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挤出机的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9357发布日期:2020-04-17 17:50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挤出机的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挤出机的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缆挤出机组是将电缆料挤压成型为电缆线的常用设备,电缆一般由绝缘的保护套包裹导电的电缆芯组成,一般的生产过程如下,导电的电缆芯被放置在放线盘上,在牵引机的牵引下,通过挤出机构使电缆芯包裹一层绝缘的保护套,然后通过冷却结构对绝缘保护套进行冷却,最后通过收线轮收线成盘。

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134475u公开了电缆挤出机,包括设置有机头和冷却水槽的挤出机本体,它还包括蒸汽交联管道,蒸汽交联管道一端与所述机头连接,蒸汽交联管道一端与所述机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蒸汽交联管道另一端对应所述冷却水槽的入口设置。该电缆挤出机将绝缘挤出工艺与蒸煮交联工艺结合,无须额外的设备即可完成电缆的蒸煮交联,具有设计科学、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收线轮上被卷满电缆后,需要人工将收线轮从装置上拆卸并搬运下来,因电缆内部设有有金属丝,故卷满电缆的收线轮重量较大,人工将收线轮搬运至地面上较为吃力,然后工人需要再将新的收线轮安装在装置上,收线轮的更换过程将浪费工人大量的时间,降低了电缆的收卷效率,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挤出机的收线装置,便于收线轮的更换且提高了电缆的收卷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缆挤出机的收线装置,包括收线轮,收线轮包括收线筒、两组固定套设在收线筒外的收线盘,还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供收线轮放置的放置板、两组对称设于收线轮两端处的移动块,放置板通过弹性伸缩杆连接于底板,弹性伸缩杆呈竖直设置,两组移动块均沿收线筒轴向滑移连接于底板,两组移动块上均设有滑动插接在收线筒内的转动柱、滑动抵触于放置板并将放置板下压的下压件,两组转动柱转动连接于对应的移动块,其一移动块上固定有用于驱动转动柱转动的第一驱动件,底板上设有带动两组移动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带动组件,当带动组件带动两组移动块相互靠近时,转动柱先滑动插接在收线筒内,下压件再将放置板下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收线轮的过程中,先将收线轮放置在放置板上,然后通过带动组件带动两组移动块相互靠近,转动柱将先插接在收线筒内,下压件将随移动块同步运动将推动放置板下沉,弹性伸缩杆将被压缩,使得收线盘脱离于放置板,之后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其一转动柱转动,因转动柱与收线轮之间的摩擦力,收线轮将同步转动并绕卷电缆,仅需通过操作带动组件即可完成收线轮的安装;

在拆卸收线轮的过程中,先通过带动组件带动两组移动块相互远离,下压件也将随移动块运动而远离于放置板,弹性伸缩杆将回弹并推动放置板上升,待放置板抵触于收线盘时,转动柱将脱离于收线筒,收线轮将直接落至放置板上,通过操作带动组件即可完成收线轮的拆卸;综上所述,本装置便于收线轮的更换从而提高了电缆的收卷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压件包括设于移动块朝向放置板的面上且朝下倾斜的下压面、设于放置板朝向移动块的面上且朝上倾斜的配合面,下压面贴合于配合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带动组件带动两组移动块相互靠近时,转动柱将先插入到收线筒内,然后下压面将抵触于配合面并将放置板下压,使得放置板脱离于收线轮,从而使得收线轮可进行电缆收卷;当带动组件带动两组移动块相互远离时,下压面将逐渐脱离于配合面,弹性伸缩杆将回弹并推动放置板上升抵触于收线盘,随后转动柱将脱离于收线筒,从而使得收线轮落至放置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固定有两组分别设于抵触于收线筒两端的抵触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抵触板分别抵触于收线筒的两端,使得收线筒不易沿自身轴向滑动,提高了收线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柱朝向收线轮的一端上一体成型有插接柱,插接柱连接于转动柱的一端朝插接柱远离于转动柱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收线轮有可能存在加工误差,在收线轮重量不同时弹性伸缩杆的压缩程度也不相同,且收线盘外壁有可能发生破损,使得收线筒轴线所处高度发生改变,故并不能保证转动柱每次均准确插接在收线筒内,但因插接柱连接于转动柱的一端朝插接柱远离于转动柱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故方便插接柱插入到收线筒内,随着插接柱的逐渐深入,收线筒将被两组转动柱插接,从而实现了收线轮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转动柱的侧壁上均固定有限位块,收线筒的两端均开设有供限位块插接的限位槽,限位槽贯穿于收线筒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收线轮收卷电缆的过程中,因限位块插接在限位槽内,故保证了转动柱与收线轮的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有位于收线轮和电缆挤出机之间且供电缆穿设的排线环、用于驱动排线环沿收线筒轴向循环运动的循环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循环组件带动排线环沿收线筒轴向循环运动的过程中,电缆在排线环的限位作用下将均匀排布在收线筒上,避免了电缆仅在收线筒的一处进行绕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架且螺纹连接于排线环的循环丝杆、用于驱动循环丝杆转动的第二驱动件、穿设于排线环的穿设杆,循环丝杆的轴向、穿设杆的轴向、收线筒的轴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穿设杆的限位作用下,排线环仅可沿收线筒的轴向滑动,第二驱动件通过驱动循环丝杆转动从而带动排线环沿收线筒轴向循环运动,从而使得电缆均匀排布在收线筒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线环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组夹持于电缆的夹持辊,两组夹持辊沿排线环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收线轮收卷电缆的过程中,电缆将带动两组夹持辊转动,使得电缆与排线环内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换为电缆与两组夹持辊之间的转动摩擦,有效地保护了电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放置板、弹性伸缩杆、移动块、带动组件、转动柱、下压件的设置,通过带动组件带动两组移动块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即可实现收线轮的安装或拆卸,操作方便;

2.抵触板的设置,使得收线筒不易沿自身轴向滑动,提高了收线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3.插接柱的设置,使得收线轮即便存在加工误差,也可使得转动柱插入到收线筒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示放置板上安装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示排线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线轮;11、收线筒;12、收线盘;2、底板;21、放置板;22、移动块;23、弹性伸缩杆;231、固定筒;232、滑杆;233、弹簧;24、转动柱;25、插接柱;26、下压件;261、下压面;262、配合面;27、第一驱动件;28、抵触板;29、限位块;291、限位槽;3、带动组件;31、安装架;32、双向丝杆;33、限位杆;34、伺服电机;4、固定架;41、排线环;42、夹持辊;5、循环组件;51、循环丝杆;52、第二驱动件;53、穿设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缆挤出机的收线装置,包括收线轮1,收线轮1包括收线筒11、两组固定套设在收线筒11外的收线盘12,还包括底板2,底板2上设有供收线轮1放置的放置板21、两组对称设于收线轮1两端处的移动块22,放置板21通过弹性伸缩杆23连接于底板2,弹性伸缩杆23呈竖直设置;两组移动块22均沿收线筒11轴向滑移连接于底板2,两组移动块22上均设有滑动插接在收线筒11内的转动柱24(见图3)、下压件26,两组转动柱24转动连接于对应的移动块22(见图3);底板2上设有带动组件3,用于带动两组移动块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其一移动块22上固定有第一驱动件27,第一驱动件27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转动柱24,用于驱动转动柱24转动并带动收线轮1收卷电缆。

当带动组件3带动两组移动块22相互靠近,转动柱24将先插接在放置在放置板21上的收线筒11内,下压件26将推动放置板21下沉,使得收线盘12脱离于放置板21,完成了收线轮1的安装;当带动组件3带动两组移动块22相互远离时,弹性伸缩杆23将回弹并推动放置板21上升,待放置板21抵触于收线盘12时,转动柱24将脱离于收线筒11,收线轮1将直接落至放置板21上。

如图1所示,带动组件3包括安装架31、双向丝杆32、限位杆33、伺服电机34,安装架31固定在底板2上;双向丝杆32转动连接于安装架31且螺纹连接于两组移动块22,两组移动块22上均设有螺纹配合于双向丝杆32的螺纹槽,且两组移动块22上的螺纹槽旋向相反;限位杆33固定在安装架31且穿设于两组移动块22,双向丝杆32的轴向、限位杆33的轴向、收线筒11的轴向相同;伺服电机34固定在安装架31上,且伺服电机3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双向丝杆32。在限位杆33的限位作用下,两组移动块22仅可沿收线筒11轴向滑动,伺服电机34通过带动双向丝杆32转动从而使得两组移动块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从而进行实现了的安装或拆卸。

如图2所示,下压件26包括设于移动块22朝向放置板21的面上且朝下倾斜的下压面261、设于放置板21朝向移动块22的面上且朝上倾斜的配合面262,下压面261贴合于配合面262。当两组移动块22相互靠近时,下压面261将抵触于配合面262并将放置板21下压,使得放置板21脱离于收线轮1。

如图2所示,放置板21的上表面固定有两组分别设于抵触于收线筒11两端的抵触板28,使得收线筒11不易沿自身轴向滑动。

如图3所示,转动柱24朝向收线轮1的一端上一体成型有插接柱25,插接柱25连接于转动柱24的一端朝插接柱25远离于转动柱24的一端直径逐渐减小。在两组移动块22相互靠近时,插接柱25将先插入到收线筒11内并提供导向作用,便于两组转动柱24插入收线筒11内。

如图3所示,两组转动柱24的侧壁上均固定有限位块29,收线筒11的两端均开设有供限位块29插接的限位槽291,限位槽291贯穿于收线筒11的内壁,保证了转动柱24与收线轮1的同步转动。

如图2所示,弹性伸缩杆23在底板2上设有四组且分别设于放置板21的四角处,弹性伸缩杆23包括固定筒231、滑杆232、弹簧233,固定筒231焊接在底板2上表面,滑杆232滑动嵌设在固定筒231内且焊接在放置板21下表面,弹簧233位于固定筒231内,且弹簧233的两端固定连接于底板2上表面和滑杆232的端部。

如图1所示,底板2上固定有固定架4,固定架4上设有排线环41、循环组件5,排线环41位于收线轮1和电缆挤出机之间且供电缆穿设;循环组件5包括转动连接于固定架4且螺纹连接于排线环41的循环丝杆51、用于驱动循环丝杆51转动的第二驱动件52、穿设于排线环41的穿设杆53,循环丝杆51的轴向、穿设杆53的轴向、收线筒11的轴向相同;第二驱动件52为循环电机,循环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循环丝杆51。在穿设杆53和循环丝杆51的配合下,排线环41仅可沿收线筒11轴线滑动,循环电机通管带动循环丝杆51转动从而带动排线环41沿收线筒11轴向循环运动,使得电缆均匀排布在收线筒11上。

如图4所示,排线环41为方环,电缆可在排线环41内上下滑动,减少了电缆与排线环41内壁的摩擦;排线环41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组夹持于电缆的夹持辊42,两组夹持辊42沿排线环41的运动方向依次设置,使得电缆与排线环41内壁之间的滑动摩擦变换为电缆与两组夹持辊42之间的转动摩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收卷电缆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件27带动其一转动柱24转动,因限位块29插接在限位槽291内,收线轮1将同步转动并绕卷电缆;同时,第二驱动件52将驱动循环丝杆51转动使得排线环41沿收线筒11轴向循环滑动,促使电缆均匀排布在收线筒11上。

在安装收线轮1的过程中,先将收线轮1放置在放置板21上,然后通过伺服电机34带动双向丝杆32转动并使两组移动块22相互靠近,插接柱25将插入到收线筒11内并将提供导向作用,从而便于转动柱24插接在收线筒11内,转动柱24将带动限位块29插入限位槽291内,然后下压面261将抵触于配合面262并下压放置板21,弹簧233将被压缩,使得收线盘12脱离于放置板21,完成了收线轮1的安装。

在拆卸收线轮1的过程中,先通过伺服电机34带动双向丝杆32反向转动并带动两组移动块22相互远离,下压面261将远离于配合面262,弹簧233将回弹并推动放置板21上升,待放置板21抵触于收线盘12时,转动柱24将脱离于收线筒11,收线轮1将直接落至放置板21上,完成了收线轮1的拆卸。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