且需负荷该导引单元的重量,长期使用后此气缸活塞易磨损影响气密度与精密度,而产生晃动,导致该导引单元移动时有精密度的误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卷线机构,其兼具导引单元架于两轴部上较稳固、导引单元进退较平顺、可选用市售成本较低且体积较小的第二驱动组件、承载单元改由后端的第一驱动组件来控制其旋转的角度,及控制臂节省驱动力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手段系提供一种卷线机构,其包括:

一机台固定单元,具有一贯穿孔及一旋转台孔;该机台固定单元用以分隔出一前空间及一后空间;该贯穿孔连通该前空间与该后空间;

一旋转台单元,设于该旋转台孔上,该旋转台单元具有数个转轴,该每一转轴皆用以绕设一线材;

一承载单元,设于该前空间,并具有一承载板体、一第一轴部及一第二轴部,该承载板体、该第一轴部及该第二轴部固定为一体结构;该第一轴部穿透固定于该承载板体,并具有一第一轴后端及一第一轴前端;该第一轴后端可转动的穿过该贯穿孔,并延伸至该后空间;该第二轴部具有一第二轴后端及一第二轴前端,该第二轴后端固定于该承载板体,该第二轴前端与该第一轴前端互呈平行;

一导引单元,具有一第一滑孔、一第二滑孔及一导线结构;该第一滑孔开设于该导引单元,供该导引单元穿过该第一轴前端,并可滑动的套设于该第一轴部,该第二滑孔开设于该导引单元,并与该第一滑孔互呈平行,供该导引单元穿过该第二轴前端,并可滑动的套设于该第二轴部;该导线结构用以导引该线材绕设于该其中一转轴上;

一控制单元,具有一第一驱动组件及一第二驱动组件;该第一驱动组件架设于该机台固定单元,且位于该后空间,该第一轴后端延伸至该后空间后,链接该第一驱动组件,而可被该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该第二驱动组件具有一第二本体及一第二杆;该第二本体固定于该承载板体,该第二杆连结于该第二本体与该导引单元之间;

借此,当该第一驱动组件透过该第一轴后端带动该承载板体,该承载板体以该第一轴部为轴心,与该贯穿孔相对转动,进而同步带动该导引单元于一抬起位置与一下压位置之间旋动;并当该第二本体传动第二杆,该第二杆连动该导引单元,该导线结构透过该第一滑孔及该第二滑孔,分别与该第一轴部及该第二轴部相对移动,而可移动至一后退位置及一前进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兼具导引单元架于两轴部上较稳固、导引单元进退较平顺、可选用市售成本较低且体积较小的第二驱动组件、承载单元改由后端的第一驱动组件来控制其旋转的角度,及控制臂节省驱动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其他角度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c是图2b的其他角度暨局部剖视图。

图2d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e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组件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f是图2e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2g是图2e的第二角度暨局部剖视图。

图2h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组件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i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组件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j是图2i的其他角度暨局部剖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单元抬起的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单元抬起的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图3c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台单元的示意图。

图3d是图3a的部分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3e是图3b的部分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单元放下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的线材导引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引单元位于前进位置的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其他角度的示意图。

图5c是图5a的部分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5d是图5b的部分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公知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机台固定单元11贯穿孔

12旋转台孔20旋转台单元

21、911转轴30承载单元

31承载板体32第一轴部

33第二轴部32a第一轴后端

32b控制臂32c第一轴前端

33a第二轴后端33b第二轴前端

40导引单元41第一滑孔

42第二滑孔43导线结构

50控制单元51第一驱动组件

51a第一本体51b第一杆

51c拉伸弹簧51d传动皮带

51e传动轮52第二驱动组件

52a第二本体52b第二杆

53辅助连结件531筒件

532轴承80线材

90卷线机台91旋转台

92导引单元93压缸

s1前空间s2后空间

p1抬起位置p2下压位置

pa后退位置pb前进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a、图1b、图2a、图3a、图3b、图3c、图3d及图3e,本实用新型为一卷线机构,其包括:

一机台固定单元10,具有一贯穿孔11及一旋转台孔12;该机台固定单元10用以分隔出一前空间s1及一后空间s2;该贯穿孔11连通该前空间s1与该后空间s2。

一旋转台单元20,设于该旋转台孔12上,该旋转台单元20具有数个转轴21,该每一转轴21皆用以绕设一线材80(参阅图4b)。

一承载单元30,设于该前空间s1,并具有一承载板体31、一第一轴部32及一第二轴部33,该承载板体31、该第一轴部32及该第二轴部33固定为一体结构。该第一轴部32穿透固定于该承载板体31,并具有一第一轴后端32a及一第一轴前端32c;该第一轴后端32a可转动的穿过该贯穿孔11,并延伸至该后空间s2。该第二轴部33具有一第二轴后端33a及一第二轴前端33b,该第二轴后端33a固定于该承载板体31,该第二轴前端33b与该第一轴前端32c互呈平行。

一导引单元40,具有一第一滑孔41、一第二滑孔42及一导线结构43。该第一滑孔41开设于该导引单元40,供该导引单元40穿过该第一轴前端32c,并可滑动的套设于该第一轴部32,该第二滑孔42开设于该导引单元40,并与该第一滑孔41互呈平行,供该导引单元40穿过该第二轴前端33b,并可滑动的套设于该第二轴部33。该导线结构43用以导引该线材80绕设于该其中一转轴21上。

一控制单元50,具有一第一驱动组件51及一第二驱动组件52;该第一驱动组件51架设于该机台固定单元10,且位于该后空间s2,该第一轴后端32a延伸至该后空间s2后,链接该第一驱动组件51,而可被该第一驱动组件51传动。该第二驱动组件52具有一第二本体52a及一第二杆52b;该第二本体52a固定于该承载板体31,该第二杆52b连结于该第二本体52a与该导引单元40之间。

借此,当该第一驱动组件51透过该第一轴后端32a带动该承载板体31,该承载板体31以该第一轴部32为轴心,与该贯穿孔11相对转动,进而同步带动该导引单元40于一抬起位置p1与一下压位置p2(参阅图4a)之间旋动。并当该第二本体52a传动第二杆52b,该第二杆52b连动该导引单元40,该导线结构43透过该第一滑孔41及该第二滑孔42,分别与该第一轴部32及该第二轴部33相对移动,而可移动至一后退位置pa及一前进位置pb(参阅图5a、图5b、图5c及图5d)。

实务上,该机台固定单元10应用于公知纱线卷绕机。

该线材80可为公知纱线。

关于该第一驱动组件51,具有下列实施例:

[a]第一实施例:参阅图2a(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应用例),该第一驱动组件51可为电动马达,其架设于该机台固定单元10上,并同轴连结该第一轴后端32a,而可透过该第一轴部32带动该承载板体31。

[b]第二实施例:参阅图2b及图2c,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仅在于该控制单元50又加设一辅助连结件53,其连结该第一轴后端32a与该第一驱动件51,该辅助连结件53包括一筒件531及数个轴承532,该筒件531固定于该机台固定单元10,该数个轴承532穿设于该筒件531内,该第一轴后端32a穿设于该数个轴承532,再同轴连结(同轴链接的组件图中未示,合先陈明)该第一驱动件51。

[c]第三实施例:参阅图2d,该第一驱动组件51具有一第一本体51a及一第一杆51b,该第一本体51a架设于该机台固定单元10上。

该第一本体51a可为公知的电动缸、气压缸、油压缸其中一个。

该第一杆51b对应该第一本体51a,而为其伸缩杆。

该第一轴部32对应该第一杆51b,而设一控制臂32b,其位于该后空间s2;该第一轴后端32a延伸至该后空间s2后,连结该控制臂32b的一端,该控制臂32b以另端连结该第一杆51b。

借此,该第一本体51a透过该第一杆51b及该控制臂32b,带动该承载板体31。

进一步,该第一驱动组件51可再包括一拉伸弹簧51c,当该导引单元40(亦即该导线结构43)位于该下压位置p2,该拉伸弹簧51c用以拉动(只要能拉动即可,链接的位置可依实际设计而变动,合先陈明)而间接辅助该导引单元40压住卷绕中的该线材80(参考图4b),避免该线材80呈紊乱不均的卷绕状,并可控制绕线成型软硬度。

[d]第四实施例:参阅图2e、图2f及图2g,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处仅在于:

该控制单元50又包括一辅助连结件53,其连结该第一轴后端32a与该控制臂32b,该辅助连结件53包括一筒件531及数个轴承532,该筒件531固定于该机台固定单元10,该数个轴承532穿设于该筒件531内,该第一轴后端32a穿设于该数个轴承532,该控制臂32b的一端穿过该筒件531,而连结该第一轴后端32a。

[e]第五实施例:参阅图2h,该第一驱动组件51具有该第一本体51a、该第一杆51b、一传动皮带51d及一传动轮51e。

该第一本体51a架设于该机台固定单元10上,其为公知电动马达。

该第一杆51b对应该第一本体51a,而为其传动杆。

该传动皮带51d及该传动轮51e位于该后空间s2,该传动皮带51d套设于该第一杆51b与该传动轮51e之间,该传动轮51e同轴连结该第一轴后端32a。

借此,该第一本体51a透过该第一杆51b、该传动皮带51d、该传动轮51e及该第一轴后端32a,带动该承载板体31。

[f]第六实施例:参阅图2i及图2j,第六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差异处仅在于:

该控制单元50又包括一辅助连结件53,其连结该第一轴后端32a与该传动轮51e,该辅助连结件53包括一筒件531及数个轴承532。该筒件531固定于该机台固定单元10,该数个轴承532穿设于该筒件531内,该第一轴后端32a穿设于该数个轴承532,并伸出该筒件531后,同轴连结该传动轮51e。

又,于前述六个实施例中,该第二本体52a可为公知的电动缸、气压缸、油压缸其中一个。

该第二杆52b对应该第二本体52a,而为其伸缩杆。

并当选用气压缸时,可直接使用市面现有成品,并可选择体积较小的,别具成本较低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主要透过该第一驱动组件51传动该承载单元30,该承载单元30控制该导引单元40由一抬起位置p1移动至一下压位置p2(或由该下压位置p2移动至该抬起位置p1)。当位于抬起位置p1时,可供该旋转台单元20转动180度,由该转轴21取下已绕线完成的成品,并装上待绕线的空轴管,而让空轴管定位以继续绕线,当绕满时即停止(绕线部分属公知技术,图面未示,合先陈明)。并当位于该下压位置p2时(如图4a所示),该导引单元40先接触空轴管,并在导引该线材80进行绕线时,随着线材愈绕愈多而被往上顶(即往该抬起位置p1的方向移动),且对该线材80卷绕该空轴管而累积成型的外径,保持一适当的压力,以避免该线材80呈紊乱不均的卷绕状。

又,该第二驱动组件52带动该导引单元40从该后退位置pa移动至该前进位置pb(或是反向移动)。亦即,沿着该轴管移动,而可进行勾线(该线材80)或是切线(该线材80)。

又(参阅图2a、图2b、图2c、图2h、图2i及图2j),本实用新型可精密设定与控制该承载单元30放下(即移至下压位置p2)的速度或上举(即移至抬起位置p1)的速度,比公知技术使用气缸控制的设计更稳定。并可设定当绕线成型时的滚轮(公知技术,图面未示)作用于成型外径的压力(减轻或是增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功效如下所述:

[1]导引单元架于两轴部上较稳固。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导引单元分别以第一滑孔与第二滑孔设于其上。整个导引单元的重量由平行的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来分摊,结构稳固,该第一轴部与该第二轴部也较不易变形。故,导引单元设于两轴部上较稳固。

[2]导引单元进退较平顺。本实用新型的导引单元可滑动的设于该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上,而可同时于该第一轴部与该第二轴部上滑动,滑动中进退较为平顺。故,导引单元进退较平顺。

[3]可选用市售成本较低且体积较小的第二驱动组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本体的伸缩杆只负责推动或拉回,可选用出力相对较小的(第二)驱动组件,特别是,当选用气压缸时,可直接选择市面现有成品,并可选择体积较小的,别具成本较低的优势。故,可选用市售成本较低且体积较小的第二驱动组件。

[4]承载单元改由后端的第一驱动组件来控制其旋转的角度相当创新。相较于传统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单元改由后端的第一驱动组件来控制其旋转的角度,为一创新的设计。故,承载单元改由后端的第一驱动组件来控制其旋转的角度相当创新。

[5]控制臂节省驱动力。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一控制臂,当其长度增加时,施力臂也增加,相对的第一本体也可采用较小出力规格的装置来达成,也可节省在该下压位置及该抬起位置之间旋动时所需的驱动力。故,控制臂节省驱动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