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维修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7215发布日期:2020-04-10 16:1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井维修用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井维修用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了生活方便,在上下楼梯时,一般会选择坐电梯,电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很容易出现故障,当电梯出现故障时,需要将电梯停运,然后维修人员会到电梯井的顶端处进入进行维修。

当维修人员进入电梯井进行维修,需要一些器材的时候,需要联系井部顶端的人员,将需要的物品投放到维修位置,在投放物品的过程中,不仅时间慢,而且如果需要的物品很重,也耗费了工作人员的人力,给维修工作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维修电梯井时,向井内人员投放物品,效率较低,耗费人力,以及,向井内人员投放物品时,物品可能会因为固定不牢固的原因,导致物品散落,造成安全事故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梯井维修用运输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井维修用运输装置,包括顶架,所述顶架底端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外部套设有粗制帆布,且所述转杆内部设有扭力弹簧,所述顶架底端内壁在转杆的一侧处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顶架底端开设有矩形通孔,且所述第一锥齿轮贯穿矩形通孔,所述顶架底端在矩形通孔的一侧处开设有矩形开口,且所述顶架在矩形开口的一侧两端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端开设有圆形小孔,且所述支撑架在圆形小孔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部套设有第一滚轮,且所述转动杆一端贯穿圆形小孔,所述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顶架底端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一侧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顶架顶端内壁转动连接有l形支架,且所述l形支架一端贯穿圆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在圆形通孔处设有制动盒,所述l形支架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与导轨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l形支架分为竖杆和横支杆,且竖杆与横支杆转动连接,所述l形支架外部套设有第二滚轮,且所述第二滚轮与l形支架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盒一侧开设有圆形通孔,且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关块,所述开关块贯穿圆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粗制帆布底端固定连接有载物盘,且所述载物盘底端设有配重块。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底端固定连接有软绳,且软绳一端固定连接有收卷环,所述收卷环内部等距开设有四个凹槽,所述收卷环在凹槽处固定连接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内部固定连接有马达。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管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一侧与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一侧固定连接有挂钩,且所述挂钩一端固定连接有塑料软网,所述塑料软网底端一侧开设有矩形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l形支架,当需要向井内人员投放物品时,将物品放入载物盘中,载物盘底端配有配重块,拉扯粗制帆布,因为支撑架将第一滚轮支撑,粗制帆布经过第一滚轮,因为第一滚轮焊接在转动杆上,转动杆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由于摩擦力因素,所以第一滚轮并不能转动,载物盘下落到导轨底端时,接触塑料软网,将塑料软网下拉,塑料软网带动转动块在转动管上旋转,形成通道,让载物盘下落过程更加稳定,防止了载物盘中的物品由于抖动掉落,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

2、通过设置电动机,回收载物盘时,打开电动机,电动机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带动转动杆在支撑架中转动,带动第一滚轮转动,由于摩擦力,以及扭力弹簧的弹性限度不足,不能使第一滚轮回收粗制帆布,这时需要按动开关块,开关块带动固定板将l形支架向第一滚轮处压,带动第二滚轮向第一滚轮靠拢,第二滚轮向第一滚轮施加压力,将粗制帆布拉起,同时转杆由于扭力弹簧的弹性形变,将粗制帆布收卷到转杆上,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让回收工作变得更加自如。

相比较现有装置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导轨与塑料软网之间的配合,让载物盘在下落时速度放慢,提高了投放物品的安全稳定性,另外,通过设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的配合,控制载物盘回收,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梯井维修用运输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梯井维修用运输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梯井维修用运输装置的收卷环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架、2转杆、3粗制帆布、4支撑架、5第一滚轮、6l形支架、7第二滚轮、8制动盒、9弹簧、10固定板、11开关块、12载物盘、13导轨、14收卷环、15塑料软网、16转动管、17转动块、18挂钩、19转动杆、20第二锥齿轮、21第一锥齿轮、22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电梯井维修用运输装置,包括顶架1,顶架1底端一侧内壁焊接有转杆2,转杆2外部套设有粗制帆布3,且转杆2内部设有扭力弹簧,以便塑料软网的回收,顶架1底端内壁在转杆2的一侧处焊接有电动机22,电动机22顶端焊接有第一锥齿轮21,顶架1底端开设有矩形通孔,且第一锥齿轮21贯穿矩形通孔,顶架1底端在矩形通孔的一侧处开设有矩形开口,且顶架1在矩形开口的一侧两端处均焊接有支撑架4,支撑架4顶端开设有圆形小孔,且支撑架4在圆形小孔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9,转动杆19外部套设有第一滚轮5,且转动杆19一端贯穿圆形小孔,转动杆19一端焊接有第二锥齿轮20,且第二锥齿轮20与第一锥齿轮21啮合,顶架1底端焊接有导轨13,导轨13一侧开设有圆形通孔,顶架1顶端内壁转动连接有l形支架6,且l形支架6一端贯穿圆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中,导轨13在圆形通孔处设有制动盒8,l形支架6一端焊接有固定板10,且固定板10与导轨13之间焊接有弹簧9,l形支架6分为竖杆和横支杆,且竖杆与横支杆转动连接,l形支架6外部套设有第二滚轮7,且第二滚轮7与l形支架6转动连接,制动盒8一侧开设有圆形通孔,且固定板10一侧焊接有开关块11,开关块11贯穿圆形通孔,粗制帆布3底端焊接有载物盘12,且载物盘12底端设有配重块,当回收载物盘时,打开电动机22,电动机22带动第一锥齿轮21转动,第一锥齿轮21与第二锥齿轮20啮合,带动转动杆19在支撑架4中转动,带动第一滚轮5转动,由于摩擦力,以及扭力弹簧的弹性限度不足,不能使第一滚轮5回收粗制帆布,这时需要按动开关块11,开关块11带动固定板10将l形支架6向第一滚轮5处压,带动第二滚轮7向第一滚轮5靠拢,第二滚轮7向第一滚轮5施加压力,将粗制帆布3拉起,同时转杆2由于扭力弹簧的弹性形变,将粗制帆布3收卷到转杆上,导轨13底端焊接有软绳,且软绳一端焊接有收卷环14,收卷环14内部等距开设有四个凹槽,收卷环14在凹槽处焊接有转动管16,转动管16内部焊接有马达,转动管16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块17,转动块17一侧与马达的输出端焊接,转动块17一侧焊接有挂钩18,且挂钩18一端焊接有塑料软网15,当需要向井内人员投放物品时,将物品放入载物盘12中,载物盘12底端配有配重块,拉扯粗制帆布3,因为支撑架4将第一滚轮5支撑,粗制帆布3经过第一滚轮5,因为第一滚轮5焊接在转动杆2上,转动杆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20,第二锥齿轮20与第一锥齿轮21啮合,由于摩擦力因素,所以第一滚轮5并不能转动,载物盘12下落到导轨13底端时,接触塑料软网15,将塑料软网15下拉,塑料软网15带动转动块17在转动管16上旋转,形成通道,让载物盘12下落过程更加稳定,塑料软网15底端一侧开设有矩形开口,以便井内维修人员取用物品,取用完毕后,打开马达,马达带动转动块17转动,转动块17带动挂钩18转动,挂钩18与塑料软网15通过螺丝螺母连接,带动塑料软网15缠在收卷环14中,方便下次使用。

工作原理:首先,当需要向井内人员投放物品时,将物品放入载物盘12中,载物盘12底端配有配重块,拉扯粗制帆布3,因为支撑架4将第一滚轮5支撑,粗制帆布3经过第一滚轮5,因为第一滚轮5焊接在转动杆2上,转动杆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20,第二锥齿轮20与第一锥齿轮21啮合,由于摩擦力因素,所以第一滚轮5并不能转动,载物盘12下落到导轨13底端时,接触塑料软网15,将塑料软网15下拉,塑料软网15带动转动块17在转动管16上旋转,形成通道,让载物盘12下落过程更加稳定,塑料软网15底端一侧开设有矩形开口,以便井内维修人员取用物品,取用完毕后,回收载物盘时,打开电动机22,电动机22带动第一锥齿轮21转动,第一锥齿轮21与第二锥齿轮20啮合,带动转动杆19在支撑架4中转动,带动第一滚轮5转动,由于摩擦力,以及扭力弹簧的弹性限度不足,不能使第一滚轮5回收粗制帆布,这时需要按动开关块11,开关块11带动固定板10将l形支架6向第一滚轮5处压,带动第二滚轮7向第一滚轮5靠拢,第二滚轮7向第一滚轮5施加压力,将粗制帆布3拉起,同时转杆2由于扭力弹簧的弹性形变,将粗制帆布3收卷到转杆上,然后,打开马达,马达带动转动块17转动,转动块17带动挂钩18转动,挂钩18与塑料软网15通过螺丝螺母连接,带动塑料软网15缠在收卷环14中,方便下次使用,工作结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