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7618发布日期:2020-05-06 22:47阅读:8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水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



背景技术:

茶水桶是泡茶过程中盛装废水、茶渣的器具,用一根塑料导管把水从茶盘里导出。它一般以竹、木、塑料、不锈钢等材质制成,最简易的茶水桶就是一个水桶,不能把废水和茶渣隔开,茶渣非常容易发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把茶水桶设成两层,上层为带孔的"筛漏",用来隔离茶渣,"筛漏"层还有一圆柱形管口,以连接导管,导管通入下层,使废水流入桶内,以隔开废水与茶渣。

但是茶水桶的容量有限,要注意不时地倒掉里面的废水,并要及时清洗茶水桶,否则会遗留茶渍、发臭和发霉,甚至有时候不及时将废水导出会导致废水溢出桶外,给用户造成了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研发出了一类带有监测装置和警铃的茶水桶,例如: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810177750.4的“一种新型茶水桶,包括茶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桶本体上设有一监控装置,该监控装置用于监控装于所述茶桶本体内的废茶水量,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响铃、电池和开关,所述响铃、电池和开关两两之间相互电连接,所述茶桶本体内设有一滑槽,一浮块受茶桶本体内的废茶水的浮力在所述滑槽上浮动,所述开关设于所述滑槽上,当所述浮块浮至滑槽上的开关时触动开关使监控装置形成一回路,此时响铃报警示意用户将废茶水倒掉。”

虽然通过上述技术可以在水满时实现响铃报警,但无法关闭响铃,在客访、商务或应酬等场景下,有时候可能不方便立刻把废水清理掉,而持续不断的铃响会成为一种干扰,形成不好的体验。但如果只是通过手动的关闭铃响,或者设置铃响的时间,也会造成容易忘记把废水倒掉的问题。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即可以暂停响铃,又能通过进一步的提醒避免人们忘记倒废水的茶水桶,以适应人们对产品越来越高的人性化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即可以暂停响铃,又能通过进一步的提醒避免人们忘记倒废水的茶水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包括有外桶、放置于外桶内的内桶,外桶包括桶身,以及与桶身铰接的桶盖,且外桶内置有电路板以及电池,电路板上设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电池连接,桶盖上设有进水口,桶盖内侧设有上触点,上触点与控制电路连接;内桶上设有下触点,下触点连接有感应探头,感应探头设置在内桶内,且由控制电路对感应探头提供监测电流;当桶盖闭合时,上触点与下触点贴合;

控制电路还连接有喇叭;

当桶盖闭合,且内桶内的废水掩盖感应探头时,感应探头依次经过连接的下触点和上触点把监测电流反馈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接收到监测电流后,连通喇叭的供电回路,喇叭发出报警铃响。

优选的,桶盖上还设有报警灯,报警灯与控制电路连接。

更优选的,内桶还包括有筛漏盒,下触点设置在筛漏盒的顶面。

以上的,当桶盖闭合,且内桶内的废水掩盖感应探头时,感应探头根据勘测到的水压大小把接收到的监测电流转换为测量电流,并依次经过连接的下触点和上触点把监测电流反馈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接收到测量电流后,连通喇叭的供电回路,喇叭发出报警铃响。

另一优选的,感应探头设置在筛漏盒的底部。

以上的,上触点、下触点以及感应探头均设有多个,多个感应探头分别单独与多个下触点连接,多个下触点分别单独与多个上触点连接,多个上触点与控制电路连接。

优选的,上触点、下触点以及感应探头均设有2个。

以上的,筛漏盒内设置有隔板,并通过设置的隔板把筛漏盒内部隔开成若干个区域。

优选的,筛漏盒被隔板隔开成两个区域,分别为进水区和晾干区。

更优选的,进水区设置在进水口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达到的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包括有外桶、放置于外桶内的内桶,外桶包括桶身,以及与桶身铰接的桶盖,且外桶内置有电路板以及电池,电路板上设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电池连接,桶盖上设有进水口,桶盖内侧设有上触点,上触点与控制电路连接;内桶上设有下触点,下触点连接有感应探头,感应探头设置在内桶内;当桶盖闭合时,上触点与下触点贴合;且感应探头与控制电路连接,由控制电路提供监测电流;控制电路还连接有喇叭;当桶盖闭合,且内桶内的废水掩盖感应探头时,感应探头依次经过连接的下触点和上触点把监测电流反馈到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接收到监测电流后,连通喇叭的供电回路,喇叭发出报警铃响。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感应报警的茶水桶可通过打开桶盖而暂时关闭报警铃响,若再次合上桶盖前已倒掉废水,则不再报警,若再次合上桶盖前没有倒掉废水,则感应探头再次对控制电路发送监测电流,喇叭再次发出报警铃响。既能让用户通过打开桶盖关闭报警避免持续的铃响所引起的干扰,又能通过再次的报警提醒来避免人们忘记倒废水的茶水桶。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关闭桶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打开桶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在图1至图4中包括有:

1——桶身、

2——桶盖、

21——报警灯、

22——进水口、

23——上触点、

3——内桶、

4——筛漏盒、

41——下触点、

42——透水孔、

421——晾干区、

43——隔板、

431——金水区、

44——感应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有外桶、放置于外桶内的内桶3,外桶包括桶身1,以及与桶身铰接的桶盖2,且外桶内置有电路板以及电池,电路板上设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mcu,且与电池连接,桶盖2上设有进水口22,桶盖2内侧设有上触点23,上触点23与控制电路连接;内桶3上设有下触点41,下触点41连接有感应探头44,感应探头44设置在内桶3内,且由控制电路对感应探头41提供监测电流;当桶盖2闭合时,上触点23与下触点41贴合。

控制电路还连接有喇叭,当桶盖2闭合,且内桶3内的废水掩盖感应探头44时,感应探头41依次经过连接的下触点41和上触点23把监测电流发送到控制电路中的mcu,控制电路连通喇叭的供电回路,喇叭发出报警铃响。此时打开桶盖2,上触点23与下触点41分开,mcu无法接受到感应探头生41反馈的监测电流,随即控制电路断开喇叭的供电回路,喇叭不再出报警铃响。若再次合上桶盖2前已倒掉废水,由于没有废水掩盖感应探头44,感应探头44发送监测电流,喇叭不再报警;若再次合上桶盖2前没有倒掉废水,由于废水掩盖感应探头44,感应探头44再次对控制电路发送监测电流,控制电路连通喇叭的供电回路,喇叭再次发出报警铃响。既能让用户通过打开桶盖关闭报警避免持续的铃响所引起的干扰,又能通过再次的报警提醒来避免人们忘记倒废水的茶水桶。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桶盖2上还设有报警灯21,报警灯21与控制电路连接。其中,喇叭发出报警铃响时,报警灯21亮;喇叭不再出报警铃响时,报警灯21灭;其控制原理同喇叭。

在嘈杂环境下,依然可以通过报警灯21来提醒用户倒掉废水,避免废水过多导致溢出。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内桶3还包括有筛漏盒4,筛漏盒4内置于内桶3的上方,且下触点41设置在筛漏盒4的顶面。

筛漏盒4的底部设有若干透水孔,筛漏盒4用于放置并晾干茶渣,避免茶渣发臭。感应探头41设置在筛漏盒4底部且略低于所述底部,可在废水满溢并浸泡到茶渣前响铃报警,进一步避免茶渣发臭的问题。

上触点23、下触点41以及感应探头44均设有多个,多个感应探头分别单独与多个下触点连接,多个下触点分别单独与多个上触点连接,多个上触点与控制电路连接。其中,任一感应探头44均可触发响铃报警。各个感应探头44可分开设置在筛漏盒4底部的靠边角的位置上,可避免放置位置存在倾斜时,单一个感应探头44无法精准的报警,使废水满溢并渗泡到茶渣甚至溢出内桶3的问题。

具体的,上触点23、下触点41以及感应探头44均设有2个。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3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

筛漏盒4内设置有隔板43,并通过设置的隔板43把筛漏盒4内部隔开成若干个区域。

具体的,筛漏盒4被隔板43隔开成两个区域,分别为进水区431和晾干区421。进水区421设置在进水口22的下方。

晾干区421用于放置茶渣,进水口22进来的废水进入进水区431后进入内桶3内,时废水在进入内桶3时不会弄湿已经放置在晾干区421中的茶渣,更进一步避免茶渣发臭,且晾干后的茶渣易于后期的处理,无论是作为肥料,还是直接丢弃。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报警的茶水桶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4任一项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任一项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4任一项的区别在于:

当桶盖闭2合,且内桶3内的废水掩盖感应探头41时,感应探头41根据勘测到的水压大小把接收到的监测电流转换为测量电流,并依次经过连接的下触点41和上触点23把监测电流反馈到控制电路中的mcu,控制电路接收到测量电流后,连通喇叭的供电回路,喇叭发出报警铃响。

进一步的,mcu内置有测量电流阈值;mcu接收到测量电流后,对测量电流进行判断,所测量电流大于设定的测量电流阈值,则判断内桶3内的废水已满,此时控制控制电路连通喇叭的供电回路。

更进一步的,盖感应探头41可设置在内桶3内任意高度位置上;若设有筛漏盒4则可以设置在低于筛漏盒4的任意高度位置上。其中,可根据实际的内桶3水满时的水位高度以及感应探头41设置的高度计算出测量电流阈值。

以此种方式设置可更精确的判断水位的高度,因而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触发报警铃响的水位高度,在实际使用中更灵活。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