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传动减震结构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0401发布日期:2020-04-07 21:11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平稳传动减震结构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平稳传动减震结构的电梯。



背景技术:

电梯的震动主要是电机转动产生的震动传递至轿箱,电机是主要的震动源,如何减少电机的震动是关键,现有电机安装时均加设橡胶垫,已一定程度减少震动的传递,但是位于电机一端的输出轮单独牵引轿箱,使电机两端受力不平稳,加大震动,并且单个输出轮的牵引也不平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平稳传动减震结构的电梯,采用双输出轮设置,解决了单输出轮牵引不平稳,易生产震动的问题;并且设有稳晃机构,减缓钢索的晃动,从而减少震动传递至轿箱,解决轿箱震动大,且运行不平稳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平稳传动减震结构的电梯,包括牵引电机、双输出轮、轿箱、对重块和多个钢索,牵引电机的输出端与双输出轮联动;双输出轮的双轮上分别缠绕多个钢索;钢索的一端与轿箱相连,钢索的另一端与对重块相连;轿箱的上方设有稳晃机构,用于减缓钢索的晃动。

由此,双输出轮具有两个轮,两个轮上分别设有钢索,可更稳定的牵引轿箱,并减少震动的产生,使轿箱运行更平稳,解决了单输出轮牵引不平稳,易产生震动问题。稳晃机构可减缓钢索的晃动,有效的阻碍震动传递至轿箱,减少轿箱的震动,增加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稳晃机构包括套环、拉簧、连接座;套环套装于钢索靠近轿箱的端部;连接座安装于轿箱的顶部;拉簧的一端与套环相连,拉簧的另一端与连接座相连。由此,通过拉簧的设置吸收或减缓钢索的震动,以达到减震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座与轿箱之间设有缓冲片。由此,缓冲片为橡胶片,可进一步减少震动传递至轿箱。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转轴、端座和底座,转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牵引电机的输出端相连,转轴的另一端可转动的与端座相连;双输出轮连接于转轴上,并随转轴的转动而转动。由此,双输出轮设置于转轴上,而转轴的两端均有相应支承,即端座与电机,使双输出轮两端的受力平衡,减少转轴和电机输出轴受力时的形变,从而增加动力传递时的平稳性,减少震动的产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底座,底座支承牵引电机;底座和端座的底部均设有缓冲块,底座和端座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支承体上。由此,支承体为墙体或钢架。牵引电机也支承体之间设有缓冲块可大大吸收和减缓电机转动时产生的震动。紧固件为螺钉或螺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块的材料为橡胶,邵氏硬度介于80-90度之间,厚度介于30-40mm之间。由此,硬度过低,橡胶易变形,厚度过小缓冲效果不佳,如此设置,橡胶不易变形,保证电机安装的精度和有效的减震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轿箱包括外层板和内层板,外层板和内层板构成双层结构,外层板和内层板均为钢板。由此,双层结构的轿箱可有效阻隔震动的传递,减少轿箱的震动。并且也起到一定的静音效果和保温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层板和内层板之间设有搭接板,搭接板的一端与外层板相连,搭接板的另一端与内层板相连,搭接板的材料为尼龙。由此,尼龙材料的搭接板与内外层板的村料不同,可进一步减缓震动的传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搭接板将所外层板和内层板形成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空腔,多个空腔内填充有海绵。由此,海绵一方面起减缓震动的作用,另一方面起静音保温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轿箱的底部设有多个减震柱。由此,减震柱的设置利于轿箱停止时减缓轿箱的震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双输出轮设置,转轴一端与牵引电机联动,另一端与端座连接,使得双输出轮的两端受力均匀,减少震动,并且双输出轮使动力的传递更平稳,减小震动的产生;

再者,稳晃机构的设置有效减缓钢索的晃动,有效阻碍震动的传递至轿箱,使轿箱运行时更平稳舒适;

最后,轿箱为双层结构,外层板与内层板之间通过尼龙塑料进行搭接和海绵的填充,有效阻隔震动的传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稳传动减震结构的电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稳传动减震结构的电梯的双输出轮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稳传动减震结构的电梯的轿箱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稳传动减震结构的电梯的稳晃机构结构图;

其中:1-牵引电机;2-双输出轮;3-轿箱;4-对重块;5-钢索;11-转轴;12-底座;13-端座;14-支承体;15-缓冲块;31-外层板;32-内层板;33-搭接板;34-海绵;35-减震柱;6-稳晃机构;61-套环;62-拉簧;63-连接座;64-缓冲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平稳传动减震结构的电梯,包括牵引电机1、双输出轮2、轿箱3、对重块4和多个钢索5,牵引电机1的输出端与双输出轮2联动;双输出轮2的双轮上分别缠绕多个钢索5;钢索5的一端与轿箱3相连,钢索5的另一端与对重块4相连;

轿箱3的上方设有稳晃机构6,用于减缓钢索5的晃动。

进一步说明,如图4所示,稳晃机构6包括套环61、拉簧62、连接座63;套环61套装于钢索5靠近轿箱3的端部;连接座63安装于轿箱3的顶部;拉簧62的一端与套环61相连,拉簧62的另一端与连接座63相连。

进一步说明,连接座63与轿箱3之间设有缓冲片64。缓冲片64为橡胶片或塑料片。

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该电梯还包括转轴11、端座13和底座12,转轴1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牵引电机1的输出端相连,转轴11的另一端可转动的与端座13相连;双输出轮2连接于转轴11上,并随转轴11的转动而转动。

进一步说明,该电梯还包括底座12,底座12支承牵引电机1;底座12和端座13的底部均设有缓冲块15,底座12和端座13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支承体14上。

进一步说明,缓冲块15的材料为橡胶,邵氏硬度介于80-90度之间,厚度介于30-40mm之间。

进一步说明,如图3所示,轿箱3包括外层板31和内层板32,外层板31和内层板32构成双层结构,外层板31和内层板32均为钢板。

进一步说明,外层板31和内层板32之间设有搭接板33,搭接板33的一端与外层板31相连,搭接板33的另一端与内层板32相连,搭接板33的材料为尼龙。

进一步说明,搭接板33将所外层板31和内层板32形成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空腔,多个空腔内填充有海绵34。

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轿箱3的底部设有多个减震柱35。

工作原理:牵引电机1输出转矩,和牵引电机1联动的双输出轮2转动并牵引钢索5运动,从而实现轿箱3的升降,牵引电机1转动时会产生震动,其震动传递至支承体14时,缓冲块15将震动减缓;震动也会依次通过双输出轮2和钢索5传递至轿箱3,双输出轮2平稳的输出减弱震动的传递,稳晃机构6也进一步减弱震动的传递,最后,轿箱3的双层结构增加阻隔震动传递路径,搭接板33海绵34配合进一步将震动吸收减弱,如此,多重减震结构的配合,大大减缓了牵引电机1产生的震动传递至轿箱3,从而使轿箱3更平稳舒适地运行。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