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上料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4301发布日期:2020-04-10 15:58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上料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气动上料箱。



背景技术:

气动上料箱是用于上料的箱体,把物料放进箱体内,通过气动装置进行不断上料。

但是,当物料一旦流动起来后,一旦阀门关闭就会导致物料堆积在料管内,无法进行二次送料。物料的补料速度也不易调,由于是满管上料,因此到了和客户工作现场的料仓对接时,由于上料较多,容易形成物料搭桥现象,不利于物料进入工作小料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气动上料箱,以解决只能不间断上料的问题。

一种气动上料箱,包括箱本体,所述箱本体沿宽度方向设有若干个腔室,相邻两个腔室之间由隔板隔开,每个所述腔室包括放料腔和气流扰动腔,且所述气流扰动腔的底部外侧连接气动上料装置,其中:

所述放料腔的顶部设有放料开口,所述放料开口设有可开启或关闭的放料窗,所述放料腔的底部具有沿所述腔室长度方向、向下延伸的第一导料板;

所述气流扰动腔连接在所述放料腔的下端,所述气流扰动腔的下端设有沿所述腔室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导料板,所述第二导料板具有竖直方向的v形结构,所述气流扰动腔的侧壁相对所述第二导料板的底部开设放料孔;

所述气动上料装置连接在所述放料孔的外侧,所述气动上料装置的内部形成进料腔室,并在所述进料腔室靠近所述放料孔的一端设有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的门体,所述进料腔室在所述门体的后端形成上料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箱体内分隔形成若干个腔室,从而可以进行分开上料,每个腔室包括放料腔和气流扰动腔,使物料从第一导料板进入第二导料板时形成第一次收紧卸料,再通过第二导料板第二次收紧卸料,防止物料搭桥现象发生,另外在气流扰动腔的下端设置气动上料装置,由于门体是可操作的且所述进料腔室在所述门体的后端形成上料气流,因此在关闭门体后,打开上料气流发生装置仍然可以进行进料,进而实现二次上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动上料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省略放料窗的立体图。

图3是气动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气动上料箱用于上料并实现间断式的上料,同时实现启停送料。

如图1~3,气动上料箱100具有箱本体1。

箱本体1具有由隔板10分开的若干个相互独立的腔室11,相邻两个腔室11采用隔板10隔离。

进一步,若干个腔室11沿箱本体1的宽度方向并列设置。

每个腔室11包括放料腔111和气流扰动腔112,气流扰动腔112连通在放料腔111的下方,放料腔111用于投放物料,物料向下运动进入气流扰动腔112。

气流扰动腔112和放料腔111的下底面均向下延伸设置且两者的长度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即一个沿腔室11的长度方向设置,另一个沿腔室11的宽度方向设置。

每个放料腔111的顶部形成放料开口,放料开口设有可开启或关闭的放料窗。通过打开放料窗可向放料腔111投放物料,关闭放料窗使放料腔与外界基本隔离。

需要说明的是,放料窗不限于采用推拉式或掀开式的打开方式。

放料腔11的下端面是由沿腔室11的长度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导料板1110构成。

第一导料板1110的上端靠近放料开口,第一导料板1110沿(腔室11)箱本体1长度倾斜向下延伸预定距离。

进一步,第一导料板1110的上表面设有感应物料的感应器,同时箱本体1的外壁还设有报警装置和plc控制器,感应器的一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报警装置的一端与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当感应器感应到没有物料时,可进行报警提醒加料。

报警装置可以为扬声器。

另外,该感应器可设置在第一导料板1110靠近下端的位置。

气流扰动腔112形成在第一导料板111的下端。

气动扰动腔112的下端面是由沿腔室1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导料板1120构成。

第二导料板1120具有竖直方向的v形结构,并且气流扰动腔112的侧壁112a相对第二导料板1120的底部开设放料孔。即物料从第二导料板1120向下逐渐集中滑落后进入放料孔。

进一步,第一导料板1110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长度不小于腔室11的长度的4/5,第二导料板1120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宽度不大于腔室11的长度的1/5。进而使物料从第一导料板1110进入第二导料板1120时形成第一次收紧卸料,再通过第二导料板1120第二次收紧卸料,防止物料搭桥现象发生。

进一步,第一导料板1110的倾斜角度均为45°,第二导料板1120的v形侧壁也为45°向下倾斜。

一个气动上料装置2连接在放料孔的外侧,气动上料装置2的内部形成进料腔室210,并在进料腔室210靠近放料孔的一端设有可选择地打开或关闭的门体22,进料腔室210在门体22的后端形成上料气流。

即当物料滑落至第二导料板1120的底端进入放料孔,气动上料装置2内部形成上料气流进而在门体22处形成负压以吸引物料,同时在关闭门体22后,门体22后端的物料可通过气动上料装置继续运输,从而实现二次上料。

图3为气动上料装置2和第二导料板1120的位置关系图。

气动上料装置2包括进料腔室210、门体22和气流发生装置23,门体22可活动的设置在进料腔室210的第一端,气流发生装置23产生从进料腔室210的第一端向另一端运动的上料气流。

进料腔室210具有进料口210a和出料口210b,进料口210连通放料孔,物料可从进料口210a进入再从出料口210b出料,气流发生装置23产生从进料口210a向出料口210b流动的、可调整气压大小的上料气流,门体22可活动地设置在进料口210a以控制进料口210a的进料孔径的大小。

由于门体22是可操作的,通过操作门体22进而控制进料口210a的进料孔径的大小,以此调整进料的颗粒数量,并通过气流发生装置3调节上料气流的气压大小进一步控制通过进料口210a的速度,进而实现控制单位时间内进料的颗粒数量。

进一步,进料腔室210设置在一个阀体21中。

图4所示,阀体21具有多个侧壁211,多个侧壁211包围形成所述进料腔室210,其前后方向分别形成进料口210a和出料口210b,阀体21在进料口210a的后侧的至少一个非前后方向上的侧壁211上形成连通进料腔室210与外界的若干个通气孔2111,通气孔2111形成进气端和所述上料气流的负压源头,即所述上料气流是从通气孔2111处将外界空气导入至进料腔室210中。因此,在门体22关闭后,仍然可以进行进料,从而实现关门后的二次进料。

优选地,阀体21为长方体结构,并在两个侧面和下底面开设通气孔2111。以使气流从进料口210a的下部和两侧进入阀体21内部,实现物料受到两侧气流的挤压收拢以及下侧气流的上托平稳进料。

进一步,通气孔2111为条形。当然通气孔2111的形状不限于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阀体21的进料口210a的端面形成导向件,门体22与导向件滑动连接,从而控制进料口210a的进料孔径的大小。本实用新型还具体公开了如下另一种门体22设置在阀体21上的具体实施方式。

阀体21位于进料口210a连接一个导向板212,导向板212对应进料口210a形成u形的槽口2121。

门体22可活动的设置在槽口2121上,以可选择的封堵槽口2121。

具体地,门体22可封堵槽口2121,此时阀体21为关闭状态,不能进料;或者门体22打开槽口2121,此时阀体1为打开状态,可以进料。

进一步,槽口2121的两侧形成竖直方向的导向件,门体22可滑动的连接在该导向件中,当门体22沿该导向件活动时,可操作门体22距离槽口2121槽底的空隙大小,进而控制阀体21打开或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该导向件为导向槽,门体22的两侧限制在该导向槽中。

进一步,槽口2121的上端敞开,此时门体22的滑动方向为上下方向,并在槽口2121的底部形成开口。需要说明的是,槽口2121的开口也可以向下或侧边。

进一步,门体22的操作可通过传动装置进行滑动,例如滑移气缸。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导向板212设有一个可锁止的螺杆2122,门体22的内侧与螺杆2122连接,螺杆2122运动带动门体22的运动。

具体地,导向板212的顶部设有螺孔,螺杆2122穿设该螺孔,转动螺杆2122可锁止其在螺孔上的任意位置,进而可控制门体22距离槽口221的槽底的高度。

进一步,阀体21的出料口210b的一端连接一个上料气流发生装置23,即上料气流发生装置23产生负压,上料气流从进气端211a吸气,经过阀体21后进入上料气流发生装置3内部。

进一步,阀体21和上料气流发生装置23之间连有过渡连接管。

进一步,上料气流发生装置23为空气放大器,空气放大器的进气端与阀体21的出料端210b连接,空气放大器的出气端可与物料的收集装置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放大器设有调压阀用以调整其产生的上料气流大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打开放料窗,向箱本体1的任意个腔室11投料,物料依次经过放料腔111和气动扰动腔112,上料气流发生装置23连接在气动扰动腔112底部,控制螺杆2122相对于导向板212的长度,进而控制门体22打开槽口2121的大小,打开空气放大器,并在该装置内产生上料气流,上料气流从通气孔2111进入,并进入进料腔室210,此时物料通过导料板24由进料口211a吸进进料腔室210,并随上料气流依次经过过渡连接管和空气放大器最终到达物料收集装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