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2472发布日期:2020-04-24 21:0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输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循环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输送循环装置是一种专用设备,用于在整条生产线中输送产品或产品工装载板等。在整个生产线中负责将产品按工艺要求输送到各个专用设备中进行各种生产任务,适用于各类企业生产的输送设备,如led灯生产线、电容器生产线或其它电子元件生产等。

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是:现有的生产线中大多只有一条单向水平运行的输送线,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工装载板,这些工装载板无法循环使用,导致工装载板的数量必须达到一定量才能够满足生产的正常进行,这就导致了生产线投资成本的增加,且工装载板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输送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循环输送装置;包括一水平输送单元以及两竖直升降单元;

所述水平输送单元包括上、下两组水平输送线,两组水平输送线均沿装置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在竖直方向平行间隔布置;各组水平输送线均包括一对水平输送带,且两所述水平输送带在水平方向平行间隔布置;位于上层的水平输送线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同步驱动两上层水平输送带正向平移,位于下层的水平输送线通过第二驱动电机同步驱动两下层水平输送带反向平移;

两所述竖直升降单元沿装置的长度方向分列于所述水平输送单元的前后两端;

所述竖直升降单元包括一架体,该架体中固设有一顶升气缸,该顶升气缸的气缸顶杆竖直向上伸出与一连接架固定,通过该连接架与一对水平输送衔接带传动连接;两所述水平输送衔接带与各组水平输送线的两所述水平输送带对位配合;工作状态下,该对水平输送衔接带通过所述顶升气缸驱动在竖直方向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做往复位移,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分别对应所述水平输送单元中两上层水平输送带的位置和两下层水平输送带的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一者对应上极限位置,另一者对应下极限位置;在所述水平输送衔接带位移到上极限位置时,与所述水平输送单元中两上层水平输送带对位衔接;在所述水平输送衔接带位移到下极限位置时,与所述水平输送单元中两下层水平输送带对位衔接。

2.上述方案中,所述顶升气缸固设于一第一固定板上,该第一固定板水平定位于所述架体中。

3.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架包括一第二固定板;所述气缸顶杆的上端连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该第二固定板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第一固定板的上方;

所述第二固定板由气缸顶杆驱动,并通过至少两根导柱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位移,两所述导柱均平行于所述气缸顶杆,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

4.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架还包括连接杆,该连接杆沿装置的宽度方向设置,连接杆的两端固定于一对水平输送衔接带之间,并且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构成当第二固定板在竖直方向往复位移时,得以通过连接杆驱动一对水平输送衔接带在竖直方向往复位移。

5.上述方案中,所述竖直升降单元中的水平输送衔接带通过第三驱动电机驱动平移,该第三驱动电机相对所述连接架固定;

当水平输送衔接带位于上极限位置时,第三驱动电机驱动水平输送衔接带正向平移;当水平输送衔接带位于下极限位置时,第三驱动电机驱动水平输送衔接带反向平移。

6.上述方案中,各所述竖直升降单元中对应输送水平输送衔接带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处分别设有一位置传感器,两位置传感器通过一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以及所述顶升气缸。

7.上述方案中,当检测到产品从所述水平输送单元进入位于第一位置处的水平输送衔接带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三驱动电机正转,将产品从水平输送单元完全引入水平输送衔接带上;当检测到产品完全进入水平输送衔接带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三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同时控制顶升气缸驱动水平输送衔接带位移至第二位置处;

当检测到水平输送衔接带位移至第二位置处,控制电路控制第三驱动电机反转,将产品从水平输送衔接带送出至所述水平输送单元中;当检测到产品完全从水平输送衔接带移出时,控制电路控制顶升气缸驱动水平输送衔接带位移回到第一位置处(初始位置)。

8.上述方案中,位于所述水平输送单元前端的竖直升降单元中所述水平输送衔接带的第一位置为下极限位置,用于承接所述水平输送单元中下层水平输送带送来的产品,其第二位置为上极限位置;

位于所述水平输送单元后端的竖直升降单元中所述水平输送衔接带的第一位置为上极限位置,用于承接所述水平输送单元中上层水平输送带送来的产品,其第二位置为下极限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循环输送装置;包括水平输送单元及两竖直升降单元;水平输送单元包括上、下两组水平输送线,各组水平输送线均包括一对水平输送带,位于上层的水平输送带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正向平移,位于下层的水平输送带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反向平移;两竖直升降单元分列于水平输送单元的前后两端;竖直升降单元中设有顶升气缸,其气缸顶杆向上与一对水平输送衔接带传动连接;工作状态下,该对水平输送衔接带通过顶升气缸驱动在竖直方向做往复位移,并分别对应水平输送单元中的两上层、两下层水平输送带的位置。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平输送单元及两竖直升降单元构成一封闭式的循环输送路径,工装载板能够实现循环使用,利用率较高,减少了工装载板的数量需求,大幅降低了生产线的投资成本,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平输送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竖直升降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竖直升降单元的正视图;

附图6为图5中a-a向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竖直升降单元中顶升气缸结合第一、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竖直升降单元中连接杆结合水平输送衔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水平输送单元;2.竖直升降单元;3.水平输送线;4.水平输送带;5.第一驱动电机;6.第二驱动电机;7.架体;8.顶升气缸;9.气缸顶杆;10.水平输送衔接带;11.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3.导柱;14.连接杆;15.第三驱动电机;0.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附图1~8所示,一种循环输送装置;包括一水平输送单元1以及两竖直升降单元2,两所述竖直升降单元2沿装置的长度方向分列于所述水平输送单元1的前后两端。

如图1~3所示,所述水平输送单元1包括上、下两组水平输送线3,两组水平输送线3均沿装置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在竖直方向平行间隔布置;各组水平输送线3均包括一对水平输送带4,且两所述水平输送带4在水平方向平行间隔布置;位于上层的水平输送线3通过第一驱动电机5同步驱动两上层水平输送带4正向平移,位于下层的水平输送线3通过第二驱动电机6同步驱动两下层水平输送带4反向平移。

如图4~6所示,各所述竖直升降单元2均包括一架体7,该架体7中固设有一顶升气缸8,该顶升气缸8的气缸顶杆9竖直向上伸出与一连接架固定,通过该连接架与一对水平输送衔接带10传动连接;两所述水平输送衔接带10与各组水平输送线3的两所述水平输送带4对位配合;工作状态下,该对水平输送衔接带10通过所述顶升气缸8驱动在竖直方向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做往复位移,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分别对应所述水平输送单元1中两上层水平输送带4的位置和两下层水平输送带4的位置。

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一者对应上极限位置,另一者对应下极限位置;在所述水平输送衔接带10位移到上极限位置时,与所述水平输送单元1中两上层水平输送带4对位衔接;在所述水平输送衔接带10位移到下极限位置时,与所述水平输送单元1中两下层水平输送带4对位衔接。

其中,如图7所示,所述顶升气缸8固设于一第一固定板11上,该第一固定板11水平定位于所述架体7中。所述连接架包括一第二固定板12;所述气缸顶杆9的上端连设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2的底部,该第二固定板12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第一固定板11的上方。

所述第二固定板12由气缸顶杆9驱动,并通过至少两根导柱13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位移,两所述导柱13均平行于所述气缸顶杆9,并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1。

其中,如图8所示,所述连接架还包括连接杆14,该连接杆14沿装置的宽度方向设置,连接杆14的两端固定于一对水平输送衔接带10之间,并且连接杆14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2固定,构成当第二固定板12在竖直方向往复位移时,得以通过连接杆14驱动一对水平输送衔接带10在竖直方向往复位移。

其中,所述竖直升降单元2中的水平输送衔接带10通过第三驱动电机15驱动平移,该第三驱动电机15相对所述连接架固定,如图8中固定于所述连接杆14下方。

当水平输送衔接带10位于上极限位置时,第三驱动电机15驱动水平输送衔接带10正向平移;当水平输送衔接带10位于下极限位置时,第三驱动电机15驱动水平输送衔接带10反向平移。

其中,各所述竖直升降单元2中对应输送水平输送衔接带10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处分别设有一位置传感器(图中未绘出),两位置传感器通过一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5以及所述顶升气缸8。

当检测到产品0从所述水平输送单元1进入位于第一位置处的水平输送衔接带10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三驱动电机15正转,将产品0从水平输送单元1完全引入水平输送衔接带10上;当检测到产品0完全进入水平输送衔接带10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三驱动电机15停止工作,同时控制顶升气缸8驱动水平输送衔接带10位移至第二位置处;

当检测到水平输送衔接带10位移至第二位置处,控制电路控制第三驱动电机15反转,将产品0从水平输送衔接带10送出至所述水平输送单元1中;当检测到产品0完全从水平输送衔接带10移出时,控制电路控制顶升气缸8驱动水平输送衔接带10位移回到第一位置处(初始位置)。

如图1所示,位于所述水平输送单元1前端的竖直升降单元2中所述水平输送衔接带10的第一位置为下极限位置,用于承接所述水平输送单元1中下层水平输送带送来的产品0,其第二位置为上极限位置;

位于所述水平输送单元1后端的竖直升降单元2中所述水平输送衔接带10的第一位置为上极限位置,用于承接所述水平输送单元1中上层水平输送带送来的产品0,其第二位置为下极限位置。

本案中的水平输送带、水平输送衔接带均可采用倍速链输送方案,也可采用其他的直线输送结构,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循环输送装置的布局设计,产品的输送路径为顺时针方向路径,但并不以此为限。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平输送单元及两竖直升降单元构成一封闭式的循环输送路径,工装载板能够实现循环使用,利用率较高,减少了工装载板的数量需求,大幅降低了生产线的投资成本,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