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分拣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8832发布日期:2020-06-26 21:1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流分拣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流分拣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物流系统上的分拣设备主要是通过矩阵形式排布分列的若干分拣球。一般其动力通过滚筒作为主动力源,并通过o形带进行中间连接,将滚筒动力输送到分拣球上,使分拣球进行旋转运动,其转向一般通过程90°连杆机构,或者拉杆完成转向运动。

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及不足之处在于:o形带通过其与传动轴/轮之间的张紧摩擦实现力的传递,在物流设备需要长时间、高载荷的工作状态下,o形带会因摩擦导致的磨损发生断裂,导致整体物流输送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受制于o形带的寿命,同时也具有小空间内不便于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流分拣单元,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该物流分拣单元,可以避免整体物流设备的寿命受制于传统o形带的寿命等问题,故其具有运行高效、寿命长、免维护等优点。

为实现实用新型目的,至少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流分拣单元,包括上下叠置的转动传输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传输单元之间设置有间隔传动机构;所述间隔传动机构用于把所述驱动单元产生的传输力传递给所述传输单元且在所述传输单元水平转动任意角度时保持传输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传输通轴、设置在所述传输通轴上端的磁力盘和将所述传输通轴固定起来的内部壳体,所述传输通轴下端连接有使得所述磁力盘在所述内部壳体内转动的驱动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间隔传动机构包括通过转动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内部壳体外的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上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套固有磁力轮的传输二轴,所述磁力盘与所述磁力轮正交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内部壳体下端外侧设有固定外壳,所述外部壳体套设于所述内部壳体外侧并位于所述固定外壳上方,所述固定外壳、内部壳体和外部壳体之间通过转动连接件可转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支架上设置所述传输单元,所述传输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传输二轴配合的从动辊组和张紧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从动辊组包括主动滚筒、从动滚筒和覆盖在所述主动滚筒和所述从动滚筒上的传输皮带;所述主动滚筒与所述传输二轴通过第一同步带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张紧辊呈外张紧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传输通轴下端部具有轮盘,所述轮盘与驱动源通过第二同步带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

1.通过间隔传动机构可以实现传输单元的全向持续的输送动力供给,并可以通过其间隔结构消除动力输送中的磨损、干涉等问题,即进而通过消除的磨损干涉问题具有了不被o形带等传动部件的寿命限制的较长的整体使用寿命且免于频繁的维护保养,同时也省去了传动零件的体积,具有更为紧凑的结构;

2.通过驱动单元和固定外壳各层的配合可以实现上部的传输单元实现物流包裹的输送动作与下部的外部壳体带动分拣单元整体转向调节动作之间可互不干涉的运行,提高了物流输送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单元的三维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传输单元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各项分别为:100驱动单元,101传输通轴,102固定外壳,103磁力盘,104传输二轴,105磁力轮,106连接件,107支架,112内部壳体,122外部壳体,132转动连接件,142转向轮,200转动传输单元,201从动辊组,2011驱动滚筒,2012从动滚筒,2013传输皮带,202张紧辊,204第一同步带,300间隔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3、4所示的一种物流分拣单元,包括上下叠置的整体轮廓呈回转体形状的转动传输单元200和驱动单元100。驱动单元100内安装有间隔传动机构300,间隔传动机构300把驱动单元100提供的传输力在传输单元200整体的水平的相位角转动过程中传递给传输单元200使传输单元200保持水平传输物流包裹的运动状态。

本实施例中,间隔传动机构300包括一根竖直设置的传输通轴101和通过键连接安装在传输通轴101顶部并随之转动的磁力盘103,磁力盘103上方具有一个位于传输通轴101的轴线一侧且通过键连接套固在传输二轴104上的磁力轮105,磁力轮105的轴线与磁力盘103的轴线呈正交状态,磁力盘103和磁力轮105上嵌装有相近两端磁极相同的磁条或磁性颗粒,在磁力盘103随传输通轴101转动时其磁条(颗粒)的磁性通过同级间的斥力将磁力轮105上的磁条(颗粒)推动并最终带动传输二轴104转动。传输通轴101和磁力盘103安装在驱动单元100内并受到其保护;传输二轴104和磁力轮105设置在转动传输单元200内并受到其保护,磁力轮105的柱面距离磁力盘103的上端面具有一定间隔,在保证它们之间的斥力传递的同时,它们相互之间并不接触,从而可以具有静音、减少接触损耗等优点,同时也即具有了较长的寿命,且即无需进行除尘之外的维护保养(如对于带传动的更换o带/同步带或机械传动的上油等耗时耗材的维保步骤可以省去),既可以减少体积,又可以提高有效的工作时长,并降低了维护保养的成本。传输通轴101下端端部固定安装有具有同步带齿的轮盘1011,轮盘1011与下述的动力源通过第二同步带连接实现转动。同时分别设置在两个单元内的结构使得本物流分拣单元可以以驱动单元100和转动传输单元200为基本的单元结构进行拆解、安装、调试等,从而以模块化的结构提高其生产、安装、维护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传输单元200还包括两块通过螺栓固接在驱动单元100顶部的平行立板组成的支架107,支架107上通过上下可调(可通过长直槽配合螺栓螺母副实现)的轴承座可转安装有轴线水平并相互平行设置的传输二轴104、从动辊组201和张紧辊202。

本实施例中,从动辊组201包括轴线位于同一平面的驱动滚筒2011、从动滚筒2012以及通过具有更为紧凑的轮廓体积和更大包角从而具有更好的传动能力的外张紧的张紧辊202覆盖并呈环绕张紧在驱动滚筒2011和从动滚筒2012上的传输皮带2013。传输皮带2013的上部呈水平露出在支架107的顶部,从而通过其露出部分移动时的接触摩擦进行对物流包裹的输送。驱动滚筒2011与传输二轴104通过第一同步带204连接。在工作时,传输通轴101通过上述的第二同步带受到单元外侧的下述驱动源的带动旋转,并带动其顶部的磁力盘103转动,磁力盘103驱动磁力轮105并带动传输二轴104运动,传输二轴104通过第一同步带204带动驱动滚筒2011实现带动传输皮带2013的运动,在2013运动时,其摩擦力即也带动从动滚筒2012运动。

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00还包括位于内部壳体112下端外侧的固定外壳102、套设于内部壳体112外侧并位于固定外壳102上方的外部壳体驱动源,驱动源为安装在整体物流输送系统中的上(即与本申请的物流分拣单元分离)的伺服电机或其他同类动力供给装置,传输通轴101通过由至少两个轴承组成的连接件106连接其外的内部壳体,外部壳体122通过螺栓连接上述的转动传输单元200的支架107。固定外壳102、外部壳体122与内部壳体112之间安装有转动连接件132,转动连接件132包括位于下端的承重轴承和位于上端的径向轴承从而使得固定外壳102、外部壳体122与内部壳体112之间可以稳定、高效的相对转动。其中固定外壳102通过其翻边或环形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整体物流输送系统上呈固定状态,在工作时,通过转向同步带/齿轮/齿条等动力传动部件连接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外部壳体122外周上的转向轮142(其可以为具有同步齿或齿轮齿)实现外部驱动下外部壳体122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外部壳体122转动下即可带动上方的转动传输单元200的方向调整,即调节了传输皮带2013的朝向,即可以调节不同的输送方向实现分拣。固定外壳102-外部壳体122-内部壳体112-传输通轴101在上述整体结构下呈两级的相互可转的紧凑套装关系,可以各自实现运动实现输送方向调节和输送动力传递的同时不会发生相互之间的干涉。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