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搬运装置及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0971发布日期:2020-03-24 14:3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搬运装置及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搬运装置及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自动化快速推进,搬运设备在各个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码头、仓库和立体车库中,搬运设备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能够实现货物或者车辆的快速搬运,大大的提高了搬运效率,给仓储工作和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公交出行和建造立体停车库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两种有效途径。但是,公交大巴车占地面积大,重量大,使用传统的机械液压搬运设备搬运时困难大。

另外,传统的仓储式车库车辆的搬运方式为夹持轮胎式,这种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如公开号为cn162943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夹持车辆的装置及方法,该专利所公开的方案结构简单,可灵活地自动定位,夹持不同轴距的车辆。上述方式由于液压油缸驱动机构以及结构形式的限制,使得整个搬运机构作业时需要长度空间大,因此对于空间有限的车库,使用上述夹持车辆的装置会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搬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搬运装置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搬运装置,包括:

固定部,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一移动部,设于固定部上,能够沿着第一方向在固定部上运动;

驱动部,与第一移动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移动部。

可选地,搬运装置还包括:

第二移动部,设于第一移动部上,能够沿着第一方向与第一移动部相对运动,

传动部,用于将第一移动部的动力传递给第二移动部,其中,

第二移动部的运动方向与第一移动部的运动方向相同。

可选地,固定部上沿着第一方向设有第一导槽,第一移动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导槽内。

可选地,第一导槽的侧壁与第一移动部的下部侧壁之间设有第一导向支撑部,第一导向支撑部分别与第一导槽的侧壁与第一移动部的下部侧壁接触。

可选地,第一导向支撑部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一导向支撑槽,第一滚轮设于第一导槽的侧壁,第一导向支撑槽设于第一移动部的下部侧壁,第一滚轮位于第一导向支撑槽内。

可选地,驱动部为包括驱动电机和驱动齿轮组,固定部和驱动电机固定设于外部安装平台上,驱动电机通过驱动齿轮组驱动第一移动部连接。

可选地,驱动齿轮组包括驱动齿轮、传动齿轮和齿条,传动齿轮设于外部安装平台或者固定部上,齿条设于第一移动部上,与传动齿轮啮合。

可选地,第一移动部具有凹腔,凹腔开口朝向第一导槽的底面,齿条沿着第一方向设于凹腔内,传动齿轮设于固定部上,且位于凹腔内,与齿条啮合。

可选地,第二移动部上沿着第一方向设有第二导槽,第二移动部通过第二导槽卡设在第一移动部,第一移动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导槽内。

可选地,第二导槽的侧壁与第一移动部的上部侧壁之间设有第二导向支撑部,第二导向支撑部分别与第二导槽的侧壁与第一移动部的上部侧壁接触。

可选地,第二导向支撑部包括第二滚轮和第二导向支撑槽,第二滚轮设于第二导槽的侧壁,第二导向支撑槽设于第一移动部的上部侧壁,第二滚轮位于第二导向支撑槽内。

可选地,沿着第一方向,固定部、第一移动部和第二移动部均具有位于同一侧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传动部包括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其中,

第一链轮设于第一移动部的第二端,第二链轮设于第一移动部的第一端,第一链轮位于第一竖直平面,第二链轮位于第二竖直平面,第一竖直平面和第二竖直平面间隔设置,

第一链条的一端设于固定部的第一端,另一端绕过第一链轮后设于第二移动部的第一端,第二链条的一端设于固定部的第二端,另一端绕过第二链轮后设于第二移动部的第二端。

可选地,固定部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调节件,与第一链条的端部连接,固定部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调节件,与第二链条的端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提升装置,包括:

移动框架,移动框架上设有驱动机构;

提升框架,设于移动框架内,沿第二方向延伸,通过提升介质与驱动机构连接,能够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沿着第三方向上升或者下降;

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搬运装置,设于提升框架上,搬运装置的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其中,

沿着第二方向,提升框架上至少间隔设有两个搬运装置。

可选地,搬运装置的驱动部包括驱动齿轮组,驱动齿轮组包括驱动齿轮、传动齿轮和齿条,齿条设于第一移动部上,传动齿轮设于提升框架或者固定部上,其中,

提升框架上沿着第二方向设有传动轴,各个搬运装置的驱动齿轮均设于传动轴上,传动轴与设于提升框架上的驱动电机连接。

如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搬运装置通过在固定部上设置第一移动部,通过第一移动部的伸缩实现对车辆的存取,在第一移动部上没有车辆的时候,第一移动部可以收缩在固定部上,能够减少搬运装置占用的空间。同时,第一移动部可以在固定部上双向伸缩,便于使用,无论第一移动部是否缩回到固定部上均能承受较大负载。另外,第一移动部设置在固定部上,能够将车辆的重力传递到固定部上,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提升装置,通过在提升装置的提升框架上设有多个上述实施例中的搬运装置可以很好的实现车辆的存放、取出以及转运,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搬运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搬运装置的断面视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搬运装置中第一链条和第一链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搬运装置中第二链条和第二链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升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升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提升装置中提升框架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搬运装置1,包括固定部10、第一移动部11和驱动部12,其中,固定部10沿第一方向y延伸,第一移动部11设于固定部10上,能够沿着第一方向y在固定部10上运动,驱动部12与第一移动部1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移动部11。

具体的,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y为固定部10的长度延伸方向,第一移动部11能够在驱动部12的驱动下,沿着固定部10的长度延伸方向运动。参见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搬运装置1主要由固定部10、第一移动部11和驱动部12组成,其中,固定部10安装在外部平台上(如堆垛机、升降机等),第一移动部11设于固定部10上,驱动部12与第一移动部1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移动部11沿着第一方向y在固定部10上运动。

在使用时,第一移动部11能够在驱动部12的驱动下沿着第一方向y从固定部10的一端伸出,并能够伸入车辆的底部,在外部平台的带动下,伸出的第一移动部11能够将车辆抬起。然后在驱动部12的驱动下,第一移动部11能够将车辆放置于固定部10的上方。当外部平台将车辆提升到合适的高度后,驱动部12驱动第一移动部11从固定部10的一端伸出,将车辆放置在立体车库中存放的位置,完成存车的过程。反之,为取车的过程。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沿着第一方向y从固定部的一端伸入车辆的底部后,也可以不缩回到固定部上,直接在外部平台的带动下将车辆搬运到存放的高度,搬运快捷,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搬运装置搬运的车辆类型和结构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搬运装置主要用于搬运大吨位公交车、大吨位货物或者小轿车。在其他实施例中,搬运装置也可以用于各种仓库物流中物体的搬运,如在邮局的收寄部门、快递公司的仓储部门等场合。

本实用新型在固定部上设置第一移动部,通过第一移动部的伸缩实现对车辆的存取,在第一移动部上没有车辆的时候,第一移动部可以收缩在固定部上,能够减少搬运装置占用的空间。同时,第一移动部可以在固定部上双向伸缩,便于使用。另外,第一移动部设置在固定部上,能够将车辆的重力传递到固定部上,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载。

进一步地,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搬运装置1还包括第二移动部13和传动部14,其中,第二移动部13设于第一移动部11上,能够沿着第一方向y与第一移动部11相对运动,传动部14用于将第一移动部11的动力传递给第二移动部13,第二移动部13的运动方向与第一移动部11的运动方向相同。

具体的,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11上还设有第二移动部13,第一移动部11能够支撑和引导第二移动部13运动,传动部14设置在搬运装置1上,用于将第一移动部11的动力传递给第二移动部13,第二移动部13的运动方向与第一移动部11的运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参见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10上沿着第一方向y设有第一导槽100,第一移动部11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导槽100内。也就是说,固定部10上设有用于安装第一移动部11的第一导槽100,第一移动部11安装于第一导槽100内,能够在驱动部12的驱动下和第一导槽100的引导下沿着第一方向y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移动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导槽内,可以是部分位于第一导槽内,也可以是全部位于第一导槽内,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11部分位于第一导槽100内,这样既能确保固定部10对第一移动部11进行稳定可靠的引导和支撑,也能够使得第一移动部11上部预留有足够的安装空间,用于第二移动部13的安装,结构设置合理,稳定可靠。

为了确保固定部能够稳定可靠的支撑和引导第一移动部的运动,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槽100的侧壁与第一移动部11的下部侧壁111之间设有第一导向支撑部15,第一导向支撑部15分别与第一导槽100的侧壁与第一移动部11的下部侧壁111接触。通过在第一导槽100的侧壁与第一移动部11的下部侧壁111之间设置第一导向支撑部15能够很好地使得固定部10对第一移动部11进行支撑和引导,在第一移动部11的一端沿着第一方向y从第一导槽100内伸出时,第一移动部11位于第一导槽100内的部分能够通过第一导向支撑部15将第一移动部11承担的负载传递到固定部10上,使得固定部10支撑第一移动部11和第一移动部11上的负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一导向支撑部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如第一导向支撑部可以是导槽导块结构,可以是导槽滚珠结构,也可以是导槽滚轮结构。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支撑部15采用了导槽滚轮结构,导槽滚轮结构不仅能够将第一导槽100的侧壁与第一移动部11的下部侧壁111之间的平面摩擦转化成滚动摩擦,使得第一移动部11能够顺畅的在第一导槽100内移动,同时还能够稳定可靠的支撑第一移动部11。

具体的,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支撑部15包括第一滚轮150和第一导向支撑槽151,第一滚轮150设于第一导槽100的侧壁,第一导向支撑槽151设于第一移动部11的下部侧壁111,第一滚轮150位于第一导向支撑槽15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槽100为u型槽,沿着第一方向y,第一导槽100的两侧壁设有多个第一滚轮150,第一移动部11位于第一导槽100内的下部侧壁111设有第一导向支撑槽151,第一滚轮150位于第一导向支撑槽151内,第一滚轮150的轴线水平设置。

当第一移动部11在第一导槽100运动时,第一滚轮150和第一导向支撑槽151之间发生滚动摩擦,在第一滚轮150支撑和引导下,第一移动部11能够稳定可靠的沿着第一方向y在第一导槽100内运动。当第一移动部11上有负载时,第一移动部11的下部侧壁111上的第一导向支撑槽151会压紧第一滚轮150,并通过第一滚轮150将负载的压力传递到固定部10上,实现固定部10对第一移动部11的支撑功能,能够承受较大弯矩。

进一步地,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部12为包括驱动电机120和驱动齿轮组121,固定部10和驱动电机120固定设于外部安装平台00上,驱动电机120通过驱动齿轮组121驱动第一移动部11连接。

也就是说,驱动部12主要由驱动电机120和驱动齿轮组121组成,驱动电机120驱动驱动齿轮组121转动,并通过驱动齿轮组121稳定可靠地将动力传递给第一移动部11,使得第一移动部11在固定部10上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齿轮组实现驱动电机与第一移动部之间的动力传递,驱动齿轮组传动比较准确,效率高,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寿命长,能够稳定可靠的实现动力的传递。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0和驱动电机120固定设于外部安装平台00上,驱动齿轮组121根据结构和尺寸的不同可以设置在外部安装平台00上,也可以设置在固定部10上,还可以部分设置在外部安装平台00上、部分设置在固定部10上,其中,外部安装平台00可以是堆垛机,也可以是提升装置。

具体的,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齿轮组121包括驱动齿轮122、传动齿轮123和齿条124,传动齿轮123设于外部安装平台00或者固定部10上,齿条124设于第一移动部11上,与传动齿轮123啮合。其中,驱动齿轮122设置在驱动电机120的电机轴上,电机轴通过驱动齿轮122将动力传递给传动齿轮123,传动齿轮123与齿条124啮合,能够驱动第一移动部11运动。当传动齿轮123的结构和尺寸较小时,传动齿轮123可以通过支架设置在固定部10上,能够稳定可靠的将动力从驱动齿轮122传递到第一移动部11。当传动齿轮123的结构和尺寸较大时,传动齿轮123可以设置在外部安装平台00上,方便安装,便于拆卸和维护。

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11具有凹腔110,凹腔110开口朝向第一导槽100的底面,齿条124沿着第一方向y设于凹腔110内,传动齿轮123设于固定部10上,且位于凹腔110内,与齿条124啮合。也就是说,第一移动部11的底部设有开口朝向第一导槽100底面的凹腔110,传动齿轮123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固定部10上,且位于凹腔110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齿条和传动齿轮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果与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为直齿圆柱齿轮,则齿条为直齿齿条,且位于凹腔的顶部,如果与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为斜齿圆柱齿轮,则齿条为斜齿齿条,且位于凹腔的顶部或者两侧壁。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123为直齿圆柱齿轮,齿条124为直齿齿条,位于凹腔110的顶部。在其他实施例中,齿条和传动齿轮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不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只要能够稳定可靠的将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给第一移动部即可。

为了确保第二移动部能够稳定可靠的在第一移动部上移动,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移动部13上沿着第一方向y设有第二导槽130,第二移动部13通过第二导槽130卡设在第一移动部11,第一移动部11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导槽130内。也就是说,第二移动部13与第一移动部11接触的一侧设有第二导槽130,并通过第二导槽130卡设在第一移动部11的上部,第一移动部11的上部部分位于第二导槽130内,这样既能确保第一移动部11对第二移动部13进行稳定可靠的引导和支撑,也能够使得第一移动部11的下部预留有足够的安装空间,便于第一移动部11安装于固定部10上,结构设置合理,稳定可靠。

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槽130为开口朝向第一移动部11上部的倒u型槽,能够稳定可靠的卡套在第一移动部11的上部,使得第二移动部13能够在第一移动部11的支撑和引导下沿着第一方向y运动。为了使得第二移动部13与固定部10不发生干涉,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11的两侧中部设有凸部113,使得固定部10和第二移动部13之间隔离,避免出现干涉的情况,确保整个搬运设备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

为了确保第一移动部能够稳定可靠的支撑和引导第二移动部的运动,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导槽130的侧壁与第一移动部11的上部侧壁112之间设有第二导向支撑部16,第二导向支撑部16分别与第二导槽130的侧壁与第一移动部11的上部侧壁112接触。通过在第二导槽130的侧壁与第一移动部11的上部侧壁112之间设置第二导向支撑部16能够很好地使得第一移动部11对第二移动部13进行支撑和引导,在第二移动部13的一端沿着第一方向y从第一移动部11一端伸出时,第一移动部11位于第二导槽内的部分能够通过第二导向支撑部16将第二移动部13承担的负载传递到第一移动部11上,并通过第一移动部11再传递到固定部10上,使得固定部10支撑第一移动部11和第二移动部13上的负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二导向支撑部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如第二导向支撑部可以是导槽导块结构,可以是导槽滚珠结构,也可以是导槽滚轮结构。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支撑部16采用了导槽滚轮结构,导槽滚轮结构不仅能够将第二导槽100的侧壁与第一移动部11的上部侧壁112之间的平面摩擦转化成滚动摩擦,使得第二移动部13能够顺畅的在第一移动部11上移动,同时还能够稳定可靠的支撑第二移动部13。

具体的,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支撑部16包括第二滚轮160和第二导向支撑槽161,第二滚轮160设于第二导槽130的侧壁,第二导向支撑槽161设于第一移动部11的上部侧壁112,第二滚轮160位于第二导向支撑槽16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槽100为倒u型槽,沿着第一方向y,第二导槽100的两侧壁设有多个第二滚轮160,第一移动部11的上部侧壁112设有第二导向支撑槽161,第二滚轮160位于第二导向支撑槽161内,第二滚轮160的轴线水平设置。

当第二移动部13在第一移动部11上运动时,第二滚轮160和第二导向支撑槽161之间发生滚动摩擦,在第二滚轮160支撑和引导下,第二移动部13能够稳定可靠的沿着第一方向y在第一移动部11上运动。当第二移动部13上有负载时,第二导槽130侧壁上的第二滚轮160会压紧第一移动部11上部侧壁112上的第二导向支撑槽161,并通过第二滚轮160将负载的压力传递到第一移动部11上,实现第一移动部11上对第二移动部13的支撑功能,通过第一移动部11再将负载的压力传递到固定部10上,使得固定部10支撑第一移动部11和第二移动部13上的负载,并承受负载压力产生的弯矩。

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沿着第一方向y,固定部10、第一移动部11和第二移动部13均具有位于同一侧的第一端a0/a1/a3和与第一端a0/a1/a3相对的第二端b0/b1/b3,传动部14包括第一链条140、第二链条141、第一链轮142和第二链轮143,其中,第一链轮142设于第一移动部11的第二端b1,第二链轮143设于第一移动部11的第一端a1,第一链轮142位于第一竖直平面p1,第二链轮143位于第二竖直平面p2,第一竖直平面p1和第二竖直平面p2间隔设置,第一链条140的一端设于固定部10的第一端a0,另一端绕过第一链轮142后设于第二移动部13的第一端a3,第二链条141的一端设于固定部10的第二端b0,另一端绕过第二链轮143后设于第二移动部13的第二端b3。

具体的,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0具有第一端a0和与第一端a0相对的第二端b0,第一移动部11具有第一端a1和与第一端a1相对的第二端b1,第二移动部13具有第一端a3和与第一端a3相对的第二端b3,第一移动部11的第一端a1设有第二链轮143,第一移动部11的第二端b1设有第一链轮142,第一链条140的一端设于固定部10的第一端a0,另一端绕过第一链轮142后设于第二移动部13的第一端a3,第二链条141的一端设于固定部10的第二端b0,另一端绕过第二链轮143后设于第二移动部13的第二端b3,第一链条140、第二链条141、第一链轮142和第二链轮143共同组成了传动部14。

在运行过程中,当驱动部12驱动第一移动部11运动时,第一移动部11会通过设置在第一移动部11上的第一链轮142和第二链轮143以及第一链条140和第二链条141驱动第二移动部13与第一移动部11朝着相同的方向运动。具体的,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驱动部12驱动第一移动部11沿着第一方向y向右运动(向右伸出或者从左侧返回中部)时,第一移动部11通过第一链轮142和第一链条140推动第二移动部13沿着第一移动部11运动的方向运动。第一链条140的一端设于固定部10的第一端a0,另一端绕过第一链轮142后设于第二移动部13的第一端a3,在运动过程中,第一链轮142拉紧第一链条140,通过第一链条140拉动第二移动部13,使得第二移动部13沿着第一移动部11运动的方向运动。

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驱动部12驱动第一移动部11沿着第一方向y向左运动(向左伸出或者从右侧返回中部)时,第一移动部11通过第二链轮143和第二链条141推动第二移动部13沿着第一移动部11运动的方向运动。第二链条141的一端设于固定部10的第二端b0,另一端绕过第二链轮143后设于第二移动部13的第二端b3,在运动过程中,第二链轮143拉紧第二链条141,通过第二链条141拉动第二移动部13,使得第二移动部13沿着第一移动部11运动的方向运动。

为了避免在运动过程中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发生干涉,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链轮142位于第一竖直平面p1,第二链轮143位于第二竖直平面p2,第一竖直平面p1和第二竖直平面p2间隔设置,也即沿着第一方向y,第一链轮142所在的第一竖直平面p1和第二链轮143所在的第二竖直平面p2不在同一平面内,两者间隔设置,能够使得第一链轮142和第一链条140与第二链轮143和第二链条141在不同的竖直平面内运动,避免链轮或者链条出现干涉的情况,确保整个装置稳定可靠的运动。

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链条变松的情况,同时也为了更方便的安装链条,参见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0的第一端a0设有第一调节件144,与第一链条140的端部连接,固定部10的第二端b0设有第二调节件145,与第二链条141的端部连接。通过在固定部10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调节件144和第二调节件145可以很好的调节链条的松紧度,避免出现链条过度抖动的情况,确保装置稳定可靠的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144和第二调节件145是由调节螺杆和弹性件组成,调节螺杆通过固定座安装在固定部10上,一端通过弹性件与链条的端部连接,当链条变松时,可以通过旋转调节螺杆使弹性件拉紧链条,确保链条有足够张力与链轮配合。

参见图5-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提升装置2,包括移动框架20、提升框架22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搬运装置1,移动框架20上设有驱动机构21,提升框架22设于移动框架20内,沿第二方向x延伸,提升框架22通过提升介质23与驱动机构21连接,能够在驱动机构21的作用下沿着第三方向z上升或者下降,搬运装置1设于提升框架22上,搬运装置1的第一方向y垂直于第二方向x,其中,沿着第二方向x,提升框架上22至少间隔设有两个搬运装置1。

也就是说,移动框架20是整个设备的机架,移动框架20的底部设有支撑轮203,便于移动框架20的移动,驱动机构21设在移动框架20上,搬运装置1设置在提升框架22上,提升框架22设于移动框架20内,提升框架22通过提升介质23与驱动机构21连接,驱动机构21通过收紧和放松提升介质23来提升和降落提升框架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x为移动框架20的水平长度方向,第三方向z为移动框架20的竖直高度方向,搬运装置1沿着移动框架20的水平宽度方向设置在提升框架22上,在搬运装置1的驱动部12的作用下,搬运装置1的第一移动部11和第二移动部13能够沿着第一方向y朝向提升框架22的一侧伸长。

为了增加提升装置的提升能力,确保提升装置能够稳定可靠的将车辆提升,参见图5-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着第二方向x,提升框架上22至少间隔设有两个搬运装置1。

也就是说,提升框架22上至少要设有两个搬运装置1,多个搬运装置1沿着第二方向x间隔设置在提升框架22上,可以沿着第一方向y伸向提升框架22的一侧,伸入位于提升框架22一侧的车辆底部。提升框架22在驱动机构21的作用下上升少量距离,使得车辆离开地面,搬运装置1带着被提升的车辆缩回到固定部10,将车辆搬运到提升装置2上。之后,在驱动机构21的继续作用下,提升框架22持续上升,将车辆输送到指定的高度后,搬运装置1再将车辆输送出,放置在指定的位置,完成车辆存放的过程。

在其他实施例中,搬运装置的第一移动部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沿着第一方向从提升框架的一侧伸入车辆的底部后,也可以不缩回到固定部上,直接在提升框架的带动下将车辆搬运到存放的高度,搬运快捷,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提升装置搬运的车辆类型和结构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提升装置主要用于搬运大吨位公交车、大吨位货物或者小轿车等车辆。在其他实施例中,提升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物体或者货物的搬运。

参见图5-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搬运装置1的驱动部12包括驱动齿轮组121,驱动齿轮组121包括驱动齿轮122、传动齿轮123和齿条124,齿条124设于第一移动部11上,传动齿轮123设于提升框架22或者固定部10上,其中,提升框架22上沿着第二方向x设有传动轴125,各个搬运装置1的驱动齿轮122均设于传动轴125上,传动轴125与设于提升框架22上的驱动电机120连接。

为了节省安装空间和减轻搬运装置的重量,参见图5-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搬运装置1的驱动部12包括驱动齿轮组121,提升框架22上沿着第二方向x设有传动轴125,各个搬运装置1的驱动齿轮122均设于传动轴125上,也就是说,沿着移动框架20的水平长度方向,提升框架22上设有传动轴125,传动轴125与设于提升框架22上的驱动电机120连接,传动轴125与多个驱动齿轮组121连接,能够把驱动电机120的动力传递到多个驱动齿轮组121。通过一个传动轴125驱动多个搬运装置1运动,不仅能够实现多个搬运装置1同步运动,而且能够减少搬运装置1的驱动部12的安装空间、减少驱动部12的重量,使得整个提升装置2的结构更合理,运行更便捷。

具体的,参见图5-7并结合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齿轮组121包括驱动齿轮122、传动齿轮123和齿条124,齿条124设于第一移动部11上,传动齿轮123设于提升框架22或者固定部10上,驱动齿轮122设置在传动轴125,能够将传动轴125上的转矩传递给传动齿轮123和齿条124,进而驱动搬运装置1的第一移动部11和第二移动部13运动。

为了使得驱动机构能够顺利的升降提升框架,避免出现提升框架和移动框架之间发生摩擦,参见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升框架22和移动框架20之间设有导向部件201,具体的,导向部件201可以为滑块导槽结构,也可以是导轮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另外,参见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框架20内侧的上部和下部设有缓冲装置200,具体的,缓冲装置200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具有弹性的缓冲垫(如橡胶垫、海绵垫),还可以是弹性气缸或者弹性液压缸,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通过在移动框架20内侧的上部和下部设置缓冲装置200能够很好的避免提升框架22在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与移动框架20碰撞,确保整个装置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

进一步地,为了减轻驱动机构的能量损耗,参见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框架20的一侧设有配重件202,配重件202通过提升介质23与驱动机构21连接。在驱动机构21提起提升框架22的时候,配重件202能够靠着自身重力拉着驱动机构21转动,能够给驱动机构21提供动力,使得提升框架22提升。在驱动机构21降下提升框架22的时候,提升框架22能够靠着自身重力拉着驱动机构21转动,使得配重件202提升,增加配重件202的势能,能够给驱动机构21提供动力。通过在提升框架22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配重件202势能的变化,能够给驱动机构21提供动力,辅助驱动机构21提升和放下提升框架22,减少驱动机构22的能量损耗。

同时,为了便于驱动机构的安装,参见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框架20的上部设有调节滑轮204,驱动机构21通过提升介质23与提升框架22的一端直接连接,通过提升介质23绕过调节滑轮204与提升框架22的另一端连接。通过设置调节滑轮204可以调节提升介质23的布置路径,便于驱动机构21和提升介质23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提升介质的具体结构和类型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参见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升介质23为钢丝绳。在其他实施例中,提升介质还可以为缆绳等。

如上,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搬运装置通过在固定部上设置第一移动部,通过第一移动部的伸缩实现对车辆的存取,在第一移动部上没有车辆的时候,第一移动部可以收缩在固定部上,能够减少搬运装置占用的空间。同时,第一移动部可以在固定部上双向伸缩,便于使用。另外,第一移动部设置在固定部上,能够将车辆的重力传递到固定部上,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提升装置,通过在提升装置的提升框架上设有多个搬运装置可以很好的实现车辆的存放、取出以及转运,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