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料缓冲防磨溜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8787发布日期:2020-03-31 16:54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散料缓冲防磨溜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溜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散料缓冲防磨溜管。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散料流通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四散”技术(散装、散运、散卸、散储)应用的不断推广,散料通过溜管实现装船、装车、堆高、改变工艺流程等形式,应用十分广泛。带来的问题就是溜管在转弯位置磨损极为严重,影响了散料系统的使用效率、增大了后期维护成本,特别是在具有爆炸性粉尘的环境下的维修和更换,更是难题之一,如秦皇岛某单位在维修溜管时造成粉尘爆炸,造成死亡19人的事故。如何减少乃至杜绝溜管转弯位置的磨损,成为了我国该行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图1所示结构的溜管是被广泛采用的散料溜管,这种结构的溜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根据不同的物料一般为3~6个月时间,即被磨穿,磨损最大的部位为改向溜管与竖直溜管的交汇处,即图1中示出的“极易磨损区”。磨损后即要修复,这种修复工作很麻烦,首先要清理溜管内存有的物料和积尘,对于具有粉尘爆炸的物料,还要按国家标准要求,进行上下溜管的封闭处理,维修频率高、维修难度较大。

目前我国仅以港口为例,全国港口从事散粮接卸的总仓容量约为1.1亿吨,每个港口的散粮接卸中的任何一个工艺流程都至少有4组存在图1所示的溜管装置,一个散粮存储与输送系统至少有两个工艺系统。可想而知,全国仅港口散粮系统,仅此一项年度维修量不可预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料缓冲防磨溜管,减小改向溜管受到的冲击力,延长溜管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散料缓冲防磨溜管,包括垂直溜管和改向溜管,所述垂直溜管的顶部为输入口,所述改向溜管的底部为输出口,所述改向溜管的倾斜方向朝下;

所述垂直溜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改向溜管焊接于所述安装孔上;

所述安装孔的最下端与所述垂直溜管的底部之间留有填充缓冲区。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溜管的底部还设有可拆卸式的挡板。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散料缓冲防磨溜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竖直溜管底部设置填充缓冲区,使物料形成自流斜坡流向改向溜管,物料与物料的摩擦流动减小了改向溜管受到的冲击力和摩擦力,从而延长了溜管的使用寿命;增加缓冲区并不影响散料流量及接卸效率,且能极大的减少维修量、降低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现有散料缓冲防磨溜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料缓冲防磨溜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散料缓冲防磨溜管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包括垂直溜管1和改向溜管2,垂直溜管1的顶部为输入口,改向溜管2的底部为输出口,改向溜管2的倾斜方向朝下;垂直溜管1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3,改向溜管2焊接于安装孔3上;安装孔3的最下端与垂直溜管1的底部之间留有填充缓冲区4。本实用新型的溜管在竖直溜管1的底部预设一个填充缓冲区4,散状物料进入溜管后,首先填充该缓冲区域,填满后,散装物料堆到填充缓冲区4的顶部,形成自流斜坡,物料流向改向溜管2。由于物料不能直接接触改向溜管2与垂直溜管1的交汇处(即图1的极易磨损区),而是物料与填充缓冲区4存的物料摩擦,形成导流斜坡实现物料的流动,因此大大减小了改向溜管2受到的冲击力和摩擦力,延长了溜管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了维修的工作量。

本实施例中垂直溜管1的底部还设有可拆卸式的挡板5,在进行不同物料作业时,可打开该挡板5,清理出缓冲物料,接卸下一种物料。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散料缓冲防磨溜管,通过在竖直溜管底部设置填充缓冲区,使物料形成自流斜坡流向改向溜管,物料与物料的摩擦流动减小了改向溜管受到的冲击力和摩擦力,从而延长了溜管的使用寿命;增加缓冲区并不影响散料流量及接卸效率,且能极大的减少维修量、降低维修成本。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