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仓多测点实时料位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6244发布日期:2020-04-21 17:38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仓多测点实时料位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仓位实时监测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多仓多测点实时料位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选煤厂或焦化厂等的煤仓广泛采用矩阵式排列方式,一列煤仓数量多达十几个之多,每个仓的仓体很大,行走皮带机向每个仓入煤必须通过多点入煤才能保证煤被基本摊平;要保证每个仓的多个点位都被检测到,需要安装大量的雷达料位计才能实现,使得购置成本和维护成本均会很高;

现有技术中,矩阵式煤仓的落煤还是人工现场控制皮带机落煤点,仓位的监测是靠人工目测,不能实时掌握所有煤仓的料位情况,而且由于现场操作人员疏忽造成的漫仓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生产的顺利进行;且煤仓上粉尘弥漫,工作环境恶劣,对操作人员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因此,亟待研发一种多仓多测点实时料位监测系统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仓多测点实时料位监测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矩阵式煤仓落煤时操作难度大,易出现满仓且对操作者身体造成危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仓多测点实时料位监测系统,包括:

用于将煤传送至煤仓的落料组,通过落料轨道置于在煤仓顶部;

用于检测煤仓内情况的检测组,与落料组相邻设置;

用于配合检测组进行煤仓内情况检测的若干检测点,置于煤仓内;

用于进行落料组和检测组控制的控制组,分别与落料组、检测组和若干检测点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落料组包括:

行走皮带机,设置在落料轨道上;

落料点定位检测开关,与落料轨道相邻设置;

煤仓料位测点定位检测开关,与落料点定位检测开关相邻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皮带机极限位检测开关,设置在落料轨道两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检测组包括:

检测轨道,与落料轨道相邻设置;

第一台车,设置在检测轨道上;

第二台车,设置在检测轨道上,并置于第一台车一侧;

第三台车,设置在检测轨道上,并置于第一台车另一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一台车包括:

车体,设置在检测轨道上;

料位计升降装置,设置在车体上;

料位计测量装置,设置在料位计升降机构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报警装置,设置在车体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防撞检测开关,分别设置在第一台车、第二台车和第三台车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台车极限位检测开关,设置在检测轨道两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控制组包括:

控制箱,与煤仓相邻设置;

控制系统,设置在控制箱上,并分别与落料组、检测组和若干检测点连接;

供电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通讯接口,与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组控制落料组动作,根据检测组检测若干检测点的数据能够进行煤仓自动切换,进而实现自动化落煤的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人工操作,进而避免了煤仓上的粉尘对操作人员的影响,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自动检测和落料,进而不会出现因操作人员的数据出现满仓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仓多测点实时料位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控制系统与各部件的连接框图。

图中:

1、落料组;11、行走皮带机;12、落料点定位检测开关;13、煤仓料位测点定位检测开关;14、皮带机极限位检测开关;2、煤仓;31、检测轨道;32、第一台车;321、料位计升降装置;322、料位计测量装置;323、报警装置;33、第二台车;34、第三台车;35、防撞检测开关;36、台车极限位检测开关;4、检测点;51、控制箱;52、控制系统;53、供电系统;54、通讯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仓多测点实时料位监测系统,包括:

落料组1用于将煤传送至煤仓2,通过落料轨道置于在煤仓2顶部;其中,落料组1包括:行走皮带机11、落料点定位检测开关12和煤仓料位测点定位检测开关13,该行走皮带机11设置在落料轨道上;落料点定位检测开关12与落料轨道相邻设置;煤仓料位测点定位检测开关13与落料点定位检测开关12相邻一一对应设置;如图1所示,通过煤仓料位测点定位检测开关13获取煤仓2内料位情况,并根据获取的情况通过落料点定位检测开关12获取落料位置,并使得行走皮带机11在落料轨道上进行动作并达到适当的位置后进行落料;

本实用新型中,为更好的进行行走皮带机11的运行,优选的设置有皮带机极限位检测开关14,该皮带机极限位检测开关14设置在落料轨道两端;这样当行走皮带机11进行动作时,能够通过落料轨道两端的皮带机极限位检测开关14获知行走皮带机11的位置,当触碰到一端的皮带机极限位检测开关14时,则停止行走皮带机11动作,避免行走皮带机11运行脱离落料轨道;

检测组用于检测煤仓2内情况,与落料组1相邻设置;若干检测点4,于配合检测组进行煤仓2内情况检测,置于煤仓2内;

其中,检测组包括检测轨道31、第一台车32、第二台车33和第三台车34,该检测轨道31与落料轨道相邻设置;第一台车32设置在检测轨道31上;第二台车33设置在检测轨道31上,并置于第一台车32一侧;第三台车34设置在检测轨道31上,并置于第一台车32另一侧;通过第一台车32、第二台车33和第三台车34的配合实现对煤仓2实时的检测;即通过第一台车32配合若干检测点4进行使用,当落料组1进行落料时,检测组会获取检测点4的位置,进而获取落料后煤仓2内料位的变化,而第二台车33和第三台车34监测除第一台车32随行检测所在煤仓2的监测点之外的其他仓的料位情况,以便于进行后续落煤操作;

具体的,第一台车32包括车体、料位计升降装置321和料位计测量装置322,该车体设置在检测轨道31上;料位计升降装置321设置在车体上;料位计测量装置322设置在料位计升降机构上;通过车体在检测轨道31上进行动作,当达到适当的位置后,料位计升降机构动作,带动料位计测量装置322下降到煤仓2,到达后与检测点4配合进行检测,获取检测点4的情况,进而获取煤仓2内料位的情况;

当然,为更好的进行使用,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报警装置323,该报警装置323设置在车体上;当第一台车32运行时出现故障,报警装置323进行报警,本实用新型中,报警装置323可以声音报警器,也可以声光报警器,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此不进一步限定;

同样的,为避免在运行的过程,第一台车32、第二台车33和第三台车34出现碰撞,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设置有防撞检测开关35,该防撞检测开关35分别设置在第一台车32、第二台车33和第三台车34上;当第一台车32与第二台车33或第三台车34接触时,触发防撞检测开关35,使得第一台车32、第二台车33或第三台车34停止动作,避免出现彼此相撞;

而在运行的过程中,避免第二台车33或第三台车34运行出检测轨道31,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台车极限位检测开关36,该台车极限位检测开关36设置在检测轨道31两端;即当第二台车33或第三台车34运动至台车极限位检测开关36的位置时,触发台车极限位检测开关36,进而停止第二台车33或第三台车34的动作;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台车32、第二台车33和第三台车34的结构相同,为节省篇幅,对此不再进一步赘述;

控制组用于进行落料组1和检测组控制,分别与落料组1、检测组和若干检测点4连接;通过控制组进行落料组1和检测组的控制,即获取相应的数据反馈后,控制个部分相应动作,其中,

控制组包括控制箱2、控制系统52和供电系统53,该控制箱2与煤仓2相邻设置;控制系统52设置在控制箱2上,并分别与落料组1、检测组和若干检测点4连接;供电系统53与控制系统52连接;如图2所示,通过控制系统52能够获取个部分的数据,并对各部分进行相应的控制,而控制系统52与落料组1和检测组远距离设置,这样无需操作人员限制操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避免煤仓2落料时产生的粉尘等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

另外,为更好的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设置有通讯结构,该通讯接口54与控制系统52连接;优选的通讯接口54为modbusrtu通讯接口54,通过通讯接口54与dcs监控系统连接,进而能够将检测组获取的数据传送到dcs监控系统中,进行相应的操作。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系统52为plc远程控制系统52,由于plc控制系统52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